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去紅色星球!探索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火星任務

2021-01-07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一直以來,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堅信,前往火星旅行已經觸手可及,100年內可能有100萬人居住在火星上。不過,SpaceX並不是唯一一家致力於登陸火星的公司。事實上,有許多任務,包括載人飛行和無人飛行,目前正在計劃中或根據政府空間組織和私人太空飛行公司的建議下進行。

探索火星和最終的人類火星之旅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載人飛行任務在財政和後勤方面幾乎無法實現,但無人駕駛飛行任務始於1960年。到目前為止已有56次火星飛行任務,其中26次是成功的,這足以證明了到達火星的難度。

目前來看,「機遇號」正在運行,另一艘正在途中,預計今年年底抵達(在撰寫本文時,「機遇號」遭遇了一場大規模沙塵暴,生存機會渺茫)。環繞火星運行的是六顆衛星,它們為我們這個塵土飛揚的鄰居提供大量數據。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2020年、2022年和2024年的發射窗口計劃還會有更多的任務,有人提議到2030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行動中和在途中的任務:

這部分名單包括過去以來世界上最著名的任務,其中大部分仍在執行中。

火星奧德賽號,2001年

火星奧德賽號(Mars Odyssey)是以標誌性的科幻小說和電影《2001太空漫遊》命名的,它是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軌道衛星,目前距火星表面約2,400英裡。火星奧德賽號於2001年4月7日發射,並保持著作為運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器的記錄。火星奧德賽號的任務是找到火星上過去或現在存在水的證據,使用光譜儀和熱成像儀來繪製水的分布,這在2008年7月21日由鳳凰號著陸器成功證明。火星奧德賽號還可以作為地球和火星探測器,火星科學實驗室和鳳凰號著陸器之間的通信接力。預計將持續運營至2025年。

火星快車號,2003年

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於2003年6月2日由歐洲航天局與Beagle 2著陸器一起發射。雖然Beagle 2遭遇著陸器故障,但火星快車號衛星仍與地球成功通信。火星快車號的發射旨在使用高解析度相機,雷達和光譜儀測量火星的表面。到目前為止,火星快車號已經在火星的南部冰蓋中發現了水冰和二氧化碳冰,以及下面的液態水區域,並提供了火星表面和大氣的元素和化學組成的更詳細信息。該項目還產生了火星的地形圖,高解析度的表面圖像,以及火星衛星,火衛一的飛行。這些數據非常有價值,並且已經為該太空飛行器贏得了一些最終日期擴展。它目前計劃在2026年底之前繼續運行。

火星精神號和機遇號,2003年

火星精神號和機遇號漫遊車可以說是當前NASA太空計劃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這對漫遊車在2003年夏天獨立發射,大約六個月後抵達紅色星球。最初,該計劃是為期90天的任務,研究火星的地質和大氣。但是兩輛漫遊車並沒有放棄:精神號繼續工作到2010年3月,機遇號直到2018年6月!這對漫遊者被廣泛認為提供了第一個堅實的「地面真相」,即火星曾經比現在溼潤得多。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2005年

2005年8月12日,NASA發射了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於2006年3月10日進入火星軌道。MRO一直在觀測火星並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發現,包括最近在火星表面和地下觀察到流動海水。 MRO還被用來尋找鳳凰號著陸器的著陸帶你,並作為活躍漫遊車與地球之間通信的中繼站。

好奇號漫遊車,2011年

與此處列出的幾乎所有其他無人駕駛飛行器一樣,NASA的好奇號漫遊車也是為了研究火星的地貌和氣候,它由NASA火星科學實驗室(MSL)的部分漫遊車組成。具體而言,好奇號正在尋找微生物維持生存條件的潛在證據 - 過去或現在 - 並在人類抵達之前,評估火星的可居住性。到目前為止,最引人注目的是2018年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機分子。漫遊車配備了大量儀器和攝像機,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火星上運行。

Mangalyaan(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2013年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於2013年11月5日發起了第一次行星際飛行任務。被稱為「Mangalyaan」的飛行器是一種軌道飛行器,主要用作驗證ISRO星際技術能力的,測試各種飛行和通信系統,並提供遙測數據。 Mangalyaan還配備了一套旨在捕獲大氣數據的小型研究儀器。它也是迄今為止最便宜的火星任務,僅耗資7300萬美元。

