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我們從鴉片戰爭之後,我國備受欺凌的史實總結出來的歷史教訓。如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實力不斷增強,已經擁有了大國風範,也在世界的舞臺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在此次疫情期間尤為體現。但很多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塊被慈禧割讓的領土,至今還在講中文,連水電都是中國提供的。
這個地方就是果敢,又名麻慄壩,據說這個名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也有人說「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但具體情況就不得而知了。果敢面積約2700平方公裡,位於中國與緬甸之間,北面與東面緊挨著中國雲南省。根據200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果敢原來是中國的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並且在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時籤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了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但在1898年,由於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慈禧太后被迫籤訂了《中英協議滇緬條約附款》,使果敢變成了英國所屬的緬甸管理區內,在果敢生活的漢族人民改為果敢族。按理說,果敢在1948年緬甸宣布獨立時就應該回到中國的懷抱,但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因,果敢如今是緬甸的領土。
在臨近中國雲南省的臨滄市有一條果敢老街,是第一特區首府老街市的別稱,當地大部分都是中國的遊客和華人。街上大多也都是中式的古樸平房,商店熙熙攘攘,路邊的廣告牌清一色的中文,小攤上通用的貨幣是人民幣,商店貨物繁多且多為中國製造,來到這裡仿佛到了雲南小鎮一般,會使人產生尚未離境的誤解。
而且,果敢老街這裡的居民,連當地的通訊設備都是來自中國,用電也主要是靠中國那邊拉線供給的。中國通訊公司的廣告四處張貼著,許多中國公司都在這裡開辦了機構,並且手機都是中國電信網絡的號碼,各種公用電話亭上的國內直撥的是中國,而不是緬甸。除此之外,就連街上的計程車大部分是中國產的,車牌也是以中國的車牌形式制定的。但最近兩年,果敢才把車牌改為於緬甸格式統一的車牌。
雖然這裡看起來和中國的雲南很像,但當地人治重於法治,經濟落後,經常會有戰事發生,並且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社會基礎遭受極大的破壞,基礎建設停滯不前。因此,大家來到這裡旅遊,還是要多注意安全。為了招攬更多的中國遊客,在2003年後,果敢開始面向中國遊客發展了博彩業,並逐漸有了「小澳門」之稱。
雖說中國的疫情逐漸趨於穩定,但國外疫情依然處於高發狀況,小編建議大家近期最好不要出國旅遊,在國內旅行的朋友也要做好防控,保證自身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