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下南洋》將亮相央視 再現華人歷史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大型紀錄片《下南洋》將亮相央視 再現華人歷史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楊凱淇)歷時3年,深入9個國家,尋訪上百個城市,總投資2400萬人民幣……即將於12月20日登陸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的十集大型高清紀錄片《下南洋》,將為觀眾再現那段華人「下南洋」的歷史。12月16日,該片主創人員齊聚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分享幕後點滴。

  從《梅蘭芳》到《敦煌》,再到《臺北故宮》,近十年來,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周兵率領其團隊完成了一系列響噹噹的作品。儘管如此,他坦言,此次與青年導演祝捷共同擔當《下南洋》的聯合總導演,意味著一次創作上的巨大挑戰和改變。

  「我找到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周兵說,此前自己的創作更像是精美的「明信片」,但《下南洋》創意總監、著名學者麥天樞的思想給這部片子以巨大的思考空間。「他讓我們這個年輕的團隊一次一次走進南洋,在尋訪華人歷史的時候,用心靈的思索追尋歷史,用攝像機關注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華人當下的行為和命運。」

  談及拍攝過程中南洋華人帶給自己的震動,周兵坦言,首先湧起的是一種強烈的慚愧感。「南洋華人有一種融入骨髓的文化傳承的東西,而我們更多的是在喊口號。」他介紹說,南洋華人保留了很多文化的形式,比如說在一個新加坡的祠堂裡混雜著道教、儒家文化的儀式,青年人每年都會參加這個儀式。無獨有偶,有些人甚至不會說中國話,但是還在屋子掛著「堂號」,這些都令他十分震驚。

  「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們留下了當代華人兩萬分鐘的影像,卻只拿了其中的五百分鐘播出。」周兵說,這是對我們人類影像學有價值的紀錄片,要超越紀錄本身,成為對一個民族文化有價值的思考。

  為了製作第一集的結尾,周兵和另一位導演曾欣在機房裡看了上千個鏡頭,突然間眼睛就溼潤了,便趕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他們命運跟我們相同或不同,他們跟我們血脈相連或不同,他們跟我們命運相接或不同……他們是馬來西亞人,汶萊人,印尼人,他們是華人。」

  作為《下南洋》的推動者和參與者,該片投資方、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張曉卿深知歷史與文化對一個民族的特殊影響。「華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可割捨的依戀和認同,『文化母國』、『文化民族』在海外華人身上的印記是一種永不磨滅的身份,更是生活創業的精神源泉、依託和動力。」

  張曉卿說,製作該片並不是要追究歷史的對與錯,而是為了還原歷史,找出可供後人反思和學習的靈感和素材,「不能讓歷史『留白』和埋沒。」他還坦言,這部片子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子子孫孫知道海外華人是怎麼走過來的。

  「海外華人曾懷抱著各種不同的夢想,走向了世界,書寫了一步一步酸甜苦辣盡在其中的生存發展史,走過了堅韌不拔、始終如一的尋夢歷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在發布會上表示,《下南洋》這部紀錄片反映了東南亞地區廣大僑胞艱苦奮鬥、生生不息的發展史、創業史和尋夢史。他相信,該片能夠增加廣大觀眾對華僑華人的了解,特別是對僑與中國發展之間的關係的了解。(完)