MAVEN,2013年年

火星大氣和揮發性進化任務(MAVEN)目前正在尋找解釋火星的水和大氣如何以及為何緩慢惡化和逃逸的原因。在2014年進入軌道後,它很快就能確認火星的大氣層正在逃逸到太空,並且進一步的觀測發現,火星的磁場更像是一條尾巴,受到太陽風的幹擾。這可以解釋紅色星球大氣的消失,但科學家們仍在調查。

ExoMars 微量氣體軌道器,2016年

ExoMars於2016年推出,是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Roscosmos合作的一系列火星聯合任務中的第一個。該任務實際上包括兩個探測器,即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器(TGO)和Schiaparelli EDM著陸器,然而著陸器在TGO交付後墜毀在火星表面。研究人員希望更好地了解火星大氣中存在的甲烷和其他微量氣體,這些氣體可能是生物活動的證據。

洞察號著陸器,2018年

洞察號著陸器於2018年5月成功發射,於當年11月成功登陸火星。InSight著陸器是「利用地震調查、測地線和熱量輸送進行內部勘探」的縮寫,旨在研究火星核心,觀察火星表面可能發生的任何地震活動。人們希望它所收集的數據能夠更好地了解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等巖石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的計劃是在著陸後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部署階段,然後作為最初任務的一部分進行近兩年的觀察。

計劃中的任務:

由於火星離地球更近,發射時間更短,而且巧合的是,計劃在2020年夏天發射的火星任務相當多。名單上的這些絕不是唯一的。到2024年至少有7個已經確認的任務,到本世紀40年代中期至少還有12個。

為了簡潔起見,我們將在此深入討論已確認的任務,但我們也將在稍後討論擬議的任務。

希望號火星任務,2020年

希望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任務,其中一大理由是:它標誌著任何阿拉伯或穆斯林國家發起的第一次火星探測。希望號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謝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宣布,旨在發現為什麼火星失去了大氣層。研究結果也有望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模擬我們自己的大氣,可追溯到大約100萬年前。阿聯目前的目標是2020年7月發射。

2020火星探測器,2020年

這個即將到來的NASA任務旨在研究火星天體生物學,試圖通過返回來的火星樣本了解火星過去的環境狀況。目標是讓火星車在火星上收集巖石、礦物和其他物質的樣本,並在以後的任務中將它們送回地球。發射窗口目前設定為2020年7月。

ExoMars漫遊車,2020年

該漫遊車是ESA-Roscosmos ExoMars 2020聯合任務的一部分,旨在六個月的運行過程中搜尋火星過去或現在存在生命的證據。 ESA將提供探測站,而Roscosmos將提供著陸器。由於生產延遲,發射窗口從2018年移至2020年7月,但現在正按計劃完成目前的發射日期。

火星全球遠程感應軌道、著陸器和小型漫遊車,2020年

中國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正在準備一項將於2020年7月或8月發射的火星探測任務。該任務計劃的有效載荷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漫遊車。該任務將作為一項技術示範,展示火星樣本回收任務所需的資源和技術,該任務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進行。

Mars Terahertz Microsatellite,2020年

作為背負式有效載荷發射,Mars Terahertz Microsatellite是日本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NICT)與東京大學智能空間系統實驗室(ISSL)的合資企業,發射窗口將在2020年7月/ 8月(尚未宣布合作夥伴)。Terahertz Microsatellite將被發送到火星表面,以測量大氣中的氧同位素比率,以更好地了解用二氧化碳補充火星大氣層的化學反應。

Mangalyaan 2(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2),2022年

Mangalyaan 2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對其首次火星星際任務的後續行動。 到目前為止,已經宣布軌道飛行器是此次任務的主要組成部分,著陸器和漫遊車是潛在補充。該任務目前計劃在2021-22發射窗口進行。

火星衛星探索(MMX),2024年

日本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最大的衛星Phobos發射探測器。它將落在火衛一上,收集樣本,並觀察較小的衛星Deimos和火星的氣候。 探測器然後將樣本發送回地球。它們預計將於2029年7月到達。

