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行天下|成都:悠悠天府國,千載錦官城

2020-12-13 詩享書局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提起天府之國四川,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會是火鍋、大熊貓,又或是那裡獨特的方言。但若是說到四川的城市,大多數人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想必多半是成都。

成都歷朝歷代都是四川的首府與中心,千百年來,多個政權在此建都,最後又都被雨打風吹去。而其中,自然以三國時劉備的蜀漢最廣為人知。演義裡發生於此的種種故事,又為成都多添了幾分文化魅力。

歷史上關於成都的詩詞歌賦也經典無數,可要說起誰寫的最多最有名,卻要當屬那個憂國憂民、心懷悲憫的大唐詩聖——杜甫。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盛唐繁華早已不在,詩人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來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未來成都之前,杜甫對這裡的種種歷史典故便早有所知,次年初春,他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城西的丞相祠堂——武侯祠。

半生命途多舛、顛沛流離,空有一身抱負而無法施展的杜甫,在武侯祠裡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寫下了那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官城外翠柏長得鬱鬱蒼蒼。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您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可惜最後卻出師徵戰病死軍中,使古今英雄常常感慨淚溼衣襟。

這首詠史懷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作為七言律詩,全詩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詩中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因此,這首《蜀相》常被後人稱為是杜甫詩篇中最為經典的懷古詩。

在成都草堂,詩聖一共度過了四年清貧歲月,寫下了200多首詩篇,其中不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畔獨步尋花·其六》、《絕句》等名篇,這也是其創作生涯的又一個高峰階段。

杜詩雖大多沉鬱頓挫,卻也不是沒有色彩喜悅的。來到成都的第二年,它的生活終於較為安定,他每日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附近農民交往融洽,滿心的愁思之外,也有了些許閒情。

公元761年初春的一個夜晚,一場大雨突然降臨成都,草堂裡的杜甫被雨聲吸引走到了門前佇足觀看,雨水的清涼與嘈雜,帶給了他滿心歡喜與詩意。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在杜甫的眼中,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雨水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天上濃濃的烏雲,籠罩田野小路;獨自閃爍的點點燈火,是江上的漁船。若是明早去看帶露的鮮花,那成都滿城一定都是繁花盛開的美景。

作者在這首詩裡,以極大的喜悅之情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使得此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

詩中雖沒有一個喜字,卻四處洋溢著喜悅與讚美,不愧為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佳作。這也是杜甫居於成都草堂期間,情感色彩最為明麗的詩歌之一。

如今,杜甫草堂已成為和武侯祠並立的成都著名文化名勝,這所小小的茅屋,吸引著無數後人前往瞻仰。

不過在成都厚重的文化積澱之外,它所經歷的滄桑同樣讓人注目。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國兼併蜀國,後設置蜀郡於成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成為中國最早的水尺

經過歷代人的治理發展,以及四川盆地得天獨厚的優勢,秦末漢初時,成都已漸漸取代關中而被人們稱為「天府」。

西漢時,成都被置為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彼時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當時成都人口超過了7.6萬戶,近40萬人,已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

但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日益繁榮的發展,讓蜀地和成都成為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劉備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而三分天下;兩晉南北朝時,蜀地先後在晉王朝、「成漢」、宋齊治下變換動蕩。等到了穩定的隋唐,它很快又恢復成了全國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成都又先後成為「前蜀」與「後蜀」的都城,在元末與明末,也還有「大夏國」,大西政權建立於此。千百年來,興起或割據蜀地的豪強雖沒有一人能席捲天下,但天府之國的屏障與富饒,大概才正是吸引他們的原因所在。

蜀地雖富饒,也常被人們認為是個安逸之地,但蜀地人的血性與氣節卻絲毫不弱。無論是宋末還是明末,四川與成都都是抗擊入侵的重要所在,而在近代,更是因為成都發起的「保路運動」,直接觸發了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

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是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犧牲最慘烈的地區之一,無數熱血川軍奔赴戰場,為抗戰的最終勝利奉獻一切.....

