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州東姚白雲山景區
白雲山位於林州市東姚鎮的西南,因平素白雲繚繞,故名曰白雲山。周圍有七座山峰環繞,勢若七龍聚首。山上有多座建築,其中無梁殿為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歷史悠久的白雲古觀,有堯帝避暑宮和興國寺,有後秦主姚萇所設的甘露臺,有乾隆帝巡幸的遺蹟,山上樹密林茂,旺草遍野,完整的植被保持著自然的原生態勢,點綴山林的無限情趣。
相傳,白雲山是商周時代趙公明元帥的大妹妹雲霄居住的地方。二妹瓊霄`三妹碧霄分別居住在烏雲山、柏尖山。因為雲霄為大,兩位妹妹時來看望,姐妹三人常在一起談笑遊玩,所以白雲山修建了「三仙廟」。又因為道家的廟叫做「觀」,所以亦稱為「白雲觀」。歷朝歷代曾多次重修,並增建了玉皇、王母、佛祖、觀音、老君、藥王、風神、龍王、文昌、孔子、關羽等廟宇,逐步擴建為十二個院落。白雲山實際成為儒、釋、道三教聚合的地方。
二、國家3A級景區柏尖山風景區
柏尖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林州市林慮山南端,她集蓬萊風格、香山風景、八達嶺風貌於一身,素有「蓬萊仙境」之美譽。四季風光旖旎。春花夏綠夢仙境,秋紅冬雪醉柏尖,無數遊人墨客或賦詩或寫意,感慨萬千。歷代縣誌都稱柏尖山為林慮山勝景之一。山峰峭壁中鑲嵌著一座古剎,名曰柏尖山寺。該寺作為地方神三仙聖母的祖廟,是林州信仰地位最高的宗教廟宇,設有三仙聖母和寢殿。香火繚繞,遊人不絕。倒掛在崖間峽谷中的白皮古柏,青翠欲滴,風光旖旎,特別是秋天來臨,漫山紅葉,果實纍纍,一派奇景色彩,遊人至此,宛如畫境。
三、紅旗渠畔的璀璨明珠——黃華鎮廟荒民俗旅遊村
廟荒村坐落于于太行山腳下、紅旗渠畔,距離林州市區僅僅9.3公裡,駕車18分鐘即可到達,黃華鎮廟荒村不僅保留了古村落原始風貌,現代化的給排水管網、公共衛生間、停車位、綠化、道路也一應俱全,一到周末,城裡人紛紛來到這裡觀光旅遊,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忘了告訴你,這個深呼吸小山村也不收門票哦!
四、世外桃源千瀑溝中下遊
千瀑溝屬太行山脈,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境內。壁立千仞,山雄溝深,景色秀麗。峽谷受溪泉長年累月衝刷,形成落差不等,形態各異的數不清的瀑布 ,千瀑溝由此而得名。這個地方是尚未開發的旅遊處女地,深藏在大山中不為人知。初次到此感覺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溝中亂石林立,周圍是列列山峰和青青草木,各種顏色的野花,河道裡堆滿各種各樣的石頭,如果你喜歡,盡可以穿著涼鞋沿著溝谷徒步上行,在山石中或跳或躍,手腳並用的攀行,聽著溪水潺潺,一定可以讓你把一周的艱辛統統拋之九霄雲外。坐在溪水中間的小亭中,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猶如進入仙境。
五、國家4A級景區古板慄公園
中華古板慄公園位於太行山林慮山段、紅旗渠畔,其東側是桑園村,北側是美麗鄉村廟荒村,距離中國深呼吸小城林州市區10餘裡地。有據可考,板慄公園是我國樹齡最大、群落最大(3000餘畝、8000餘株)古板慄群,公園以保護古板慄林為主題,旨在打造集板慄文化、美食、特產、民俗、採摘體驗為一體的綜合生態休閒公園。 公園中樹齡超過500年的數不勝數、甚至有的樹齡都在1000年以上,當年孫悟空被壓在山下也就是500年,每棵樹都堪稱活化石。
六、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和魯班豁
黎明前的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
黎明前的魯班豁
當你 從林州城向西北太行山眺望時,你會看到在巍峨綿亙的太行山巔有一「U」型巨豁,形似城門倒立,狀若神斧鑿就,並因此引生出了多個美妙的民間神話傳說。相傳春秋時期大發明家魯班,途經林州地界,見山前天幹地裂,民心沸煮,而山後卻是碧波漣漪,遂起引水拯民之念,便手掄神斧破山成豁。頃刻之間,滔滔西水順豁東瀉,成巨瀑飛流直下。山前人盼水心切,突見此景,欣喜若狂,爭相面西遙望,其中兩處看得最清,集人最多,日後形成兩個村落,即今日的南觀西村、北觀西村。時有耕牛兩頭,猝不及防被水衝去。漂至平地後水向漫流,兩牛一東一西隨之擱淺。後來這兩地也自成村落,當地人便延引其意,取名為「東牛亮」、「西牛亮」,天長日久「亮」變成「良」,這便是今日的東牛良村和西牛良村。自魯班劈豁之後,西水連瀉數載,山前村民引水灌田頗得其益,世人感其恩德,便稱此豁為「魯班豁」,並在山上建造有魯班廟世代感恩。後來,西水日見枯竭,該豁便成了豫晉兩省的交通要衝。
