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新生入園哪類孩子適應的更慢?不是愛哭的是這些「乖」孩子

2020-12-21 騰訊網

今天是孩子們的開學日,全國的家長們都在今天解放了。

早上送完姑娘去學校,老公趴在樓道的窗戶望了一眼,轉身說,樓下竟然連一個孩子都沒有了,咱家頓時感覺清淨不少。

看到朋友圈裡一位朋友寫到:終於送走了孩子,解放區的天是藍藍的天,解放區的人民真歡喜。

看到這句話的那一刻,雖然笑出了聲音,但是真的是只有此話才能表達出我們家長此刻內心有多歡樂。

但是話說回來,在這皆大歡喜的一天裡,有一類家長們是高興不起來的,甚至他們早上送孩子去學校是帶著淚痕出來的,甚至有些家長可能還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哭泣。

這類家長就是幼兒園的新生家長。

當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家長的擔心多過歡喜,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擔心不應該過多的體現在送孩子的過程,相反,想要知道孩子是否很好的適應了幼兒園,家長更應該多去觀察孩子放學後的表現。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孩子不同表現背後的心理訴求家長要知道

猶記得當年送我家姑娘去幼兒園,第一天大哭著不撒手,我是趁著老師抱走她偷偷跑了出來,但是很快,第二天入園只是哼了幾聲;第三天入園已經沒有反抗情緒了。

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通常會有三種表現,不同的表現背後也意味著孩子對幼兒園的接受程度不同,作為家長應該明白每一種行為表現背後,是什麼意思。

愉快輕鬆的入園型

這類孩子入園會特別輕鬆。記得當年我家姑娘坐在我腿上哭泣,身邊的小姑娘過來安慰她:你媽媽下班後就會來接你,別哭了。

同樣是第一天上學,小姑娘表現的特別平靜。而這類孩子通常屬於活潑外向型,因為這些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好,加上家長對孩子的幼兒園入園工作做的比較好,所以孩子即使進入幼兒園,也能很快的適應。

但是這類孩子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準備是否真的做好了。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因為好奇心一時蓋過了自己的害怕,對新環境充滿了好奇,而真正的害怕是在入學後第二天甚至更晚。

所以即使你的孩子是輕鬆的入園型,家長也別大意,需要仔細去觀察,有一部分孩子的輕鬆只在入園的第一天。

膽怯害怕哭鬧型

大部分孩子進入幼兒園都會哭鬧,這是孩子對新環境適應過程中的正常表現,所以入園就哭泣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能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甚至在入園哭鬧的孩子,比那些高高興興去上幼兒園的孩子適應能力會更好,因為哭泣代表著孩子們已經開始接觸到陌生的環境,並且對環境迅速做出了反饋。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的不要過度的難過和傷心,相反打好招呼迅速的退出幼兒園,可以幫助孩子儘快的去接觸新世界。

平靜沉默型

還有一類孩子,他們對於幼兒園的新環境卻表現的異常的平靜,孩子不哭不鬧,他們既沒有愉悅型孩子的開心,也沒有膽怯害怕型孩子的哭鬧,上幼兒園對於這類孩子來說,只是換了一個地方。

這類孩子表現的最為乖巧,在家長看來,這類孩子似乎對幼兒園適應的很好,但是在這三類孩子中,這類孩子的表現反而需要恰恰小心。

最讓人擔心的孩子恰恰是最乖巧的孩子

在BBC嬰兒成長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證明孩子的性格天生就分為三類。

研究給分別拿了三組相同的玩具給不同的孩子去看,第一個玩具是一個會跳動的小狗,第二個是一個會彈出玩具的玩具盒,第三個是一個小丑面具。

他們發現,有一類孩子對這些玩具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任何玩具孩子都十分的喜歡;

第二類孩子表現的十分的膽小甚微,從第一個玩具到第三個玩具,孩子的表情開始出現變化,最後通常會因為小丑面具的出現而大哭。

第三類,這類孩子表現的異常的平靜,面對逐漸升級的怪異玩具,從頭到尾孩子既沒有很興奮,也沒有很害怕。

研究者發現,孩子的性格中大部分都是先天因素。有的孩子膽小,更加敏感;有的孩子天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精力旺盛;而有的孩子對任何事情看起來都是異常平靜。

