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司法 | 創新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全力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2020-12-14 澎湃新聞

生態司法 | 創新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全力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2020-12-10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充分肯定了福建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並向全國推廣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環境治理體系、水資源水環境綜合整治等14個領域形成的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其中,福建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入選,居四省推廣總數首位。

在福建的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中,福建法院生態環境審判「三加一」機制、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3項舉措入選。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背景描述

福建省林區地處偏遠,林業法官都是與林農、林地、林區打交道,而林農大部分居住偏遠山區。在多年的林業審判中,為了方便林農參與訴訟,各級法院積極探索巡迴審判方式,逐步建立了林業巡迴審判機制,並在重點林區鄉鎮林業站建立林業巡迴辦案點,定期到重點林區鄉鎮進行巡迴辦案、巡迴宣判,改變過去法官坐堂問案的審理方式,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泉州市洛江法院在羅溪、馬甲設立巡迴審判法庭;三明市永安法院在「中國林改第一村」洪田鎮掛牌成立林區巡迴法庭;三明市三元法院在中村、巖前等林區成立巡迴審判點;三明市將樂法院在龍棲山自然保護區設立巡迴法庭。2014年4月16日,福建高院林業審判庭更名為生態環境審判庭,隨著林業審判轉型為生態環境審判,林業巡迴審判領域也從林區延伸到了海上、景區、礦區等領域。

創新意義

該機制是深入踐行司法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內容,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宗旨意識,不斷改進司法工作作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舉措,方便人民群眾訴訟,減輕人民群眾訟累的司法工作方向。

在健全完善該項機制過程中,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立足全省各級法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實際,以方便人民群眾訴訟為出發點,結合福建依山臨海的地理特徵,針對不同生態區域群眾的不同環境司法需求,將生態審判機構「搬遷」至重點林區、礦區、自然保護區、流域、海域等地方設立巡迴法庭、辦案點和服務站等,實行就地立案、就地審判、就地調解、就地執行、就地以案釋法、就地提供法律諮詢、就地開展調查研究、就地摸排化解矛盾糾紛、就地指導人們調解、就地提出司法建議等,讓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機制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主要做法

全省各級法院通過在林區、礦區、景區等地設立司法服務站點,為人民群眾提供法治服務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法院在重點林區、景區、礦區、自然保護區、海域等設立巡迴生態法庭、辦案點、服務站139個,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節假日、休息日、農閒時間等開展巡迴辦案活動,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訴訟。

服務企業、林區。漳州中院在雲霄設立了全省首個生態巡迴法庭,直接進社區、進企業現場開庭審案。泉州市永春法院在重點企業、「無訟林區」、「無訟生態鄉村」設立司法服務點,對可能引發群體性環境保護糾紛的苗頭性事件,採取有針對性的化解措施。三明市將樂法院在將樂縣紫荊花種植基地設立了「法官服務點」,開闢案件受理「直通道」,向種植業主發放法官聯繫卡,發生糾紛或遇到法律疑難問題,業主可直接聯繫駐點法官;組建專門司法服務小組,為基地徵地、購銷合同籤訂、法律政策諮詢等事項提供全程保障性司法服務。

服務礦區。龍巖市上杭法院關注紫金礦業重大環境汙染事件的持續影響力,與紫金銅礦建立經常性的溝通聯絡渠道,進駐企業現場指導,合力開展汙染防治工作,引導礦產業轉變成綠色發展方式,助力企業走向轉型升級。龍巖市永定法院設立礦區巡迴辦案點及法官駐村工作室等,滿足礦企和礦區群眾司法需求,開通礦區綠色通道,對涉礦糾紛實行依法快立快審快結模式,多層次全方位保障綠色礦山建設。

