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你捉過泥鰍嗎?曾經田邊稀泥裡到處都是的泥鰍去哪了?

2020-12-16 陌上花開且緩歸

說到抓泥鰍,陌上花就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那首《捉泥鰍》的歌曲:

池塘裡水滿了 雨也停了

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

天天我等著你 等著你捉泥鰍

大哥哥 好不好

咱們去捉泥鰍

……

這是一首流行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在那個年代,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是聽過或唱過這首歌。可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這可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也是他們童年的一個樂趣。

陌上花就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歌裡所唱的捉泥鰍的場景,就是陌上花所經歷過的。捉泥鰍最好的季節是在夏天農忙時節,在陌上花所處的南方,這個時段有個特定的名稱—「雙搶」季節。

什麼叫「雙搶」呢?在南方,一年通常會種兩季水稻,就是早稻和晚稻。早稻大致在七月成熟、收割,之後片刻都不能耽擱,須得立即翻田插秧種晚稻。因為晚稻成熟得兩個月,八月插秧十月收穫,如果錯過了時間,收成就不好。

所以農家在七到八月這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裡得抓緊搶收稻穀,抓緊搶著插秧,這就是「雙搶」。為了不耽誤時間,那會兒家中的大小勞力全都得頂上。

雖然那個年代的農家孩子自小就是幹農活幹慣的,但一年中勞動強度最大的就頂數那幾天了。不過,累歸累,這時卻也有別樣的樂趣,這捉泥鰍就是其中之一。

田裡稻穀一收割完,一個個的泥鰍孔眼就全都暴露了,此時正是捉泥鰍的最好時機。

我們一群小孩子就會拿個小鋤頭照著孔眼挖,若是田裡泥土比較稀軟的,就直接用手挖,輕輕鬆鬆地就能挖到好多肥美的泥鰍,帶回家讓媽媽洗淨做成美美的菜餚,既飽了口福,又增加了營養。

那會兒,除了稻田裡,還有淺塘裡,田邊的溝渠裡都能時不時地見到泥鰍的身影。幾個小夥伴一起,或者劃個圈子,兩手張開,貼著水底一起合圍;或者拿個簸箕,一個趕,一個提。總能捉到不少泥鰍。捉了泥鰍之後,我們還會將小的仍舊放生回原處,只留大的。

可是,近年來,在陌上花村裡,同樣是那些水田、溝渠和淺塘,但野生泥鰍卻是越來越少見了。細細想了想,原因可能有這幾點。

1、生存環境遭汙染

雖然早前種田也用化肥和農藥,但遠不如現在用的這麼頻繁。久而久之的,水質就受到了汙染,因為水是流動的,周邊的溝渠、池沼等也會受到影響,不利於泥鰍的生存及繁殖。

2、利益的驅使

以前人們捉泥鰍,都只是捉了自己食用,而且也是隔三差五的,並不會天天捉,夜夜捉。再者大多也會像陌上花那樣,捉了小的會將其放生。所以泥鰍的繁殖平衡並末遭到破壞。

但隨著市場上對野生泥鰍的需求加大,價格日益升高,湧現了一大批專門捕泥鰍販賣獲利的人。

為了獲得最大化的利益,他們不僅天天捕,而且不管大小,全都一網打盡。比如有些人會用電魚機,所到之處,再靈活的泥鰍都逃不過被電的厄運,非死即傷。還有些人會用藥,在泥鰍較多的出沒地噴上藥物,管你是躲在地下多深的角落,都會被逼出地面,不管大小,無一倖免。

3、棲息地減少

泥鰍主要棲息在溝渠、水田、池沼、淺塘等各種淺水多淤泥水域的底層,屬於底棲魚類。它的適應性本是極好的,既能生活於水下,也能在水面上進行呼吸。即使水域無水,它也能鑽入土中,只要土壤有水分,不至完全乾透,它就能長時間存活。

民間有句話叫「「千年草籽,萬年魚籽」,說的就是泥鰍這些魚類,它們的魚籽能在泥土中存活很久,只要溫度適宜,水分充足,又會生生不息地孵化繁殖。只是,如此生命力旺盛的生物,卻擋不住一些河道、溝壑、池沼的完全乾涸。

朋友們不難發現,自己村子裡的很多水域,要麼就是面積減小,水量減少了;要麼就是完全乾涸廢棄了;要麼就是抽水填土改做他用了。泥鰍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每年都在大量減少。

現在有很多農村旅遊景點有那種捉泥鰍的體驗項目,想要再重溫兒時的「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的場景,怕是要去交錢參加此類活動了。

