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盤活冷資源 推動旅遊熱經濟

2020-09-29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是我國東極風光旅遊區目的地、黑龍江省東部城市群核心,已初步形成集民俗體驗、休閒避暑、商務旅行、出境觀光、療養度假、自駕旅遊等為一體的區域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

佳木斯市旅遊資源立體豐富,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但從目前產業格局來看,存在制約旅遊業大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

比如,在品牌打造上,還沒有真正形成較大影響;在要素供給上,「行」存在兩方面短板:外部大交通運力不足、成本高、航時長、班次少、時段差、接駁不順暢,內部小交通尚沒有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完善的旅遊交通網絡,配套設施明顯不足,滿足不了大量遊客出行需要。

「吃」的方面,雖然能基本滿足日常市場需求,但旺季供應不足,品質上還有待提升。「住」的方面,由於旺季床位奇缺,常迫使自由行遊客提前結束行程離開,急需四星級以上酒店。

「遊購娛」方面,也處在較低端的發展狀態,市場需求大,急需產品投入。

此外,涉旅經營企業體量較小、專業程度不高、服務水平低等,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文旅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加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旅產業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

面對這一局面,佳木斯市委、市政府認真分析了當前旅遊業發展的形勢和問題,找出了對策和路徑,把開展全域旅遊創建作為推動經濟工作的總抓手,在促進文旅產業升級、讓「冷資源」變成「熱經濟」方面進行了探索,目前已經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找準資源定位 打造4張名片

「雄踞東極、坐擁兩島、獨攬三江、魅力四色」,這短短16個字,精確概括了佳木斯市獨特的旅遊資源稟賦,也逐漸成為佳木斯對外宣傳、營銷推介、招商引資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

雄踞東極,佳木斯市轄區內國境線總長382公裡,北隔黑龍江、東隔烏蘇里江,分別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和猶太自治州相望,具有對俄經貿旅遊合作的地緣和資源優勢,是祖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素有「華夏東極」美譽。

坐擁兩島,世界唯一內陸界島黑瞎子島和中俄鐵路大橋橋址所在地哈魚島,是國家「一帶一路」和中俄蒙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發揮著對外開放經濟前沿陣地的獨特作用,極具開發潛力。

獨攬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在佳木斯區域內擁抱匯合,形成兩處「黑松」「黑烏」江水合流、涇渭分明的奇觀。

尤其是這3條大川衝積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全國水稻示範生產基地,是「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這一口號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踐地,更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魅力四色,綠原、黑土、銀境、紅都,是佳木斯最鮮明的旅遊色調和優勢所在。

綠原指自然、原始、純淨的綠色生態資源,包括大森林、大溼地、大平原;黑土指黑土文化,包括從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一脈相承的古代歷史文化,以及粗獷豪放的東北鄉土文化;銀境指佳木斯作為邊境地區,區別於內陸城鄉在冬季混合著異國情調的雪原風光;紅都指紅色抗聯文化、「東北小延安」文化及以軍墾、知青為代表的北大荒文化。

理清發展思路 構造三大體系

旅遊產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涵蓋產業多,配套設施龐雜。要想把旅遊產業完整做起來,一定要有市場思維及一盤棋的構想和思路,佳木斯旅遊構造了三大體系。

第一大體系是發展環境的創建。通過審時度勢,分析資源條件,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並作為立市工程和支柱產業全力推動。

成立了全域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全市創建工作,並多次召開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會議推動工作落實;努力提升專業管理水平,在規劃、營銷、項目實施、線路設計等方面請專業人士出謀劃策;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旅遊招商、項目建設、招徠遊客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

