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時封建王朝時代起,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弄璋弄瓦之別持續影響著人們的生育觀念。隨著時代更迭,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漸為世人所接受,但男女比例失調不可逆轉,且新時代下的女性已不滿足於相夫教子的傳統觀念,使得多數男性難以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種種因素之下,導致近年來我國結婚率持續走低,大齡剩男問題屢見不鮮。在此背景之下,我國男性將目光轉向了美女眾多的鄰國。據數據顯示,越南與俄羅斯同為鄰國,嫁過來的越南姑娘卻比俄羅斯姑娘多,這背後的原因引人深究。
種族淵源
從地域來看,越南北面同我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相接,東面和南面臨南海。俄羅斯則是位於我國正北和東北方向,立足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東歐北亞的大部分土地。
雖然越南與俄羅斯在地理位置上同為我國鄰國,但俄羅斯人民大都是歐洲白種人,而俄羅斯美女更是典型的金髮碧眼,透露著濃濃的異域風情。相比之下,越南與我國同是屬於亞洲黃種人,越南姑娘與我國人長相相似。
而在我國大多數迎娶越南新娘的大多是家中經濟情況並不理想的農村小夥,因此,在視覺效果上,同是黃種人的越南新娘更為傳統觀念較強的農村家庭所接受。所以越南與俄羅斯同為鄰國,嫁過來的越南姑娘會比俄羅斯姑娘多的原因之一。
文化差異
越南歷史悠久,曾在漢朝至五代十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屬於中國。只是在經歷過一些波折動蕩之後,越南才逐漸脫離中國國土,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就斷了和中國的聯繫。漫長的歲月當中,它一直以中國藩屬國的身份存在。
在宗教信仰上,因地緣和歷史關係,越南始終和我們保持著相當高的一致性,這也令彼此在思想文化當中保留了一定的相同性。
在這文化背景之下,華夏文明也早已深入越南人民的內心,作為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接受儒家文化洗禮的越南,在文化習俗上也有我國的影子。因此,在面對中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越南則是以「小中華」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從東漢開始,漢字就開始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就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直到1945年8月越南政府才放棄了漢字改用拼音文字。
在節日上,越南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與我國相同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
越南春節和中國春節同源,大體上是相同的,不能幹農活,不能吵架、講粗話,不能弄壞東西等都是越南在春節期間的忌諱,這種禁忌在中國的部分地區也是存在的。
且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在越南也同樣存在,但與我國不同的是越南版的十二生肖中貓代替了兔。我國的筷子文化也對越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論使用筷子的指法還是使用筷子的禁忌都與我國基本相同。
再看看俄羅斯,不論是飲食習慣還是習俗文化都與我國大不相同,文化差異不言而喻。因此在文化認同感上,越南人民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會強於俄羅斯人民。
在中國,越南新娘也是由來已久,古時便有大量姿容出色的越南女子上進貢到中國。善解人意的越南女子一度成為達官貴人、商賈雅士所喜愛追逐的對象。
相關資料有載,明朝朱元璋時期各藩國進貢美女,越南美女也在其中。到永樂、宣德年間,分別擁有六位來自越南的妃嬪。其中朱棣對其的喜愛甚至是外出打仗也要帶著他心愛的越南妃子。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越南姑娘具有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好媳婦品質。這一品質,使得她們能融入中國傳統家庭,也能更加適應在中國的婚後生活。且越南女性思想比較傳統,而俄羅斯女性思想開放,因此越南女性更符合傳統中國家庭的擇偶觀念。
朱元璋
經濟因素
俄羅斯作為發達國家,相較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生活水平高於中國,大部分俄羅斯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她們的骨子裡嚮往自由平等的婚姻,牴觸家庭對自己的束縛,以事業為重,大多是職場的精英女性。
另一方面,俄羅斯戰鬥民族的名稱由來已久,民風彪悍的俄羅斯,女性也大都豪爽,不在意自身容貌和身材。據了解,俄羅斯的冬季漫長且寒冷異常需要大量攝入高熱量食物,因此俄羅斯的女性在結婚後,他們體內的脂肪大量堆積在腰腹部,臀部圓潤肥厚和臂膀壯實是他們的普遍特徵。
而中國男性骨架瘦小,不能為她們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因此俄羅斯女性的擇偶標準會更偏向經濟發達的歐美地區,且歐洲男性更符合她們的審美觀。與之相反的越南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業,處在經濟落後地區的越南,男尊女卑的思想嚴重,而中國人的勤勞品質聞名中外。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倡導男女平等,且在中國穩定的生活環境,較為先進的科技,對於越南姑娘來說為她們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環境,因此對比國內大男子主義嚴重的越南嫁入中國家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家庭並不富裕的中國小夥來說,娶越南姑娘的花費遠遠低於娶中國姑娘,且越南姑娘能幹,賺錢持家樣樣通,在越南姑娘小時候便被教育要辛苦工作,更要孝敬公婆,所以娶了越南老婆的男人一般家庭關係也十分和諧。
權衡之下,大量的越南姑娘嫁入中國一方面也緩解了我國大齡單身漢的局面。在越南新娘的溫柔鄉中,與俄羅斯女性的彪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這也是越南與俄羅斯同為鄰國,近年來嫁入中國的越南姑娘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