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川劇《黎明十二橋》在成都首演
?2012版《黎明十二橋》劇照。
4月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獲悉,由《偽裝者》編劇張勇創作的諜戰川劇《黎明十二橋》正式啟動復排。
《黎明十二橋》以我黨地下工作者成功策反川軍起義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再現了成都這座城市的英雄歷史。
解放前夕,許多地下工作者為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30多名共產黨員和民主人士在十二橋被殘酷殺害。該劇以優美的音樂、唱腔和演員純熟的演技,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地下情報戰線的驚險故事。
2012年,川劇《黎明十二橋》在成都首演。很多戲迷還記得當時的演出場景:舞臺上,梅花獎演員王超扮演的肖飛與王玉梅扮演的巧雲珠聯璧合,為觀眾聯手上演了一場川劇諜戰大戲。優美的音樂、唱腔,演員純熟的演技,令觀眾大飽眼福。
《黎明十二橋》是張勇首次挑大梁創作的大幕劇。當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勇還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借用傳統劇藝術手段,深度追求人性美和藝術美,讓其煥發出現代意義的光彩,折射出底蘊豐厚的川劇美,讓更多四川人能夠愛上川劇,讓川劇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作為當年的主演,王超在此次復排中擔任項目負責人。他透露,復排《黎明十二橋》既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也是慶祝成都市川劇院建院60周年。「《黎明十二橋》是一個主旋律作品,是發生在成都本土的紅色題材劇,故事精彩耐看,很有意義。」
7年前主演,7年後復排,王超對《黎明二十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他也願意將自己的理解與對戲的把握傳承給新一代年輕演員。「當年我們演得很有激情,熱血沸騰的。」接下來,王超會協助導演,手把手教青年演員排練這齣戲。
除了王超,復排導演馬麗也曾在《黎明十二橋》中有過精彩表演。從演員到導演,馬麗更加明白這部戲復排的意義。「作為本土題材的劇目,它復排的用意和思想性很重要,一是為了出人出戲,二是它本身很有特點,三是它的核心價值觀是在弘揚正能量。」
記者注意到,此次復排《黎明十二橋》,主要演員都是青年人,甚至一些主要角色由兩三個演員擔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誰行誰上。」馬麗坦言,與傳統戲相比,「現代戲非常不好演,沒有道具輔助刻畫人物,要求演員走心走人物的同時,還需要從表演、唱腔方面,對人物刻畫深入理解。而且,現代戲的步伐、內心節奏跟傳統戲不一樣,難度很大,所以一定要用心,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馬麗還表示,與7年前的《黎明十二橋》相比,復排版會在「場與場之間做一些調整,邏輯性更符合劇情的需要,更合理。「據悉,復排版《黎明十二橋》計劃將於今年5月試演,9月首演。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