相關焦點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美國宇航局的MAVEN(火星大氣和揮發性進化)任務正在研究這一過程。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偵察軌道器發現了第一個確定的二氧化碳雪雲探測器,使火星成為太陽系中唯一能夠承受這種不尋常冬季天氣的物體,紅色星球也會導致水冰雪從雲層中落下。火星上的沙塵暴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沙塵暴,能夠覆蓋整個紅色星球並持續數月。
  • 外媒爆:火星2020恆心漫遊者飛往紅色星球的任務成功啟動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說:「隨著毅力的發射,我們開始了另一項歷史性的探索任務。」 「這位出色的探險家的旅程已經要求我們所有人全力以赴,以使其在這些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得以發射。現在,我們可以期待它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並將火星的樣本帶回家,即使我們將人類的任務推進到紅色地球。作為一個使命,一個機構和一個國家,我們將堅持不懈。」
  • 火星「古老河谷」什麼模樣?探索任務在當前和未來都不會缺席
    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程之中,雖然涉及的範圍非常寬泛,但火星一定是最能引起大家好奇和探索欲望的星球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對火星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衛星拍回的照片,再次震撼了所有人。在這個紅色的星球上,似乎發現了曾經那水汪汪的一瞥。
  • 《紅色星球》:趁「天問一號」還沒到站,我們先了解一下火星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再一次掀起了國人對火星的興趣。在全網熱議的同時,大家也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這顆紅色的星球。於是,大量有關火星的書籍,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個人以為,英國科普作家賈爾斯·斯帕羅的《紅色星球》,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拿到這本《紅色星球》時,我才發現是精裝版,有些意外的驚喜。
  • 《紅色星球彈珠檯》評測:這次是火星冒險
    彈珠遊戲小編最近玩得很多,但是彈珠檯遊戲……我可以說有十幾年沒玩了嗎,最早接觸這種遊戲一般都是當年PC自帶的吧,當時的玩法很簡單無聊所以一段時間過後就沒多少人玩了,今天帶來的這款《紅色星球彈珠檯:火星冒險》或許能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 給我們留一塊吧!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
    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就像一個三層蛋糕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為研究火星外殼下麵包房狀的組成提供了數據,該著陸器為科學家們發回了除地球外另一顆行星的首次地質解剖。   「洞察號」探測器發現,火星由三層地殼組成,由不同類型的巖石疊層而成,就像一個宇宙生日蛋糕。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天文學家、行星地質學家和航空航天工程師了解更多關於這顆紅色行星起源和進化的歷史。
  • 中國2020年首探火星,星球移民離我們還有多遠?
    曾經,2020年還是遙遠的未來,是科幻電影裡的年份,但實際上我們離2020年只有5個月了。科幻電影或許不再科幻,星球移民或許真的可以探討。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探測什麼?
  • 我們應該去哪裡?月球還是火星?
    但現在我們又回來了,這一次,我們是認真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私營企業正加緊準備將星際飛船(我並沒有把這個詞用作某種過度緊張的隱喻,它們實際上是在把這個詞用作某種過度緊張的隱喻,他們實際上是在把我們的下一代火箭命名為「星際飛船」)送往火星。
  • 紅色星球,心嚮往之
    不同於軟科幻經典《星球大戰》、《星際旅行》,這三部影片《紅色星球》(2000年)、《火星任務》(2000年)以及《火星救援》(2015年),都在人類現有科技水平上稍作誇張,考慮到了登陸異星大部分可能遇到的險惡情況,因此都帶有點紀實探險片的色彩。星際旅行,首先遇到的現實問題是航程與給養。
  •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走近紅色星球的那些未知
    據此,科學家們建議未來開展的火星探測行動可以考慮將這個位於火星南半球的撞擊坑作為目的地,用以在此搜尋過去甚至現在可能存在生命的線索。行星科學家、國家天文臺鄭永春博士介紹,火星是太陽系裡的第四顆行星,緊挨著地球,位於太陽系宜居帶附近,它的溫度大概相當於地球上的南極,那裡四季分明,1晝夜長度為24小時37分鐘,是整個太陽系裡面跟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 我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和木星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相關負責人曾介紹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工程,除了今年的火星探測任務外,我國還計劃在2028年發射第二顆火星探測器,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我國為什麼要進行火星探測與木星探測呢?