文旅局作為行業管理的主管部門,充分發揮全域旅遊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的作用。

進一步加大文化旅遊融合進程,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確保文旅產業協調有序發展;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行動綱領,完善頂層設計,推進區域內各縣市區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根據發展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及時出臺區域內涉旅行業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旅遊不僅是一個部門的工作,關係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在制定全市產業發展策略上佳木斯做到多規合一,使旅遊規劃的制定與所涉行業息息相關,相互成全;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落實所承擔的全域旅遊創建任務,共同構建大產業格局;所涉行業主動作為,發揮所長,實施「各行各業+旅遊」戰略。

第二大體系是產業鏈條的搭建。首先,創建全域旅遊目的地。開發建設龍頭項目,地處華夏東極的撫遠市在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上邁出堅實步伐,已進入驗收階段,起到了龍頭項目拉動作用。

創新推出市場歡迎的旅遊產品,東極撫遠與北極漠河的兩極穿越「醉美331」極品自駕遊線路、「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大農業觀光體驗遊線路、探秘龍江東部7個列入世界溼地名錄的溼地研學遊線路已成為疫情後人們療愈身心、回歸自然的業界新寵。

實施精準營銷策略。走出去,到京津冀環渤海、蘇浙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推介資源;請進來,舉辦各種節事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和網絡平臺營銷,用最快捷的方式把產品宣傳出去。

其次,拓展挖掘客源地。根據地域、年齡、人群實施客源地拓展策略。按地域劃分,區域內的客戶人群盡力全覆蓋,但分先後次序陸續滿足市場需求,持續推出「周末遊佳木斯」活動。

區域外根據交通可達條件分出市場等級,按優先級順序確定開發重點,更多地關注消費能力高的優質客群(大的交通瓶頸制約了大量遊客的進入,故擇其優),如自駕、遠足、拓展、觀鳥、攝影、探險、考古等群體作為首選。

按年齡劃分,可以分成老、中、青、少、幼多個年齡群體,按其消費特點設計適銷對路的文旅產品,以達到有效拓展市場的目的。

按人群劃分,商、養、學、閒、情、奇各類消費群體都予以關注,做「有心栽花」的努力,可能會收穫「無心插柳」的成果。

再次,培育造就中間商。中間商是聯繫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橋梁和紐帶。

保護傳統的中間商——旅行社,制定必要的政策給予支持,幫助其解決生存發展和迭代升級問題;發展新的線上營銷商,請網絡達人「帶貨」營銷;把自由行自駕遊的一些有影響的優質遊客納入營銷陣營,他們的遊歷分享往往能催生出高端、小眾的「網紅產品」,進而使其成為受市場歡迎和認同的「營銷大使」。

第三大體系是配套工程的構建。在硬環境建設方面,完善旅遊六大要素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的配套建設;重要節點加快建設遊客中心或集客導流中轉站;持續推進旅遊廁所、停車場、房車營地、服務區、路牌標識等相關設施建設。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包括從業人員隊伍的培育、專業服務能力的提升及智慧旅遊信息化工程建設。

明確方法步驟 搭造八大環節

對於東北地區,尤其是旅遊起步較晚的一些地區來說,如何做好旅遊,怎樣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科學、高效、高質量的發展,實際上能夠找到一些方法和步驟。

首先,確定當地擁有旅遊開發較為優良的資源,也就是說,擁有發展旅遊的家底。

其次,要用市場眼光做旅遊。當前旅遊消費是年輕人「包打天下」的時代,而產品的設計提供者大都超過這個年齡段,這就要求規劃者要從市場消費角度考慮產品設計和實施。

再次,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步驟。按著常規的步驟和做法,應該是把旅遊環境及產品打造好,然後推向市場,集客引流,形成消費。

現實問題是,有著良好資源但旅遊開發還沒有形成產業優勢的地區,旅遊配套設施相對較差。旅遊產業發展容易陷入兩難境地:是先搞好旅遊環境,還是先放開旅遊市場?