實驗結果和孩子上幼兒園後的表現完全相同,不管是愉悅型還是膽小哭鬧型,這些孩子的情緒都是可以被看見的,只有平靜型的孩子是最需要擔心的。

因為這些孩子對環境的表現是十分內斂且遲鈍,孩子不是沒有表現,只是比較慢,所以有些孩子看似平靜,上完幾天之後,開始出現哭鬧不想去。

孩子表現越平靜需要父母的關心越多

現實生活中,孩子表現得越乖巧,越容易被父母忽視;但是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表現的越乖巧越需要父母的關注。

因為這類孩子對環境的反饋表現的更為隱蔽,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去觀察。

因為這類孩子對環境的適應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父母更多的時間陪伴。

因為這類孩子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情緒內斂,適應環境慢,改變也慢。

所以一旦孩子上幼兒園後表現的異常平靜,父母先別高興的過早,要做好這些準備,避免孩子適應的時間更長。

首先,主動詢問幼兒園的事。

想要了解孩子的狀態,父母要積極主動的多和老師溝通,此外,多去和孩子溝通幼兒園的事情。

父母需要多去問,因為這類孩子可能很少開口,如果孩子不說,最好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

其次,父母要多觀察。

觀察孩子的情緒,放學後表現的是否開心;在學校能夠吃幾碗飯,因為孩子的行為就是孩子情緒的寫照,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吃得好、睡得好,其實側面證明孩子適應的不錯。

第三,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

這類孩子通常表現的比較慢,別的孩子已經開始適應,這些孩子可能才開始哭鬧拒絕去幼兒園,所以父母對於這類孩子需要給予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因為慢,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

所以說,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孩子是否很好的適應了幼兒園,那些表現越平靜,看起來接受越快的孩子,才是最需要關注的。作為家長千萬別誤讀孩子的這些行為,忽視了孩子的入園情緒,孩子上學後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適應。

