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縣積極探索農村環境治理常態化新模式

2020-12-19 四平市人民政府

伊通縣積極探索農村環境治理常態化新模式

時間:2019-07-30 10:48

伊丹鎮馬場村保潔員在清理路邊雜草

    自2017年入夏以來,伊通滿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並由相關部門組織牽頭,全面安排部署,狠抓宣傳發動,不斷深入推進,為鄉村振興繪就最美畫卷。特別是從今年春季開始,伊通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要求,積極探索打造農村環境治理常態化新模式。

大孤山鎮垃圾轉運車在村屯進行垃圾收集作業

  為了推進鄉鎮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整體提升鄉鎮居民生活環境,籌集垃圾轉運站建設及設備採購資金,推動城市市政公共服務設施開發建設市場化,創新機制,多渠道爭取資金,提高項目工程建設和運營維護效率,縣政府決定採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構建農村垃圾收集轉運體系。總投資3070萬元分別在馬鞍、大孤山、靠山、營城子、伊丹、景臺等鄉鎮建設垃圾轉運站6座;購置垃圾轉運車36輛、鉤臂車3臺、汙水收集車2臺,購置垃圾桶1.7萬個;設立村屯保潔員1142名,負責全縣範圍內187個行政村1239個自然屯的村屯道路清掃保潔(不包含國道、省道、縣道)、村文化廣場保潔、生活垃圾收集、雜草清理、路邊溝清理、流經村屯河道的垃圾清理工作。服務人口總數386600人。周垃圾清運量平均在90噸以上,對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90%以上,對全縣的垃圾處理達到了日產日清。

馬鞍山鎮垃圾轉運站等待清卸垃圾的車輛

  按照伊通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中確定的工作目標,今年計劃打造示範村24個、提升村71個、達標村92個。截止5月末,全縣各鄉鎮(街道)動員組織包保幹部946人次、村組幹部2459人次、農民群眾36750人次參與村莊清潔行動。動用各種車輛、機械3363臺(輛),累計清理村內道路1338公裡、清理溝渠781.68公裡、清理公共場所312處、清理庭院55414個、拆除各種廢棄建築物393處,清理垃圾8441噸。全縣187個行政村村莊內共栽植塘栖、金葉菊、雲杉等風景樹31964株,栽植李子、杏、海棠、蘋果、梨、櫻桃等果樹117177株,栽植其它樹種43518株;消滅了村屯公路沿線光板道,植樹達44萬多株,補植57735株。

鮮花盛開的村屯道路比比皆是

  在平坦整潔的村路漫步,徜徉於綠樹花叢間,吸吮著清新的空氣, 身處碧水藍天、花紅柳綠的生態環境,無不讓人心曠神怡……從扭著大秧歌、跳著廣場舞的村民臉上,切實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和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帶來的嶄新變化。