  • NASA計劃在毅力號接近火星時分享來自紅色星球的聲音
    據外媒報導,2月18日,也就是一個多月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 「毅力號」火星車將登陸紅色星球,帶來更多探索的新工具和技術。 在該火星車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個位於其SuperCam儀器上的麥克風--NASA計劃用它來記錄火星上的自然聲音。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火星既不溫暖,也不溼潤,沙塵暴也常年發生,和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顯得很平淡。現在的很多隕石坑或者峽谷都是在遠古時期形成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紅色的行星,人類偏偏喜歡和它「親近」。根據目前科學家的檢測發現,大約在40億年前,火星的環境和現在的地球類似,河流、湖泊以及海洋一應俱全。但是不知是何原因,火星變成了如今這副貧瘠的模樣。如果人們可以找出火星環境改變的原因,那麼對於人類的生存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 未來火星遊客可以探索的8個最酷目的地
    對於未來的遊客來說,這將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探索地點。出於安全和實用的原因,這些未來任務的著陸點很可能需要是平坦的平原,但也許它們可以在距離一些更有趣的地質條件的幾天車程內著陸。這裡有一些未來的火星人可能會感興趣的地方。奧林匹斯山。
  • 「毅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火星2020」任務拉開帷幕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任務和 "毅力號"探測器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美國東部時間凌晨4:50(格林尼治時間11:50),該探測器搭乘聯合發射聯盟Atlas V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發射場升空,開始其3.09億英裡(4.97億公裡)的第一段航程,以尋找紅色星球上的生命跡象。
  • 這就是為什麼火星是紅色和死亡,而地球是藍色和生機
    為了擴展,火星和地球顯示出我們的星球比我們的紅色鄰居更大,更友好。火星,這顆紅色的行星,沒有磁場來保護它免受太陽風的影響,這意味著它可以以地球沒有的方式失去它的大氣層。想像一下我們的太陽系早期,可追溯到數十億年前。
  • 如何讓火星上充滿水,從而成為宜居星球?
    這個計劃當然不是老美一個國家獨攬能夠實現的,需要調動全人類的智慧和力量。這個計劃最根本最開始要做到的就是讓火星碧波蕩漾,地表擁有足夠的液態水。NASA經歷了幾十年的探索,對火星大致情況已經了如指掌。地球終究不宜居,人類必須要尋找星際殖民最佳星球。火星自然條件是太陽系與地球環境最為接近的,使得改造火星成為太陽系所有星球中相對難度最小的一個,而且隨著太陽系宜居帶的外移,火星本來就越來越進入最好的宜居帶。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口碑票房雙敗的這部科幻片...
    (預警:以下內容涉及《火星任務》完整劇透)人類為何鍾情於登陸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太陽第四近,和我們地球相隔較近。火星表面是紅色的,它的地表巖石中大量是赤鐵礦(氧化鐵),故又被稱作紅色星球。
  • 在紅色星球上種綠色
    科學家從1960年代就開始了對火星的研究。他們發射過小型太空飛行器,飛掠、環繞並降落在火星。然而,這些太空飛行器的探測表明,即使火星與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很相似,但它依然還是一顆環境惡劣的星球。首先,火星的大氣有95%都是令人類窒息的二氧化碳氣體。其次,火星比地球寒冷多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顆紅色星球離太陽的距離比地球要遠很多。
  • 未來的火星之旅:這些美麗神秘的景點必須去
    火星旅遊:火星是一個有著巨大反差的星球,巨大的火山、深邃的峽谷以及各種各樣的隕石坑。一旦我們在這顆紅色星球建成第一座殖民地,那麼它將成為未來太空遊客探索的一處絕佳之地。但是出於安全和實用的考慮,這些未來任務的著陸點很可能選擇平坦的平原,而且這些著陸點或許距離一些更有趣的地理位置只有幾天的路程。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些未來火星遊客們可以參觀的地方。奧林匹斯山:奧林匹斯山堪稱太陽系中最極端的火山。據美國宇航局(NASA)稱,該火山位於薩西斯火山地區,面積與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相當。它的高度為16英裡(約25公裡),幾乎是珠穆朗瑪峰高度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