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澳門2018年的整體經濟增長預測,將4月預測的7%向下修訂至6.3%;亦把澳門2019年經濟增長預測,從6.1%上調至6.3%。2018年1-9月,澳門接待入境旅客共25813264人次,同比增加8.3%。入境客源市場仍然集中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三地佔同期入境旅客總人次的91.3%。澳門當地旅遊產品及旅遊服務出口市場過於單一的發展瓶頸仍有待解決。
在政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加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8-2019年的全球增長率為3.7%,比4月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然而,2018年1-6月,全球接待入境旅客人次超過預期。
一、宏觀環境
(一)全球宏觀經濟環境
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繼續穩步擴張,預計2018年增長率仍將保持在2017年的水平。不過,經濟擴張的均衡性已經下降,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可能已經觸頂。過去六個月裡,全球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已經上升,增長快於預期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隨著貿易壁壘的提高,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流入出現逆轉,下行風險已變得較為顯著,或已在一定程度上變為現實。儘管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市場狀況依然寬鬆,但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狀況迅速收緊。發達經濟體金融狀況的收緊可能導致資產組合出現破壞性調整,匯率發生急劇變動,新興市場特別是脆弱性較高的經濟體,資本流入進一步減少。
然而,世界旅遊組織(UNWTO)於2018年10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際接待(入境)遊客人次同比增長6.1%。其中,增幅較大的是亞太地區(+7.4%),其次是歐洲(+6.8%),再次是中東地區(+4.6%),而美洲(+3.3%)則是同期增幅最低的地區。
(二)澳門宏觀經濟環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澳門2018年的整體經濟增長預測,將4月預測的7%向下修訂至6.3%;IMF亦把澳門2019年經濟增長預測從6.1%上調至6.3%。2018和2019年,澳門通脹率最新預期為2.2%和2.4%,而失業率將維持在2.0%的低水平。經常帳目平衡(Current Account Balance)將繼續保持正值。
澳門屬外向微型經濟體,2018年上半年,對外貿易依存度達117%。服務出口及私人消費平穩向上,2018第二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6.0%,低於上一季度的9.2%,主要是服務出口升幅收窄以及投資明顯減少所致。2018年上半年,澳門經濟按年實質上升7.6%。
外部需求保持增長,總體服務出口按年上升13.0%,其中博彩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分別增加13.7%及13.0%;貨物出口增長30.0%。內部需求輕微回落,主要受投資按年收縮11.9%拖累;而私人消費支出及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分別增長5.3%及5.1%;貨物進口增長10.0%。
2018年9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13.54,按年增長3.51%,升幅主要由住屋租金、外出用膳費用、公共泊車咪錶收費和汽油價格上調以及男女成衣售價上升所帶動。至2018年9月的十二個月內,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增長2.66%。
2018年7-9月,澳門總體失業率為1.8%,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4%,均與上一期(2018年6-8月)持平;就業不足率為0.4%,下降0.2個百分點。總體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6000元,本地就業居民為20000元,均與上一期相同。
二、澳門旅遊市場分析
2018年上半年,佔同期GDP比重達74.9%的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場的消費支出總值為1590.42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9%;其中,用於博彩類的消費佔74.3%,用於其他類的消費佔25.7%。
(一)澳門入境旅遊市場需求分析
1.主要客源地
2018年1-9月,澳門接待入境旅客共25813264人次,同比增加8.3%。入境客源市場仍然集中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佔同期入境旅客總人次的91.3%。自中國內地來澳的旅客當中,廣東省的佔了42%(見表1)。
2.訪澳旅客活動特徵
(1)訪澳旅客消費
2018年第一季度,訪澳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為164.2億澳門元,按年增長22.0%。留宿旅客的總消費為126.8億澳門元,不過夜旅客的總消費為37.4億元,分別增長19.6%和30.7%。旅客人均消費為1921澳門元,按年增長12.4%;留宿及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分別增長8.6%和22.2%。
2018年第二季度,訪澳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為165.0億澳門元,按年增長20.0%。留宿旅客的總消費為133.6億澳門元,不過夜旅客的總消費為31.4億澳門元,同比分別增長17.4%和32.7%。旅客人均消費為1996澳門元,按年增長11.6%;留宿及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分別增長10.2%和22.1%。旅客消費主要用於購物(46.3%)、住宿(27.8%)及餐飲(18.7%),參加會議/展覽(3826元)及購物的旅客人均消費(3426元)按年分別增長15.8%和39.3%,來澳度假旅客的人均消費(2371元)則下跌3.0%。
