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勤峰
最近一次去泰山,去了彩石溪景區,時間是九月的二十二日,古歷乙亥八月二十四。時入深秋,山依然綠意盎然,各種果實已壓滿了枝頭,天邊掛著的雲,像是賜給人間的獎賞!這一次,沒有選擇登山,是有緣由的。同去的是愛人的閨蜜和她的先生,男主人是資深驢友。據說,泰山景區內哪棵桑葚口感好,哪棵樹慄子個大,哪幾棵山楂樹結的果子最好吃,他都很清楚。有幾次,他們一行人,雨幕中入山,都能自行出山,可謂泰山的忠實粉絲。他作為發起者,照顧了我腿不靈便的缺點,選擇了泰山的彩石溪景區。 我第一次來這一景區,聽他說,這是他的常驢路線,過去收費時,門票是五十元一張,停車費每小時五元,他們都是從周邊的山嶺入區,聽說現在免費了。要是省了門票,停車費他也有辦法,直接把車帶到了一處開飯店的院落,我們來景區一遊,就很合適了。 飯店的女主人,開門張羅著我們。這是一個三十開外的女子,齊耳短髮,方型國字臉,兩個酒窩掛在腮旁;微胖但不失勻稱,頂多一米六的個頭,人很熱情,一口一個「哥」的喊著,讓把車放進她家兼做飯店的院落。同去的驢友很在行,先訂了飯菜及就餐的大體時間,女主人滿口應允。她想拉住就餐的生意,我們想省停車費,一拍即合。院內已停了幾輛車,與周圍幾家比,她家停的車算是多的,可見,和氣生財是有道理的。經向她打聽,確認門票全免。 同去的幾位,聽說確實免了門票,都高興的很,而我的思緒卻信馬由韁了起來,由此琢磨遠了,竟與中美貿易戰掛了鉤。 人類自古以來,弱肉強食的競爭是一條不變的法則,不管科學怎麼發展,經濟怎麼繁榮,都脫不掉。當人類遠離溫飽的生存線後,各種佔有欲、統治欲,以及表現為各種倫理及學說下的價值觀衝突,總是象魔鬼一樣無處不在。 當今,佔有絕對優勢的美國,對中國的發展仍然感到是最大的威脅,變得寢食難安,先是大棒揮舞,後是和平演變,現在是地緣圍堵加各種制裁,像是瘋子一樣擔心別人比它強。而我們除了自己的定力與自信,就是這種與時俱進的應變能力,就像今年的景區免票一樣,既能惠及於民,又能拉動經濟,使泰山這座人類自然遺產,發揮著為中華民族抵禦風險的威力。美國提高關稅,想不讓我們的商品出國,總不能不讓我們老百姓出門吧。投資、外貿、內需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美國的制裁頂多起個此消彼長的作用,起不了決定作用,就像我們的新聞發言人說的一樣:「單邊主義遲早註定要失敗」,也象飯店的女主人說的一樣:「景區門票錢免了,來旅遊客人的多了,停車費就多了;客人多了,俺飯店的生意也好了」。美國佬,你能影響一下外貿,卻阻擋不了內需。面對開國領袖毛澤東諦造的國家,把你的大棒扔到山溝裡去吧。 彩石溪景區,是從後山登頂泰山的另一條路線,緣溪而上即到桃花峪的登山索道。濟南的驢友,大都是從仲宮去桃花峪,然後登泰山。從彩石溪景區登泰山也有兩條路可行,一是來回拉客的擺渡車走的山間小公路,沿溪邊而行,到桃花峪索道處,直上泰山;二是走溪中的人行道,逆流而上,到桃花峪索道處,再登頂泰山。我們走的是溪中的人行道,很有意思,別有情趣。 溪中的人行道,隨河道蜿蜒,就河床起伏,逆流而上,時而穿行林中,時而出其河床,傍岸邊行人,依兩邊青山。從河中觀其山,則山隨人行,有鬥換星移之感;從山俯其河,則溪流淙淙,又有人在河中遊之懷。水清清,草悽悽,秋風微微,野香飄飄,整個彩石溪,就如十裡畫廊,寄託著大自然的博大胸懷。在一簇茂盛青稞裡,有一隻彩蜘蛛尤為顯眼,它有中指大小,七彩相間,霸氣的居網中間,任憑風吹,身隨網動,頭向上,穩附蛛網。我曾試圖作出誇張動作嚇它,它視若無物,氣定神閒,我只好作罷。整個蜘蛛網直徑有50公分,織在幾棵高出的蒿草上,待倒黴的蚊蠅自投羅網。它好像告訴我,默不作聲才能有最大的收穫。
彩石溪風景美如畫,我也一直醉其中。所見、所思,就像擠著出來的爆米花,滿了,滿了,疊加的美景堆成了積木組合,我只能挑幾塊還能看的懂、說的清的和你分享: 1、秀才不識字。 由於中國文字的像形特點及通假借意功能,故有「秀才不識字,見字認半偏」之說。有很多字,只要順著主體偏旁讀,也能大體蒙準。泰山彩石溪風景區入口處的一處石刻,真把我難住了,這是一副現代人題字的石刻,駐足琢磨了多時,連落款的書者也不能識。這是一幅四字豎行石刻,後三字能認準,分別是「套」「磁」「谷」,可書法家造的第一個字,實在是形出多門,不敢定調,後來向景區的工作人員請教,才知道自己無知到了極點,原來是一個「馬」字。「馬套」是附近一個村莊的村名,大概是因為景區大部分佔了該村的山林,所以,這位書法家寫了「馬套磁谷」四個字,矗立於景區醒目處,唯獨這「馬」字寫的似馬非馬也。對我來說「似馬非馬」的字,並不影響書者的匠心獨運,細端詳,此「馬」如此書,確實獨到,它像一匹昂首奮起的駿馬,長長的一撇是馬尾巴,有落地橫掃千軍之勢;四點是駿馬騰空的四蹄,有疾馳疆場之感;其它筆畫構成了馬首和馬背,像是跨上駿馬的大將軍,有鞭敲騎蹬響,揮手凱歌還之意境。這樣一端詳,又覺得這幅墨寶在此,非他莫屬,有開宗名義之功效。 2、元君廟的玄機。 過景區檢查站,不遠處有元君廟,相傳是泰山女神的西行宮,廟內古柏參天。