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國內開發團隊多部遊戲作品進入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年度榜單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昨天,蘋果公司宣布,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公司打造的《原神》成為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這是中國的開發者首次獲此殊榮。而在前一天公布的2020年Google Play最佳排行榜上,中國內地開發團隊的作品佔據了三席,分別是《格志日記》《原神》《極簡地下城RPG》。

遊戲產業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原創作品取得的耀眼成績,代表著中國遊戲產業已經具備為全球玩家提供品質作品的能力。這之中,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入功不可沒,它們不僅豐富了作品的層次,也使遊戲成為推動文化走出去的優秀載體。

以《原神》為例,這款遊戲9月28日上線,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成為全球爆款。據知名遊戲數據服務公司App Annie和Sensor Tower發布的今年10月中國出海廠商收入榜與手遊收入榜顯示,《原神》10月份收入預估達到2.39億美元,成為當月全球收入最高的手遊。其中,海外市場收入為1.6億美元,因此,它也位列10月中國出海手遊收入榜第一。

業界專家表示,能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績,一方面是因為《原神》有著足以媲美海外優秀主機遊戲的製作水準;另一方面,在《原神》中,米哈遊還為中國旅遊景點以及國風音樂進行了海外「引流」。

比如,璃月是《原神》中的一個國度,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這裡的建築物結合了蘇式園林、徽式水鄉的特點,而不少遊戲場景取材自張家界、桂林和黃龍等真實的自然景區,只要足夠仔細,玩家就能發現五花海、象山、冠巖等旅遊景點在遊戲中對應的地區。米哈遊工作人員周宏仁告訴記者,在《原神》遊戲開發過程中,他們就側重文旅結合,用優美的自然風光為遊戲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也希望通過遊戲向全世界玩家宣傳中國美景。

音樂也是遊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原神》的遊戲配樂由上海交響樂團完成,錄製場地也借用了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相比大多數遊戲音樂採用電子模擬音製作,上交團長周平認為:「真人錄製讓音樂有了靈魂,給遊戲玩家的感受是與電子模擬音配樂不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突出音樂的東方神韻,負責《原神》璃月音樂製作的陳致逸決定在遊戲配樂中加入民族樂器,融入國風音樂,比如笛子的獨特音色、二胡極強的故事敘述性、古箏的優美和聲……作為該遊戲音樂品質的把關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安棟表示,民樂與管弦樂融合併不是「一加一的蛋炒飯」,關鍵還是要看音樂裡面有沒有中國精神,「我認為這次《原神》的音樂是高水準的」。

通過遊戲把中國文化元素推向海外的並非只有《原神》。據伽馬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海外市場營銷收入達75.89億美元,同比增長36.32%。眾多遊戲廠商有意識地在產品中融入中國元素,潛移默化地向全球玩家展示中國的文化風採。

《萬國覺醒》在10月份中國遊戲出海榜中位列前十。這款遊戲除了展示獨具特色的中國古代軍事風格外,還向海外玩家介紹孫武、曹操、關羽等經典小說人物。在10月中國遊戲出海榜上緊隨其後的《荒野行動》中,開發商網易遊戲與中國航天集團合作進行了直升機建模,並與蛟龍突擊隊合作推出兩套蛟龍時裝,引起了海外玩家的極大興趣。而《夢幻西遊》通過遊戲先行,隨後在義大利舉辦中國非遺文化展的方式,讓海外受眾近距離感受藍印花布、榮昌摺扇、剪紙、皮影等獨具魅力的中國傳統文化。