相關焦點

  • 幼兒新生入園篇:上幼兒園,如何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
    也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你所遇到的每個轉折點。  在求學路上,我們會面臨很多個轉折點,入幼兒園、上小學、升初中、進高中、讀大學……在這些轉折點上,如果你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許可以輕鬆地駛向自己的目標;如果你隨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可能將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無謂的蹉跎上。
  • 四川媒體調查:90個幼兒園小班裡,48個班男生比女生愛哭
    眉山一幼兒園被老師抱著還在哭的小男孩。新學期開學一周後,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反映,幼兒園新生入園時,男生因害怕而哭泣的比例高於女生,即使進入幼兒園甚至小學,愛打小報告、告狀的男生也多於女生。這些現象,似乎顛覆了人們對「男娃堅強、女娃脆弱」的傳統認知。
  • 幼兒園開學在即:順利入園的孩子有共性,父母和孩子都要提前準備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入園難的情況,有些孩子入園就很順利,而順利入園的孩子是有共性的,我家淺淺是6月28日開始試園的,今天周六上午本來也可以上的,但是今天我不上班就讓她在家休息了,周一再去,這一周總得表現是蠻好的,除了睡覺睡不醒外,其他沒毛病。就是我比較趕時間,比我自己上班更要卡點。
  • 開學周:幼兒園新生的適應期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幼兒園又迎來了一群陌生的小面孔。今天記者來到陽東區一家幼兒園,實地了解了幼兒園的新生們是如何走出了家門,適應集體生活的。記者 孫麟童說,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星期, 我們來到了陽東區的格林中英文幼兒園。
  • @幼兒園新生媽媽,必讀新生入園攻略(內含新生福利)!
    也是幼教老師忙著新生家訪的關鍵時段為的是提前熟悉每位新生小朋友的性格、習慣、優缺點等▼這樣一來,新生入園後老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幫助每位小朋友儘快融入到幼兒園的大家庭中畢竟這是年幼的寶寶們第一次正式離開家庭、走向社會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有此類困惑的家長以幫助讓孩子順利入園!
  • 萌水鎮希望幼兒園新生入園第一天
    >begin--> 9月7日,萌水鎮希望幼兒園迎來了一批新入園的孩子們。對於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來說,這將是難忘的一天,也是孩子們從家庭生活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天。為了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更快地熟悉班級環境,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入園儀式。
  • 幼兒園《新生入園指南》,新生家長必看!
    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如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步,不但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對於家長來說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孩子入園,第一次離開家長,這讓許多家長的心中有了太多的不舍和太多的放心不下。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媽媽的心也揪起來了:總擔心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提到孩子的入園焦慮,媽媽們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 幼兒園新生入園工作計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計劃總結>正文幼兒園新生入園工作計劃   班況分析:  我班兩教一保,保育老師是有著豐富保育經驗
  • 入園新生三大問題要關注
    由於情緒紊亂,有的孩子回家後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症狀,比如胃口很好、疲憊想睡覺等,家長以為孩子在幼兒園餓了,哭得厲害沒睡好。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在幼兒園情緒緊張,回家之後,能讓自己徹底放鬆了,所以食慾好,睡覺香。
  • 小小班新生入園須知
    同樣,家長對孩子的入園,也會產生不適應。那麼,怎樣讓幼兒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又如何讓家長適應孩子入園這一轉變呢?  幼兒入園焦慮一部分為分離性焦慮,持續時間通常是1—3個月。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想家,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神經質地自言自語「我要回家,我要媽媽」;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的種種不適,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一回家症狀馬上消失。孩子這些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如不及時加以糾正,會嚴重影響其正常學習和生活。
  • 孩子入園,你準備好了嗎?
    孩子入園,你準備好了嗎? 8月24日,花山十幼舉辦「我們共成長」新入園家長培訓課
  • 孩子最佳入園年齡是幾歲?幼兒園老師給建議:晚一年比早一年好
    近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的教育再早都不算早」,這些話語甚囂塵上。小區裡圓圓的媽媽就是這些理念的忠實擁護者。認為讓孩子早上幼兒園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將來能夠有更出色的表現。圓圓三歲就把她送到了幼兒園。但是一個月後,幼兒園老師給圓圓媽媽溝通。認為孩子現在還不適合上幼兒園,還是晚一年更好。
  • 新生入園,家長要做哪些準備?
    開學季,新入園的家長們心裡既激動又不安。第一次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次成長路上的挑戰,對家長來說何嘗不是一次考驗?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入園後會出現種種問題,從而產生焦慮情緒。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的焦慮情緒會通過行為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對集體生活產生恐懼心理,適應能力變差。
  • 入園前「心理鋪墊」,教你的寶貝愛上幼兒園
    每年新的一批寶貝入園,都是一場災難大片。再有經驗的幼師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充耳不聞」,不是幼師沒有耐心,一個班的孩子哭,老師一手抱一個都哄不過來啊。所以這時候,媽媽們一定提前給孩子做「心理建設」,今天就把我的歷程分享一下吧!
  • 「第76期」幼兒園新生入園體檢須知
    入園體檢是幼兒入園之前的一項硬性規定,所有新入園的寶寶都要做一個入園體檢。寶寶入園體檢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去哪體檢,如何體檢,體檢什麼,趕快來看看吧!為什麼要進行入園體檢?兒童入園體檢是依據國家衛生部和教育部的《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和《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範》來進行的。各託幼機構一定要按照規定招收新生,否則將會面臨處罰哦。做好幼兒體檢工作,除了要維護幼兒園的安全衛生環境,更是在為孩子們的健康著想。
  • 普林斯頓國際幼兒園新生入園準備(家長篇)
    了解孩子入園焦慮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焦慮情緒會傳染,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太擔心,孩子可能更難安心,所以建議家長自己先放鬆再去處理。
  • 9月寶貝即將入園,幼兒園老師:新生家長請記住這「四個叮囑」
    每次新生入園之前,我都會提前和家長們開一個家長會,進行下面的「四個叮囑」,分享給大家:叮囑一: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這一點只要做好了,孩子在生活上適應幼兒園完全沒有問題,換一種角度,也就是只有孩子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才能真正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新生的3種主要類型
    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幼兒入園前一天還生活在熟悉溫暖的家庭中,受到一家人的寵愛,而到幼兒園後,卻要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及素不相識的老師,一切都難以接受。所以幼兒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種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緒。並且由於這個階段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等。所以怎樣才能讓新生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
  • 9月要入園的孩子,現在還不會做這四件事,建議早準備或延遲入園
    普遍的認為孩子三歲是入園的最佳年齡階段,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基本的語言表達和生活自理能力。但如果孩子滿了三歲,自己還不會做這四件事,建議家長延遲入園。每到七月份上幼兒園的孩子們放假後,略略幼兒園所有秋季新班的老師就會提前跟即將入讀的孩子家長打電話進行聯繫和溝通。
  • 緩解入園焦慮有妙招 鎮海這家幼兒園新生都有「結對哥哥姐姐」
    ,幼兒園中大班的孩子們一對一牽著小班新生的弟弟妹妹們,共同開啟新學期的幼兒園學習生活。蔣晨曦是今年剛入園的小班新生,每天一早,她的結對姐姐徐嘉悅就帶著她一起晨檢、一起入園。在姐姐的陪伴下,原本有著入園焦慮的蔣晨曦變得「淡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