服務海島、鄉村。為解決漁民的訴訟難問題,寧德市兩級法院推出「千裏海岸線巡迴審判模式」。在蕉城、福安、福鼎、霞浦等法院相繼成立海上巡迴法庭的基礎上,打造一艘集網絡錄音攝像、音頻視頻播放、裁判文書製作、遠程同步視頻播放等功能為一體的海上巡迴審判船。哪個海域有糾紛,巡迴審判船就開到哪裡,現場受理案件、排定開庭時間,很多案件就地調解,群眾不出海島、漁村就能得到所需要的法律服務。法官通過巡迴審判船入海港、進漁村、靠海島、訪漁民,開展海上巡迴辦案、海上聯動、海上開庭、海上調解、海上普法,既有效解決了漁民訴訟難的問題,也及時化解了海上矛盾糾紛。福州市連江法院主動走出法院,在船上掛牌成立了「生態審判海上巡迴法庭」,選派幹警每月入駐該巡迴法庭,專職負責涉海洋生態糾紛的訴前化解、巡迴辦案、生態環保普法和各項司法便民工作,司法服務閩江口及近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龍巖市古田、長汀法院成立「生態審判車載巡迴法庭」, 一輛車、一面莊嚴國徽、幾張簡易桌凳組成一個巡迴法庭,定時、定點進村設庭審案,讓林農真正感到了「法律就在身邊、法院就在家門口」。

服務景區。武夷山法院專門設立景區法庭,保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環境。漳州法院針對法庭轄區廣、人口多、一些山區、海島地處偏遠,以及法庭幹警相對較少等問題,在林場、自然資源保護區、礦區、九龍江支流發源地等地方增設固定巡迴辦案服務點,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巡迴審判工作,先後設立了土樓法庭、虎伯寮巡迴法庭等便民場所6個,採取圩日法庭、林間法庭、漁船法庭等靈活的巡迴辦案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無償的服務。

取得成效

目前,全省各級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推廣靈活機動的生態環境巡迴審判模式,充分發揮生態巡迴審判集辦案、宣傳、服務「三位一體」的作用,深入林區、景區、海島等,確保司法服務延伸至城鎮、鄉村等各個領域,打通司法便民最後一公裡,有效解決了偏遠山區、海島群眾的司法訴求。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統一謀劃部署下,部分法院還專門出臺了關於生態巡迴法庭工作的若干規定,通過不斷健全生態巡迴審判工作制度,改進司法服務方式,使生態環境巡迴審判機制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環境司法訴訟服務,切實提升了生態環境司法工作效果。

