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 舌尖上的端午

2021-02-12 多多環境工程

中學時,我們讀《端午的鴨蛋》。汪曾祺筆下的節日充滿了童年趣味。文中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和美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雄黃酒,冒油的鴨蛋,五色的繩子……

(原文回顧)

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硃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闢邪麼?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裡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燻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裡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裡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裡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裡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裡,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裡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裡面洗淨,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裡,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裡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麼?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每每中國人見面總會問:

「吃了嗎?」

可見

美食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可以傳遞文化,交流情感。端午節這天,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都有著豐富的端午節美食文化。

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四》解釋:「古人以葫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日粽,日角黍。」

早在魏晉時期,周處在《風土記》中就曾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足以說明早在晉時,端午吃粽子就已成習俗了。

端午節包粽子祭弔屈原,最早見於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亡,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五毒餅

在我國北方,端午節還有吃「五毒餅」的習俗。每年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願消病強身,祈求健康。

早在清朝時期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餽飴,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

「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罷了。人們用玫瑰花瓣作原料,先搗成玫瑰醬,再加以上等好白糖和蜂蜜在鍋裡熬稀,拌上松仁兒等果料,調成餡兒,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餅,然後蓋上鮮紅的「五毒」形象的印子,就成了《京都風俗志》中所說的「饋贈親友,稱為上品」的五毒餅了。

如果說喝雄黃酒是為了「避毒蟲」,那麼吃五毒餅則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透著北方人的詼諧和風趣。

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

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因此,朝鮮族歷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油糕

五月端午,有許多地方老年人還有給孩子送油糕的習俗,含有甜蜜團圓節節走高之意。

油糕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廣泛分布於山西、陝西關中地區、河北、北京等地區。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製,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綠豆糕

端午節吃粽子,全國各地幾乎沒有例外。不過,端午節的傳統食品,除了粽子,還有綠豆糕,譬如武漢、南京和蕪湖等地,這一天就必定會吃綠豆糕。

西安人在這一天也吃粽子,但是要和綠豆糕一塊吃,缺一不可。

根據中醫理論對二十四節氣的分析,端午節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這個時候人們的情緒波動都比較大,非常容易煩躁和憂慮,而綠豆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的療效,做成的綠豆糕也是口感鬆軟,非常適合在這個時候食用,能大大緩解因為陽氣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有效的化解憂鬱情緒。

再加之「糕」和「高」同音,有積極向上飛黃騰達的寓意,與端午節的粽子連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對於準備趕考的學子來說又是一個的美好祝願。因此在端午節吃綠豆糕就這樣被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雄黃酒

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喝硃砂酒或雄黃酒。

這一食俗的來源,據說是因為端午節一般在芒種和夏至之間,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此時天氣進入暑期,毒蟲猖撅,病毒滋生,疾病增多,瘟疫流行。

而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涼藥茶

用夏枯草、營蒲、淡竹葉、薄荷等涼性解熱藥草熬水當茶喝,叫作「涼藥茶」,也在端午節這天喝,不僅家人自熬自飲,還可送親朋近鄰,互相喝。有些地方慈善團體還從端午這一天開始發放羞香丸、青黛散、六一散、濟眾水、涼藥茶等防治暑期疾病的藥物。

鹹鴨蛋

俗話有云:「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葉蛋吃。將煮好的茶葉蛋外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對於孩子們來說,吃蛋尚在其次,若能三三倆倆地湊在一塊碰蛋才是件樂事。空口吃整蛋,茶葉蛋無疑是最入口的。

經過大料與茶同煮的雞蛋,剛出鍋時,尚滴著茶汁的外殼顯得粘滋滋的,剝去蛋殼,呈現在眼前的竟是幅絕妙的抽象畫。

誰的茶葉蛋上的圖案最漂亮,這也常常能成為孩子們之間互相比較的小遊戲,那熱鬧的場景更加增添了幾分節日氣息。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黃鱔

吃黃鱔是武漢人的端午節風俗。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甦,再加上天氣轉暖,食源豐富,端午時節的野生黃鱔格外的體壯肥美,而且此時黃鱔肉質細嫩,是擇食的最好時節。

另外,黃鱔也是端午「五黃」中的一種,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色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各地習俗不同,端午節的美食也種類繁多並且各不相同,一篇文章是遠遠列舉不完的。

在韓國,端午節用於祭祀祖先、祈求豐年、保佑身體平安。端午節期間韓國人多喜食艾草餅、品櫻桃茶、喝醍醐湯。

艾草糕 

艾草糕因其外形酷似車輪又被稱為「車輪餅」。端午節前後,採摘新鮮的艾草葉加入粳米後搗碎做成的艾草糕極具韓國特色。據說,艾草餅能夠驅惡避邪、補充體力。除此之外還有預防腸胃病、腹瀉、消炎止血等作用。

