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產階級已接近90%,富人窮人各佔5%

2020-12-26 文齋堂

二戰後的日本人從軍事工業體系轉入民用工業體系,作為戰犯國日本,限制日本只準發展經濟,很快日本經濟總量曾追趕到世界第二,幾十年的時間從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的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形成壟斷階段後,整個社會多次大魚吃小魚已多次重組分為三個階層:一是富人階層佔總人口比5%,二是窮人階層佔總人口比5%,三是中產階層佔比90%。日本的過去也許對中國的現在有某些參照物的價值。

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富人階層沒有趾高氣昂現象,沒有什麼太多優越感。

窮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自卑,很少呼天搶地,沒有強烈的羨慕嫉妒恨。

日本的富人去世後被國家課以50%的遺產稅。財富繳入國庫。且用現金交稅給國家,剩下的50%是工廠、設備,固定資產,還有大批的員工留給繼承者。遺產繼存者任重道遠,一點都不輕鬆。

而佔總人口5%的窮人不愁吃不愁穿。他們也有工資,有補貼,有存款,關鍵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後的日本明顯基本不是完全按勞分配,國家有法律規定,對窮人政策約定管吃管住。在日本幾乎每個市縣社區都設有固定的場所專門接待窮人,一日三餐,全部免費。這些來源有富人捐一部分,有全社會將吃剩的乾淨的飯菜法定規定打好包放在統一地方,由義工們負責送到免費就餐場所。退休的父母大多不跟子女住在一起,否則交房租夥食費還做保姆,他們成群結隊打牌喝茶旅遊廣場舞。窮人住的地方更是高級:日本首都晶都草坪,各大學綠地,各公園,各公共場所晚上法定開放,允許流浪者自己搭臨時鋪安睡,國家還有臨時收難民所,可以居住,可以勞動,交通更是便利東京地鐵二十分鐘可以準確到東京任何一個角落,許多大老闆都不開私車而坐地鐵。

然而,日本的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總數90%。貧富差距縮小到沒有對抗性,沒有人換工作,沒有人鬧事,他們每人的月收入相當人民幣1-2萬元,年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如果一個人幹一生三十年退休,可領取300-600萬人民幣,國家已預算好:購房或租房佔四分之一,一輩子生活費佔四分之一。結婚生子教育費子女養育費佔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一可以自由支配,旅遊,購物,高消費。總之,社會物價較穩定,租房幾十年不漲價,個人一生所得,循環一次,大部分國家又收回,國庫富得流油,二戰後不準日本有軍隊,一心一意拼經濟,國民已基本按需分配,福利很好,人人在享受壟斷帝國後的紅利。

這與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會形成帝國主義,特點是各行各業大魚吃小魚後高度壟斷,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基本消滅了貧困後,不再按勞分配,取而代之是相對自由平等,按需分配。

還有一特點日本已嘗試財產共有,共享平臺經濟,共享社會經濟紅利,個人不擁有太多固定資產。另外日本正在打破一夫一妻制,日本人平均性伴侶為8.1人,不包括一夜情。據統計,日本有60%以上年輕人不再結婚。美國70%不再結婚。

