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疑似發現「廢墟」?未來太空人登陸火星,如果無法返回怎麼辦

2020-12-16 騰訊網

現在已經是2020年7月中旬,意味著今年的火星發射窗口即將到來,在今年7、8月,將會有3個探測器擇機發射升空,開「奔火」之旅。在沒意外的情況下,火星將會在明年迎來這3個新的火星探測器。「奔火」的飛行時間長達半年多,主要是因為火星離我們地球的距離比較遠。

有趣的火星

火星,一顆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的類地行星,雖然兩者所處的宇宙空間環境比較相似,但是它們表面的氣候環境差別卻非常大。我們地球溫度適宜、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火星看起來極為荒涼,似乎沒有一絲生機。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觀點認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的火星,曾經也存在液態水,在一些隕石坑中,還存在一些鹽分以及對生命適宜的酸鹼pH值。這樣的條件,火星可能曾經存在生命。

當然,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發現所謂的火星生命,不過,探測器發回的一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有點像生命的「遺蹟」。在NASA公布的一張照片中,有一個看起來像是「廢墟」的景象,在這個「廢墟」中,有一些看起來像是「牆壁」的結構,這些結構分布均勻,布局像是一些獨立的小房間。火星發現疑似「廢墟」的景象,難道這是火星生命的「家園」嗎?

火星發現「廢墟」,是真的嗎?

如果這一幕是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到的景象,倒有可能是真的。問題是,我們看到的這一幕,是在火星上面行駛的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到的。要知道,這一輛火星車的高度僅為2.1米,從拍攝到的畫面來看,明顯是好奇號探測器俯視火星表面看到的景象,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廢墟」,其實是很小的,高度遠低於好奇號火星車。這樣的高度,即使是「廢墟」,也不可能是類似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的「家園」,這些「房子」實在是太小了。

對此,有一些可能會表示,會不會是火星的「生命」個子很小,不像我們人類這麼高大?如果僅僅是一些初級生命,而不是高級的智慧生命,這是有可能的,如我們地球的一些小動物。這麼小的體型,意味著這些可能存在的生命大腦容量不會很大,因此這些大腦不會很複雜。而大腦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是不大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外星文明」的。對於這個「廢墟」,NASA給出了解釋,這可能只是火星表面的一些沉積物形成的自然現象,並不是所謂的火星生命的「家」。

多個探測器將前往火星,未來還計劃載人登陸火星

前文也說到,我們今年會有多個探測器準備發射升空,開啟火星之旅,這些探測器的到來,也將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火星的新發現。火星是否有生命,火星是否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就會找到答案。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們這些無人探測器探索火星,其實都可以為我們未來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做好準備。如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將會在火星上面採集火星樣本,隨後NASA將聯合ESA展開取樣返回地球的項目。這一個技術,或許會驗證往返地球與火星的技術。這對於載人登陸火星來說,是比較關鍵的,因為和無人探測器相比,載人登陸火星需要考慮到如何將太空人安全帶回地球。

由於地球與火星軌道的原因,大約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次火星發射窗口,所以我們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前往火星,也不是隨時都可以從火星返回地球。再加上探索火星的難度大,前期的技術可能不是特別成熟,在未來載人登陸火星的項目中,如果太空人沒法返回地球,怎麼辦?

如果太空人沒法返回地球,意味著救援火星飛船到達火星,可能是兩年以後的事情了。因此,留在火星的太空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在火星上面生存下來,等待下一班飛船前來營救。問題是,太空人在荒涼的火星上面,能夠長時間存活嗎?

雖然火星的環境極為乾旱,但是此前的研究表明,火星依舊存在水,不過這些會以水冰的形式存在。有水,意味著有生命的希望。在電影《火星救援》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因為意外被遺留在火星表面。孤零零的馬克·沃特尼除了面臨孤寂的問題以外,最大的問題,就是面臨食物等必需品的短缺問題,如果這些必需品沒有及時得到補償,結果就是可能會被餓死。幸運的是,馬克·沃特尼是一名植物學家,在火星上成功種植了土豆,讓自己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最後與地球取得聯繫,成功返回地球。

