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惠東,我想在鹽洲島百畝紅樹林裡看鷺鳥齊飛、去黑排角地質公園看海水拍打玄武巖,去登觀音山看大風車、俯瞰鹽洲島全景……
希望您了解了鹽洲島如此難得的景致之後,會有一股背上背包說走就走的旅行衝動。
鹽洲原是個海島鎮,位於惠州市惠東縣南部的考洲洋,因盛產原鹽而得名。2008年併入黃埠鎮。在2013年橫跨考洲洋的鹽洲大橋未通車以前,鹽洲島「島民」還基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進出島得靠渡輪。
據考證,自明朝萬曆年間起,福建沿海一帶的漁民便陸續在島上定居。
在這個海島的海岸灘涂上,生長著成片珍稀植物紅樹林。因為可以在它的樹皮中提煉出紅色的染料,所以稱之為紅樹林。
蒼茫大海的一抹綠色,和沙漠綠洲一樣,令人倍感珍惜。
鹹澀的海水中泡大的紅樹林,像戈壁沙漠的胡楊樹一樣頑強。潮起潮落,紅樹林密集又發達的根系,始終牢牢扎在大海與灘涂間的淤泥裡,像屏障一樣保護著海岸免受風浪侵蝕,所以,人們也叫它「海岸衛士」。這片紅樹林,默默守護了鹽洲島海岸近400年了。
據說,早在明代初期,鹽洲島上的人就以打漁、曬鹽為生。當時的島嶼沒有這麼大,海堤也很小,每遇強颱風刮來,海水總會決堤浸入,淹沒村莊,毀壞家園,而海堤邊有紅樹林的地方卻極少決堤浸水。慢慢地,人們悟出其中的道理,並開始在海堤邊大量種植紅樹林,以此來阻擋風浪,保護家園。
紅樹林是鷺鳥的天堂。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讓江門的新會鷺鳥棲息處成了著名旅遊景點「小鳥天堂」,遊客熙來攘往。
那麼,鹽洲島紅樹林,也是一個小鳥天堂。成千上萬隻鷺鳥在這裡翔集,空中俯瞰如同繁星。
鹽洲的紅樹林,相對集中連片的主要分布在白沙、聯新、前寮等地,保存面積約300畝,其中又以白沙村的紅樹林最為出名。經鹽洲大橋進入鹽洲島,走了不到一公裡便是白沙村。在建的紅樹林溼地公園觀景臺就位於該村,可以居高臨下看見考洲洋的紅樹林及灘涂。
紅樹林的殘枝落葉是魚蝦蟹貝的豐富食物,因此魚蝦匯集,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貪食魚蝦的鷺鳥。鳥糞則成了紅樹林的天然肥料,因此紅樹林越長越盛,魚蝦越來越肥,鷺鳥越來越多,形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生態循環畫卷。
登上觀景臺,聽白鷺鳴叫聲此起彼伏與海浪聲合奏出一曲和諧的交響樂。連片的紅樹林鋪在灘涂上,鷺鳥們捕食魚蝦,而四下的鄉民鄰裡也守望著這片紅樹林,只有自然和人文社會中調和了一絲情味,才能達到這美妙的和諧。
這裡的白鷺或三五成群,或獨立安逸地站在樹上、泊在水邊,或悠閒地在岸上散步,好像已經「見慣了市面」,人來人往也並不會打擾它們的雅興。待到傍晚時分,百鳥歸巢的景象更是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站在鹽洲島的黑排角玄武巖上面朝大海,就會忍不住想起這句古語。
海岸線礁石是黑色的,象烏木,所以被取名為黑排角,這一片海岸線上的礁石是玄武巖,是由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在地表冷卻後凝固而成的一種緻密狀或泡沫狀結構的巖石,屬於巖漿巖,形狀各異鋪排在綿延的海岸線上。
惠州地區,應該只有鹽洲島片區才能看到這種巖石。因為海勢地理位置特殊,每天都能看到海浪衝擊巨大黑色礁石,濺起巨大的白花海浪的壯觀。
黑排角的美景經過口口相傳,已經逐漸成為了遊客新的打卡地,從沿途正在興建的各種民宿可見其熱度。
有點遺憾的是登臨鹽洲島時正好漲潮,沒有一睹到玄武巖的壯闊,只好留個殘念,留待下次。
賞美臨勝境,登高覽風光。想要俯瞰鹽洲島全景,那就登上觀音山,看看隨海風翩翩起舞的大風車。
觀音山上建有風力發電廠,又稱為風車山,為惠東一帶提供供電保障。幾年前,風力發電廠建起之後,這裡無心插柳成為了另一個別致的風景勝地,遊人如織。
遠山青黛與海平面融為一體。佇立雲霧繚繞的山巔,可看群山黛綠,可在緩緩轉動的大風車下靜思,可眺望遙望湛藍遼闊的鹽洲島全景。
鹽洲島在我心中始終像一片蓬萊仙境。有種「醉臥海浪邊,風過謝神仙」的愜意。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這裡值得來。
編輯:古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