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
承德日報評論員: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六論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築牢民生福祉的健康之基,就要全面推進健康承德建設,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全方位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深化「四醫聯動」成果,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要結合承德發展優勢,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實現健康和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書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論述既與第一卷、第二卷一脈相承、有機統一,又是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落實。 充分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
-
持續改善民生 增進百姓福祉
「十三五」以來,廣安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從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扶貧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一項又一項惠民政策,助推各項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民生保障更加堅強有力。
-
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折射發展、改革成效
改善民生 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是比GDP快慢更值得關注的、終極的經濟指標 當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時,人們發現:一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邊,卻是民生指標飄紅: 就業保持平穩增長,飯碗更多了。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二、注重實效突出民生優先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民生優先」戰略指導下,縣民生工程工作突出固鎮特色,重點抓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性住房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等項目建設
-
堅持共享發展 持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關係改革發展穩定,還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十三五」以來,南寧市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醫療、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現實問題入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改革發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
改善民生 重慶花了1.6萬億元
今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減稅降費等政策影響,但我市財政收入總額預計仍然超過2000億元。 不僅如此,作為全市財政收入「主力成員」的稅收,從2016年的1438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1541億元,佔財政收入總量的比重,也較「十二五」末期(2015年)提升了4.9個百分點,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一、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論成果通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與要求貫穿全書,相對集中於第四部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第五部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第十二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在實現這些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強調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再次彰顯了民生保障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繼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的發展。
-
如何理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權益,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終衡量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 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
-
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證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最根本的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始終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會昌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
縣長餘學明代表會昌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縣長餘學明首先回顧了2019年以來的工作。他說,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搶抓服務業加快發展機遇,進一步揚優勢、補短板、挖潛力,促進服務業上規模、上水平,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5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潛力,向創新要活力,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
民生社會事業保障有力 合肥曬出「十三五」財政帳本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十三五」以來,合肥財政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紮實推進財政改革,持續優化財政資源配置,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政保障。其中,市財政投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資金93.1億元,支持量子創新院等15個重大項目建設,國家實驗室和能源、人工智慧等研究平臺組建運行,量子計算、熱核聚變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
大眾日報「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全媒報導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從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到下足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綠色發展步伐堅定,山東在發展中不斷刷新「民生速度」,持續提升「民生溫度」,2019年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8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和9.1%,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
改善民生 我市5年花了1.6萬億元
2228億元、2252億元、2266億元、2135億元,這是2016年到2019年重慶財政的收入軌跡。其中,作為財政收入「主力成員」的稅收,已從2016年1438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1541億元,佔財政收入總量比重,也較「十二五」末期(2015年)提升了4.9個百分點,收入結構持續優化。政府帳本變厚,但並不與納稅人享受減稅降費紅利衝突。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部門負責人回顧70年中國民生發展...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滿足人民新期待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部門負責人回顧70年中國民生發展成就 新華社記者劉慧、施雨岑、王優玲、王秉陽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26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民政部部長黃樹賢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論學習貫徹州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和終極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我區多措並舉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以來,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提升民生工作整體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加快推進民生實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當前,鄂北分水口配套工程正在招標,水系連通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區紮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督察整改工作,完成63家涉VOCs企業深度治理,治理工業爐窯10家39臺,取締或搬遷「散亂汙」企業21家,完成改造9家,持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環境整治效果進一步彰顯。持續鞏固脫貧攻堅。
-
晉中市金融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增強
為摸清企業需求,切實增強金融服務保障能力,晉中市對症施策,精準滴灌,常態化推動銀企對接,以更大的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全力促復產、穩投資、補短板,全力確保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重點轉型建設項目、中小微企業等方面的信貸服務得到優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