當然,這只是存在於電影中的場景,在現實的火星環境中,情況可能會更加複雜。一方面火星的大氣環境可能比較惡劣,可能會出現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另一方面,在電影中,這一位太空人剛剛好是植物學家,自帶主角光環,可以成功培育出大量土豆,解決了食物短缺的問題。影片中的場景,我們希望在未來不會發生,希望所有的太空人都能夠順利返回地球。不過,這一幕或許也提醒了我們,未來在載人登陸火星的項目中,我們可能需要攜帶一些農作物的種子,在火星上面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太空人返回地球可能會遇到困難,如果解決了食物等問題,還是可以生存的。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發現廢墟,疑似建築物遺址,或跟「火星矮人」有關?
    太陽系內月球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踏足的天體,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一共成功六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但如果論探測最詳盡的天體,那就非火星莫屬了。人類之所以對於火星如此著迷,主要還是因為火星特殊的環境以及迷霧重重的發展演化史。因為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同時火星上的環境相較於其它大行星來說好太多,未來人類可能實現登陸火星、建立火星基地甚至移民火星的情況,因此現在要加大力度去探測了解火星。
  • 火星上發現異象,疑似動物大遷徙,莫非火星真有生命存在?
    火星上發現異象,疑似動物大遷徙,莫非火星真有生命存在?小時候上學時老師都問過一個問題,你們長大之後的夢想是什麼?每個孩子都有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很多人看到太空人外表光鮮亮麗,都想長大後當太空人,太空人是一項非常值得敬重的職業,每位太空人的付出都是巨大的,還要有堅定不移的勇氣。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領域的第一人,順利返回地球,使中國在航天領域跨越一大步,自此之後,中國在航天領域迅速發展,還積極打造出無數的探測器、人造衛星等等,為的就是對宇宙有更深的了解。
  • 10年內我們可以登陸火星?登陸火星需要什麼技術,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我們以科普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或者在未來十年後人類能不能登上火星。一說火星,大家就會想到埃隆馬斯克,現在我主要不是說他,因為美國宇航局也想返回火星,俄羅斯之類的,月球載人都費勁,所以想要返回火星,除了PPT,除了空談,只有美國宇航局和SpaceX能頂點事。
  • 太空人登陸火星必須帶的東西,為何是一瓶葡萄酒?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火星旅行,人們可能會聯想到各種高科技參與其中的畫面,面對越來越發達的科學技術,人類似乎更有勇氣開啟一場全新的旅程。加上,火星是整個太陽系中與地球相似程度最高的行星,因此有望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家園。
  • 科學:火星發現建築物廢墟和神秘人臉?難道火星真的存在過文明?
    自從我們知道了宇宙浩瀚無窮之後,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就一直沒有減退過,在很久很久之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地心說」,因為在我們的眼裡,地球是那麼的特別,但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以後我們才知道,同在太陽系的還有那麼多行星,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都是太陽賜予的,而宇宙之中又有這麼多跟太陽相似的恆星,所以宇宙中還有別的外星生命甚至外星文明,這都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了人類發現宇宙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 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太空人產生,NASA局長:您將安全回家!
    【ALENG 自媒體】1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儘管距離人類登陸火星的預期時間尚早,不過,第一個可望在火星登陸的太空人已經產生了。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第22屆太空人訓練班畢業典禮的舉行,人類第一個即將踏上火星的太空人將從這11名已經畢業的太空人中產生,這是繼美國宇航局宣布開始執行龐大的Artemis計劃後,第一批新加入太空人隊伍的11名新生力量。
  • 人類為什麼無法登陸火星?
    如果1號返回艙發生問題,那麼就改為乘坐2號返回艙。如果一切正常,則2號返回艙作為第2隊人馬的返回艙。不斷循環,每個起飛火箭都是上一組人的備用方案,安全性得到保證。這個方案沒有什麼原理上的問題,燃料製造機需要發明,但技術可行性已經驗證過。考慮每代火箭發動機都要花費15年時間來開發,所以整個計劃的核心就是絕對不能再開發新的火箭發動機,一定要用現有的發動機來完成任務。
  • 2035年載人登陸火星?科學家:讓太空人冬眠,根本原因你想得到嗎
    載人登陸火星之前,登陸月球或是必經之路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時間順序,即先登陸月球,再登陸火星,也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登陸月球或是為登陸火星做鋪墊。一方面,現在的科技遠比50年前先進,理論上載人登陸月球難度不會很大,甚至以現在的科技去登陸火星,也比幾十年前更加容易。當然由於現在都是採用新的技術,所以需要驗證技術的可靠性。
