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了!
好像科幻片!
昨晚你抬頭看天空了嗎?
不少小夥伴都驚喜地發現
廈門的夜空中
竟然出現了如此神奇的景觀
不少小夥伴都拍到了
從這些圖片中可以看到
夜空中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燈光
依稀還能看出建築物的影子
似乎是把城市的某個區域
倒映在了空中
圖via @Ashin利玲
圖via@海天袁泉
圖 via@leeleeele
如此神奇的天象
讓不少網友大呼活久見!
到底是什麼原理?
大家也紛紛表達了見解
可能是罕見天象「燈柱」
@天象愛好者:昨夜的廈門,天上竟然出現了「天空之城」,街燈、廣場、大樓、碼頭甚至鼓浪嶼都清晰可見!天上地下驚現兩個廈門!地面上的廈門正被高溫籠罩。這種現象叫做「燈柱」,它形成的原理是高空的高積雲降下大量的雪花(冰晶),並且整齊劃一地水平排列,就像一個個鏡面一樣,反射出了地面的燈火。通常,這種燈柱只會出現在寒冷的北方或者高原地帶,而廈門昨夜氣溫超過20℃,如此溫暖的條件下出現燈柱奇景,世所罕見!強度甚至在天空中畫出了街道的地圖,更是罕見中的罕見!
愛好者用廈門的地圖對燈柱像進行了比對,可以看到,白鷺洲的輪廓在天上無比清晰,一條條燈火通明的街道、立交橋、廣場、大樓,都在天上出現了它們的幻影。
以前國外的暖夜案例形成條件都是低空超級晴朗天氣,這次有幹擾還能達到清晰畫地圖的程度,品相極高!同時也將我國目前的燈柱記錄往南方推進很多,極其珍貴。今年天象top10預訂!
@中國氣象愛好者:廈門10日晚上8-9點出現罕見天象——暖夜燈柱,也就是雲層中大量取向一致扁平冰晶反射地面光源形成的天象;更通俗的說法是整個雲層變成了一面大鏡子,在天空中反射了地面的燈光。這種天象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偶有發生,但在5月的南方就極其罕見,再加上廈門燈柱天象達到了集群+畫地圖的級別,整個篔簹湖周邊的燈光都被清晰的倒映在雲層上,算得上「有生之年」系列了。
@凡蟲-觀雲集天 :世界頂級的「暖夜燈柱」現象,這在我國僅僅第二次記錄。高空冰晶的集中反射,讓城市燈光投影在空中,甚至能看出具體街區的輪廓!!這是世界傳說級天象!
@風雲夢遠 :雲圖上處在對流雲體邊緣,應有雲頂脫離雲體所形成的冰晶偽捲雲;高空處在南亞高壓邊緣而風靜,有利於冰晶/雪幡平穩,以特定角度反射燈影。未及飄零大地的霜雪,也能在夜幕留筆大地的萬家燈火。
簡單的原理圖如下:
今日中午
氣象專家張偉根據昨晚的氣象條件、
網上流傳的照片進行分析
認為可能是
昨夜廈門0℃層及以上的冰晶雲層
起了重要作用
廈門市氣象臺預報預警科科長張偉說,在氣象學上,有一個概念叫0℃層,當地面氣溫上升至0℃以上時,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則會出現0℃層,也就是氣象學上的0℃高度。在0℃以上,水汽和雲主要是以冰晶的形式存在。在0℃層以下,則主要是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
從昨晚20時廈門站的「溫度對數壓力圖」,可以清晰地看見,受到底層冷空氣的影響,在0℃層以下,相對溼度較小,因此水蒸氣對視線阻礙作用相對較弱。0℃層以上則是一層厚厚的溼層。
也就是說
在0℃層及以上都是冰晶形成的雲
這個冰晶雲非常深厚
像是一層水簾幕布
才能充當鏡子的角色
倒映城市的景象
另外,從張偉提供的昨晚21時氣象雲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個時間點,廈門上空正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雲。
「那時候的雲以中高云為主,
裡面存著大量冰晶,
正好充當起鏡子的角色。」
也正是有了這樣一種溼層的分布特徵
加上廈門島內夜間的燈火通明
才有了此次極其罕見的「天空之城」
微博網友們也是熱議不斷
小夥伴們覺得
會是這種罕見的「燈柱」現象嗎?
錯過了昨晚的奇景也別遺憾!
下個月這場盛宴記得提前鎖定↓↓
日環食下月來
廈門是最佳觀測點
6月21日
一場日環食將降臨地球
廈門的持續時間近1分鐘
是中國大陸持續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
據了解,上一次廈門出現日環食是2012年5月21日早上,時隔8年廈門地區能再次看到日環食。這次日環食是今年天象的重中之重,雖然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但不少網友已經開始討論起最佳觀測方案。
廈門全島將被環食帶覆蓋
這次的環食帶西起非洲中部,經過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後進入我國境內。在我國,環食帶經過西藏、四川、貴州和湖南、江西等地,進入福建後出海,橫過臺灣中南部,最後結束於西太平洋。
整個廈門島完全被環食帶覆蓋,而環食帶中心線恰好經過鼓浪嶼南部並向東南延伸,如果市民在演武大橋的觀景臺上觀測,則當日14點43分38秒日食開始(初虧),16點10分20.7秒環食開始(環食始),日月呈現「同心圓」狀態(食甚)的時刻為16點10分49.7秒,在16點11分18.8秒「生光」,結束環食(環食終),而後在17點24分16.9秒復圓,整個環食階段(環食始至環食終)預計將持續58秒。雖然廈門島完全被環食帶覆蓋,但越接近中心線,日環食的持續時間越長。
此外,本次日環食的最大特點是食分(日面直徑被遮擋部分和日面直徑的比值)達到了0.994,也就是說,環食階段太陽視圓面被月球覆蓋的面積達到97.6%,這種幾乎接近日全食的日環食被稱為「金邊日食」。據相關數據顯示,下次達到這麼大的食分可能得等到2032年5月9日,而且發生在南大西洋,很難觀測到。
須佩戴專門的太陽觀察鏡
「切記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太陽,一定要佩戴專門的太陽觀察鏡。」「@廈門天文在線」博主楊歡告訴記者,日環食食分大意味著環食持續時間短,期待一睹壯觀景象的市民還是需要做好觀測準備。記者了解到,現在已經有一些網店開售此類觀測眼鏡,有不少網友購買。
網上之所以有「廈門是本次日環食觀測的最佳地點」這一說法,是因為廈門環食時間較其他地區長,而且地理環境視野開闊,為整場觀賞增色不少。就演武大橋附近而言,食甚時太陽地平高度35.3°,這樣的地平高度可以將地面大樓和日環食同框攝入。
大家別忘提前探好路
找個好地點
一定可以拍攝到震撼的日環食景象
【來源:共青團福建省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