相關焦點

  • 韓國「富人」到底有多富?
    韓國的「富人」們到底有多富有呢? 據KBS新聞報導,調查顯示,韓國中產階級的年平均收入為251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萬4千元),而韓國綜合收入排行榜前100名的平均年收入為21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億2349萬9千元),相當於中產階級的860倍。
  • 「雷克薩斯」成了日本窮人的標誌?富人開的是什麼車啊
    而奔馳和吉利汽車共同開發的cma全新的基礎模塊架構,在支持寶馬汽車品牌在豪華汽車市場繼續發展的同時,在高端市場開拓紅旗品牌的市場,雷克薩斯,本身的價值也越來越高,卻越來越成為日本窮人的標配,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日本本來就是發達國家,窮人的可支配收入也會很高,另一個是生產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汽車不再是那麼觸不可及,當然這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必然的。不同的消費習慣。
  • 買房子位置很重要,是選擇在富人區當窮人,還是在窮人區當富人?
    所以買房子是每個人都想要完成的事情,買房子的時候,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小區周圍的環境;那就有人問了,買房子是選擇在富人區當個沒錢的人呢,還是在窮人區當個有錢人好呢?首先我們來說說窮人區和富人區的區別是什麼?
  • 窮人與富人
    人類社會幾千年,朝代可以更迭,帝皇的位置也可以變換,但窮人與富人,卻永遠都有。本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我行我的。但在當下,富人們卻擠掉了窮人的道。大自然為天造地設,原本只要是人,都可以去盡情欣賞。但景點的門票,漲了又漲,讓窮人望而生畏。這去名川大山的路上,除了富人,還是富人,沒有窮人的道。高檔的商場,霓虹,流光溢彩,光怪陸離。
  • 富人與窮人使用信用卡5點大不同
    1、較少使用信用卡Corley發現,富人只有8%有超過一個信用卡,而窮人這一比例為77%。
  • 日本窮人才住200平別墅,富人都擠60平公寓
    窮人住別墅,富人住公寓。這是日本一種「反其道而行」的住房文化。但日本這樣寸土寸金的小國家,別墅的佔地面積更大,不是應該更稀有、更舒適嗎?高層公寓,在國內就像「鴿子籠」,為什麼到了日本,反而更受有錢人喜愛?
  • 為什麼在日本窮人住別墅,富人住公寓?
    ▲蠟筆小新家在中國,能住的起獨棟的都是「富家子弟」普通中產階級都住單元樓於是日本動漫總給人一種「社畜」也發光的感覺為什麼日本普通的工薪階層都能住進別墅呢?開始興起6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政府提出「住房建設5年計劃」並提出「一家一套,一人一室」公租房、獨棟同時抓「一戶建」成為了主要扶持對象一棟棟獨門別墅遍地開花也使大城市出現了局部用地緊張的問題日本居民開始遷徙到二三線城市進行另一輪的「土地拓荒」運動「一戶建」的建築風格在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
  • 發達國家的窮人和不發達國家的富人,誰的生活水平更好?
    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窮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水平明顯低於該國的平均生活值,有的甚至是靠乞討為生。當今社會出現移民潮,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紛紛選擇移民發達國家,即使這些移民者在他的祖國往往看起來生活得很體面,跟落魄扯不上邊。例如,美國被很多人追捧,都往美國跑,這就引人疑惑,發達國家的窮人就真的比不發達國家的富人日子好嗎?
  • 韓國將開徵富人稅 引發中產階級強烈反彈
    國際在線專稿:據韓國《中央日報》8月9日報導,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玄旿錫8日發表一項稅收修正案,韓國政府將對年收入超過3450萬韓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的個人(約佔韓國勞動人口的28%)徵「富人稅」,並用這些稅金貼補給年收入低於4000萬韓元(約合22萬元人民幣)的家庭。這一消息一經公布便引來韓國中產階級的強烈反彈。
  • 上流愛清靜下層很節省 英國富人窮人各得其所
    上流愛清靜下層很節省 英國富人窮人各得其所 ;與此相反,工薪階層的日子過得有點「摳門」;而領取救濟金的窮人則住在倫敦東區和南區由政府建造的簡易高樓裡。
  • 懷俄明州提頓縣:富人的世外桃源或窮人的冷酷地獄
    這地方的社會生態,在匆匆路過的外人看來太過特殊或者扭曲,但在這裡生活的人,無論窮人還是富人,早已將荒誕化解為合理,把偽善誤解為慈善。是耶魯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也是一個生長於懷俄明州普通人家的本地人。超級富豪與美國西部的重建》(Billionaire Wilderness,the Ultra-Wealthy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American West)裡承認,他能以提頓縣為研究背景寫出這本剖析世外桃源裡億萬富翁的書,主要是因為他身上這兩者的結合——富豪們願意向他敞開心扉,因為他們尊重他的耶魯名片,又能從他身上看到他們除了避稅以外搬來此地的原因——某種西部小地方人,大概接近