相關焦點

  • 展映丨《下南洋》:為海外華人立傳
    在南洋,有的人收穫了人生的榮耀,有的人得以憑一技之長餬口度日,也有的人永遠的消失在了年輪間的縫隙。南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東南亞。這裡有唐宋時期,中國與世界通商往來的遺蹟,也有明初三寶太監鄭和下南洋時的故人故事。對於北方人,南洋似乎更多的是陳嘉庚和李光耀這些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名字,而這些傑出的華人華僑,都有下南洋這樣重要的共同經歷和回憶。
  • 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亮相央視
    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亮相央視     本報北京3月16日電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李旭)記者3月16日在京獲悉,大型人物傳記系列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部)將於3月18日起,亮相央視九套紀錄片頻道節目晚間
  • 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首部將在央視播出
    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馬曉紅)由中央新影集團與北京銀谷藝術館等單位製作完成的大型人物傳記系列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部),將從3月中旬起在中央電視臺九套紀錄片頻道亮相。
  • 10/11【四合開講】紀錄片沙龍:《下南洋》
    歷史上,「下南洋」和「闖關東」、「走西口」是一樣的無盡鄉愁。在南洋,有的人收穫了人生的榮耀,有的人得以憑一技之長餬口度日,也有的人永遠的消失在了年輪間的縫隙。「南洋」則裹挾了太多文化與歷史的重量。2013年,周兵和祝捷兩位大導演歷時三年的精心拍攝,為我們共同奉獻了一部10集紀錄片《下南洋》,回顧和展望了過去幾百年間數百萬人在海的此岸對海的彼岸的期盼,亦或他們在海的彼岸對海的此岸的眷戀。
  • 百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央視電影頻道熱播
    百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央視電影頻道熱播 2008年03月26日 14:37 來源:新快報 發表評論   歷經8年的策劃、拍攝和反覆修改之後,跨越國度、跨越時空、跨越民族,以人類社會發展史為題材的百集大型紀錄片
  • 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江口卷》將亮相央視
    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江口卷》將亮相央視 發布時間:2019-04-26 07:17:47      來源:銅仁日報   5月4日12:49,
  • 大型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將於本月17日在央視播出
    人民網合肥7月14日電(胡磊)7月14日下午,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大型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首映式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兩年拍攝製作的《中國文房四寶》大型紀錄片將於7月17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安徽衛視相繼播出。
  • 預告大型歷史紀錄片《神秘的西夏》3月23日起在央視播出
    《神秘的西夏》宣傳片(4分鐘版)[高清版]  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的大型史詩紀錄片《神秘的西夏》將於3月23日至
  • 《客家意象》:再現梅州客家人「下南洋」艱辛路
    《客家意象》:再現梅州客家人「下南洋」艱辛路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江邊,客家漢子背起行囊揮淚告別,孤身遠去,年輕的妻子依依不捨,撲地痛哭,如泣如訴的客家山歌響徹天空……這是廣東省梅州市大型歌舞劇《客家意象》節目之一「送郎過番」的悽美場景,再現了當年客家漢子為了謀生無奈「下南洋」的場景。
  • 央視《探索·發現》大型紀錄片《牧野故事》
    印象比幹」,關注祖地家廟發展,及時分享各地動態,互通信息相互借鑑,增強聯誼擴大交流,協助續譜尋根聯宗,弘揚傳承比幹文化精神,再現比幹林氏家族輝煌比幹廟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其中孔子劍刻「殷比幹莫」碑,被譽為「天下第一碑」。
  • 央視推出香港回歸紀錄片 平民視角再現十年
    央視推出香港回歸紀錄片 平民視角再現十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18:08 來源:     新聞晚報消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而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香港十年》,近日將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和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同時推出。
  • 大型歷史紀錄片《淮:敞開的門》 電影頻道將播出
    大型歷史紀錄片《淮:敞開的門》 電影頻道將播出 無論是就紀錄影像的歷史再現,還是就紀錄影像的藝術表現,淮系人物的精神風貌和傳奇故事都是一個富有魅力的題材,也是歷史人文題材的紀錄影像空間裡亟待填補的空白。  由安徽廣播電視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聯合出品的大型高清歷史紀錄片《淮:敞開的門》,在歷時近三年的精心拍攝製作後,將於11月26日起在電影頻道播出。
  • 大型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登陸央視
    大型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登陸央視 2014-12-01 18:31:32馬海燕 攝    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今日在京舉行首映式。回憶起當年火熱的鐵道兵歲月,著名歌唱家劉炳義激動不已。
  •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開播
    新華社武漢7月17日電(記者徐海波、李思遠)記者17日從《蘇東坡》攝製組獲悉,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將於17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是國內推出的首部以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為拍攝對象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 大型紀錄片《故宮100》明年亮相央視紀錄頻道 - 中國在線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故宮100》29日在故宮舉行了首映儀式。這是2003年攝製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之後,故宮博物院和央視又一次以故宮為主題打造的影像作品。與以往的紀錄片形式有所不同,《故宮100》每集長度只有6分鐘,實踐了一種新的紀錄片收看模式。
  • 大型紀錄片《故宮100》明年亮相央視紀錄頻道 - 中國在線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故宮100》29日在故宮舉行了首映儀式。這是2003年攝製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之後,故宮博物院和央視又一次以故宮為主題打造的影像作品。與以往的紀錄片形式有所不同,《故宮100》每集長度只有6分鐘,實踐了一種新的紀錄片收看模式。
  • 大型紀錄片《海絲·茂名》精華版下周一亮相央視一套
    茂名網訊 冼夫人、飄色、露天礦生態公園、博賀新港、化橘紅……全面呈現茂名歷史、人文和現今發展的紀錄片《海絲·茂名》精華版將於3月25日23:30分正式亮相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中華民族》欄目。同時,四集電視版紀錄片也將陸續在央視一套播出。
  • 華人下南洋不忘初心《小娘惹》現文化追遠內涵
    不忘初心下南洋 《小娘惹》現文化追遠內涵由中央電視臺、愛奇藝、長信傳媒、一佐一佑影視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小娘惹》正於每晚7點半黃金檔在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首播,愛奇藝、優酷網絡同步播出。戰火的錘鍊,時代的更迭讓南洋華人經歷了離散。隨著劇情的發展,戰後陳黃兩家的回歸,以及月娘等新一代主角人物上線,也使得南洋三個華人家族的糾葛也更加複雜深刻。南洋華人「闖」「守」兼得 文化傳承篆刻於心娘惹是明朝「下南洋」大遷徙下衍生的結晶。
  • 央視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取景地在……
    近日,央視大型記錄片《為了和平》在中央一臺熱播,這是一部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製作的高燃紀錄片,也是一部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看看的紀錄片,去回顧那一段崢嶸歲月和可歌可泣的歷史!在紀錄片的特別鳴謝一欄,我們看到了長白山池南區。是的,池南區便是央視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的取景地。
  • 歌仔戲《僑批》亮相中國戲劇節 再現閩南華僑華人鄉愁記憶
    30日下午,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的歌仔戲《僑批》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展演,生動再現當年閩南華僑華人的這一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鴉片戰爭後,廈門闢為五口通商口岸,大量的閩南人從這個口岸被賣「豬仔」到南洋當苦力。南洋遠隔大洋,通信極為困難,最初到達南洋的華工,只能託熟人或同鄉把銀信捎帶回家,由此產生了專門負責傳遞銀信的水客。水客將華僑辛苦賺來的錢和傾吐感情的家信送達千家萬戶,同時又把家裡的回信帶去南洋,慰藉華僑孤寂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