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暖陽高照,惠風和暢。4月28日上午,在常州金壇區薛埠鎮仙姑村,絲竹聲中,一場金壇雀舌茶藝表演拉開了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的帷幕。
「搞這個活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為城鄉老百姓提供休閒旅遊的好去處,二是為奪取『雙勝利』提供重要的產業發展新形態。」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在開幕式上表示,將通過「蘇韻鄉情」系列活動,進一步激活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帶動城鄉消費擴容,促進農民增收。
休閒旅遊農業躍起,發展如火如荼
「五一假期前兩天帶媽媽去浦口不老村玩一玩,吹吹風。」清明小長假剛過不久,南京白領陳心怡已經做好了五一假期規劃。「假日期間到周邊鄉村去」成了近些年的旅遊時尚,也成了不少家庭心照不宣的旅遊規劃之一。
攜程發布的《省內周邊遊復興報告》顯示,4月全國省內遊、城市周邊遊人數環比3月增長220%,已成為目前旅遊消費市場的絕對主力,江蘇位列4月省內周邊遊熱度第三。攜程旅遊公共事務部經理田飛告訴記者,周邊遊行程多在1-3天,出遊頻率高,休閒性質濃,其中又有不少家庭選擇自駕出遊,到城市周邊鄉村短途踏青。
來源:視覺中國
或是白牆烏瓦,或是漁歌唱晚,如今的鄉村由早已脫離單獨的農耕,發展得日益多元,成為遊客競相打卡的旅遊目的地。
「一杯天水茶,道盡古今事」,一座庭院、一盞天水茶、林立的過街牌坊訴說了南通如東栟茶古鎮三園村的千年往事;230畝的薰衣草花海、佔地50畝的連片桃園、田園村廚、「十裡香」等特色鄉土主題餐廳等繪成了崑山金華村「苗木+果林+荷塘+農田」為特色的富庶田園;修舊如舊,巍巍屹立的李氏宗祠、地下交通總站及陳毅、江渭清、鍾國楚、梅章、李堅真5位新四軍領導人舊居等文化遺址組合成了南京溧水的紅色李巷。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蘇士利介紹,2019年,全省休閒旅遊農業綜合經營收入超680億元,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旅遊農業園區景點超1萬個,培育建設了330個省級休閒旅遊農業精品村,300個省級主題休閒旅遊農園,年接待遊客達2.3億人次,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等「國字號」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豐富自身內涵,助力鄉村振興
為城市居民提供踏青好去處之外,休閒旅遊農業還積極豐富自身內涵,成為鄉村產業中具有活力、潛力、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極。
揚州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是揚州市唯一純漁民居住的漁業專業行政村,陸地面積僅0.8平方公裡,水域面積61.5平方公裡,大小船隻1000多艘,村裡的1588人原本只以打漁為生,近年來深挖漁文化,借力網際網路,走出了一條「生態+文化+旅遊」的特色發展之路。村支部書記劉德寶告訴記者,沿湖村目前成立兩家漁文化旅遊公司和2家專業合作社,註冊「印象邵伯湖」系列商標,每年舉辦「金秋品蟹節」等漁文化節事活動,建設5000平方米的旅遊商業綜合樓等旅遊軟硬體,還利用網際網路拉長旅遊產業鏈,「近三年經濟收入平均增速26%,2018年全村接待遊客23萬人次,帶動村民旅遊就業1120人,實現旅遊收入2500多萬元。」
來源:視覺中國
不止於此。休閒旅遊農業特色各異,但富民增收不約而同。南京高淳區東壩街道三條壟-田園慢村以「田園慢文化」為產業特色,打造慢書閣等飽含鄉村野趣的項目;徐州睢寧縣姚集鎮高黨村以「農旅+文旅+商旅」融合為突破,先後實施稻蝦共養、向日葵花海等優質農業項目,年接待旅遊人次2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1800萬元,旅遊從業人數300餘人;南京江寧區黃龍峴茶文化村52戶人家中有40多戶從事鄉村旅遊經營,每戶年創40萬-50萬元。
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邵學文介紹,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3家,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22家。鄉村旅遊富民效益顯著突出,全省各地構建了一批「農業+旅遊業」「農產品+旅遊商品」產業鏈,促進鄉村旅遊產業鏈向深度發力、朝廣度拓展,成功帶動當地村民致富,較好地解決本地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與脫貧,實現旅遊富民惠民。
據了解,今年初以來,江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受到疫情不同程度衝擊,以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將成為重要切入點,促進農業復甦。接下來,其他12個市都將舉辦專場推介。省級層面將開展「三個100」休閒農業品牌推介,即培育建設100個省級主題創意農園、發布100條休閒旅遊農業精品景點線路、推介100道鄉土美食地標菜。
增文化提品質,還需做好「鄉村+」
打造更高品質的鄉村休閒旅遊農業,需要在「鄉村+」上發力。
當天,「鄉村休閒遊」APP正式上線,這是江蘇重點打造的全省性鄉村休閒遊推廣平臺,旨在整合全省各市休閒農莊、七彩花海、古村古鎮、休閒垂釣、農事體驗、休閒採摘、主題農園、鄉土美食、土特產等資源,為城鄉居民提供鄉村休閒觀光旅遊資訊,實現休閒旅遊、民宿、美味、農產品電商、農事體驗等各方面有機融合。
「通過這個APP,大家可以觀賞VR,看直播、遊農莊,暢遊美麗鄉村;可以品嘗鄉土美食,學烹飪,秀廚藝,成為美食達人;可以品鑑鄉村特產,在線購買特色農產品;可以品味蘇韻鄉情,實現鄉村遊一鍵導航,體驗生態山水,遊遍鄉村美景。」省農業宣傳教育與文化體育中心主任周振興說,APP旨在打造鄉村休閒旅遊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助推全省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夏傑長認為,在旅遊中嵌入數據元素,有助於賦能公共服務與行業監管,形成新服務與新監管,讓智能化管理成為可能。「利用文旅產業運行的各類數據,行政管理部門更容易識別差別化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需求,有助於提升對文旅產業的公共服務效率,也為管理部門的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
「景觀之上是生活,尋常生活客自來。」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需提升本地生活,把目的地培育成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當代文化不只是舞臺藝術和文化遺產,而是系統浸入百姓日常生活的。」
邵學文介紹,省文旅廳將繼續加大培育指導力度,豐富鄉村旅遊產品供給,深化鄉村旅遊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旅遊整村化發展,著力提升江蘇鄉村旅遊的接待能力、配套程度、服務水平及品牌影響力,使鄉村旅遊成為江蘇鄉村振興發展新的增長點和閃光點。
此外,南京旅遊職業學院副教授印偉提醒,目前疫情還未完全解除,即使鄉村旅遊逐漸復甦也應注意疫情防控,合理佩戴口罩、科學控制景區人流量、備好防疫物資等。
交匯點記者 吳瓊 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