(記者 衛中)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原標題:國內開發團隊多部遊戲作品進入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年度榜單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昨天,蘋果公司宣布,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公司打造的《原神》成為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這是中國的開發者首次獲此殊榮。
  • 中國元素助推「文化出海」
    傳統文化、中國元素藉助科技與創意的翅膀,助力中國文化加速「出海」,影響力與口碑不斷提升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不少國產文化產品走出國門。《流浪地球》《陳情令》等原創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在海外廣受歡迎,視頻博主李子柒通過展示中國田園式「慢生活」在全球收穫粉絲……傳統文化、中國元素藉助科技與創意的翅膀,助力中國文化加速「出海」,影響力與口碑不斷提升。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跨文化傳播的「IP化」特色愈發突出。也就是說,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等特質的文化符號已成為不同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方式。
  • 人民日報評文化產業:中國元素助推「文化出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元素助推「文化出海」傳統文化、中國元素藉助科技與創意的翅膀,助力中國文化加速「出海」,影響力與口碑不斷提升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不少國產文化產品走出國門《流浪地球》《陳情令》等原創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在海外廣受歡迎,視頻博主李子柒通過展示中國田園式「慢生活」在全球收穫粉絲……傳統文化、中國元素藉助科技與創意的翅膀,助力中國文化加速「出海」,影響力與口碑不斷提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跨文化傳播的「IP化」特色愈發突出。也就是說,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等特質的文化符號已成為不同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方式。
  • 文化產品出國門 中國元素助推「文化出海」
    中國元素助推「文化出海」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不少國產文化產品走出國門。《流浪地球》《陳情令》等原創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在海外廣受歡迎,視頻博主李子柒通過展示中國田園式「慢生活」在全球收穫粉絲……傳統文化、中國元素藉助科技與創意的翅膀,助力中國文化加速「出海」,影響力與口碑不斷提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跨文化傳播的「IP化」特色愈發突出。也就是說,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等特質的文化符號已成為不同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方式。
  • 《人民日報》:遊戲作為文化產業讓中國元素走向世界
    與此同時,遊戲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在帶動海外玩家參與電子競技的同時,也讓中國文化元素不斷走向世界。文中同時還介紹了德國12歲男孩如何喜愛中國網路遊戲《河洛群俠傳》,以及《王者榮耀》在內的諸多遊戲如何將中國文化的典故融入其中。    對於這篇文章,你怎麼看?
  • 網易副總裁王怡:遊戲一定會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7月30日上午,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CDEC)在上海舉行,網易公司副總裁王怡介紹了網易遊戲在傳統文化領域上的諸多探索。王怡表示,如今遊戲行業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深度參與者,如何藉助遊戲的數位化優勢,引導用戶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並積極參與文化事業建設,是從業者的重要課題。他預言,未來,遊戲一定會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在IP資源稀缺的當下,王怡認為,經典傳統文化將成為遊戲行業創作的寶庫,並且這將助力國產遊戲的「出海」戰略。
  •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文化出海的發展路徑
    遊戲中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烙印的孫悟空、呂布、貂蟬等遊戲角色在廣大海外玩家中傳播。通過遊戲出海,引起海外玩家和受眾的關注和喜愛,基於對於遊戲產品的認同,形成對於產品背後蘊含的文化認同。從而使遊戲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自然而然產生輻射力和影響力。
  • Mintegral分析:中國元素成為出海美國的一大特點
    近日,加拿大一個獨立遊戲團隊製作了一款名為《狄仁傑之錦薔薇》的遊戲,自上市以來這款遊戲便得到了不少玩家的喜愛,不過有趣的是,這款富含中國元素的遊戲是由西方遊戲開發者操刀的。
  • 三七互娛程琳:遊戲如何扛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旗
    其中,由第四屆文創產業大會組委會指導,廣州市遊戲行業協會承辦的「增強文化自信、助力出海揚帆」數字內容分論壇活動也同期舉辦。分論壇上,三七互娛副總裁程琳做了題為「遊戲如何扛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旗」的分享,與廣大從業者共論中國遊戲出海之道。 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出海創下最佳成績,海外市場營銷收入達75.89億美元(約合533.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32%。