七、林州市博物館免門票開放
(這裡有林州曾經是趙國首都的「青銅」之證,它也是林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裡記錄了林州的歷史,這裡濃縮了林州的精華。這裡將為你提供一場文物精品饗宴,助你打開歷史的畫卷,徜徉歷史的長河。一方展室,濃縮時空。幅幅圖版或記或述,件件展品,或遠或近,它們像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星星點綴在歷史的星空。讓你穿越到數千年前的戰國林州。
八、原生態的林州市合澗鎮石板溝與雪光寺
石板溝風景區地處林州市合澗鎮西北10公裡處,地處偏僻,在層層重山包圍之中這是一片原生態的景點.東西兩條溝裡清泉潺潺山峰巍峨、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景色秀麗、號稱天然氧吧,是個待開發的原始景區。景區山青水秀、風景宜人;南臨八尖上景區,北靠金燈、洪谷,景區氣勢磅礴、風景獨秀、民風淳樸;白日裡,看太行群山環繞,鬱鬱蔥蔥,形態萬千,美不勝收。到晚間,青山流水,臥榻聽泉,令你氣爽神飛,不思歸日。站在高出瞭望,處處是景,滿眼皆畫,是旅遊、攝影、藝術寫生的好去處。
九、原生態的林州市東姚鎮石大溝村
石大溝村距林州市區四十多公裡,位於東姚鎮東南10公裡處,四周環山,峰巒疊嶂,空氣新鮮,植被茂密,這是一座與石頭息息相關的古村,石房子,石院子,石廟宇,石牌坊,石臺階,石井,石碾子,石路面,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十、原生態安陽母親河洹河流經地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村
關於卸甲坪名字的由來傳說,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接著往下看看吧
據說,南北朝時,北齊皇帝高歡的皇后娘娘,貌若天仙,溫柔賢惠,皇上特別寵愛她,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她染上了鼠疫病,滿身瘡痍,面目全非。高歡皇上著急之下,召喚了全皇宮的御醫給皇后治病,卻都不知病因,無奈之下,貼出公告聘請天下有名郎中,還是沒有對策。
弄的皇宮裡外愁雲籠罩,為了給皇后治病文武大臣四處打聽,聽說安陽運糧河中遊有一個玉湖泉(今洹河娘娘廟懸崖下)水治百病,於是皇上使人將皇后送到玉湖泉畔,讓工匠在山頭修建一庭院子,(後稱娘娘廟)安排了兩位宮女服侍娘娘在此養病,每日三次的到荊棘叢生從玉泉湖打來泉水給娘娘洗脫全身,未過多久,娘娘病情好轉,由宮女的陪護下可到玉湖泉的山崖上行走,欣賞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娘娘心曠神怡,樂不思歸娘娘整日流連忘返,樂在其中,度過了一年零九天。
(此橋乃天然形成,系跨度較大的天生橋,據說娘娘墓就在此橋上面)
自從娘娘來到玉湖泉畔,日理萬機的高歡皇帝,沒有一日不想念的,因皇家隱情不便公開探望,於是派大臣扮作平民前來私訪,大臣來到了附近的東下洹村,偷偷打聽到皇后娘娘身體痊癒,急忙回去稟報,高歡皇帝獲悉後,選擇良日為娘娘回宮接風,這日娘娘在山亭向北一裡處(今東下洹村東烈士碑附近)望見人山人海,兵車戰馬,敲鑼打鼓,排成一字行足有一裡多長。娘娘一時百感交集,思緒萬千,誤會了皇上的良意,以為是來捉拿她的敵軍,於是草率梳妝一頭栽進了玉湖泉,這幾日正是運糧河滿槽,水流湍急,文武百官急忙將兵器刀戈放於騎鞍村(缷甲平原名)百官將士解帶脫袍,丟盔缷甲(騎鞍村由此改名缷甲平)千軍萬馬無不遵命紛紛跳入水中尋找落水的娘娘,可是卻沒有找到娘娘。
(天生橋內部情景)
娘娘前簷兩柱之上有一雙黃龍,騰空而起,於玉湖泉上遊(今鐵李公路東屯路口,後叫龍聚口)阻攔河水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為了感謝二龍,於東下洹村一裡處修建了一個「龍王廟」。在順流而下的五裡處,露出兩塊巨石頂住了娘娘(這裡叫頂娘溝,後傳為丁甲溝)
為了祭奠娘娘,將娘娘埋葬於玉湖泉畔邊,蓮花山的虎鼻山(虎鼻山又稱金龜探水)此處三面環水,峭壁懸崖,遙觀四望。娘娘廟山下的水裡的荊棘也永遠隨娘娘跳水的方向向下延伸著,至今痕跡可見。
編號
寺廟名稱
分布地點
始建時間
備註
1.