相關焦點

  • 伊通縣伊通鎮黨委大力開展環境整治
    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黨委堅持把環境整治作為生態建設的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攻堅戰」,切實改善了鎮村面貌,打造出良好的宜居環境。  加強組織領導  動員各界群眾積極參與  鎮黨委成立了農村環境整治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和人員分工,落實了各村的包片領導和包保幹部名單;一把手親自掛帥,多次召開工作會議,謀劃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 伊通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綜述
    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持續發力,始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物的新農村」與「人的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加快打造新農村建設升級版,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活動,通過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幹群意識顯著增強,全縣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
  • 伊通縣伊通鎮完成「村改社區」建設掛牌工作
    「村改社區」是推出全域城市化、農村社區化、就地市民化的關鍵性改革。近日,伊通縣伊通鎮對轄區符合要求的23個「村改社區」單位進行統一掛牌,走出了「村改社區」建設的第一步。據了解,「村改社區」工作是借鑑城市社區建設管理的經驗和模式,改善農村服務設施,繁榮村民委員會所轄公共事務及服務需要的具體落實。伊通縣伊通鎮黨委全面摸排了23個村的基本情況,在全部符合「村改社區」的前提下,投入3萬多元為各村懸掛了社區牌匾,將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落到實處,進一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
  • 伊通縣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以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乾乾淨淨迎小康」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組織動員全縣多方力量,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建設美麗鄉村,群眾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疫情防控兩不誤,村莊清潔集民智。
  • 雅安市突出「四個治理」 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新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政府引導、宣傳推廣,突出科學、精準、多元、全民治理,補齊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短板,持續提升農村人均環境質量。制定《雅安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依據《縣域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指導縣區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全面梳理轄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現狀,編制或修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或方案,完成5個縣(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或方案的審批。  二是合理選擇治理方式。
  • 四平市生態環境局伊通縣分局召開 「秋冬會戰」調度會暨環境保護...
    11月27日13時,四平市生態環境局伊通縣分局召開「秋冬會戰」調度會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會。會議聚焦保持環境空氣品質穩定、推動斷面水質改善等五個方面重點任務,全面調度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秋冬會戰」進展情況,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重點任務落實。緊抓有效施工期,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探索完善第三方專業運營等可持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項目的生態效益。確保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攻堅目標按期完成。
  • 四平市生態環境局伊通縣分局聯合多部門開展機動車排氣汙染路檢路查
    為機動車大氣汙染治理,12月15日,四平市生態環境局伊通縣分局召開機動車尾氣路檢路查聯合執法行動部署會,聯合縣公安局、縣交通局、縣行政執法局制定了《伊通滿族自治縣機動車排氣汙染聯合路檢路查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聯防聯控。
  • 三門縣財政積極探索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三門縣財政積極探索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發布日期:2021-01-08 12:07 信息來源:市財政局 瀏覽次數: 近年來,三門縣財政局始終把「
  • 伊通縣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伊通滿族自治縣緊密結合當前發展實際,準確把握上級要求部署,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治安環境由「差」到「好」!海南三亞青法村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
    3年來,海南省三亞市委政法委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加強青法村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設;成立24小時治安聯防隊;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大力推進「平安工程」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如今青法村的治安環境由「差」到「好」。
  • 四平市伊通縣舉行「伊鹿高鴿」產業發展項目推介會
    11月19日,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鹿高鴿」產業發展項目推介會在伊通縣委黨校舉行。各地企業家代表齊聚伊通,暢敘情誼,共謀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農村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李傑、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常務副主席郭榮超、青怡坊集團總裁王永安、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科、中俄機電商會副秘書長仲軍維等全國各地知名企業家、商會代表共180餘人應邀參加推介會。
  • 探索治理新模式 建設美麗新農村
    探索治理新模式 建設美麗新農村 大字 日期:2020-11-26 來源:南昌新聞網   南昌新聞網訊 針對人居環境差
  • 伊通縣局召開2020年全縣公安工作會議
    為深入學習中央、省、市、縣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公安廳局處長會議、全省公安局處長會議、全市公安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關要求,全面總結2019年公安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4月9日上午,在縣公安局六樓會議室,我局召開2020年全縣公安工作會議。
  • 大鵬鎮積極探索這種新模式
    大鵬鎮積極探索「黨建+旅遊+鄉村振興」模式,通過鄉村風貌提升與環境綜合整治、農旅產業整合與區域聯動發展等舉措,依託國家4A級景區北帝山旅遊風景區的輻射效應,積極打造成為全縣「旅遊+」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典範。
  • 曲靖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政策措施持續強化 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曲靖市委、市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領導,成立了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副組長,市、縣、鄉三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基本建立健全,全市形成了牽頭部門抓統籌,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市、縣、鄉上下聯動、齊抓共治的工作格局。
  • 伊通:百億項目群催生全域旅遊大格局
    百億項目群催生全域旅遊大格局——伊通縣近年來引進了總投資額達數百億元的項目群,全面優化旅遊資源、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形成「城鄉皆景區、旅遊即生活」的全域旅遊大格局,使美麗鄉村建設「千裡鶯啼綠映紅」。
  • 伊通縣營城子鎮付彥臣:自強的牛人
    【自強的「牛人」 ——伊通縣營城子鎮居民付彥臣的故事】     記者祖維晨    伊通滿族自治縣營城子鎮太平村有個「壽山湖生態採摘園」,那裡處處充滿了新鮮的味道    付彥臣出生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營城子鎮雜木村一個農民家庭,因為患有小兒麻痺症,肢體三級殘疾,3歲時他才學會走路。因為身體上的不便,使得他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在正常的年齡享受正常的教育,身患殘疾的付彥臣以頑強的毅力讀到初中。    18歲畢業,付彥臣便為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開始打拼。
  • 美麗的伊通河採風
    伊通河,滿語的意思為「波濤洶湧的大河」,發源於吉林省伊通縣的哈達嶺山脈,流經伊通縣、長春市、德惠、農安匯入松花江,是長春市的第一大河,是長春的母親河。古代的伊通河是運糧水道,近代隨著鐵路、汽車發展,水運被取而代之,伊通河逐漸演變成城市的排汙河,1985年長春市政府下決心徹底治理伊通河,經過多年的努力,伊通河已成為長春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今天我們來欣賞伊通河的南部風光。旭日東升,南四環的彩虹橋披上了霞光。
  • 景俊海到四平市伊通縣調研時強調 精準有效防控疫情抓實備春耕生產...
    3月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到伊通縣就疫情防控、備春耕生產、棚膜經濟、脫貧攻堅等工作進行調研。鄒乃碩 攝  在3月3日上午全省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暨推進備春耕生產視頻會議結束後,下午,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就到四平市伊通縣調研。
  • 【視覺伊通】活水棲綠,荷草畫塘——近觀伊通溼地公園
    文/圖/沈鴻升(融媒體中心)用我的鏡頭記錄你的精彩      近期刷爆微信朋友圈的,無疑是伊通河漫灘溼地工程了,「溼地公園」自然成了人們談論的熱詞。水天一色伊通河一湖三島鳥瞰圖   據縣水利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伊通河漫灘溼地工程,也是伊通河水環境治理工程,更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