櫻桃茶

新鮮櫻桃洗淨去核後,用糖或蜂蜜醃製。飲用時適量添加五味子茶湯和冰塊。櫻桃茶能夠去熱解暑、緩解疲勞、恢復元氣,是夏日清涼避暑的上好飲品。

醍醐湯


喝醍醐湯。醍醐湯屬藥飲,古代宮廷飲品之一。由烏梅、砂仁、白檀香、草果等食材添加蜂蜜煮沸冷卻而成。端午節前後陽氣旺盛,而醍醐湯有清暑解渴的功效,所以深受人們歡迎。

粽子/槲葉糕

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為「茅卷」,呈圓錐形。最初是將粳米蒸熟搗碎成年糕狀後用茅葉包裹,再如水煮熟。

後來改用菖蒲葉、竹葉、蘆葦葉等包裹,製作方法也逐漸多樣化。並且日本粽子使用的食材是磨碎的米粉而非糯米。

日式端午節期間也會食用槲葉糕。因為在日本文化中槲樹蘊含了子孫繁榮的美好寓意。

菖蒲酒

因菖蒲劍狀的外形令人聯想到斬妖除魔,所以菖蒲在日本文化中有闢邪的作用。

加上其日語讀音與「尚武」、「勝負」相同,更是勇武的象徵。在端午節時,人們喝菖蒲酒和用菖蒲水沐浴,據說菖蒲的芳香能驅走惡魔。

娘惹粽

娘惹粽在馬來西亞又稱藍粽,外表色澤特別,如同中國青花瓷,有別於一般素色的粽子,淺藍色澤的外形,既美麗又浪漫,光看足以賞心悅目。

每年端午節,新加坡人都將賽龍舟、吃粽子都搞得有模有樣。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

獅城的獨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醬油,精心醃製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條混炒,最後裹入透白晶瑩的糯米之中。最後再用斑蘭葉包裹餡料,出鍋後的獨特清香,溢出幾分熱帶風味。

黃姜糯米飯

端午節時,越南人會準備黃姜糯米飯,來感謝祖先的恩惠給子孫後代帶來豐衣足食的生活,並祈求祖先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此外,越南人認為黃姜飯裡的黃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瘡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時吃黃姜飯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擾,所以端午節吃黃姜糯米飯對於越南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方形粽子