文廟
市委招待所院內
不可考
2.
城隍廟
老城區西北隅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
3.
五龍廟
市區北關村
清嘉慶年間(1796--1821)
4.
青龍殿
市區龍鳳山上
明萬曆年間(1573--1620)
5.
靈霄寶殿
市區龍鳳山上
21世紀初年重修
6.
魯班廟
市區龍鳳山上
1994年3月至1995年10月竣工
7.
太平寺
城區西街村西北
元至正年間
8.
慈雲寺
城區曲山村
年代不詳
9.
福興寺
城郊鄉桑園村西
元朝重修
10.
天平寺
城郊鄉桃園村西天平山上
東魏興和二年(540年)北宋末年
11.
仙巖寺
城郊鄉郭家莊西二華裡處
年代不詳
12.
覺仁寺
城郊鄉黃華村西的黃華山中
北朝、興於宋、經元、明、清
13.
黃華中寺
黃華山中
民國九年(1921年)
14.
慈明院
黃華山中懸崖絕壁上
北宋
15.
玉皇殿
黃華山內王母祠西南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16.
老祖廟
黃華山二道嶄上
年代不詳
17.
王母慈
黃華水庫邊
隋代以前
18.
木皂寺
城郊鄉西山
元正年間(1341-1368)
19.
玄都觀
城郊鄉桃園村
年代不詳
20.
菩提淨院
城郊鄉桃園村西天平山下
年代不詳
21.
觀霖禪寺
城郊鄉廟荒村官林溝
年代不詳
22.
三仙聖母祠
城郊鄉桃園村中的古石券
年代不詳
23.
龍泉寺
臨淇鎮西張村南
年代不詳
24.
玉皇廟
臨淇鎮淇陽城村西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25.
柏林寺
臨淇鎮孔尖山頂
年代不詳
26.
禪堂寺
臨淇鎮李家寨村東淇河北岸
年代不詳
27.
雷音寺
臨淇鎮壓後寨村
年代不詳
28.
石門寺
臨淇鎮石門寺村
元末明初
29.
淇河寺
臨淇鎮東張村
年代不詳
30.
老君廟
臨淇鎮犁林村北
年代不詳
31.
陽臺寺
五龍鎮嶺後村淇河北岸
年代不詳
省重點
32.
桃花洞
五龍鎮裡峪村北淇河南岸
年代不詳
33.
靈泉觀
五龍鎮陽和村南寺溝
元憲宗八年
34.
清風寺
五龍鎮豐峪村王龍洞下
隋唐時期
35.
福興寺
五龍鎮花地村淇河北岸
元至正間建
36.
真武廟
五龍鎮慄家凹村南山頂上
年代不詳
37.
棲真觀
五龍鎮石官村東山
年代不詳
38.
龍泉寺
五龍鎮石官村南坡
年代不詳
39.
佛爺廟
五龍鎮河頭村
年代不詳
40.
東頂山
五龍鎮河頭淇河南岸
年代不詳
41.
顯聖山
五龍鎮壓嶺南村東山
年代不詳
42.
奶奶廟
茶店鄉茶店村南券上
年代不詳
43.
寶泉寺
茶店鄉辛村北東溝內
年代不詳
44.
慈雲寺
茶店鄉後子崗東山中
清朝雍正年間(1723-1735)
45.
重金庵
茶店鄉翟二井村西山溝中
年代不詳
46.
五龍廟
茶店鄉辛店村
年代不詳
47.
寶峰觀
原康鎮大安村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
48.
柏尖山
原康鎮西南
年代不詳
49.
香巖寺
原康鎮原康村南部
年代不詳
50.
十方院
原康鎮村西北
年代不詳
51.
康王廟
原康鎮南覓村
年代不詳
52.
洪谷寺
合澗鎮西部洪谷山中
北齊
省重點
53.
雪光寺
合澗鎮石板溝村
年代不詳
54.
仙巖寺
合澗鎮飯莊東部
年代不詳
55.
嘉澤觀
合澗鎮萬羊坡村
年代不詳
56.
謝公祠
合澗鎮洪谷山內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57.
