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關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責任重於泰山。食品安全關係生命安全和社會安危。「十三五」時期,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將全面徹底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讓百姓吃得放心。
2016年,濱州市「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的創建工作拉開帷幕,濱城區作為濱州市主城區責無旁貸。濱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食藥監管局的正確指導下,全區各級、各有關部門以確保廣大人民吃得安心、放心為目標,勠力同心、齊抓共管、正本清源,歷時兩年,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全面開展了食品安全提檔升級創建工作,濱城區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省食安辦主任、省食藥監管局局長馬越男(左三)到濱城區檢查指導工作
正本清源 高歌猛進
「省級食品安全市」創建成功後,又向著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目標闊步邁進,繼續書寫食品安全的光輝新篇章
2018年 3月17日,濱州市被正式授予「省級食品安全市」稱號!勇立潮頭,奮勇前進, 按照全市的部署,濱城區當前又開始進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備案材料工作,正式拉開了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序幕。
兩年來,廣大市民從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切身感受到了創城帶來的食品安全變化,目睹了勇立潮頭拼搏奮進的濱城,見證了食品安全監管拾級而上的濱城,感受著食品安全監管面貌煥然一新的濱城。
飯店的後廚不再是「進入重地」,通過玻璃窗或者餐廳牆壁上的顯示屏,消費者就能看得清楚、吃得放心;市場上買菜不用擔心農殘超標,商超的快檢室實現蔬菜農殘情況實時快檢、一目了然;小小一瓶水,「掃碼」即可追根溯源;食品小作坊不再是「黑作坊」,一張張小作坊登記公示牌背後,消費者放心指數不斷攀升……創建食品安全城市,惠及每位濱城市民,最嚴食藥監管,讓百姓的幸福指數與「舌尖品質」同步提升。
從開始的創城氛圍宣傳,到專項行動的組織,再到包保到戶的整治,廣大市民深刻感知到了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高度責任心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心;從牴觸檢查,到接受整治,再到主動關心創城;從利用傳統的治理手段到藉助科技之手實現「明廚亮灶」,濱城區的食品安全形勢越來越好,市民吃的更加安心、放心!
省級食品安全市的創建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性工程,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濱城區積極落實黨政同責,突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不斷增強協作能力,加強綜合保障,夯實治理基礎,深入宣傳發動,濱城區食藥監局全局動員,更是全力準備,全心投入,將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街道)、各個部門勠力同心,畫出了食品安全的最大同心圓!
從創建名單的確立到創建工作的開展,再到驗收成果的公布,濱城區一路走來,一路荊棘,一路花開,「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的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奮勇創建,奏響了濱城區食品安全新時代的凱歌,這將為「六個濱城」建設奠定堅實有力的食安基礎!
完善機制 落實責任
凝聚起全區上下同心嚴管食品安全的向心力
濱城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2次以上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濱城區把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市創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訂印發《濱城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濱城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自評標準》,專門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區委常委包鄉鎮(辦),區級領導包社區,機關幹部包村居、企業、門店責任制,構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濱城區食藥監局建立局班子成員包保制度,組織局機關科室赴監管所實行到點指導、對點督察、駐點迎檢。
每年年初,濱城區政府與各鄉鎮街道及相關職能部門籤訂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書,明確工作職責。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2014年全區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結束後,區食藥監局(加掛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承擔全區食品、藥品、化妝品及醫療器械的安全監管及同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工作職能。全區在鎮(辦)一級建立了10個食藥所,每個所配備5名執法人員;在村(社)一級,建立了644人的協管員隊伍,實現了監管網絡的全覆蓋。將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資金,抽檢經費,協管員工作補助等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為10個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所配備辦公用房、執法裝備;撥款140萬元,打造濱城區食品安全電子監管平臺;撥款33萬元,建成10個基層食品安全快檢室。
