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旅(chu)行(chai)回來的第三天,我在珠江新城街邊一家茶餐廳打發晚餐。
一碗韓國辛拉麵,魚丸Q彈可口,芙蓉蛋壓著芝士,吃一嘴的拉絲。老闆娘蹺二郎腿坐在桌邊抽菸,隔空怒斥另外一張桌上寫作業的娃:這麼多作業?!拜託你搞搞清楚,是你老師發神經好咩,不是我。
孩子穿螢光綠球衣,眼神放空,感覺像世界末日。
外面下起雨來,地面瞬間溼了,一位老細走到門口,掏出一支煙,吐出第一個煙圈。
過去10天,我的肚子裡陸續塞滿了海南雞飯、骨肉茶、刺身定食、神戶牛肉和數不清的酒店自助,但沒有一頓像這碗辛拉麵,吃得這麼家常、篤定。
還有趕作業的娃當佐料小菜,夫復何求。
作為一個星座落在固定宮的人,我對旅行沒有什麼渴望。
10天之內連跑三國後,就更沒什麼渴望了。
繁華的都市,清晨和傍晚,那些行走在高樓大廈之間的陌生人,哪裡都差不多。
甚至在大阪,從42層俯瞰整個城市,連聽一支歌的衝動也沒有。
旅行心得1:原來我不適合MHL
我甚至對買買買失去了興趣。
在新加坡,同行的人買藥油、維生素丸,我看路邊的雞蛋花比廣州的大且高。
人面獅身像也沒去,完全不想借位吐水。
▲
現在說起新加坡,我最愛的就是這家畫材店了。其他都印象模糊。
▲
在畫材店激動地買了一些,畫了一張。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在韓國,酒店隔壁是高檔商場,最有趣的檔位卻在負一樓。
白領在那裡呼哧呼哧大吃拉麵,還有各種小玩意兒,方巾、耳環、小扇子……約好上去逛一圈再下來買,結果8點半商場關門,再見那些小玩意兒不知何年何月了。
畢竟,我不是很喜歡這個國家,再來的可能性很小。
高檔商場上面有什麼呢?各種名牌衣服和包包。
買不起名牌包包,對韓裝毫無興趣,卻意外在5樓發現了MHL專櫃。
嗷一聲撲上去,大試上衣裙子和方巾。
衣服基本是均碼,穿了一套走出試衣間,同伴露出「這個嘛……」的微笑。某個心直口快的大姐乾脆拽我:你怎麼像套了個麵粉袋子!
不甘心啊,繼續試。真的,所有衣服全部偏大,大概是英國版的MHL,適合身高1米65以上的頎長身材。
最後拿一條麻質波點方巾了事,卻因此耽誤了去負一買小玩意兒的時間。
旅行心得2:一定要去大阪的HARUKAS美術館啊!
在大阪,酒店在HARUKAS的第19層。
HARUKAS地上部分共60層,高300米,是日本第三高的建築物,僅次於東京晴空塔(634m)和東京鐵塔(332.6m)。
大樓的低層部分,是近鐵百貨阿倍野HARUKAS本店和HARUKAS美術館。
去了兩次近鐵百貨,幫阿朱買了SK-Ⅱ小燈泡,自己竟然連CPB也沒出手,因為家裡都有存貨。
同時見識了日本商場化妝品櫃檯的中國力量。
每一個品牌都有中文導購,不怕你買不到,只怕你不買。
商場裡那些衣服牌子,走馬觀花,連試的欲望都沒有。
我想我終於成為被淘寶毀了的那種人。
近鐵也有MHL,可能是日本線,終於試了一條合身的裙子。大喜,出手買了。
除此之外,最心心念念的倒是那家美術館。
一直不知道裡面有什麼,一直想去。
離開大阪那一天,和同屋摸進去一看,居然是維尼熊原稿展!
一群帶小黃帽的幼兒園孩子悄無聲息在門口排隊。好幾位爺爺奶奶級的人物,認真地託著眼鏡看畫、做筆記。
那一瞬間,才真的覺得自己身在日本。
展覽不允許拍照,但在場地中央劃出一個橢圓區域。站在區域裡就可以拍照。
有維尼的蜂蜜罐子;有樹洞,手伸進去就聽見蜜蜂嗡嗡嗡;有小橋,橋下是聲光影組成的流水。維尼和一個孩子趴在欄杆上往下看,也許在找鱒魚?
A.A. Milne的原稿,有一種天然的純真。不太像在地球上發生的故事。
更有一堵大牆,陳列維尼的周邊。因為不在橢圓區域輻射的範圍內,因此不可拍照。
記得有一副跳棋,毛氈材質,圓滾滾毛茸茸,恨不得把臉貼到玻璃櫥窗上看。
誰知道這些只是閒逛美術館的開始。
出了展區,還有整塊地方販賣維尼周邊,一樣一樣看過去,感覺比所有名牌包包高檔服裝都更有吸引力。
真的,幾乎每樣都想買回家,家裡還有個小孩呢。
一件一件愛不釋手,拿起來看,看完了放。
兜兜轉轉,最後買了一罐蜂蜜,瓶身印著維尼和蜜蜂。
買了一把所謂的熱傳導小勺,送給小孩挖冰淇淋。
買了幾張明信片,還有兩個文件夾,目前都用來存放小朋友的塗鴉。
買了一本紅色硬皮封面的筆記本,用來記錄小朋友平時說過的好玩兒的話。
這麼一看,我的購物趣味基本停留在高中女生階段。
旅行心得3:以後一起去日本的二線城市吧!
