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3日電 臺灣《中華日報》3日刊文指,臺灣新行政團隊人事底定,從近期表現來看,已激起許多爭議。新人事布局之初標榜的「協調性、超黨派、年輕化」,不僅大打折扣,甚至還剛好相反。文章表示,未來蔡英文執政團隊能否開創新局,實在令人難以樂觀期待。
文章摘編如下:
經過一個多月的「尋尋覓覓」,林全「內閣」終於人事底定。從「閣員」的背景來看,這個「內閣」無法讓人耳目一新,反而像是新瓶裝舊酒;從近期內定「閣員」的表現來看,已激起社會許多爭議。
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曾經宣稱,如果執政,她自己會是「團隊中最老的」,她並保證將是「最會溝通、最有誠信、最有魄力」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她領導的團隊也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擁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與方向,未來不僅要加強部門之間的相互溝通,更會與地方在共同治理平臺架構下密切合作。
這些保證與宣示,無疑使許多選民振奮,這很可能是蔡英文大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當選後,蔡英文又一再誓言,將會打造一個有效能的「政府」,而且一定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使得臺民眾普遍高度期待。然而,自從蔡英文宣布林全「組閣」到新行政團隊人事全部到位,即將執政的團隊卻讓人大失所望,因為新人事布局之初標榜的「協調性、超黨派、年輕化」,不僅大打折扣,甚至還剛好相反。
以年輕化來講,2008年劉兆玄「組閣」時,「閣員」平均57.3歲,就被民進黨譏為千歲「內閣」;而現在的林全「內閣」平均62歲,不僅比劉兆玄「內閣」老,也比59歲的蔡英文更老。試問,這叫什麼年輕化?
以超黨派來講,蔡英文的確有啟用藍營人馬。但這樣的人事安排,與其說是蔡英文「用人唯才、不分黨派」,不如說是民進黨內缺乏足夠份量與完整歷練,更沒有能夠讓外界充分信任的人才所致。事實上,蔡英文執政團隊的核心,多半還是陳水扁時代的人馬,陳致中就公開宣稱,38個閣員中有33人來自陳水扁團隊,讓他相當有信心。試問,陳水扁人馬班師回朝難道就是蔡英文所謂的「超黨派」嗎?
再就協調性來講,蔡英文一再以最會溝通自詡,又多次抨擊馬英九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流於形式。可是這一個多月,內定「閣員」的表現,不只媒體撻伐不斷,就連民進黨內部都看不下去,認為當前「內閣」只是「階段性任務、短期功能」。
舉例來說,內定「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電價暫緩調降,對核廢料的處理以及對文林苑事件的發言,都引起軒然大波。內定「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有關開放美國豬肉進口的言論,使得民進黨被罵得滿頭包。這些例子在在證明,蔡英文強調的溝通,根本就不是她執政團隊的強項。
所謂由小看大,見微知著,蔡英文執政團隊這些日子的表現,實在荒腔走板、乏善可陳。不過,我們也無意唱衰,只盼望「新政府」所有成員都能真正做到蔡英文所說的「三不」:不要因語言失當製造爭議、不要忘記謙卑、不要和社會脫節。唯其如此,這才能符合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