金燈寺
合澗鎮與山西平順交界
年代不詳
山西省重點
58.
起燈山
合澗鎮木篡村西山
年代不詳
59.
澤陽寺
合澗鎮鎮北
李唐
60.
孝慈寺
合澗鎮三陽村
元代至年間
61.
岱頂山
合澗鎮三陽村北
年代不詳
62.
玉皇廟
合澗鎮合澗村
年代不詳
63.
棲霞觀
合澗鎮小寨村大安村
元至元間(1264-1294)
64.
靈鷲寺
合澗鎮洪谷山內
年代不詳
65.
元通寺
桂林鎮三井村北獅泉山下
北宋宣和年間
66.
龍泉寺
桂林鎮七泉村淅水南畔
元泰定年間(1324-1328)
67.
復興寺
桂林鎮千家崗南廟村
年代不詳
68.
龍口寺
桂林鎮豐樂店村淅河岸
年代不詳
69.
深山觀
桂林鎮望仙橋南
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
70.
盤龍山
桂林針鎮康街村
年代不詳
71.
佛兒嶺
桂林鎮張家莊村西
大金貞元二年(1154年)
72.
關帝廟
桂林鎮張家莊村中
年代不詳
73.
興國寺
東姚鎮南莊村
金大定年間(1161-1189)
74.
白雲山
東姚鎮西南
年代不詳
75.
玉泉寺
東姚鎮白象井村
年代不詳
76.
柏塔山
採桑鎮南景色北
年代不詳
77.
興富寺
採桑鎮棋梧村
年代不詳
78.
龍門寺
採桑鎮南景色村
宋嘉佑間(1056-1063)
79.
西山寺
採桑鎮西山
年代不詳
80.
興隆寺
採桑鎮秦家坡村東
年代不詳
81.
雨花寺
採桑鎮狐王洞村南溝
明朝以前
82.
烏雲山
採桑鎮柏峪村
年代不詳
83.
鳳凰山
採桑鎮秦家坡村東
年代不詳
84.
石嶺庵
採桑鎮柏峪村
年代不詳
85.
七真寺
橫水鎮西下洹村
盛唐時期
86.
慈源寺
橫水鎮馬店村
唐代
省重點
87.
廣教寺
橫水鎮東下洹村
年代不詳
88.
觀音寺
橫水鎮石家壑村
年代不詳
89.
彌陀寺
橫水鎮太平莊凌集村
年代不詳
90.
普惠寺
橫水鎮晉家坡村
年代不詳
91.
武平寺
河順鎮馬家山村北
自唐永貞初年(805年)
92.
惠明寺
河順鎮申村
北宋朝
省重點
93.
崇善寺
河順鎮上莊
唐永昌初年(689年)
省重點
94.
龍興寺
河順鎮東黃墓
年代不詳
95.
龍行寺
河順鎮屯頭村東
年代不詳
96.
天堂山
河順鎮河順村北
明朝
97.
龜山寺
河順鎮西莊村東
唐朝中期
98.
龍山廟
河順鎮城北村
年代不詳
99.
王墓寺
任村鎮小王莊村
明代
100.
法濟寺
任村鎮盤陽村西
五代後梁時期
101.
般若寺
任村鎮西
年代不詳
102.
泰山廟
任村鎮村中心
年代不詳
103.
觀音堂、關爺廟
任村鎮任村南券
年代不詳
104.
昊天觀
任村鎮任村村北
年代不詳
省重點
105.
玉帝龍神殿
任村鎮古城村
年代不詳
106.
永陽寺
任村鎮圪針嶺村
年代不詳
107.
白巖寺
姚村鎮太平村
白巖寺
108.
清泉寺
姚村鎮水河村
年代不詳
109.
念佛堂
姚村鎮三孝村
年代不詳
110.
蒼龍廟
姚村鎮水河村
年代不詳
111.
凌霄寶殿
姚村鎮水河村
年代不詳
112.
雲峰寺
姚村鎮寨底村西部
明萬曆年間(1573--1619)
113.
白佛寺
姚村鎮井灣村西
年代不詳
114.
黑龍廟
姚村鎮西豐村
年代不詳
115.
磐陀寺
東崗鎮東蘆寨村
年代不詳
116.
雙龍寺
東崗鎮萬寶山
宋代
省重點
117.
興召寺
東崗鎮下燕科村
年代不詳
118.
彌勒寺
東崗鎮北丁冶村
年代不詳
119.
龍泉寺
東崗鎮木井村
年代不詳
120.
寶林寺
東崗鎮大井村
隋開皇十四年(594年)
121.
南天門
東崗鎮硯花水村北
年代不詳
122.
王相巖
石板巖鄉王相巖山巖上
年代不詳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煩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