方形鹹粽也是越南端午節的一道特色美食。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

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相關焦點

  • 揭秘:舌尖上的端午節
    端午節上的美食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 端午節祝福究竟是「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
    又到一年端午時,記憶裡故鄉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龍舟競渡的吶喊聲還在迴響,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裡,端午民俗活動漸行漸遠,端午文化味越來越淡。不少大踏步邁向明天的人們,無意關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 端午節簡短祝福中國風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簡短祝福中國風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端午節圖片時間:2020-06-25 23: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簡短祝福中國風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端午節圖片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栆,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棕。
  • 端午了,應該說:「端午節快樂」?還是「端午節安康」?
    每次端午節時,吃粽子的同時,總是對周圍的人說:端午節快樂,每個人都會回一句:端午節快樂。經過這麼多年,沒有人認為這種祝福有什麼不妥。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專家認為並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說是「快樂的」,而像端午節這樣具有祭祀性質的節日只能說是「安康」。這一說法一出,在端午節當天,朋友圈幾乎就被「端午節安康」放映了。
  • 端午節快樂,端午節文案!
    端午節快樂!端午節來了,送你一個「快樂粽」,趕走煩憂時刻樂;送你一個「健康粽」,嚇跑傷病平安伴;送你一個「財富粽」,財源滾滾進你袋;送你一個「幸福粽」,家庭和睦生活甜。祝端午節快樂!祝您端午節安康!:端午節快樂!
  • 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動態圖片 端午節動態表情
    還有我真心的祝福:端午節快樂!端午節快樂!8、攤開濃香的艾葉,放上幸福的糯米,灑上快樂的蜜棗,捆好如意的綁繩,將這個粽子送給你,願給你帶來吉祥,送去安康,端午,願你快樂無限,開心無窮!端午節就到,真誠的祝願:端午節快樂!10、五月五,到端午,把粽煮,送祝福,祝你:身體健壯如虎,頭腦精明如鼠,錢包脹得鼓鼓,親朋好友無數,笑傲人生坦途,走上成功之路!端午節快樂!
  • 「端午節」聊「端午」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您吃粽子了嗎?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端午節」!古人又以地支紀月,把五月稱為「午月」,故「五」「午」相通,「端五」也就成了「端午」。於是,「五月五日」也就稱之為「端午節」了,又可以稱為「端五節」、「重五節」等等。「五月五日」也成為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 【網絡中國節 · 端午】端午節裡話端午!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端午節動態圖片 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祝福圖片
    端午節快樂。2、端午佳節人團圓,齊包粽子看龍船。糯米清香傳萬裡,龍舟競渡吶喊歡。古時為祭屈原魂,今日已成傳統節。祝福聲聲不間斷,送來歡樂滿人間。祝端午快樂無限!4、掛上清香的「艾草」,願你端午平安好;送上清新的「香包」,願你端午好運罩;給你清爽的「粽子」,願你端午好日子。朋友,祝福你端午節健康快樂!
  • 武漢伢,你端午節吃鱔魚了冒?
    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那你知道武漢人的端午節還有啥講究?吃鱔魚、包粽子武漢版舌尖上的「端午節」 《武漢市志·社會志》有雲「各家過端午節,喜用大蒜苗燒鱔魚」 冒得錯!武漢伢過端午節那是要吃鱔魚滴!端午時節是鱔魚最肥美的時候蒜苗炒鱔魚、爆鱔魚、鱔魚湯......
  • 小時候的端午節
    圖片源於網絡「端午節」,國家放假三天,而且強大的網絡信息,讓我們知道了看著這些,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那個時候家境比較貧困、據大人們講父親當兵不掙錢,也只有部隊分的一些糧食,拿到家以維持生活,一家十幾口人全靠爺爺,姑姑在海上捕魚捉蟹維持家裡的生活,母親後來在街道的小工廠掙些零花錢,算是有了工作。
  • 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祝福圖片
    2、酒杯裡飄出的是友情,咖啡裡品嘗的是浪漫,清茶中感覺的是回味,清水中體味的是生活,信息裡傳遞的是深情,問候中深藏的是牽掛,祝端午節快樂!全家幸福!3、端午節到,好運隨著你我笑。吃粽子,緬懷屈原吟古詩。賽龍舟,甜蜜幸福一起收。我祝你,每天快樂常歡喜。端午節到了,祝你端午節快樂!4、又到端午節,又聞粽飄香。糯米加紅棗,穿上艾葉衣。扎個紅腰帶,漂亮又大方。
  • 端午節動態表情包 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祝福圖片
    2、端午佳節人團圓,齊包粽子看龍船。糯米清香傳萬裡,龍舟競渡吶喊歡。古時為祭屈原魂,今日已成傳統節。祝福聲聲不間斷,送來歡樂滿人間。祝端午快樂無限!4、掛上清香的「艾草」,願你端午平安好;送上清新的「香包」,願你端午好運罩;給你清爽的「粽子」,願你端午好日子。朋友,祝福你端午節健康快樂!
  •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圖片
    3、五月的花海融城一片,五月的記憶燃成永恆,五月的傳統閃爍文明,五月的思念放在心間,五月初五端陽節,願友人沐浴五月的別樣氣息,過個美麗的端陽節。4、關掉你的手機,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現我和粽子一樣可愛。端午節快樂哈!
  •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圖片
    6、端午節,祝福悄然送至,願你事業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7、你是多愁善感的烏鴉,你是活蹦亂跳的青蛙,你是潔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紅的大蝦,我想祝福看我簡訊的傻瓜:永遠流著幸福的哈拉,祝端午節快樂!
  • 中國端午節賽龍舟,日本端午節掛鯉魚旗,韓國端午節一直被誤解
    端午節至古以來就有,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的詩人屈原,根據地區的不同,也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的。中國古代非常強大,端午節也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傳向世界上的每個地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中國端午節,日本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節有什麼區別?
  • 年年過端午節,可知什麼是「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 端午節將至,最美的端午節問候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將至,最美的端午節問候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時間:2020-06-24 1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將至,最美的端午節問候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 我要第一個 把祝福送給你 祝: 端午, 開心度, 綠豆糕酥, 添好運無數, 蜜粽香飄萬戶, 福祿壽喜財五路, 諸仙眾神輕移仙步, 駕雲御風為君送祝福, 人生得遇仙人指路, 事業如龍舟競渡, 幸福心   原標題:端午節將至,最美的端午節問候送給你!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  以及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20多個,如龍舟節、端陽節、夏節、粽子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族的節日。漢代時,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五日,於是端午節就演變成為現在的五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