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對於各機構而言,招生正變得越來越難,獲取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百度關鍵詞、廣告效果等越來越差。
第40期
郵箱:xqdu#corp.netease.com(#換成@)
去投稿
近日,北京博文智星早教機構傳來關門消息,涉及近百名學生以及40餘萬元課時費用。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這只是近年來眾多少兒培訓機構關門倒閉案件中的一個縮影,關門的直接原因便是盈利困難。相比於其他行業,少兒培訓特別是早教和外語收費動輒達數萬元,而且是預收費,本應該現金流很充足的一個行業,為何賺錢越來越難?
少兒培訓頻現關門事件
又有一家早教機構出現關門停課事件了。
上周,北京一家名叫博文智星的早教機構突然人去樓空,由於公司股東間利益糾紛,加上老師被拖欠工資和遭辭退,在房租即將到期的時候,該早教機構突然關門。不過,由於該機構是一家小公司,所涉及學員損失並不多,約70名學員剩餘課時折算後約40餘萬元。
幾乎同一時間,在廣東、山東亦發生少兒培訓機構關門事件。據媒體報導,廣州某少兒託管機構突然關門、老闆失聯,據稱加上老師工資及課時費用共計100餘萬元。在濟南同樣有一家培訓機構,由於「經營不善」被迫關門,而機構負責人承諾的退費也是一拖再拖。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少兒培訓機構關門或倒閉事件層出不窮。除了上述不知名小機構外,關門事件還涉及到一些知名培訓機構,如今年4月底在北京地區有著18家分校的英特少兒英語突然遭遇創始人跑路。
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機構培生集團旗下的戴爾國際英語,在「嘗試了不同的、有可能的解決辦法」之後,被迫選擇關門。
當高收費遭遇盈利難題
與其他教育培訓行業一樣,少兒培訓也是預收費,特別是早教和英語培訓,課程單價要高得多,動輒上萬元或數萬元學費很常見。而出現關門甚至老闆跑路事件,直指行業高收費背後的尷尬:培訓機構賺錢正越來越難。
「表面來看,因為是預付費,培訓機構的現金流非常充足,只要處理好各個環節就不會出現倒閉事件,但事實上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某不願具名的大型培訓機構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金流充足必須是建立在生源穩定的前提下,但現在對於各機構而言,招生正變得越來越難,獲取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百度關鍵詞、廣告效果等越來越差。另一家培訓機構負責人則做了一個對比:「十年前,我在北京某都市報上登一個『豆腐塊』小廣告,能招來數百個學生,現在做一整版廣告,招生為個位數。」
一方面,作為資金「入口」的招生收費越來越難;另一方面,作為「出口」的各項開支卻越來越大,人工成本、市場成本、房租成本等節節上漲均在吞噬著培訓機構的利潤。僅以在北京地區的商場裡開辦一家早教機構或英語培訓班為例,前期投入大概需要200萬-300萬元。
行業黃金期一去不復返
「我在少兒培訓行業待了十多年,切身感覺到賺錢越來越困難了,對於中小型創業者來說,傳統培訓行業的黃金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上述培訓機構負責人直言「盈利難」背後的真相:並不是說市場萎縮了,只不過分蛋糕的人更多了,這就導致除了大機構之外,中小機構的日子都不好過。
北京商報記者亦採訪了多位小型培訓機構負責人,他們也都在大吐苦水。在某高校附近辦了一家少兒英語培訓班的吳偉(化名)直言,現在的狀況是舉步維艱,除了各項開支外賺不了多少錢,「僅靠一家機構很難形成規模效應,想擴張又沒資金、沒品牌,而且投資人對這個事情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
剛剛從豐臺區馬家堡某託管班轉行的胡曉宇倒是顯得異常輕鬆。3個月前,他接手了這家託管班,本以為託管些孩子,順便培訓點課程日子會很輕鬆,可是幾個月下來並沒有招到幾個學生,關門算是斷臂止血。「進入這個行業時,主要是看到它的門檻比較低,但又因為門檻低,培訓機構沒有任何優勢和特色,想後來居上,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