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充分利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12331投訴舉報宣傳日」等主題活動,組織現場宣傳諮詢、懸掛宣傳條幅和安全知識大講堂、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五進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平臺,立體式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及時向社會公布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及典型違法案例,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在《濱州日報》、濱城區電視臺推出食品安全專欄,第一時間向轄區內群眾提供權威食品安全資訊;在各鄉鎮街道基層監管所設立宣傳欄,藉助各超市、農貿市場電子顯示屏,集中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為食品經營業戶統一製作並張貼《食品安全監管公示欄》,積極鼓勵有獎舉報,引導群眾參與監督。發放「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你我攜手、共創食品安全城市」桌籤等宣傳資料,全面提升社會各界對創建工作的知曉度。創建以來,發放宣傳畫8000餘份、宣傳單10萬份,發放購物袋、扇子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品數萬份,營造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老百姓食品安全知曉率、科普率、支持率、滿意度空前上升,大力營造了 「人人關心、人人維護、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夯實基礎 全程監管
構築起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防線
嚴格審批,加強管控。嚴格按照行政審批流程和驗收標準,嚴把「準入關」,築牢第一道「防火牆」。省局行政許可服務平臺正式啟用後,按照省局工作部署,《食品經營許可證》行政審批全程網辦。2016年以來,受理、審核、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1849件,其中食品銷售1097件,餐飲服務 752件。
以日常監管為基本點,抓好長效監管。嚴把餐飲服務許可關,嚴格遵循法定程序,認真組織現場檢查,實施源頭布控,以肉類、水產品、食品添加劑等為重點品種,以城鄉結合部、建築工地、學校及幼兒園周邊為重點區域,完善監管措施,著力提高監管的有效性、科學性;積極推進餐飲經營企業規範化經營,絕大多數餐飲單位已實現量化分級管理,20餘家學校食堂開展省級標準化食堂創建工作,餐飲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積極開展生產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全區食品經營企業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檔案,並進一步完善了監管信用檔案。積極推進「一票通」追溯體系建設,解決部分業戶存在的進銷貨單據保存不完善、索證索票不到位等問題,逐步實現問題食品可追溯。進一步強化藥品零售企業現場核查、新版GSP認證及指導工作,228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及藥品零售企業通過新版GSP認證;在全市率先完成174家經營企業的電子入網監管工作,入網率已達100%,藥械安全穩中向好;
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監管新模式。針對監管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全區開展的「學標杆、爭一流、上水平」活動,先後組織食藥監局等部門赴青島黃島區、浙江海曙區等地考察學習,組織食藥監局和鄉鎮辦分管領導參加國家食藥監總局高研院主辦的食品安全培訓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積極探索濱城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企業培訓教育,提升主體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行了企業承諾制的基礎上,注重在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單位中挖掘和樹立先進典型,以典型引領開展行業內互評互學互比活動。組織開展全區食品生產企業、學校幼兒園食堂、大中型商超的觀摩學習活動,很好的解決了部分企業主體不會管理及管理水平差的問題,激發了行業內爭當標杆的工作熱情。
加強食品安全過程防控,一是試行農產品產地證明制度,規定食用農產品必須具備產地證明,方可入市交易,確保來源可溯。二是在生產、流通、餐飲各環節推行了以「一票通」為載體的索證索票制度,確保流向可查。三是對餐飲單位實施了「明廚亮灶」工程,消費者可以通過玻璃幕牆、大堂顯示屏等方式觀看後廚加工過程。全區共有530餘家餐飲單位實施了「明廚亮灶」工程,基本實現學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飲單位的全覆蓋。
大力推行快檢全覆蓋工程。為方便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知道買到的食品安不安全,大力開展「你點我檢」、「你送我檢」活動。13個農貿市場、10家超市設立了食品快速檢驗室。此外,10個基層監管所全部配置快檢室,並配發10輛電動快檢車,實現食品快速檢測室全覆蓋。
懲防並舉 重典治亂
營造起示範引領和依法嚴懲標本兼治監管新態勢
堅持從嚴治理,強化對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該區堅持把執法辦案作為第一要務,重典治亂。2017年以來,部署開展了10次大的專項行動,把假冒偽劣、非法添加、無證生產經營等行為作為整治重點,為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區域間銜接聯動,出臺全區公安、農安、食安「三安」聯動工作辦法,組織水產、畜牧、食藥監等部門聯合開展了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三小」食品專項整治、餐飲環節集中整治行動,全年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萬餘家次,抽檢2800餘批次,提出整改意見3190條,處理各類舉報180餘起,查處違法案件230餘起,罰沒210餘萬元,有力震懾了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全力抓好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水平提升工作。深化「食安山東」品牌創建,積極爭創「食安山東」示範企業。去年,山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示了「食安山東」餐飲示範單位名單。其中,濱城區3家單位上榜。目前,全區已有2家「食安山東」 食品生產示範企業(中裕、泰裕),2017年,全區進一步加大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示範企業的培育、扶持、創建和申報力度,積極動員和鼓勵本轄區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努力爭創,去年上半年新申報2家「食安山東」食品生產示範企業參與創建(安琪酵母(濱州)有限公司、濱州市嬌點商貿有限公司)。
