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是古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雖然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但是卻對國家大事十分關心,在她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愛國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頗為感動。
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少女、少婦的日常生活和閨情,流露出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委婉清新,感情細膩真摯,題材也主要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晚年時期的李清照生活顛沛流離,她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她在孤獨的晚年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她將國家的興亡以及自己的悲慘處境融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又具有悽壯悲愴的格調,並且還具有濃重的愛國情懷。
在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對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比如她在為韓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朝所作的送行詩中,就有這麼兩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充分表達了她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親身經歷了南北兩宋的崛起和覆滅,也親眼見證了戰火流離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在她的作品中,有許多反映宋朝興衰大事的作品,也渴望能夠出現像桓溫、謝安這樣的忠臣良將來幫助朝廷收復失地。
可是,令人詫異的是,既然李清照如此渴望收復失地,為何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卻對當時叱吒風雲的嶽飛一字未提。從李清照的生卒年來看,她和嶽飛是同一代人,親身見證了嶽飛將軍連結河朔,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的壯舉。她在《打馬賦》中,對謝安、桓溫這樣幾百年前的古人讚嘆不已,為何卻對名震一時的嶽飛一字不提?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李清照作品中不提嶽飛一事都感到奇怪。以李清照的性格,既然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千古絕句,肯定也會對嶽飛的功績大加讚賞。可是李清照卻偏偏一個字都不提嶽飛,這就無疑讓人感到十分不解了。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專家才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她和秦檜是親戚關係。
關於李清照的家世和生平,歷史上留下來的資料並不多。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專家在洛陽發現了北宋宰相王珪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才解開了李清照的身世之謎。根據這塊宋代碑文上的記載,李清照是王珪的外孫女,而王珪另有一位孫女則是嫁給了秦檜。這樣算起來,李清照和秦檜的夫人是親姑表姐妹的關係。
雖然李清照的身世之謎是解開了,但是她在作品中不提嶽飛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她對嶽飛的死深感愧疚,還是對秦檜的所作所為故意保持緘默,這個就很難判斷了。不過,從李清照一生的經歷和作品來看,她是一個非常具有正義感的女子,她在作品中對嶽飛一字未提,可能也是因為對嶽飛的死太過於愧疚吧。
各位網友,你們認為呢?
參考資料:《宋史》、《王文恭公珪神道碑碑文》、《打馬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