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的日本人從軍事工業體系轉入民用工業體系,作為戰犯國日本,限制日本只準發展經濟,很快日本經濟總量曾追趕到世界第二,幾十年的時間從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的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形成壟斷階段後,整個社會多次大魚吃小魚已多次重組分為三個階層:一是富人階層佔總人口比5%,二是窮人階層佔總人口比5%,三是中產階層佔比90%。日本的過去也許對中國的現在有某些參照物的價值。
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富人階層沒有趾高氣昂現象,沒有什麼太多優越感。
窮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自卑,很少呼天搶地,沒有強烈的羨慕嫉妒恨。
日本的富人去世後被國家課以50%的遺產稅。財富繳入國庫。且用現金交稅給國家,剩下的50%是工廠、設備,固定資產,還有大批的員工留給繼承者。遺產繼存者任重道遠,一點都不輕鬆。
而佔總人口5%的窮人不愁吃不愁穿。他們也有工資,有補貼,有存款,關鍵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後的日本明顯基本不是完全按勞分配,國家有法律規定,對窮人政策約定管吃管住。在日本幾乎每個市縣社區都設有固定的場所專門接待窮人,一日三餐,全部免費。這些來源有富人捐一部分,有全社會將吃剩的乾淨的飯菜法定規定打好包放在統一地方,由義工們負責送到免費就餐場所。退休的父母大多不跟子女住在一起,否則交房租夥食費還做保姆,他們成群結隊打牌喝茶旅遊廣場舞。窮人住的地方更是高級:日本首都晶都草坪,各大學綠地,各公園,各公共場所晚上法定開放,允許流浪者自己搭臨時鋪安睡,國家還有臨時收難民所,可以居住,可以勞動,交通更是便利東京地鐵二十分鐘可以準確到東京任何一個角落,許多大老闆都不開私車而坐地鐵。
然而,日本的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總數90%。貧富差距縮小到沒有對抗性,沒有人換工作,沒有人鬧事,他們每人的月收入相當人民幣1-2萬元,年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如果一個人幹一生三十年退休,可領取300-600萬人民幣,國家已預算好:購房或租房佔四分之一,一輩子生活費佔四分之一。結婚生子教育費子女養育費佔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一可以自由支配,旅遊,購物,高消費。總之,社會物價較穩定,租房幾十年不漲價,個人一生所得,循環一次,大部分國家又收回,國庫富得流油,二戰後不準日本有軍隊,一心一意拼經濟,國民已基本按需分配,福利很好,人人在享受壟斷帝國後的紅利。
這與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會形成帝國主義,特點是各行各業大魚吃小魚後高度壟斷,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基本消滅了貧困後,不再按勞分配,取而代之是相對自由平等,按需分配。
還有一特點日本已嘗試財產共有,共享平臺經濟,共享社會經濟紅利,個人不擁有太多固定資產。另外日本正在打破一夫一妻制,日本人平均性伴侶為8.1人,不包括一夜情。據統計,日本有60%以上年輕人不再結婚。美國70%不再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