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加強食品藥品監督抽檢工作,提高抽檢的覆蓋率和靶向性,提高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發現水平。先後組織開展了針對中藥材、月餅等食品藥品的監督性抽檢,並配合國家、省、市局完成對濱城區的牛羊肉等食品的評價抽檢,全區食品監督抽檢達4批次/千人·年。
完善制度 齊抓共管
嚴密構建縱到底橫到邊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完善責任落實體系,確保責任追查到位。出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建設規劃,讓老舊市場穿新衣、換新顏。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制度,並與產地準出有效銜接。同時建立市場開辦者、入市經營者、網絡經營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場開辦方依法落實主體責任,與入場者籤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議,為食品安全「加保險」。積極落實韭菜「雙證」制度,讓韭菜隨身攜帶「身份證」。嚴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強化食品生產企業證後檢查,突出對重點食品以及食品生產集聚區、食品問題多發區的監管。落實分級分類監管要求,全面推行HACCP食品質量管理模式,讓制度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切實提高監管和從業人員素質,加強食品安全隊伍建設。2016—2017年,招錄食品安全監管人員近20名,充實監管隊伍。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在《食品安全法》、《山東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出臺之初,積極組織開展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法》、《管理條例》的培訓活動和知識競賽。各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先培訓、後上崗」的制度,確保監管人員每年接受培訓不少於40小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會議、現場執法教學等方式,加強對基層監管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區畜牧局舉辦動物疫病防控暨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區食藥監局組織食品快速檢測培訓,區農業局舉辦2017年行業關鍵技術(安全用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全方面、多層次的培訓切實武裝了頭腦,提高了水平。
齊抓共管,綜合協調,各方協作配合奏響創建合奏曲。創建工作以來,區農業局開展執法行動470餘次,檢查門店、攤點514個次,檢查農藥標籤579項,抽查肥料標籤350個,立案9起;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22萬畝,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到6處;「三品」認證產品58個;區畜牧局實行食品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研判、交流和信息共享等機制。不斷規範規模養殖場戶養殖檔案,加強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監管。目前,標準化畜牧養殖場(小區)發展到20餘處,創建省、市級示範場20處。區衛計局制訂了《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有效提升了監管水平。區公安局將打擊食藥犯罪工作納入全局績效考核,建立了與食藥監、市場監管等部門的「雙向移送」機制,與檢法部門建立了溝通介入、研判會商、案件總結等機制,較好地形成了食品犯罪打擊的強大合力。
以目標量化考核為抓手,目標考核到位。推行「三定一考核」(定對象、定人員、定任務、年終考核)監管模式,明確監管職責、村級監管事項,完善區鄉鎮(街道)村三級監管網絡,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建立農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企業、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導力度,規範其內部管理。加強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2016年、2017年蔬菜和畜產品省、市抽檢合格率均達100%;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穩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
創建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食品安全任務艱巨,任重道遠。濱城將以「省級食品安全市」創建成功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奮力創建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機制,開拓創新,努力探索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在創建中求創新,在長效管理中求實效,全力打好食品安全攻堅戰、持久戰,為確保百姓飲食安全矢志不渝、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