也許是維尼加持,離開大阪後,我遇見了這次出門最喜歡的城市:神戶。
中巴車開到神戶,停在某條小巷口,大家去吃拉麵。
夏天的中午,街上沒幾個人,街邊的商店靜默無聲,像小時候的任何一個暑假。
同伴去吃拉麵,我和F在路上疾走:她想喝杯咖啡,我想逛個超市。
時間緊迫,我們在路口一家已經停止營業的年輪蛋糕店門前分手。
我過馬路對面,進了一家不知道叫什麼的商場。非常日常,一樓賣些吃的,以及神戶消防局出的周邊。
其實周邊也是非常Q萌的,有小朋友穿的消防員T,沒來得及買。
二樓有Porter專櫃,但實在太商務風。隔壁百貨日雜風,保鮮盒咖啡壺鍋碗瓢盆都有。手抓了一個肉粉色姆明水杯、一個碗、一個碟。一看表已經到集合時間。
到酒店是下午,我和F有一個空檔,可以哪裡都不去。
窗外就是神戶港,我們決定出去走走。
海邊棧橋的燈塔是歪斜的,想來是專門保存,用來紀念1995年神戶大地震。
有人坐在海邊吹風。一對中年男女坐得離人群遠遠的,男人喝一罐啤酒,女的不說話。
放學的中學生結伴走在橋上,背後是夕陽。
我們兩個有一搭沒一搭地在海邊走,最後決定去登一下神戶港塔。
塔內一樓的設施陳舊但是乾淨,售票的是位老大爺。門票大約折合人民幣100多元。
坐電梯直上,有專門按電梯的小姐姐。頂樓就是看風景,另有好幾臺扭蛋機,都是跟神戶塔有關的徽章什麼的。
有張綠色絲絨舊沙發,坐滿了神情嚴肅的中老年人。在我們停留的過程中,他們一動不動,仿佛要坐在那裡看整整一天的風景。
不出所料地,塔頂地面有一小塊透明,往下一看整個人打哆嗦。
我的女神說,這純粹屬於腎不好。
我和F兩個腎都很差的人,還是控制不住地玩了一次又一次。
玩了一圈,我和F像兩個剛放學的女生,再次沿著海邊走回酒店。
沿途所見風箏、塗鴉、感受到的風,一切都那麼剛好。
就這樣,神戶成了我此次出行唯一想再來的城市。
和大阪比,它沒有那麼熱鬧。有點游離,有點鄉下,更多是安靜。
相比北上廣深與新加坡首爾東京,我可能更喜歡稍微鄉下一點的地方吧。
據說神戶其實也是日本的一線城市,但它給我的感覺,跟大阪還真是截然不同啊,那種文明和內斂,比標配的國際性大都市更吸引我一些。
我很想把神戶列為我的日本二線城市,在這樣的地方停留個5、6天什麼的。
後來我們的老朋友子宇君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比之東京大阪,神戶這樣的地方更具吸引力。
其實日本人也是這麼想的。
今年出爐的2018年日本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佔據排行榜前25的幾乎都是毫無名氣的地方性城市,類似於國內的三四線城市。
其中連續三年雄踞榜首的,是千葉縣印西市。
這是一個東京上班族居住的衛星城市,被稱為千葉 New Town,最大的特點就是地下巖盤極為穩固,具備高抗震能力。
然後,房價便宜。一幢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的4房小別墅(110m2),售價3480萬日元起。
接著,幼兒園多。10萬人左右配了30多所保育園幼兒園,上個幼兒園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據說購物也很便利。
不過,如果坐飛機去一座衛星城市旅行的話,好比日本人越洋來到北京通州,好像也是很傻的啊!
下次去日本,還是去神戶、福岡這樣不是特別一線但也不至於三四線的城市吧。
畢竟生活是一回事,旅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啊!
最近看八卦。有個美國人是這樣評價錢鍾書的:在我們知道的這個世界裡,他無所不知。而他另有一個世界,我們一無所知。
總還想再去那些讓你覺得平靜的、一無所知的世界看一看,比如神戶。
以上為我的外出流水帳,感謝大家耐心看完。
我會抓緊時間更新的!
另外,據說位於神戶中心地帶的榮町街上雜貨鋪鱗次櫛比,家居、飾品、包袋盡在其中,聽起來,這城市的吸引力更大啦!
https://yeguolove.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s.w5002-746232813.1.46977c897WDyMZ&search=y
這家店我跟了好久。期間店主生了娃,隱退再復出。貌似是個MINI工作室,杯墊啊靠枕啊都是靠店主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有時候看看這些鮮豔的手工,心情就好一點。
真絲眼罩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2add2e8dZTrjsS&id=556558144463&_u=c1knas79121
專門買來旅行用的。真絲質地順滑柔軟,鬆緊綁帶,像我這種大頭戴起來也毫無壓力。
PINGU護照包夾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2add2e8dZTrjsS&id=594197693771&_u=c1knas702d5
以前陪小小戴看過一部粘土動畫就叫PINGU(《企鵝家族》),裡面的企鵝全部超級可愛。這個護照夾是看了內河的推薦才買的,結果真的很好用。在日本,零錢一大堆,我全部放到這個護照夾裡去了。護照夾這東西,不用名牌完全沒問題,高中女生趣味什麼的也很好啊。
好多新粉絲不知道破產編輯還有個粉絲群吧,群裡經常各種交流買買買信息,群主不時帶頭八卦,是個亂聊瞎拼的好基地。
也許裡面還會發布專屬的粉絲面基和優惠信息哦,趕快加群主微信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吧!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ontact Us
wechat:liujinhuan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