今天,和平盛世下的四川成都,一如它歷史上的和平時代一樣,早已成為了全國最繁華富饒,居民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而關於這裡的所有歷史記憶和富饒下的「安逸」,也一定會代代相承。

往期精彩

詩行天下|嵊州: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

詩行天下|天姥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每天一首古詩詞|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涉: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每天一首古詩詞|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相關焦點

  • 詩行天下|峨眉山:山月金頂千古明,峨眉秀色甲天下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一千兩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夜,峨眉山下的青衣江上,一艘小舟正緩緩向渝州的方向駛去。此時天空中的明月只露出一半,但也足夠迷人。一位青年獨立在舟頭,他正注視著天空中的半輪秋月、月色籠罩下的朦朧山影、以及那倒映著月亮影子的沉沉江水。
  • 詩行天下|白帝城:輕舟猿聲皆已遠,唯有彩雲依舊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公元759年的春天,因為受到永王李璘案的牽連,58歲的李白被朝廷流放夜郎。彼時年近花甲的大唐詩仙,心中的浪漫詩情或許仍未磨滅,但大半生的仕途不順與晚年的流放,讓他也再難暢快地「仰天大笑」或「呼兒換酒」了。但似乎上蒼也於心不忍,還是給予了些許眷顧。
  • 天府之國——成都禮讚
    天府之國,四川成都。五千年歷史,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青藏高原腳下,萬裡長江源頭,國寶熊貓故裡。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成都傳承古蜀王國之榮光,諸葛孔明之智慧。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上風上水之地,吸青藏高原之精華,飲岷江聖水之靈氣,遠可眺蜀山之神貢嘎,近可見錦江橫貫其間。龍泉山下,興隆湖邊。杜甫草堂,金沙遺址。
  • 成都是如何取代關中平原(西安)成為「天府之國」的?
    說起天府之國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成都,更是有「少不入川」的說法,其百度詞條釋義為「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後專指四川」。可見這「天府之國」的美名已經是刻進四川了。這些與成都平原延伸到天際的綠色田野之景象確實相形失色。那關中平原又為何被稱是「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呢?
  • 成都為什麼被稱作是「天府之國」,居然是因為這件事!
    小夥伴們都知道四川,說起四川便能聯想到成都,而大部分小夥伴聯想到成都的時候,便能想到成都的另一個稱號:「天府之國」,本文就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下成都為什麼被眾人稱作是「天府之國」,這個稱號從何而來,其中又有什麼典故呢?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成都的位置和基本特色,成都地處於我國西南地區,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
  • 詩行天下|三峽:雲結海樓月成鏡,三峽星河影動搖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青年李白離開了他居住多年的蜀地,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他的目的地,是湖北、湖南一帶的楚國故地。
  • 詩行天下|長沙:萬類霜天皆自由,還記當年橘子洲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1925年的深秋,一個湖南青年離開家鄉,踏上了前往廣州的旅途,他將要在那裡進一步投身於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旅途中他經過長沙,重遊了自己年少讀書遊覽過的橘子洲。
  • 誰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國」
    我們現在都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地方被稱之為「天府之國」,那就是成都平原。其實最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並不是成都平原,並且在古代中國被稱之為「天府之國」的除了成都平原之外,還有8個地方也被稱為「天府之國」。
  • 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天府之國」?