相關焦點

  • 捉泥鰍
    天氣越熱,水溫越高,泥鰍在田裡越受不了,只要那個地方有渾水,就證明那個地方有泥鰍在活動。泥鰍最怕癢,不像捉鱔魚用兩個手指頭夾住七尺,基本上是手到擒來,萬無一失。捉鰍魚要有耐心,雙手悄悄探至泥中,從兩邊慢慢包抄過去,連同稀泥一起捧上岸。泥鰍很滑,在田埂上彈跳幾下後,被我輕輕捧進魚簍子。    按照祥雲傳授的方法,我在田埂上一邊行走,一邊搜尋,雙眼死死盯住田邊有渾水的地方。
  • 插秧、種菜、磨豆漿、捉泥鰍、遊樂場、射箭等8大遊樂項目任玩!
    春天也是播種的季節春耕秋收,你試過幾樣?記得小學時小萬學校還放過「農忙假」呢春天和秋天各放一次幫忙家裡播種、收穫!而在城裡出生長大的孩子見過彎腰插秧的樣子嗎?搶購價:98元一大一小加一個大人+20元加一個孩子+78元搶購日期:即日-2018年3月30日使用日期:即日-2018年5月31日包含項目:1.插秧、種菜、磨豆漿、捉泥鰍
  • 泥鰍好吃嗎,泥鰍吃了對人有什麼好處呢?
    泥鰍可好吃了,小時候還抓過泥鰍呢,可好玩兒了。忽然想起了那首卓依婷的《捉泥鰍》的歌,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真好聽。
  • 四首兒時的歌,你還記得幾首
    長大了的我們啊,經常去懷念兒時的生活,懷念那時的無憂無慮,懷念那時的天真爛漫……今天給大家介紹幾首兒時的歌,讓這充滿回憶的歌曲,帶我們重新體驗一把兒時的樂趣。第一首,《丟手絹》。丟手絹第二首,《捉泥鰍》,「池塘裡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 包菜包、烙粑粑、插秧、捉泥鰍......「走玩長壽」第四站來啦!
    這一次,我們相約雲臺鎮清邁良園包菜包、烙粑粑、插秧、捉泥鰍.小編提前帶你看!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熟悉的童謠是不是讓你想起童年捉泥鰍的樂趣。徒手捉泥鰍讓你體驗田間樂趣、體味鄉間美景。這個四月,不再「憋屈在家」,讓我們光著腳板,手提泥鰍,體驗田間捕捉泥鰍的成就感和喜悅。
  • 捉泥鰍那些趣事兒
    家鄉巢湖有一道地方特色菜——泥鰍煮掛麵,那入口即化、香味綿長的泥鰍,那辣中酸爽、風味獨特的掛麵,只要吃過的人,一生都不會忘記它美妙絕倫的滋味。
  • 捉泥鰍、洗泥浴、滑泥梯…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 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 天天我等著你 等著你捉泥鰍 …… 可是現在哪裡還有泥鰍捉呀 別急 馬上為你安排上
  • 酒色銷魂,來一碗南霞泥鰍粉
    南霞鄉是沙縣的一個小鄉鎮,擁有好山好水好食材,無汙染的生態環境,養出豐腴肥美的野生泥鰍。每到夏天,「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看我們家暖男諾一,捉了好多泥鰍興奮地送給霓娜……
  • 泥鰍如何養殖?初夏季節養殖泥鰍5個注意事項,泥鰍養殖戶了解下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聽過這首歌曲,對於80後90後,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來說,那個時候在農村並沒有太多的娛樂設施,所以農村的小夥伴們多數都是以逮魚摸蝦,稻田捉泥鰍作為童年樂趣,當然也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美好的回憶。
  • 父親節丨體驗插秧、稻田捉泥鰍,跟爸爸來上堡做個「野」孩子
    這個父親節來上堡梯田景區和寶貝們一起,做一天的「野」孩子稻田捉泥鰍體驗插秧一粒種子,一顆秧苗一彎稻穗,一碗米飯知道這些浸溼了農人們多少的辛勞與汗水嗎?讓孩子在實踐中增加民俗農耕知識懂得食物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和感恩稻田捉泥鰍
  • 捉泥鰍 | 鄭付華
    在我們鄉下,就真有很多光捉魚不吃魚的人,魚天天要去捉,但捉來不是拿去賣就是送人,樂此不疲卻獨得其樂。我所說的捉魚,當然包括捉泥鰍。那個年代,捉泥鰍成了我們的一大樂趣。年後早春,田野裡剛剛冒出一大片一大片被寒冷浸潤過的綠色,小草們還柔柔的沒有一點力氣。閒不住的鄉親們卻扛著鋤頭、牽著耕牛,早早地走上了田間小道,是要搶在清明之前,把田都翻過來、平整好,等著插上秧苗。
  • 在現在的農村稻田裡,是白天捉泥鰍好還是晚上捉好?有好方法沒?