  • 猶太人:窮人和富人的5點不同之處,做到了你才有可能變富有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有很多,有人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好的家世背景;有人說是自己生不逢時,沒遇到好機會;有人說是沒有遇到貴人。理由多不勝數,絕對會讓你信服。但作為世界商人的猶太人卻說: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就在於思維。
  • 臺媒批證所稅如文革:並非打倒富人窮人才富
    【環球網綜合報導】 臺灣《工商時報》5日發表社論說,1966年,中國大陸曾掀起一場鋪天蓋地的政治運動,我們一般統稱「文化大革命」,在文革的十年浩劫裡,大陸階級對立嚴重,經濟瀕臨崩潰,人才備受壓抑。不到半個世紀,馬政府堅持在臺股推出臺灣獨有的證所稅共識版,同樣的在製造階級對立,同樣的在自毀經濟長城,同樣的在扼殺人才。
  • 並不風光的印度中產階級
    《環球時報》記者曾就中產階級的劃分問題問印度人,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地簡單:「看到我們大街上開汽車的人了吧,那些都是富人,而那些在汽車中鑽來鑽去的騎摩託車的人就是我們的中產階級啦。」一位長居印度的中國人認真地對記者說,「包括保安隊的隊長,五星級酒店的領班,工廠的全職司機,這些人都已屬於中產階級。」「印度的中產階級標準很低,他們根本沒有房產,會說幾句英文,有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就算是中產啦。
  • 為什麼日本富人住公寓,窮人住別墅?導遊這樣解釋
    日本、緬甸、寮國、越南、泰國,每個國家的景點都能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不少到日本旅遊的遊客,發現了日本的一個奇怪現象。為什麼日本的有錢人住公寓,窮人反而住別墅,導遊還說什麼貓膩。第一個原因:日本的土地制度和中國的截然相反,中國的土地制度是國有制,而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屬於私有財產,日本的富人喜歡低調,做一個隱形富人,也說有一些資金,坐在家裡蓋別墅,所以富人和窮人的生活條件對比。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為何越來越窮?富人的起點就是窮人的夢想!
    在這個社會上,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麼一個現象,富人們越來越富,而窮人們辛苦幹活卻越來越窮。例如馬雲、馬化騰就是如此,起初登上首富位置的時候,他們的身價才2750億元,結果兩三年之後,身價一度超過3000億元。還有其他的富豪就不說了,幾乎都是一樣的,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而窮人們則是越來越窮呢?
  • 臺北十二時辰:富人與窮人,都在忙什麼?
    大陸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讓各城市紛紛仿效,推出自己的「十二時辰」。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海報今天來看看臺北的十二時辰,也許,在古今中外都有的貧富差距中,還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這種精神,不獨臺北有,中國所有城市和鄉村,也許都可以找到。
  • 在日本為何窮人住別墅,富人反而住公寓呢?原因很無奈!
    日本,一個充滿精緻與細膩之美的國度,一直是各路旅行愛好者的熱門選擇。一些喜歡看日本動漫或者日劇的朋友們肯定都好奇,日本人口那麼少,地方還是比較寬闊,為什麼窮人都住獨棟別墅,反而富人選擇住進公寓呢?一般來說,有錢人都喜歡住在比較寬敞的地方,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的個人空間會比較大,就算是幾代人住在一起,生活也會比較自在,但是日本的有錢人卻喜歡住在公寓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很簡單的,因為這些公寓都在市中心,富人們為了上下班方便,就選擇住在這裡,而窮人因為資金不足,只能住在比較偏遠的郊區。
  • 真·資本主義:美國富人比窮人交的稅少,「奸計」都在這裡了
    MSN網站9月30日的報導為你全揭曉富人少交稅的各種「奸計」,和真·資本主義。 眾所周知,許多億萬富翁繳納的稅款佔其收入的比例低於中產階級,原因之一: 富人的工資收入非常低,對於一般人來說,工資是收入最主要來源,而這部分也是交稅重點,但富人的工資卻很低,所以也交不了多少這方面的稅,比如世界首富貝索斯的年度工資收入只有8.1萬美元,比他公司的中層經理都低。
  • 窮人買房越來越包容,富人買房越來越奢侈,兩者思維天差地別
    不過,大家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點,那就是窮人與富人之間對於買房的差別。他們兩者的思維方式簡直天差地別,窮人買房可以說越買越窮,而富人買房則可以說越買越富,接下來就用三點不同的方面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