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氣溫,一夜之間簌地飆升至30幾度,曬得人頭頂直冒煙。初春嬌柔的花朵已大多落盡,卻聽聞茶亭公園百花初綻,已有蓮花從水中緩緩抬起了頭。
趁花開半醒、炎夏未至,一日漫遊茶亭,於水榭聽歌看晚,於古亭觀鳥品茗。
從廣達路的東門進入茶亭公園,未入園便能看到三五大缸,小小蓮花初綻。
三兩大爺在旁寫著毛筆大字,小孩兒則在大人的帶領下直奔入園。
往年裡,入園的這條大道上滿是一盆一盆、一缸一缸的各色花卉,如今雖說公園門口的防疫橫幅已經撤去,卻仍能感到一些疫情的「風波未盡」。
花草有靈,卻不管這些,自顧自地開的恣意。
淺紫、深紫、鵝黃,花瓣內金色的觸角舒展,一朵朵睡蓮開的美麗。潔淨、純真、妖豔,出淤泥而不染的聖潔之美,在清晨的陽光下顯得更加攝人心魄。
入園往左行去,紅的楓葉、黃的雛菊、山茶花、鶯尾花、芍藥、木棉、一路繁花相伴。
往右行去,廊道蜿蜒,大概率可以觀賞到白鷺、池鷺悠閒捕食。
除去入口處,置於架上展覽的各色花卉,如今可觀賞的大多花卉是直接種植在園內的。
得益於園方的辛苦看護和市民們的花卉捐贈,茶亭公園裡的花草樹木可謂是千般豐富,不止是荷花而已。
紅、黃、粉、紫、橙,或是生長在低矮灌木中的鴛鴦茉莉,暗香習習;或是高高地在枝頭喧鬧的木棉。
修剪齊整的綠色盆景,簌簌輕響的紅色楓葉,甚至浪漫的紫色花叢,蜂蝶飛舞、孩童嬉戲。
於荷香戲臺晨練的老人,於榕樹下草坪奔跑嬉戲的孩童,在不遠處花草蔭蔽處休息看娃的大人們,自得其樂。
往右行去,在曲折迂迴的木製迴廊上,荷花池看上去還泥湯帶水,略顯沉寂。水下暗藏的荷塘區隔線,是鳥兒們的歇腳處。
渾身潔白、身材高挑的白鷺,是此處的明星園寵。站立池中或是展翅高飛,都有目光與相機追隨。
而略顯慄色的池鷺則相對的低調許多,在水中安安靜靜的行走覓食。唯有在飛行時,才會展露出它漂亮的白羽。
還有背部有漂亮藍羽的小鳥,遠遠的停在水面枝頭,一趟一趟俯衝進水面捕食。
環顧周邊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一種「城市綠洲」之感油然而生。茶亭此處,何時落成?
佔地3.57公頃,位於茶亭街八一七路與廣達路之間,茶亭公園始建於1986年,距今已有30多年歷史。
公園中光水面面積便有2公頃,園內還建有戲臺、音樂廳、棋藝廳和茶室等,環境清幽雅致。
此處於2006年進行了全面改建,清理違章搭建、翻修仿古建築群、鋪設路面。
現園內的石拱「醉月橋」與另一座仿木結構的平橋都是那時建造的。還新增許多青石雕做的石桌石凳、南國花卉等。
在荷花盛放的時節,說是「步步生蓮」也不為過。
而在去年秋天,公園內又再次進行了提升整治。重點對「荷香戲臺」等古建進行了噴漆、整修;還修繕了部分沉降破損的園路、提升夜間照明。
而去年,對茶亭公園乃至整個茶亭來說,最值得紀念的事莫過於清代茶亭庵「茶亭」古蹟的回歸。
它曾是舊時人們的往來休憩之所,此地「茶亭」便是因此亭而得名。它隨著2006年茶亭街擴建拆遷之前,還作為茶亭小學的大門歷經多年風雨。
拆遷之後,它便開始了數十載的漂泊生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的落架暫存於白馬南路的汀州會館內。
時日年久、日曬雨淋,遺存的茶亭逐漸殘破。
屋瓦、梁架破損,大面積蟲蟻侵蝕、彩繪油漆脫落;石柱、柱礎都只剩下兩根,可謂是狀況悽涼。
而今坐落於茶亭公園西大門入口處的茶亭,四角方亭、歇山頂,是按原面積、形制、樣貌,採用傳統建築手法及工藝重新修復起來的。
地面鋪設紅色鬥底磚,屋蓋、屋脊、翹角,或彩繪或白描圖案。藻井內雕刻有八卦圖、暗八仙、蝙蝠、鴛鴦等吉祥圖案。
為防颱風,還特地加了四根仿古木柱斜撐,保證安全。
如今在八一七路上茶亭靜靜佇立,遠遠便可見茶亭公園古榕蔭蔽。
廣場前、園內、池塘邊,隨處可見整整齊齊的排列著數十數上百的荷花,只待盛夏花開——
公交 l①乘坐1、11、20、33、38、41、66、77、109、121、136、312、336至洋頭口站下車,可到達西門。
②乘坐2、6、79、83、89至茶亭公園站,可到達東門。
③也可乘坐福州地鐵1號線在茶亭站下車,出D口,向南步行200,即可到達茶亭公園西門。
開車 l 茶亭公園旁,茶亭世茂星天地可停車。
文 | 哎 鴨
圖 | 哎 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