    很多的人都是想著泥鰍的美味,農田裡的野生泥鰍真的不多了,想要捉到一點都要靠運氣。您去看看,野外直接捉黃鱔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直播捉泥鰍的。在農田裡的野生泥鰍還真的不多了,別看市場上有很多賣的泥鰍,大部分的都是飼養的,野生泥鰍真的不多。
  • 鄭州市民金水河河道內捉泥鰍 這種泥鰍能吃嗎?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曉冬 萌友 李佳/文圖 視頻  近日,有市民反映,鄭州市金水河河道中,由於部分河段,放水清理河道,大量的泥鰍現身河床底部,引來不少市民捕捉。  5月14日,金水河河道內,一些貪玩的市民手持瓶瓶罐罐,在見底的河道中捕捉著無處藏身的泥鰍。  「河裡的水幹了,這些泥鰍即使躲在石塊下也很快會死掉,我捉回去正好餵魚還可以給孩子玩!」一名男子稱,「別看水少了,這些泥鰍可真不好捉,倆小時了,我逮了幾十條!」
  • 名菜泥鰍鑽豆腐:泥鰍真的能鑽豆腐裡去嗎?聽聽農村大廚怎麼說
    名菜泥鰍鑽豆腐:泥鰍真的能鑽豆腐裡去嗎?聽聽農村大廚怎麼說文/農夫也瘋狂在農村裡泥鰍是一種很常見的野味,其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在民間還有著「水中人參」的說法。農夫小時候就常去水田裡面抓泥鰍,而抓回來之後,吃法也是比較多樣的,可以油炸了以後辣椒炒著吃,也可以燉湯吃;還可以用來做酸菜吃,都是不錯的做法。那你可吃過泥鰍鑽豆腐這道名菜嗎?泥鰍真的能鑽豆腐裡去嗎?聽聽農村大廚怎麼說!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美食。
  • 體驗碩果豐收的農夫生活,割稻穀、DIY稻草人、窯雞挖番薯、泥鰍大戰~
    而秋天最不能錯過的一項活動就是去農場度周末~下個周末,小遊約定你一起暢遊「氧吧」常青藤部落 秋收稻穀 、 扎稻草人 、 美味窯雞  挖紅薯 、 撿雞蛋 、 捉泥鰍  玩轉花式親子運動會 /  ⑤ 捉泥鰍大戰  /
  • 你知道以前農村插秧時經常能見到的泥鰍、鯽魚為什麼會沒的嗎?
    相信80後的孩子都聽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曲,正如歌裡所唱的,以前農村泥田裡、水塘裡、溝渠裡到處可見泥鰍的身影。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誰沒抓過泥鰍,有時候是特意和小夥伴們拿了工具去抓,有時候跟著父母去田裡插秧的時候,就能看見有許多泥鰍或小鯽魚在腳邊躥來躥去,於是大人幹活,小孩抓魚,等到活幹完了,魚也抓了一碗了。但是現在,如果不是刻意養在田裡,和水稻共生的,怕是很難在水田裡見到泥鰍、鯽魚這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 大家小時候在田地裡捉的泥鰍和黃鱔是怎麼做著吃的?
    大家小時候在田地裡捉的泥鰍和黃鱔是怎麼做著吃的?泥鰍黃鱔對我來自農村的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小時候經常在家吃這些。吃法很獨特1 、我們那最直接的吃法就是用油炸,先把泥鰍和黃鱔洗乾淨,怎麼洗呢?我們老家也有講究,那就是把活的黃鱔和泥鰍放到盆子裡,加醋,那種特別酸的白醋,當時很小真不知道一直糾結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大概是因為去腥去贓物吧!
  • 【原創】客家話歌曲《捉泥鰍》你聽過嗎?
    等水勺幹了,泥鰍也就隱約可見了,有的正急匆匆地往泥地裡鑽,也有的和著稀泥「霹靂啪啪」掀尾巴,更有狡猾的混在淤泥裡一動不動,粗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知道它是泥鰍,等一摸到它才死命扭動著身子,企圖逃脫,我們可不會那麼輕易讓它溜走,一陣歡愉,手指加大了鉗力,泥鰍無可奈何地左右扭動,最後乖乖地被扔進了魚簍。
  • 農村稻田裡的鰻魚和泥鰍都去哪了?為什麼現在見不到了?
    一些農民朋友疑惑,農村稻田裡的泥鰍和鰻魚幾乎都看不到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許多回憶。我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有過夏天在稻田裡捕鰻魚的經歷。但是現在稻田裡的鰻魚和泥鰍比過去少了,但是還沒有達到滅絕的地步。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黃鱔的減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