核心問題是,是先建設好再吸引遊客,還是先把遊客導入再推動配套設施完善?比較可行且相對損失較小的方法是後者。

實現的步驟是,宣傳營銷—集客引流—提升服務—促進消費—補齊短板—產品升級—擴大市場—良性循環。

宣傳營銷,營銷是啟動旅遊產業大機器的引擎。通過營銷,提升地區知名度,樹立品牌形象,讓不了解的人知曉,讓熟悉的人惦記,激發旅遊衝動,達到「種草」目的。

集客引流,是利用必要的優惠政策,採取儘可能的方式,打通各種渠道,促成遊客的行程。

提升服務,即盡最大可能提升服務質量,以彌補設施不足等功能性問題帶來的體驗感差等缺憾。雖然,因為基礎設施的短板,會使早期到來的遊客的旅遊體驗不完美,可能會形成負面反應,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犧牲一些早期進入的消費者的美好體驗,損失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達到拉動市場的目的,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但是,這也是發展旅遊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是一種陣痛,必須要度過這個艱難的磨合階段。

但換個角度來看,旅遊者的體驗未必都不佳,比如自駕、探險、觀鳥、攝影、戶外、野外考察等群體,他們本來就嚮往純自然的環境,對基礎設施不是太挑剔,只要提供必要的食宿條件,他們就能創造出野奢體驗。

促進消費,先期進入的一部分客群雖然數量不大,但這些人消費品質高,消費能力強,且傳播和宣傳能力強,可以通過他們把一些產品炒熱,貼上「爆款」「網紅打卡點」標籤。

只要遊客進來了,消費市場就形成了。

補齊短板,消費市場的形成,必然會讓配套設施的短板顯現出來,缺吃少住、短購無娛,都會創造出更多投資機會和空間,嗅到商機的社會資本定會把資金投進這些領域,從而填平補齊各項配套設施的短板。

產品升級,隨著遊客的不斷進入,天然的或傳統的產品將越來越無法滿足遊客需求,必然要實施產品升級工程。

這一工程絕不是簡單的提高硬性設施條件、翻新花樣,而是要豐富旅遊體驗、體現教育意義、提升文化內涵、啟迪人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產品長盛不衰。

擴大市場,東北較為落後的設施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決定了旅遊產業的發展,走的必然是一條當前客群構成以本地周邊人群為主、外地小眾遊客為輔,未來以外地優質客源為主、周邊人群兼顧的發展道路。

市場的擴大是時間問題,如果能很好地解決堵點和痛點問題,市場擴大的時間將提前到來,旅遊帶來的紅利也會早日呈現。

良性循環,好的旅遊環境帶來好的旅遊體驗,好的旅遊體驗又會增加遊客的黏合性,老的遊客反覆遊歷探訪,新的遊客不斷湧入,旅遊產品繼續迭代升級,旅遊產業的生命便會煥發勃勃生機,我們理想中的旅遊產業的良性循環就有望實現。

(□ 佳木斯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 任麗新)