據說它是泰山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的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如龍似鳳,被稱為「龍柏鳳松」。兩棵古樹上拴著許多紅布條,樹枝上押著許多小石頭,這是泰山的「押子」風俗,是人們「懷孕生子」的希望寄託,這迎風飄動的紅布條和移居樹杈間的石子,充分說明了人們對香火傳承的期盼。大殿裡供奉的泰山女神是碧霞元君,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民間稱「泰山老奶奶」,泰山頂的碧霞祠是其主廟,這裡的元君廟是其行宮之一,相傳碧霞元君是一位既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又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被人尊崇倍至。泰山的廟,是集廟宇之大成,這裡的元君廟是其一,雖規模不大,但使我所不知的是,廟門外側影壁牆上的四個大字「道炁長存」,這個「炁」字是頭一次見,既不知道怎麼讀,更不知道啥意思,同去的資深驢友也發感嘆:「這是個什麼字呢」?他打開了百度,大聲說:念「qi」,代表著意識的潛能,是存在於宇宙萬物間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看來這道家的玄妙,早於馬克思兩千多年,就了解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中華文化之博大,源遠之流長,數千年不斷、不衰,誰人能比? 3、容百人之巨石。 沿溪拾級而上,突現一巨石,平躺在河道裡,幾乎連河道兩岸,足有100多平,乳白色,上面有幾處凸凹,溪水從低處越石而過。這塊巨石在這裡默默地躺臥了幾百億萬年,任由河水衝刷,任由遊人俯仰。陽光下四周翠綠,交相輝映,像極了傲視蒼穹的天眼。我們四人行至此石,再也不想馬上離開,任性的坐在上面,拿出了隨身帶的茶壺、茶杯,打開保溫瓶,放進茶葉,呷上幾口,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嫋嫋的茶香,把人間的疲憊一齊放入大自然。巨石、溪流、茶香、遊客,渾然一體。上蒼的恩賜無處不在,我們真沒有理由,不去愛這片山河,不盡心去膜拜這片江山。坐在巨石上,噓一口清茶,思緒把我帶回了家鄉。我家前面小河的南側,也有這樣一塊巨石,與之不同的是那塊巨石,大約呈40度角斜躺在那裡,小時候與同伴沿北側的石級下去,渡河而過,在那塊大石上,不停的做著下滑遊戲,有時幾十個同伴一齊玩,上去了滑下,滑下再上去,河中的水要是大點,就直接滑到水裡,好不快樂。直到有一年,大人們,沿大石頭縫隙一點點撬開,把石頭一塊塊搬走了,去做了毀林造田的石牆。那些石頭,和著我孩提時代的快樂,都走了,再也不能回到原處,再也沒見巨石上的歡樂和幸福。 4、密林中的軍營。 在彩石溪南側的山林中,有幾處不細看,難以發現的密境。乍看,無特別之處,但只要駐足觀察就會發現,一排均勻成列的帶太陽能板的電線桿,掩映在綠樹中,順著這一排電線桿下面,是一條不寬的林中馬路,紅瓦的頂部有幾處天線,進而隱約看到幾處房子。「那是幾處營房,再仔細看能看到門口的標語」,同伴說到。我很好奇,問同伴「在這樣內陸密林深處,怎麼會有營房?」,「不知道,有幾次我們從南面下山,都是繞行而過,不知道是幹什麼的,有的說是守護山洞的」,同伴說。我們走到下山處,來到彩石溪右側的公路上,發現了一座橋,橋的南面是營房的大門,遊客都很自覺,沒有人過橋探究,但都會投去敬慕的眼神。雖然不知道在偏僻的山林中的營房是幹什麼的,但知道營房中住著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的無處不在,鑄就了守衛共和國的鋼鐵長城。他們也許來自燈紅酒綠的大城市,也許住進來就再也沒有自己的名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和國的「忠誠衛士」。 還有作了春晚分會場後,遺留下來的,已略顯荒涼的布景場地; 還有飯店老闆,趁村莊搬遷而收集的古舊家具; 還有那位說自己長的像、在我看來也有幾份像的,似「賈玲」的飯店女老闆的笑聲; 不能與大家沒完沒了的嘮叨了。 還是泰山,依黃河而生,我去的越多,越覺得它是厚重的歷史長卷,高深莫測,越覺得它是挺起民族的脊梁,永遠寄託著希望。說實話,每次登泰山我真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但卻有拜泰山而情未了的深情厚意。 (圖片選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感謝。)
作者簡介:李勤峰 男 55歲。濟南知名作家,周三讀書會會員。現供職於某科研單位,山東省商會、山東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壹點號 周三讀書會出品】【壹點號 山東創作中心編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