  • 火星發現液態水湖:存在於火星南極冰蓋之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座「湖」存在於火星南極冰蓋之下,直徑約20千米。此前已有相關研究在火星表面發現疑似間歇水流動的痕跡,而此次是在火星首次發現持久水體存在的痕跡。不過,由於火星大氣稀薄,氣候寒冷,大部分水都被鎖在冰層下。報導稱,此次發現是由裝載在「火星特快號」上的地下和電離層高級探測雷達(MARSIS)完成的。
  • 太空人登陸火星後住哪兒?NASA打算建冰屋
    一名藝術家描繪的火星冰屋概念圖(圖片由NASA提供)  中國日報網1月3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在2030年起的十年內讓人類登上火星。太空人登陸火星後要住在哪裡?什麼樣的房屋能夠在保護太空人免受火星極端惡劣環境侵害的同時,給予其「家」的舒適感?「火星冰屋」似乎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提出了一個關於火星棲息地的瘋狂新構想——利用冰建造太空人的居所。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口碑票房雙敗的這部科幻片...
    第三,火星的大氣基本上全是二氧化碳;第四,火星沒有像地球那樣強大的磁場,無法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第五,在一般情況下,火星上沒有液態水,它們會以冰的形態存在;第六,火星沒有任何生命形態,自然也不會有我們要吃的食物。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流動站還可能將樣品運送到著陸器上,這是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局)計劃的火星樣品返回運動的一部分。 一旦樣本到達地球,我們就可以使用太大而又無法發送到火星的儀器對其進行檢查,即使是最複雜的漫遊者也無法提供有關它們的更多信息。 5.堅韌不拔的儀器和技術將為人類執行登月和火星任務鋪平道路。
  • 科學家首次探測到火星地震,那麼火星地震的發現,有什麼重大意義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火星是我們目前發現,唯一能夠讓太空人著陸的地方,其他太陽系的行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比如金星的表面溫度達到五百攝氏度,能夠融化掉金屬鉛,人類根本沒有辦法在金星上面存活,另外水星更是距離太陽很近,人類無法在上面活動。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簡單說來這是一個火星版的 「魯濱遜漂流記」仍然需要講述一下電影劇情: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與其他隊員失聯,隊員們認為馬克已喪生,只得乘坐飛行器離開了火星。
  • 《火星救援》引熱議 專家解析火星生存可能性
    自1969年阿波羅載人登月成功以來,火星就是人類的下一個目標,多年來人們也一直在籌備踏上火星之旅。近日,電影《火星救援》無疑將大家對載人火星探索任務的熱情推向高潮。電影講述的是太空人踏足火星後,面臨種種生存風險,最終獲救返回地球的故事,它被稱為「可能是目前最全的火星生存指南」,這也側面印證了這部電影不完全是脫離科學的想像產物。
  • 火星上有水大氣中有氧氣,人類登陸火星近在咫尺?
    目前為止火星應該是人類探測最徹底的天體了,目前依舊有多個探測器包括火星車和繞火星運行的探測器在工作,在2020年NASA還會發射新的火星車,在2024年可能會送太空人上火星。火星上的發現最振奮人心的就是水的發現:奧德賽號火星軌道器曾用伽馬射線光譜儀GRS間接探測到過火星上水的存在;鳳凰號火星車也曾經直接在火星表面挖到過水冰,這是最直接的證據。
  • 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了月球,為何至今無法登上火星?
    一開始,前蘇聯遙遙領先,因為他們先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在1961年,前蘇聯的太空人也成功進入太空之中。但不甘落後的美國也在暗中努力著,想要趕超前蘇聯,於是阿波羅計劃便應運而生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從地球出發,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人類的太空夢也由此被正式點燃。
  • 事關火星之旅成敗:太空人如何解決性生活
    實驗證明,如果有女太空人出現,則能減少男性太空人的心理壓力。艾利森為此建議NASA,應該考慮派出情侶或夫妻檔航天員共同執行太空任務,以方便解決航天員的正常生理需求。另一個可行的方案是,乾脆直接選擇性需求比較低的人士(比如50歲以上的人士)擔當航天員,這樣問題或許就可以迎刃而解。
  • 「勇氣」在火星發現水結晶
    關於火星令人振奮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先是「機遇」號發現火星上曾經是個「水世界」,緊接著,「勇氣」號也不甘示弱,在火星的另一端發現水的蹤跡。雖然在火星上還沒有發現曾有大量水存在的線索,但火星上是否有水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現在擺在科學家面前的問題是,火星上究竟什麼時候有水,火星上曾經有多少水?
  • 火星發現建築物廢墟是真的嗎?火星存在過文明嗎?科學家如何解釋
    難怪人們這麼想像,如果在火星上有一個全球性的調水工程,那麼火星上的火星人文明發達程度不亞於地球上的人類。火星人或許在用望遠鏡嫉妒地觀察著我們這顆藍色的行星。因為它們居住的火星是一顆紅色乾旱的星球而我們的地球則滿是它們羨慕不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