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有一個香港資深娛記叫朱叔,朱叔因為經常採訪明星,所以經常很肯定的爆一些猛料。朱叔最近十分篤定的說張栢芝的三胎寶寶不是什麼傳聞中的新加坡富豪的,而是謝霆鋒的,他推測是謝霆鋒回香港探望時,一時衝動下為愛鼓掌懷上的,他還說,謝霆鋒即將離開王菲回家了。
而王菲這邊朱叔也根據自己知道和觀察到的一些消息,說王菲已經找到了新歡,這個新歡就是上次音樂節王菲一時開心丟了手機,王菲去失物招領時抱著她的那個年輕男人。
以及更早一點,王菲唱K時其實也是和這個小鮮肉一起,謝霆鋒和王菲則已經很久沒有被拍到甜蜜同框了。
抖音上的用戶傳統可能觀念都比較重,在朱叔的抖音評論區,很多人都點讚謝霆鋒回家,希望這個原配家庭還能重修舊好和和美美。
微博和知乎上的用戶更風花雪月一些,認為王菲和謝霆鋒兜兜轉轉又複合,是靈魂伴侶世紀真愛,更希望看到他們的美好結局。
氧叔看了很多關於他們的八卦,從謝霆鋒的表情來看,王菲和張栢芝其實是對應了謝霆鋒的兩種不同類型的需求,倒不一定非得比誰才是真愛。謝霆鋒在感情上有兩個大需求,只可惜王菲和張栢芝都只能夠滿足其中一個,假如謝霆鋒有真愛,這應該是兩份真愛。
謝霆鋒的愛,是分類的
謝霆鋒和張栢芝在一起時的狀態和王菲在一起時完全不同,和張栢芝合影的時候,謝霆鋒的表情是很自信的,臉上就明顯寫著:這是我的女人。
肢體語言上也比較霸道,充滿了強烈的佔有信號,張栢芝的表情,也對稱的充滿了順從、甜蜜和崇拜。
感受下肢體語言的動態畫風,一個很有大男人的自信,一個充滿了小女人的嬌羞。
謝霆鋒和王菲在一起的時候就不太一樣了,首先是小動作很多,特別喜歡半低著頭,手放到鼻子下面,看起來緊張、羞澀、興奮,好像一下從大男人變成了小男孩。
眼神就更不用說了,隨時隨地放射高壓電。
即使是很多年以後複合,在節目裡談到王菲的時候,他的眼裡還是有亮晶晶的光,嘴角一抹羞澀的甜笑。
從謝霆鋒的很多訪談來看,他對於感情,既有很強烈的希望有一個家庭、穩固感情的需求,謝賢和狄波拉也是離婚的,可能導致他從小沒有安全感。
張栢芝給對他的付出,給了他一種張栢芝永遠不會離開他的穩定,下面這張是謝霆鋒說張栢芝。
與此同時,謝霆鋒又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很多很多年以前,記者問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怎麼改進?謝霆鋒說,我想擁有更高層次的思想。
每一個人的價值觀都會被當下的社會環境所影響,作為一個從小父母離婚、也期待有一個完整家庭的26歲頂流男歌手,在2006年的時候不太有可能有勇氣做出和王菲結婚的決定,首先26歲的男生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當後爸,其次26歲的年紀內心還不夠強大,根本沒有足夠的篤定去面對大眾的非議和質疑。2006年,王菲不能給予謝霆鋒的東西,張栢芝能滿足。
張栢芝的愛,是頑固又實際的
張栢芝的情感需求在2006年的時候正好匹配上謝霆鋒。張栢芝看起來很感性,但她的需求其實一直都非常實際,只要孩子,男人無所謂,沒結婚的時候就說,有孩子就行,家庭和男人無所謂。
經常說,沒有什麼比當媽媽更開心。
離婚了說,離婚我沒當回事,最重要的是孩子。
假如放舊社會,這種婚姻是沒問題的,因為互相有物質方面的需求,但人只要一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就會開始只想追求精神快樂。精神世界來說,張栢芝滿足不了謝霆鋒,但是如果沒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美貌很快會變得乏味,價值觀的分歧會消磨感情。謝霆鋒和張栢芝後期相處時,臉上充滿了勉強營業的責任,並沒有享受其中。
抖音朱叔說,謝霆鋒去看張栢芝的次數非常少,大部分時間是張栢芝獨自帶著兩個孩子,所以兩個人離婚以後,張栢芝說離婚是「擺脫痛苦」。
和王菲相處時,謝霆鋒顯然很快樂,首先微博充滿了王菲同款沙雕搞怪的氣氛,沙雕燙頭、腳紋開鎖,以及柳絮天吃棉花糖。
他們的相處看起來用王小波的話說就是:我和你就好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秘密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張栢芝和王菲是內心世界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年齡上來以後,這種氣質表現更明顯,張栢芝年輕的時候其實也是非常出塵的,現在充滿了母性,還在抖音上教網友怎麼給孩子做早餐,似乎用不了多久就要開始物色兒媳婦了。
王菲的愛,是瀟灑恣意又小孩子氣的
王菲年輕的時候是我行我素的叛逆少女,現在看起來還是叛逆少女,她內心世界看待不同的人應該是平等的,就連做母親也沒有輩分觀念,撫養小孩的方式很特別,大女兒叫大姐,二女兒李嫣是二姐,她叫自己三姐。
前陣子網上一直流傳謝霆鋒求婚四次,王菲都沒有答應,據說王菲好友劉嘉玲透露王菲為什麼不願意結婚,是因為已經有過兩段婚姻,目前只想維持現狀,不願再嫁第三次。
假如劉嘉玲這個傳言是真,謝霆鋒再次回頭找張栢芝也不是沒有可能,首先假如謝霆鋒求婚四次是真,說明他依舊希望有家庭和承諾,這是謝霆鋒本人真實存在的需求,而一個人的需求如果沒有在伴侶這裡得到滿足,就會向另外一個人去尋求,當一個人的所有需求不能被同一個人滿足時,就會表現為搖擺。
更何況,張栢芝似乎還在等他,就看謝霆鋒對於精神世界和天倫之樂的需求權重了。
其實氧叔一直覺得真愛這個話題,有點被神化了。影視劇裡的真愛總是是找到了真愛以後,兩個人再也不可能愛上別人,無論什麼現實條件都無法將他們分開;童話裡的真愛還能解開巫婆的魔咒,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現實中的真愛往往是和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有的時候需要物質,物質滿足以後又需要精神共鳴,所以很多時候分手的原因,也不是表面上說的那些理由,而是在兩個人的深層需求裡,彼此再也不能提供價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談戀愛應該更關注自己的成長和需求,而不是去關注自己能成為誰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