    攝影/熊可 在現代人的眼裡,「天府之國」的稱號獨屬於四川,尤其是最為「巴適」的成都。 與今天大多數人想的不同,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國」並非四川盆地,而是用來形容關中平原;即使在四川,最開始的「天府之國」也只是形容成都平原,而非四川全境。
  • 遊玩「天府之國」成都,最全的交通景點美食介紹
    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今天的成都更是國家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天府廣場【1號線2號線天府廣場站】天府廣場,成都市區地理中心、成都城區象徵標誌
  • 雙笙新歌天府歌詞完整版 雙笙天府歌詞什麼意思
    雙笙新歌天府歌詞漫步寬窄巷子 仿佛悠閒住進心裡相約在太古裡 繁華鬧市讓人著迷杜甫草堂尋覓 流傳千年絕句述說著古城裡的安逸悠悠的時光裡 重回古街錦裡風味小吃逛不停古老的皮影戲 如今煥發嶄新活力喝慣的老茶館 也增添了全新樂趣拉近彼此距離全靠默契 不用去懷疑改變生活科技 不斷超越自己當下快樂要珍惜天府之國 川流的小街巷兒時記憶的模樣天府之國 文化源遠流長美食美景都不能忘天府之國 富饒的土地上岷江水綿延流淌三千年的風 吹不去的人 落錦成鄉
  • 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跟著花花走進四川——天府之國成都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聽到趙雷的這首成都,成都火遍了大江南北。就是因為這首歌,花花決定到成都來旅遊一番,花花準備去玉林路的小酒館坐一坐,去市井深處的寬窄巷子逛一逛,更要去人民公園的茶館喝喝茶。
  • 人間珍寶——天府之國
    天府廣場夜景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們不得不看中國的國寶成都的名片黑白的照片大熊貓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杜甫的《狂夫》提到的就是這兒杜甫草堂當時的杜甫就住在這兒浣花溪畔草堂之中才有了後來的"大庇天下寒士
  • 漢時天府專指關中平原第一次把成都平原稱為天府的系何人
    這裡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裡,天府之國」的地方。歷代都城設在那裡除交通便捷外,另一原因就是富足。其至尊地位,後來被另一個天府之國所取代,至今人們提到天府之國,自然會聯想到成都平原。早在古蜀時期,成都農業已具相當水平。
  • 從來不會讓遊客失望的天府之國——成都
    這個巷子的由來,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它與大慈寺、文殊院並稱成都三大歷史名街。>其實看過了全國大大小小不下幾十處的老街巷,很多地方的特色都已經看不到了,但在寬窄巷子裡卻不用擔心這一點,天府之國的火鍋元素在這裡隨處可見
  • 為什麼稱成都為「天府之國」原因竟是因為這一偉大工程
    04-09 09:05:58 來源:譚論古今 譚論古今 3月17日 為什麼成都能被稱為「天府之國」?其實是由於這一水利工程,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都江堰」了。關於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遊,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 成都是什麼樣的城市,為何能成為「天府之國」?它的魅力在哪?
    也許有人會說,成都位於平原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適合農業發展,也能容納人口的大規模增長。而且成都平原一帶四周都有高山阻隔,經濟發展受到的幹擾相對來說也比較小。「天府之國」,成都成為「天府之國」,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 天府之國,傾城之樂,成都融創文旅城盛大開業
    「九天開出一成都,千門萬戶入畫圖」,9月19日,伴隨成都融創文旅城的盛大開業,「天府之國」迎來「傾城之樂」。成都,這座中國國家旅遊局和世界旅遊組織聯合認證的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又多了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理由。9月19日,成都融創文旅城盛大開業,以「天府之國·傾城之樂」為主題,融創樂園、融創雪世界、融創水世界、高端酒店群、國際會議中心、融創茂、濱湖酒吧街等多業態全面迎客。
  • 天府之國盛典,成都世界大運會進入一周年倒計時
    (原標題:天府之國盛典,成都世界大運會進入一周年倒計時)
  • 詩行天下|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寅自幼聰明絕頂,第一次參加應天府鄉試,便考中第一名解元,一時名聲大振。不料在次年京城會考間,發生考場洩漏試題案,受到無辜牽連,不僅沒能高中,反倒白白吃了一場官司。唐寅不堪忍受這種屈辱,從此再無意於功名,潛心繪畫,終成一代繪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