  • 數字遊戲助力地方文化「出圈」,打造文化新形態
    當下,網路遊戲等大眾數字娛樂產品,或可成為助力地方文旅融合的「生態共建者」與「能量倍增器」。從大眾娛樂到文化新媒介,數字遊戲展現文化傳承潛力一向被視為娛樂產品的遊戲,緣何能「傳導」文化,甚或是地方文化?
  • 國產遊戲「抱團出海」 機遇與挑戰並存
    以匠心為「魂」   用好傳統文化元素   在中國遊戲「出海」過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機遇看,海外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留學生,他們對中華文化有天然親近感,還有為數眾多對中國文化有好感的外國人。同時,隨著中國遊戲市場日益擴大、中國遊戲玩家增加、中外遊戲產業合作限制放開,國際遊戲廠商對華關注度、與中國遊戲廠商合作的願望都在增加。   從挑戰看,經歷這些年「出海」歷程,中國多數遊戲企業還處於單打獨鬥、多而不強狀態,沒有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 光明日報: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遊戲該登場了
    一些遊戲開發者搞不清楚中華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東南亞文化的區別,經常彼此混淆;或者對中國文化的印象停留在貧窮愚昧落後的時代,設計人物常梳著小辮穿著長袍。由此造成的一個嚴重後果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誤讀經常反過來「反哺」國內遊戲界和眾多遊戲玩家,不僅生產出一批跟風之作,冠以「中國風」的名頭欺騙玩家,並讓年輕的玩家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誤解。
  • 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手機遊戲走紅日本(圖)
    資料圖  近來,中國國產人氣手機遊戲《陰陽師》在國內爆紅,受到一眾網友的熱捧,也讓日本傳統文化中「陰陽師」這一角色引發了國人的興趣。  日本的陰陽道文化源遠流長,而它的真正起源則與中國的道家和陰陽五行思想密不可分。  《陰陽師》手遊引玩家追捧  《陰陽師》是由中國網易移動遊戲公司自主研發的3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手遊。遊戲中的元素以《源氏物語》中描述的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設計,圍繞當時最知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展開劇情,營造出古樸神秘的遊戲體驗。
  • 新文創:「大眾遊戲+傳統文化」C位出圈
    同時,《QQ飛車》與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的首條「貴州遊戲電競IP主題旅遊路線」上線首周銷售收入即超過100萬元。 可見在數位化時代,打造文化IP賦能跨界合作,助力地區傳統文化和旅遊資源融合發展的創新發展模式已經搶佔一席之地。
  • 中國遊戲出海:我是誰?要去哪?
    除了用當地的IP敲開大門,中國文化元素的加入也能讓出海遊戲更具特性。專注主機遊戲的重慶公司帕斯亞科技(英文名Pathea,有「想法」之意)2018年推出了「波西亞時光」,一款畫風如「世外桃源」般美好的RPG經營遊戲。首周銷售7萬份的成績讓彼時接近崩盤的帕斯亞活了下來。
  • 傳承傳統文化,數字遊戲締造傳統節日的「國民記憶」
    一個文明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內涵,往往凝結於一個個傳統節日當中。如何讓傳統節日重新煥發生機,讓更多年輕人樂於接受,從而助力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這一問題亟需每一個文化從業者來解決。根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88.8%的受訪青年關注數字遊戲中的傳統文化元素,86.6%的受訪青年喜歡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遊戲。遊戲+傳統,演繹大眾化的文化媒介隨著中國遊戲產業轉型升級,不少主流遊戲擔起社會責任,向廣大用戶傳播正向價值。
  • 打造中國文化新符號 WeGame攜10款國產遊戲參展科隆
    可以看到,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競爭力快速提升,中國也成為不折不扣的遊戲輸出大國。不過,在中國遊戲「出海」整體向好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隱憂——產品集中在頁遊和手遊領域,且類型單一;遊戲內中國文化元素缺乏,「軟實力」輸出不足;單打獨鬥出海,成本高道路難,雖有爆款亮點,但難以形成長遠的、規模化的中國遊戲海外影響力。
  • 數字文化成中國文化出海新載體
    中新網上海12月10日電 (周卓傲)2020年以來,疫情出現催生數字經濟全面提速,而數字文化正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載體,這其中,遊戲產業正成為數字文化表現形式的一大主力。飛書深諾集團遊戲事業部總經理秦曉芸告訴中新網記者,近些年越來越多中國遊戲選擇出海拓展市場,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諸多海外市場大門均被成功敲開,「事實上,中國遊戲廠家在策略類遊戲領域已經做得比很多國外廠商更好,特別是在劇情類、二次元、戀愛等題材上,中國已經成為遊戲領域的佼佼者。」
  • 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手機遊戲走紅日本(圖)
    資料圖  近來,中國國產人氣手機遊戲《陰陽師》在國內爆紅,受到一眾網友的熱捧,也讓日本傳統文化中「陰陽師」這一角色引發了國人的興趣。  日本的陰陽道文化源遠流長,而它的真正起源則與中國的道家和陰陽五行思想密不可分。
  • 中國遊戲產業2020:遊戲收入大幅增長,精品出海乘風破浪
    盛趣遊戲(原盛大遊戲)CEO謝斐在演講中稱,近兩年來,網遊行業展開了新一輪的「價值博弈」——由「渠道為王」回歸到了「內容為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流量思維逐漸變得越來越式微,產品思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除了商業層面的考慮,精品化遊戲還能夠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