福建高院

ch_fjgy

原標題:《生態司法 | 創新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全力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守護藍天碧海 ——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旅遊法庭揭牌成立!
    守護藍天碧海 ——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旅遊法庭揭牌成立!潿洲生態旅遊法庭的掛牌成立,是北海中院和海城區法院創新司法為民機制、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的務實之舉,也是主動服務大局、對接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區域旅遊、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擔當之舉,更是積極推進專業化法庭建設、培育人民法庭亮點建設的一個重要品牌。
  • 吉林省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守護白山松水
    人民網長春6月4日電   2017年度,吉林省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在吉林省委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樹立嚴格執法、維護權益、注重預防、修復為主、公眾參與的現代環境司法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好吉林藍天綠水青山黑土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守護藍天碧海——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旅遊法庭揭牌成立!
    潿洲生態旅遊法庭的掛牌成立,是創新司法為民機制、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的務實之舉,也是主動服務大局、對接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區域旅遊、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擔當之舉,更是積極推進專業化法庭建設、培育人民法庭亮點建設的一個重要品牌。
  • 全省首家環境資源法庭,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於今日舉行揭牌儀式
    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的設立,是淳安縣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的重要舉措,要求縣法院特別是環境資源法庭以此次揭牌為契機,不斷增強使命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提升專業水平、業務能力,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紮實推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向縱深發展。
  • 上海市崇明區人大常委會一行到萬源法院調研環境資源審判工作
    調研組一行實地參觀了八臺山環保旅遊巡迴法庭審判庭、訴源治理工作室、人民調解工作室、遠程視頻調解室等功能區域,詳細了解普法教育問答系統、訴訟風險評估告知系統、遠程視頻調解系統建設使用情況,認真聽取了八臺山環保旅遊巡迴法庭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和典型案例等方面的情況介紹,觀看了萬源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專題片,並現場觀摩了一起旅遊服務合同糾紛的遠程調解。
  • 發揮職能 探索創新——鷹潭法院助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擔當有為
    ↓點擊視頻觀看新聞報導↓2020年,全市法院始終堅持以服務和保障綠色發展的目標為引領,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切實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妥善審理各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38件,助力鷹潭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江蘇環境司法:全力服務保障 推動長江大保護戰略
    近五年來,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5000餘件,並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精品案例。全省法院堅持以恢復性、預防性司法措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實效,創新裁判執行方式,探索出異地補綠、勞務代償、增殖放流、環保禁止令、技改抵扣等一系列具有環境資源審判特色的執行方式,有力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 荊州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夏遠亮到松滋法院調研生態環境司法...
    12月22日,荊州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夏遠亮一行到松滋實地調研洈水風景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及破產案件審理工作。松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忠德及相關人員陪同。夏遠亮副院長一行實地走訪了洈水風景區司法保護基地,併到洈水法庭查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案件審理情況。徐忠德院長就松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司法滌清萬裡之流的根基,來源於一張張沿江河岸堤密織的「防護網」——  長江、黃河沿線法院因地制宜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合議庭或專門法庭等審判機構,探索將涉及環境資源的民商事案件與行政乃至刑事案件統一歸口由專門審判機構進行審理,實現了對重點區域、流域的全覆蓋。  雲南、貴州、重慶、江蘇等省市健全三級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
  • 延林篇:踐行「兩山」理念,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專業丨成立環資審判專業團隊為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尤其是針對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 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環境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三人來到「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的第四站——甘肅,行程逾1200公裡,探訪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點、線、面」結合的「甘肅模式」。
  • 千秋生態,守護閩江,寫在延平區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全面...
    千秋生態,守護閩江,寫在延平區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全面建成一周年之際 2020-06-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全省首家環境資源法庭在淳安揭牌成立!
    域內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其中國家保護植物和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近70種。域內的千島湖旅遊景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長三角戰略性水資源儲備地。2020年10月9日,淳安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中原盾」豫鄂陝三省六縣市法院共築「司法屏障」 守護南水北調...
    「山水相連一庫清水,需要我們共同守護!」6月3日,由河南、湖北、陝西三省六個基層人民法院聯手打造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司法聯動機制啟動儀式暨首次聯席會議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舉行。,會議主題可圍繞環境資源保護政策動向、司法應對、建言獻策、案例探討、審判經驗總結等方面予以確定;各地法院將保障聯動機制的技術、人員和經費;各地法院將致力共同推動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三審合一」,實現案件管轄和立案標準統一,逐步實現執法尺度和量刑幅度統一,並適時聯合發布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障白皮書。
  • 新北區:常州市首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揭牌
    12月7日,常州市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在新北區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揭牌,標誌著基地正式啟用。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同志出席活動並致辭,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馬榮同志發表講話。
  • 三江源生態法庭:「打防結合」守護「中華水塔」
    三江源生態法庭就設在這裡——「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  採訪首日,記者們來到三江源生態法庭訴訟服務大廳,了解法庭工作日常。據玉樹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宋春華介紹,為著力守護好「中華水塔」,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態法庭成立,這也是青海省首家專業法庭。法庭實行「三審合一」的審判模式,集中管轄玉樹地區26.7萬平方公裡範圍內,涉及生態環境資源的民事、刑事、行政一審案件。
  • 環境資源審判補植復綠示範...
    州委政法委副書記徐櫻桃發表致辭,她指出,下一步,迪慶中院要充分發揮普達措國家公園法庭的優勢和司法能動性,積極探索符合迪慶實際的環境資源審判體制機制,努力提升迪慶州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省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魯軍在講話中指出,普達措國家公園法庭的掛牌成立,是創新司法為民機制,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的務實之舉,也是主動對接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大局的擔當之舉,更是為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提供司法保障的有效之舉。
  • 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的 「徐州探索」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日前,我市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美麗徐州建設的意見》中提到,要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機制,加快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加大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打擊懲處力度。
  • 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2020年南寧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5%,多項指標創8年來最好水平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南寧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圖為藍天白雲下的南寧生態美景。記者黃維業攝昨日,記者從南寧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南寧市環境空氣品質實現「六大新突破」,「南寧藍」常駐,空氣品質持續向好;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明顯,精準治汙再創佳績;土壤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走出了「南寧模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直擊濟南兩會丨生態優先!濟南在轄區黃河沿岸、南部山區設立巡迴...
    報告中說,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力度,審結環境資源類案件1949件。全力服務「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設,在轄區黃河沿岸、南部山區設立巡迴法庭、法官工作室和司法修復基地。落實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性賠償制度,院長擔任審判長審理「南部山區某山體損毀案」,促使當事人達成修復生態的調解協議,將庭審變成法治教育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