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菜、菠菜、油菜、茴香、蒿子稈、生菜、油麥菜,在豐臺區盧溝橋農場路9號的紫谷私家小菜園內綠汪汪的蔬菜隨風搖動,菜地中幾個帶著草帽的農民正在打理農作物,初夏播種的熱鬧場面在永定河畔持續著。在盧溝橋農場的經營下,這裡正在調整農業產業經營方式,由傳統的生產型農業轉變成以旅遊服務為主的觀光休閒農業,完成了由「一產」變「三產」的過渡,滿足了周邊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帶動了國有土地經濟效益的提升,促進了永定河畔綠色生態帶的發展。
「一產」變「三產」,農民變身「指導顧問」
在私家小菜園內,租戶交了租金就可以擁有一塊自己的私家地,或40平方米,或60平米,用柵欄圍擋開來,而且每塊地都有灌溉水源,依據租戶的需求每家種植的蔬菜都有所不同。思維一變,這裡的土地從「一產」變成了「三產」,收入也就大幅提高了。
菜園負責人介紹,出租的菜園分為自耕自種型和全託管型,自耕自種型40平方米的菜園租金是2200元每年,而60平方米的菜園需要3300元每年,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有種植經驗的家庭。全託管型的菜園40平方米為4400元每年,60平方米的為6600元每年,園區按託管戶合理的種植要求進行管理,租戶按時來菜地採摘果實。
私家菜園給當地農民也帶來了收益,當地農民轉身變成了農業「指導顧問」,不僅為全託管的家庭護理蔬菜生長,還為自耕自種的家庭提供指導,整地、施肥、播種、澆水、間苗都會巡查提醒。滿足不同租戶的各種服務需求。
價格這麼高會有人來買單嗎?
價格這麼高會有人來買單嗎?記者帶著疑問走進菜園。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聚集了七百來戶租。一類是上班族,多選擇全託管型的菜園,周末帶著家人來「豐收」,還有一類是動手能力強的家庭,有些老倆口平時會「泡」在這裡一整天,尤其到了夏末秋初,泡上一杯茶,坐在葫蘆藤下欣賞自己的成果。
「租下這塊地主要是想帶家人來散散心,平時工作忙,周末可以帶孩子來觀察農作物的生長和田地間昆蟲的生活習性,比書裡教授的要直觀的多,孩子很喜歡。」租戶李先生是個上班族,他告訴記者。
「我兒子平時上班,我就和老伴來這裡打理園子,給孫子種點愛吃的青菜,周末全家會過來,幾乎家裡不用買什麼菜了,自己種植的還放心。最熱鬧的就是秋天,全家都會過來一起挖個地窖,把白菜和胡蘿蔔埋起來,再蓋上大棉被,夠吃一個冬天了」胡阿姨邊打理蒿子稈邊說道。
據負責人不完全統計,來這裡租地的民眾大多數抱著放心和放鬆的心態來的。
對這裡放心是因為,紫谷私家小菜園隸屬於盧溝橋農場,是首農集團下屬的國有企業,園地為沙壤土,無汙染,灌溉水為深井水,水源清潔,並承諾種植期間不使用化肥,禁用農藥。而來這裡放鬆的市民是看中地理位置,園區位於西五環永定河畔,毗鄰宛平湖、綠堤公園,是西部城區最近的都市農業園之一,5400畝的農場一眼望不到頭,配合著永定河溼潤的水汽,讓人感覺心情開闊緩解壓力。雖然出租每畝土地的價格較一產種植單一農作物有所提高,但轉為三產後所附加的服務是百姓認可的。
打造綠色休閒產業帶
首農集團負責人介紹,沿永定河畔共計1000畝土地已完成開發。其中,紫谷伊甸園佔地800畝,私家菜園佔地200畝以這兩個項目為基礎,通過土地資源的整合,這裡正在打造綠色休閒產業帶。
紫谷伊甸園內總種植面積達到500畝,相當於45個足球場大小。按照花期,4月到5月冰島虞美人、油菜花、三色堇、蘭香芥都已經成規模綻放。當下,園內的薰衣草、馬鞭草也生長旺盛,預計在6月可盛開,屆時將呈現紫色花海。
疫情之下,市民對活動的社交距離都有了更深刻認識,地廣、人少、景色美的觀光旅遊生態產業成了很多家庭出遊的重要參考因素。按照規劃,首農將以此為重要因素打造適合家庭休閒娛樂的綠色產業帶。
來源 豐臺報
記者 原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