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了無痕,不知不覺又到六月,畢業生們紛紛實習歸來,忙答辯,忙著領畢業證,照畢業照,吃散夥飯……幾乎同時,很多學校的廣場也變成了熙熙攘攘的畢業季跳蚤市場,開始了大學校園裡一年一度的小喧囂。和往年一樣,離校之前,畢業生們那些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帶不走的「家當」都會匯聚到這兒,引來學弟學妹們和過往路人前來「淘寶」。
有人說這是畢業生離校之前體驗練攤兒,也有人說這是在低碳時代踐行低碳理念。這畢業季的跳蚤市場都有哪些「寶貝」,行情如何?
「二手課本」走俏
在形形色色的攤位前,隨處可見的是學長們大學生涯所讀的書籍,有他們學過的相關專業教材,有參加考研大軍配發的複習資料,有報考公務員的指導資料,還有小說、散文、棋譜、漫畫等閒雜書刊……種類可謂五花八門,形成了紛繁多彩的書的世界,吸引著許多低年級的同學駐足瀏覽。
「方便師弟師妹,減少資源浪費」,持這種心態賣書的畢業生不在少數。很多畢業生賣主告訴筆者,所學教材走出校門後大多數很可能就用不著了,而有的非專業課本還是嶄新的,現在畢業了,搬運這些書很費力,但當廢書賣了又實在是太可惜。現在以低價賣給學弟學妹們也算是沒有「暴殄天物」,畢竟這些書對他們還是有價值的,算是助人為樂吧,也為他們省了一大筆購買新書的資金。
很多攤主告訴筆者,他們在大學期間忙著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一般會購買相關的教材、資料,幾年下來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但每次考完後教材、資料也就被閒置一邊,不再使用,有些幾乎還是新的。這些教材、資料通用性大,比如計算機方面的,同一本書適合於很多專業考生,學弟學妹們花高價買新書沒有必要。
其他同學認可畢業生的觀點嗎?筆者詢問了身邊的幾位同學,有的同學認為,考研是一件大事,每年的形勢或有所變化,保險起見還是會購買新書;而有的則認為,如今高校教材內容更新較慢,有些公共教材也不可能每年都變,而目前學校推行學分制管理,自主選擇課程的學生將會不斷增多,也使得大家能夠自主購買學長們用過的教材。這種對舊教材的循環利用,既節約了資源,減少了重複印刷耗費的自然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同學們的經濟負擔。對於買書的同學而言,舊教材裡學長留下的筆記和提示對他們的學習可能還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對畢業生而言,舊書當廢書賣不到幾個錢,而賣給低年級的同學或多或少可以多值一點錢。這是一樁雙贏的買賣。
折射出大學生的消費觀
縱觀火爆的跳蚤市場,除了轉讓書籍,還有很多叫賣其它物品的,有出售隨身聽、CD機、音響、舊手機、舊電話等電子產品的,有支起衣架、桌子,賣舊衣服、舊鞋子、舊玩具的,還有「砸鍋賣鐵」,出讓鍋、爐、碗筷的……跳蚤商品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奪人眼球。基本上是當初買得多的現在賣得也多,總體上折射出了現今大學生們的各種消費觀念。
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在練攤都是女同學,男同學相對較少。女同學的攤上擺滿了各式各樣被她們「淘汰」的衣服和女士用包,很多品質和顏色其實都還不錯,有個學姐一人就拿出來很多包待售。而男同學擺出來的東西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只有書。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女生在大學裡的購物消費確實比男生要多元化,特別是在衣服上。大學期間,她們的衣服往往是多多益善,年年翻新,實際上很多衣服穿不了幾次就被收藏了,幾年積累下來以至於數量可觀,畢業時也懶得帶走,乾脆處理了之。
但也有人認為女生畢業後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新環境讓她們對服飾穿著會有新的標準,大學時穿過的衣服很多已不再得體,或者說她們更在乎自我呈現。而男同學相對沒有太多衣服方面的講究,本身男裝樣式比較單一,買的少,淘汰的自然也不多。這才是在跳蚤市場上很少看到男同學為推銷自己的舊衣服吆喝的原因。
面對跳蚤市場的「繁榮」景象,記者覺得,這也給低年級的同學們提了個醒,在當今這個物資豐富的時代,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買東西時要三思而後行,除非是自己很喜歡、很有用的,否則建議大家別輕易慷慨解囊,圖一時之好,留下一堆畢業又帶不走的「雞肋」,最後只得在跳蚤市場以低價忍痛割愛。
實惠背後也有風險
跳蚤市場的主打牌是廉價,耐著性子我們能用最低廉的價錢挑選一些合心的東西,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例如跳蚤市場上的東西質量安全很難保證,其次給學校衛生造成額外的負擔,人流集中還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從物品質量安全考慮,跳蚤市場一般都是賣舊貨,尤其是小家電類,比如電風扇、電飯煲等,雖然便宜但大多已經沒有發票和保修卡,單單從外觀上我們很難辨別產品的真偽和優劣。而對於一些日化用品如洗髮水、沐浴露、洗面奶、面膜等等,我們難辨好壞,尤其是那些已開封的,極有可能會變質。對於貼身的衣物如T恤、短袖則有傳染病菌的危險。還有那些桶與盆,也可能並不只是裝了幾年自來水,上面就可能隱藏著一些病菌。鑑於此,筆者建議對於以上物品購買時要慎重。
期待創新和規範
梔子花開,年復一年。在同一個季節,跳蚤市場也一次次在校園興起。下一個跳蚤季還會到來,那麼我們能有什麼創新的辦法來指導、規範好這個市場呢?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進行大膽嘗試。比如生活部組織代賣群就是一個很好的點子。代賣群的同學通過為忙於處理離校事務的學長站地攤,從而可以充分了解跳蚤市場行情,根據同學們的需求特點,通過市場調研製定一個大類商品的指導價,同時也邀請學院其他的學生參加,提高市場透明度,有效避免賣主「哄抬物價」或者購買者「一物難求」的情況發生。為免除顧客的後顧之憂,他們提醒同學們對於某些物品要注意保留保修卡等資料。
代賣群除了提供代賣還組織代買機構。代買機構有一定的代賣程序,比如了解記錄賣家的聯繫方式,方便在一定時間內對出現的質量問題可以協商解決。代賣群通過校園媒體發布活動信息,讓更多的人參與。並對於書籍整理歸類,方便代售和代捐,實現合理地循環利用。他們也為賣家提一些的「金點子」讓他們的商品大放光芒,如推出有吸引力的促銷手段,「滿30元抽獎」、「買一送二」、「給錢就賣」、「按心情給錢」等有人建議,在書籍跳蚤市場可以按學院給「二手書」建立一個「專賣點」,這樣同學們淘起來會感覺方便許多。其次,教材除了買賣交易實現循環利用外,用愛心回收也是值得一試的處理方式,就是學校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鼓勵學生捐書,所捐圖書根據實際情況贈予貧困學生。
盛夏來臨,離別之際,跳蚤市場的喧囂漸漸歸於平淡,卻給我們留下一段暖暖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