設市以來,廬山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打造最美長江岸線升級版,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編制了《廬山市鄱陽湖「最美岸線」景觀規劃設計》,分步分階段統籌做好鄱湖最美岸線打造工作。
「三措並舉」抓整治凸顯鄱湖水體美
按照園區、城區、湖區「三區聯動」抓整治的工作思路,廬山市重點從工業企業汙水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非法碼頭整治入手,打造鄱陽湖清爽的生態環境。
狠抓工業汙染防治。該市始終將禁止汙染類企業落戶作為底線,對已落戶企業強化汙染源頭管控,實施重點排汙檢測全覆蓋;對「散亂汙」企業,依法依規分類整治,在工業園區內完成了汙水處理設施及收集管網建設,確保工業汙水零排放。狠抓固廢垃圾整治。對鄱陽湖沿線陳年垃圾、雜草等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對全市固廢垃圾及生活垃圾的產生、貯存、運輸和處理等環節全程監管,定期開展聯合點位排查、源頭排查、運輸排查和處置能力排查,防止固定廢物非法轉移和隨意傾倒湖區現象的發生。狠抓非法碼頭整治。重點對鄱陽湖及內河所有非法砂石碼頭和非法裝卸作業行為進行全面規範整治,取締非法河港碼頭2個,拆除涉湖違章建築25處3200平方米,平推非法圩堤11個,還湖8000餘畝。
「三線修復」抓提升彰顯鄱湖岸線美
在對湖區亂象進行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該市重點強力開展鄱湖岸線、交通幹線和景區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活動。
實施山體修復工程。在關停各類非金屬礦點的基礎上,對拆除廠區進行了覆土復綠,啟動了東牯嶺的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水質提升工程。對全市範圍內的河湖、水庫及周邊流域的亂採、亂捕、亂圍、亂佔「四亂」進行了專項治理,推進了以河道整治、岸坡加固和堤岸綠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對全市河湖水系、水功能區、飲用水水源地、涉水旅遊景點定期進行水質監測,鄱陽湖的水質實現穩步向好的態勢。實施綠化提升工程。在對33.4公裡環廬山公路進行通道綠化提升的基礎上,開展綠化再提升工程,清理坡面浮土、危巖、構築植生槽,栽植樹木和潑灑草籽,對裸露岸線進行綠化,對七夕公園、星湖公園、秀峰溼地公園等重要節點進行品質提升,有效保護和提升了河湖及其流域周邊的綠色生態。
「三管齊下」抓管理實現鄱湖環境美
近年來,該市始終將強化管理作為推進岸線打造的重要抓手,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融入抓好水汙染治理、水資源保護等工作當中,推進鄱陽湖最美岸線打造。
建立山城湖聯動機制。改變以往「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做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將打造鄱陽湖最美岸線上升到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高度來抓,將最美岸線打造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特色產業發展、群眾需求有機結合,(下轉二版)
做好節點綠化、可持續發展、力量發動「三篇文章」,形成山城湖管護同部署、同研究、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成立了高規格的「鄱陽湖最美岸線」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最美岸線打造的協調調度。對最美岸線實施方案確定的四大方面內容細化為18項,具體任務分解至18個責任部門和有關鄉鎮,列出清單任務,明確目標、工作舉措和完成時限;加強行政、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協作,切實發揮聯動治理的功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打造最美岸線工作機制。
建立全社會參與機制。開展了打造最美岸線「進園區、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系列宣傳活動,加大對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擴大了打造最美岸線知曉度。同時,通過不斷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發動村民理事會示範引領,充分發揮「鄉賢文化」和「村規民約」作用,增強了群眾支持、參與打造最美岸線的主體意識,營造了全民關心、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濃厚氛圍。
「三業增效」抓發展促進鄱湖產業美
該市堅持以「生態為要、發展為本」的理念,注重湖岸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以打造鄱陽湖最美岸線帶動農業、工業和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促進綠色農業增效。突出沿湖農業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大力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茶葉、油茶、水果和水產等綠色農產品,打造了天鋆生態農場、廬悠皇菊、秀峰千畝桃源、海會百果園等農產品基地,不斷打造「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的品牌。
促進工業轉型增速。堅持以產業升級為核心、科技創新為引領,引導園區企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強化技術改造,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廬山市針對石材開採加工工藝落後、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依法綜合施策,建成了5000畝的環保石材產業園,引導105個加工企業(點)通過股份制合作整合成31家規模企業,按照「科技、環保、美觀」要求入園生產經營,從工藝上進行升級改造,推動了石材產業由「小汙散」向「綠富美」轉變,目前,科創園、文創園也正有序推進中。
促進生態旅遊增質。打造鄱陽湖最美岸線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沿湖地區生態環境,還將有效地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豐富旅遊業態,提升旅遊品質,強化旅遊形象。通過大力實施「旅遊+」戰略,通過啟動濱湖旅遊公路建設,促進湖區水域資源、岸線資源、溼地資源聯動發展,不斷深化「智慧廬山」建設,推動科技、文化、體育等與旅遊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了鄱湖灣景區、最美漁村、溼地小鎮,帶動濱湖旅遊、鄉村旅遊的發展,促進山城湖聯動發展,構建廬山市全域、全季、全業旅遊發展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