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徐鑫
編 | 趙豔秋
今日,微博上線了免費問答功能。這是繼推出付費問答後,微博在問答功能上的新動作。
從已更新的產品頁面可以看到,微博的免費問答面向所有用戶開放,用戶能像發送普通博文一樣發布提問,也可以像評論普通微博一樣回答問題。問題會出現在首頁信息流中,看到該問題或被邀請的對象均可進行回答,問答的內容通過信息流(feed)和問答聚合頁展現。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問答類產品就頂著共享經濟、知識付費等熱門概念而受到資本及輿論的熱捧,這個領域囊括了分答、知乎、今日頭條、百度、微博等綜合型選手,也覆蓋了醫療諮詢類等垂直平臺。
此次微博將問答功能增加了免費模式,向全體用戶開放,微博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免費公開問答為各垂直行業的用戶提供了新的成長和變現渠道。不過很明顯的一點是,微博免費問答類產品的推出,與此前的付費問答產品邏輯並不一致——前者指向了直接變現,後者指向的是平臺內生態的培育。行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功能的推出與當前愈演愈烈的內容平臺存量流量的戰爭不無關係。
去年12月,微博上線了付費問答產品,這款產品與其他付費問答產品類似,只不過是從語音版變成了文字版。上線時,它只向被邀請的500名自媒體人開放,這些人並不是粉絲量以千萬計的明星超大V,而是在垂直領域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這種策略讓人想到了微博此前推出的中小V扶持計劃。
微博付費問答的火爆期在其上線幾個月之後到來。今年3月24日,暱稱為「@熟透的大番茄__」的網友通過微博問答向王思聰提問:「聰聰,你見多識廣,怎樣才能火眼金睛地從白蓮花的外表看出綠茶婊的內心?有怎樣的技巧嗎?」這個提問價值5000元,圍觀費1元,截至發稿時有580058人圍觀。
該問題的爆紅與在分答平臺上王思聰的爆紅並無二致。據媒體報導,分答方面此前對外公布,從2016年5月上線到6月27日發布會前,分答有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付費用戶超過100萬,33萬人開通了答主頁面,產生了50萬條語音問答,交易總額超過1800萬元,復購率達到43%。
但分答知乎們很快就迎來了爬坡期——輿論認為,明星和網紅的娛樂八卦類內容霸屏,主打分享經濟和知識付費概念的分答們很難真正沉澱知識類內容,大量的垂直類內容依舊少有人問津,專業的知識變現依然道路漫長。而對於真正的流量明星們來說,問答類產品的收益並未高到足以讓明星們有動力持續進行內容輸出。另外,也有人對在60秒時間內能系統完整梳理一個問題走向的可能性存疑。大V光環消失後,還有多少人願意使用產品,成了這些平臺需要面對的考驗。在內容產出和消費端都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不難理解這些平臺的轉型。如今打開分答頁面,佔據起主屏的也不再是問答功能,而是付費在線語音課程小講。
付費問答類產品在風靡短暫的日子後逐漸沉寂,但問答功能卻迅速成為一種工具內嵌到各種APP中。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多類新聞客戶端都內嵌了問答功能。在新聞資訊之外,通過問答的方式不僅能補充用戶原創內容(UGC),還可以建立社區與社交關係,問答成了一些新聞客戶端和內容平臺增加用戶黏性、開拓內容來源的新舉措。
悟空問答的市場總監劉晨此前接受採訪時稱,用戶對看資訊沒有特別的忠誠度,「但如果社區裡有好友、粉絲及關注的人,用戶就不會輕易跑到其他平臺」。一位正在運營問答類產品的頭條號作者對AI財經社表示,問答類產品的導流和漲粉效果不錯,平臺對這類產品的流量傾斜明顯。這意味著,社交屬性和用戶黏性是頭條選擇了免費問答的原因,這與內容平臺間的激烈競爭不無關係。
而對於具有強烈媒體屬性的微博來說,注意力的戰爭已經打響,搶人搶時間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免費問答類產品著力於挖掘已有的存量流量,既能利用微博自身的社交鏈條來幫助問答內容在平臺內的流動,也能增加用戶活躍度。
不過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付費問答產品的活躍度難以持續,如何讓免費問答達到效果成了一大考驗,平臺的運營策略和流量扶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微博方面表示,對於優秀提問者和回答者,微博有相應的激勵措施,運營初期會用現金紅包和運營資源進行推廣扶持。
新聞客戶端和具有強媒體屬性的微博紛紛上線免費問答產品,這是又一場搶人搶時間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