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北礦山復綠近110公頃 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再現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9月30日電 (唐貴江 馮建奎)「水變清,有魚蝦,又能下河打魚了!」韶關上壩村村民何奉明對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讚嘆不已。

  如今,漫步在韶關市區三江六岸,碧水藍天下,花木鬱鬱蔥蔥,空氣清新怡人。在各縣市區、鄉鎮、村莊,越來越多的綠色,清澈見底的河水,美麗清潔的村鎮,持續優化的環境讓韶關市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凡口國家礦山公園廣場主碑 韶關市自然資源局供圖

  據悉,2018年10月,自然資源部等三部門在北京舉辦競爭性評審會議,韶關市組織申報的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成功入圍全國試點,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為該市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脫貧的互動雙贏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據了解,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實施範圍涵蓋了韶關市全市的10個縣(市、區),項目總投資為98.87億元。實施重點區域為7個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面積1.55萬平方公裡。工程類型為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與土壤修複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工程。

  在推進國家試點過程中,韶關以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保持水土涵養,營造山清水秀的優美自然環境,促進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環,構建健康、自然的生態體系。

  截至今年上半年,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完成實際投資45.5億元,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09.927公頃(佔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31%);水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三;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好多不知名的鳥類越來越多,這就是我們的環境一天天變好的最好證明!」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韶關不少自然保護區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又回來了。據最新的開展大型珍稀鳥類調查中,韶關市南嶺自然保護區新發現了海南虎斑鳽、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

  自2018年掛牌成立以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大旗。積極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資源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研究編制廣東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實施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標誌性修復工程。

  據悉,創建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已被寫入了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截至目前,已初步劃定了公園範圍約2121公裡,包括南嶺-石門片區和丹霞山片區,涉及韶關、清遠市的九個縣(市、區)、30個鎮(鄉),範圍內有18處自然保護地和6個林場。

  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方面,廣東計劃在南嶺國家公園範圍內統籌實施一批生態修復、環境整治、能力提升等重點生態工程,不斷鞏固提升粵北生態屏障功能。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還堅持規劃引領,接下來將牽頭會同韶關等市及省有關單位,進一步優化廣東南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做好與相關地級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加大對廣東南嶺國家公園輻射影響力的研究,編制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區域發展規劃。

  據介紹,接下來,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將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範引領,整體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著重打造形成一批「看得見,摸得著,可複製,能推廣」的示範「樣板」工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完)

相關焦點

  • 廣東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廣東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項目實施年限為2018年~2021年,主要針對北江流域、東江流域和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區域,構建「兩江一公園」系統保護修復格局,集中解決一批對流域區域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影響的突出生態問題,進一步提升粵北南嶺山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截至今年10月31日,試點工程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記者11月30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今年10月31日,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今年底可...
    根據規定,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總體績效目標共19項,目前12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預計其餘8項在2021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完成礦山石場復綠263公頃近年來,韶關堅持「山上、山下」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技術模式,系統推進大寶山礦區及其周邊區域、凡口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樂昌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 吉林梨樹:礦山復綠造就「小天池」成網紅旅遊景點
    20世紀70年代開始,當地在此開採礦石,由於長期開採,周圍20公頃林地遭到破壞,還形成了一個40米深的礦坑。  「以前這裡都是採礦企業,放炮開礦,老百姓提心弔膽,不敢出屋。樹上都是白灰,洗完的衣服都晾曬不了,連莊稼都不愛長。採礦企業24小時連軸轉,大車一趟趟跑,噪聲汙染和環境汙染都非常嚴重,不少村民不得不搬到別的地方。」馬油坊村村民劉海龍說。
  • 薊州區將實施「礦山復綠」三期工程,2021年3月啟動
    據天津政務網發布的消息,薊州區「礦山復綠」工程正在穩步推進,項目三期工程確定將於2021年3月正式啟動,計劃對剩餘的全部未治理礦區、零散採礦用地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治理。一期工程薊州區「礦山復綠」一期工程於2013年正式啟動,計劃總投資12.1億元,對大興峪、老虎頂、小龍扒、東後子峪等8個礦區實施綜合治理。其中,東後子峪礦區治理工程包括礦坑治理、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科普教育等,將引入東方伊甸園特色小鎮項目,以打造生態旅遊小鎮,該項目計劃於2024年建成。
  • 江西贛州廢棄礦山復墾復綠變廢為寶
    韓先林告訴記者,是廢棄礦山復墾復綠工程,讓這「光頭山」變成了「花果山」。地處江西南部的贛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素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之美譽。依託資源優勢,稀土、鎢產業已發展成千億元產業,為該市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悠久的礦業活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環境的惡化和礦區地質災害隱患的威脅。凡是開礦的地方,幾乎都存在廢棄礦山對環境的破壞問題。
  • 廣東建立上千個自然保護地 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
  • 宜興:礦山復綠換「新裝」
    作為宜興市礦山環境整治的「急先鋒」,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近年來積極探索開展「礦地融合」新模式,不斷推進礦山綜合整治與綠色礦山建設。日前,位於張渚鎮的白雲山宕口地質環境修復性治理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中,預計年內完成。
  • 遼寧凌海:珍稀鳥類的「樂園」
    隨著大凌河口生態修復項目竣工在即,遼寧省凌海市大凌河口濱海溼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引來眾多久未謀面的「老朋友」——珍稀瀕危鳥類的回歸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儼然成了珍稀鳥類的「樂園」。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呢?
  • 南安官橋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將進入養護期!
    近日記者從官橋鎮政府獲悉,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進入養護期。官橋西巖山廢棄礦山復綠工程管理員 曾偉洪這片礦山復綠工作分為四個平臺,第一、二、三平臺已經完工,現在在種植第四平臺。曾偉洪告訴記者,廢棄礦山治理區總面積100多畝,呈不規則多邊形,整體北高南低,工程採取坡面清理、平臺整平、設置擋牆,修築排水溝,以此穩定邊坡,整個工程共種下7200多株臺灣相思樹、毛山豆7萬多平方米,1300多棵葛藤,綠植種植完成後,將進入一年多的養護期。
  • 多種珍稀候鳥今春現身京城
    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造訪北京,得益於北京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鳥中大熊貓」現身宛平湖有著 「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今春在永定河宛平湖現身。這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蕩中,數量稀少。被列為「極危」等級的青頭潛鴨,不久前在房山區大石河畔被觀測到。
  •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關於江門市蓬江區環市群星延安石場礦山復綠項目...
    粵國土資地環發﹝2016﹞154號)、《江門市國土資源局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江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江門市財政局江門市環境保護局關於印發<江門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國土資(地礦)字﹝2017﹞120號)等文件要求,為深入貫徹實施《國土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6﹞63號),江門市自然資源局擬對市區的一處廢舊礦山石場進行復綠
  • 北京迎來上百萬隻候鳥 多種珍稀鳥類頻現京城
    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有不少珍稀鳥類「光臨」。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也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鵝是北京的「常客」,每年春季都駐京「歇腳」,數量一般在三五百隻不等。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1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黑臉琵鷺在我市轄區內的又一次記錄,上一次記錄於2006年前後的水東灣。
  • 綠了礦山 美了生活 贏了未來——河北「治山」記
    有證露天礦山停產整治,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綜合治理……昔日挖山採礦,富了口袋卻破壞了環境;今朝治理礦山,修復生態再現綠水青山。作為京津冀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治理的主戰場,河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推進礦山修復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