相關焦點

  • 「雪國列車」串起「冷資源」帶火「熱經濟」
    為方便遊客冬賞「北國風光」,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在開行全國首列冰雪旅遊主題列車「雪國列車」的基礎上,打造哈爾濱至雪鄉最快通道「公鐵聯運」一站式精品線路,集成「冰天雪地」資源,串點成線,助力龍江冰雪「冷資源」帶動「熱經濟」。  冬季來臨,北國豐富的「冰天雪地」旅遊資源與亞布力滑雪節等節慶活動的開辦,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
  • 金塔:「冷資源」迸發「熱經濟」
    冰雪遊玩項目受青睞金塔縣沙漠胡楊林景區離城市較近,冬季結冰期長,適合發展冰雪旅遊。近年來,金塔縣深度挖掘冰雪文化,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打造一系列冰雪旅遊產品,變「冰雪冷資源」為「全域熱經濟」,著力推動旅遊由「金秋火爆」向「冬春升溫、全年恆溫」轉變,著力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
  • 金塔:「冷資源」迸發「熱經濟」
    冰雪遊玩項目受青睞金塔縣沙漠胡楊林景區離城市較近,冬季結冰期長,適合發展冰雪旅遊。近年來,金塔縣深度挖掘冰雪文化,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打造一系列冰雪旅遊產品,變「冰雪冷資源」為「全域熱經濟」,著力推動旅遊由「金秋火爆」向「冬春升溫、全年恆溫」轉變,著力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
  • 「冷資源」如何變成「熱經濟」
    「冷資源」如何變成「熱經濟」——看東北三省怎樣將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銀山光明日報記者遼寧本溪水洞霧凇景觀。
  • 新疆:冰雪「冷資源」帶火旅遊「熱經濟」
    央視網消息:冬季的新疆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各地積極打造、培育冬季旅遊項目,不斷拓展冰雪旅遊元素,將「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冰雪旅遊一片火熱。
  • 東北三省冰雪「冷資源」如何變成「熱經濟」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光明日報聚焦:東北三省冰雪「冷資源」如何變成「熱經濟」遼寧本溪水洞霧凇景觀。本溪市委宣傳部供圖遊人在吉林白山長白望天鵝冰瀑遊覽。白山市文廣旅局供圖吉林長春妙香山滑雪度假區,滑雪圈的遊客。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馳騁在吉林長白山國際度假區。
  • 「冷資源」變為「熱經濟」!威海打造冬季旅遊新樣板
    今年冬天,威海市通過政府引導和補貼、企業適當讓利的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全市A級旅遊景區免門票開放的文旅惠民新舉措,持續打造37.5°「表白聖地·情暖威海」冬遊品牌產品,以最具體驗感的活動、最優惠的價格、最優質的服務,加速文旅產業「內循環」,釋放旅遊發展新紅利,探索打造將「冷資源」變為「熱經濟
  • 「冷資源」變身「熱經濟」激情鄉野冰爽璦琿邀你來嗨
    將以旅發大會觀摩地的外三道溝村、外四道溝村、璦琿研學實踐營地、璦琿國際汽車營地為活動主要承辦地,實施愛輝動感之冬「11364」工程及31項冰雪旅遊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愛輝鄉村冬季文化旅遊獨特風光,全面激發後旅發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活力,推動「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
  • 生態文明看豐都①丨一個湖的蝶變: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
    2020年12月15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對外公布了2020年新一批15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重慶豐都南天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名列其中。南天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成功創建,不僅將成為拉動豐都旅遊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更是豐都縣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體現。
  • 冰雪「冷資源」迸發「熱經濟」 ——2020年洛陽嵩縣冰雪節暨冬季...
    行進在新時代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徵程中,5A嵩縣以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為主線,以本屆冰雪節為契機,化生態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做大「旅遊+」「冰雪+」文章,讓冰雪「冷資源」成為「白雪換白銀」的「熱產業」。  「冷資源」熱起來——捧出冰雪盛宴 扮靚多彩冬天  不必遠赴雪鄉,美景就在身旁。
  • 小豬短租推冰屋民宿 助力「冷資源」轉變為「熱經濟」
    新年伊始,小豬短租與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合作,推出童話冰屋、蒙古包、撮羅子等特色民宿,讓遊客領略冬季內蒙古獨特的冰雪風光和風土人情。  此次項目中最具特色的童話冰屋民宿,坐落在內蒙古東北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杜鵑湖面。
