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城市推動力」多媒體新聞行動《徐州:大城崛起》(十五)
曾經,「下了火車,
就能看到『藍天』和『白雲』,
是徐州人最大的驕傲」;
曾經,「誰能在古彭上班,
說出去都『牛』得很」;
曾經,在那個大家還不知道「網購和快遞是什麼」的年代,
徐州的大人小孩們,
最愛的是要武路和朝陽市場,
「那裡有你能想到的所有東西」。
然而歷史就是你走了,我來了。
高速運轉的時代飛輪中,
它們或許已經不再是最大、最高、最新,
但它們的存在曾經驚豔了時光,
在我們記憶中永遠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央百大:用70年走了一個輪迴
說起徐州的地標級商場,徐州人一定首推百貨大樓。「從我的母親,再到我,這四十多年來全家都習慣了去百大買東西,百大是我們老徐州人心中的百大。」前段時間,得知百大即將搬遷,黃女士特意抽出時間來逛「最後一趟」。
「百大」是徐州最早的國有商場,誕生於1950年,最早叫「老淮海」,1983年,更名為徐州市百貨大樓。1987年,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成為蘇北第一家超億元商場。1993年,改制為徐州市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以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組建徐州百貨大樓集團。2004年,徐州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與南京中央商場集團聯合,成立徐州中央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去年9月,就有關於「徐州百貨大樓搬遷到『銀座』」的消息傳出。前不久,在百貨大樓的廣告通報欄上,筆者看到上面貼著寫有「搬遷全線清貨 感恩徐州」「新百大,耀不同,12.24耀新開幕」的新海報。
從1950年在彭城路開業,到中山路上的行業旗艦,再到彭城路上新址再戰,徐州百貨大樓用70年走了一個輪迴,惟願滿載徐州人記憶的新百大,再創輝煌。
「徐州第一路」沿線的地標級商場
有著七十年歷史的淮海路無疑是「徐州第一路」,60年代它有「省內第一街」之稱。東起淮海廣場,中穿彭城廣場,新淮海西路二期延長後,淮海路西頭將延伸至徐蕭公路,沿線商業輻射力進一步加強。這條城市最繁華的商務商業街區,曾出現許多著名的商廈。如今,它們或拆遷,或改造,逐漸成為徐州人的城市記憶。
1971年人民商場開業,1981年徐州副食品大樓開業,1984年,綜合性的商業服務業大樓白雲大廈建成營業。2015年12月,為了給軌道交通1號線讓道,這座陪伴徐州人30年的地標性建築開始拆除。「買羽絨到白雲」這句商業口號成了老徐州人永恆的回憶。
1985年,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終結,建國路上的宣武市場橫空出世。「對宣武市場最深的記憶就是,小時候每年元旦前,去要武路批賀年卡。」2005年,宣武市場成為徐州市銷售過百億元的市場之一。
1986年,位於徐州淮海廣場南側的藍天商業大樓建成開業。「徐州的王府井」,開業頭兩年,就創造了徐州商業的過億紀錄。
同年,古彭地下商場動工,次年,古彭大廈動工。「商場內每天顧客如潮,營業員中午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當時誰能在古彭上班,說出去都『牛』得很。」
隨著改革的深入,徐州百姓對小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多,1992年,徐州朝陽市場以及展覽館夜市順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成為徐州百姓閒暇時光最喜歡逛的零售市場。
跨入新世紀,徐州迎來了新一佳、大福源、家樂福、易初蓮花、農工商超市,與本土的百惠家美時、百大超市、惠客隆等超市共同構建成徐州超市競相發展的格局。
2003年,金鷹國際、金地百貨開業,成為徐州高級時尚百貨的領跑者。2009年10月1日,彭城壹號時尚街區正式運營,同金鷹國際、金地商都形成功能錯位互補發展。
2015年初,徐州市政府公布「淮海新城」初步規劃方案。規劃範圍為東至三環西路,西至黃河路,北至徐鄭客運專線,南至玉帶大道,總用地面積33平方公裡。雨潤、萬科、融創、中糧、美的等地產巨頭紛紛大手筆進駐這裡,淮海新城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機遇。
與此同時,一批批新興商圈商業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雲龍萬達、淮海環球港·奧特萊斯、銅山萬達、三胞廣場……不斷刷新徐州,引領城市的時尚潮流。2017年4月28日,徐州蘇寧廣場盛大開業,用266米的高度,把持著城市的天際線,成為淮海商業新地標。
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