  • 「哈亞雪」公鐵聯運3小時到雪鄉「冷資源」帶動「熱經濟」
    東北網11月20日訊(記者 孫英鑫) 為方便遊客冬賞「北國風光」,黑龍江省在開行全國首列冰雪旅遊主題列車「雪國列車」的基礎上,精心打造哈爾濱至雪鄉最快通道「公鐵聯運」一站式精品線路,集成「冰天雪地」資源,串點成線,助力龍江冰雪「冷資源」帶動「熱經濟」。
  • 「冷資源」帶動「熱經濟」 冰雪旅遊走俏還需哪幾步
    隨著天氣的轉涼,冰雪旅遊再度「出發」,成為冬季旅遊市場關注的焦點。加之2022年冬奧會進入倒計時,「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正待實現,冰雪旅遊這一「冷資源」儼然成為「熱經濟」,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日前,不僅有內蒙古等多個冰雪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舉辦推介會,同時,遊客對冰雪旅遊的諮詢和購買熱度也不斷升溫。
  • 「哈亞雪」公鐵聯運3小時到雪鄉 「冷資源」帶動「熱經濟」
    央廣網哈爾濱11月20日消息(記者喬仁慧)11月20日,第十八屆亞布力滑雪節正式開幕,黑龍江雪鄉景區也再度開園,黑龍江省再次迎來冰雪旅遊升溫季,為方便遊客冬賞「北國風光」,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亞布力管理委員會、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在開行全國首列冰雪旅遊主題列車「雪國列車」的基礎上
  • 「冷冰雪」帶火「」熱經濟」
    近年來,牙克石市揚冰天雪地之長,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冰雪+旅遊、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已成為推動牙克石市冰雪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用冰雪裝扮城市景觀,激發城市活力,形成「以節造勢、以勢引客、以冰雪促發展」的創新發展格局,「冷冰雪」帶火「」熱經濟」,形成強勁發展勢頭,冰雪產業開足馬力,全力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戰。
  • 黑龍江:冰雪旅遊「熱騰騰」「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這裡的遊客們越冷越興奮,而黑龍江老工業基地也藉助這份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努力發展旅遊產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一角。楊雪楠 攝哈爾濱冰雪節璀璨綻放36載 冰雪大世界上演狂歡派對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包裹著厚厚的冬裝,說著不同的方言,卻在面對恢宏的冰雪建築前露出同樣震驚和興奮的表情。
  • 寧波鎮海區:盤活土地資源 推動轉型升級
    能不能盤活這塊土地,讓包括外企在內的多方都能受益?駱駝街道提出了盤活閒置廠房的設想,與外企協商分割出售,並承諾出售事宜由街道牽頭負責。這個建議最終得到了外企總部的認可。緊接著,駱駝街道策劃了閒置土地推介會、陪同有意向購買的企業參觀廠區、參與買賣雙方價格協商……街道發展服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成了這樁土地買賣的「紅娘」。
  • 羅莊:盤活資源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
    近年來,羅莊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總目標,圍繞「一城兩翼三區」空間發展格局,盤活景區、村鎮、企業、媒體等各種資源,積極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通過旅遊業發展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打造重點景區 完善基礎設施 「無本不立」,發展旅遊,羅莊區抓住根本,從景點打造上下足功夫。2018年,羅莊區加大招引力度,強化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推動11個旅遊重點項目。
  • 怎樣讓冬遊「淡季不冷」?
    怎樣讓冬遊「淡季不冷」?圖為媒體記者團走進青州九龍峪景區,了解景區冬季旅遊開發情況。 趙曉 攝11月接近尾聲,中國北方大部分省份進入旅遊淡季,景區、民宿、酒店等經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客流下滑、人氣減弱,加上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對待出行更加謹慎。在煎熬中復甦的文旅業如何持續回溫?怎樣讓冬遊「淡季不冷」?「好客山東」積極籌划行動,圍繞特色製造「爆點」,策劃線路「安利」精品,盤活冬季旅遊資源,並借文旅惠民消費季聚攏人氣,將「冷消費」烘成「熱經濟」。
  • 「冷」資源助推「熱」經濟——2020張家口冰雪產業峰會暨第三屆...
    出席嘉賓通過面對面交流,一致認為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張家口市將冰雪經濟列為全市「七大主導產業」之首,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加快冰雪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搶抓張家口建設「首都兩區」國家戰略定位和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歷史機遇的先見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