其中,中國內地旅客的總消費達134.3億澳門元(佔整體旅客消費的81.4%),按年增長23.9%;其中廣東省旅客(49.4億澳門元)及福建省旅客的消費(2.6億澳門元)分別增長32.8%和3.3%。內地留宿旅客(107.7億澳門元)及不過夜旅客的消費(26.6億澳門元)分別增長20.5%和39.4%。
(2)旅客訪澳主要目的
2018年第二季度,以度假為訪澳主要目的的旅客佔比最大,為55.4%;表示訪澳主要目的是博彩的旅客比重僅為2.8%(見表2)。
(3)留澳時間、入境渠道及遊澳方式
2018年1-9月,訪澳旅客總人次的52.7%(13612.5萬人次)在澳門留宿;而旅客在澳平均逗留時間為1.3日。訪澳旅客當中經陸路、海路及空路入境的比重分別為59%、31.5%和9.5%。
此外,2018年1-8月,以參團方式來澳的旅客佔22.5%(581.3萬人次),其中有77.7%(451.6萬人次)是來自中國內地。
3.入境旅客滿意度調查
2018年第二季度,旅客對博彩場所的滿意度較第一季度輕微下跌0.2個百分點,而對其他各項服務及設施的滿意程度均有所提升。酒店服務(87.8%)、環境衛生(84.7%)、公共設施(80.5%)及購物服務(80.0%)的滿意度均達80%或以上,按季度分別增加1.1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及0.6個百分點。公共運輸服務滿意度相對較低(71.6%),較上季度增加2.8個百分點。而認為澳門有足夠觀光點的旅客比例(59.8%),則較上季度增加3.3個百分點。
(二)澳門入境旅遊市場供應分析
1.博彩業
2018年第二季度,澳門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就業人口有8.51萬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0000澳門元。
2018年1-9月,澳門每月幸運博彩毛收入累計達2240.55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5.9%。
2017年,澳門經營博彩活動的10家企業總收益共2680.1億澳門元,按年增長18.7%,其中博彩及相關服務收益為2678.6億澳門元;總支出共1148.9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8.5%,其中購貨、佣金及客戶回贈增長23.0%達到608.6億澳門元。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1790.7億澳門元,按年增長17.6%。數項大型旅遊博彩設施已在2016年落成,促使行業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顯著下跌87.2%至9.5億澳門元。
2.酒店業
2018年第二季度,酒店業就業人口有3.07萬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2000澳門元。
截至2018年8月底,澳門當地營業酒店及公寓同比增加9家達到116家;可提供客房3.9萬間,其中五星級酒店佔62.2%。2018年1-8月,酒店及公寓住客共937.3萬人次,同比增長8.0%;平均入住率增長3.7個百分點達到89.3%。
2017年,營運的酒店及公寓同比增加4家達到113家,包括79間酒店及34家公寓。隨著客房供應量與住客人數的增加,帶動了行業收益及支出同步增加。行業收益(326億澳門元)及支出(289.8億澳門元)同比增加14.7%及8.8%。全年盈利(35.7億澳門元)終止已往兩年的跌勢,升幅達62.1%。員工支出、經營費用和購貨及佣金支出分別增長9.1%、8.5%及8.9%;反映整體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同比增長17.3%。此外,數家大型酒店已於2016年落成,導致行業全年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86.3億澳門元)大幅減少76.4%。
3.零售業
2018年第二季度,零售業就業人口有3.51萬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3000澳門元。
2018年8月,澳門零售業的業務表現有所改善。反映8月營業額同比增長的受訪零售業商戶比例較7月增加6個百分點達到69%;有16%的受訪零售業商戶則表示營業額同比下跌,較7月減少11個百分點。零售業商戶對於9月經營形勢的預期,表示營業額將同比上升的商戶比例較8月減少4個百分點至36%。另有20%受訪商戶估計營業額按年下跌,比例較8月微升約1個百分點。
2018年,澳門零售業銷售額為180.1億元,較第一季度修訂後的207.9億元下跌13.4%,按年則上升23.7%。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為387.9億元,按年上升24.9%。
4.飲食業
2018年第二季度,飲食業就業人口有2.56萬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9500澳門元。
2018年8月,澳門飲食業的業務表現有所改善。有52%的受訪飲食業商戶表示8月營業額按年上升,比例較7月增加13個百分點,表示營業額按年下跌的商戶佔比則減少4個百分點至31%。受訪飲食業商戶預計暑假過後業務表現會稍微轉弱,表示9月的營業額將按年上升的商戶比例較8月減少3個百分點至21%,31%的受訪商戶認為營業額將同比下跌,較8月增加7個百分點。
2017年,非博彩業或酒店業直營的飲食業場所按年增加44家達到2309家,包括2237家飲食店鋪及72個街市熟食檔。全年收益為112.2億澳門元,按年增加5.5%;支出增長5.0%達到110.1億澳門元,其中購貨、員工支出及經營費用均有上升。行業盈利為2.1億澳門元,同比增長23.2%。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40.6億澳門元,增加3.4%;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則減少8.0%至3.2億澳門元。
5.旅行社
2018年1-8月,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居民共103.6萬人次,按年增長13.7%。
2017年,正在營運的旅行社共210家,按年增加1家。在職員工增加5.9%達到4500名,其中司機佔30.9%(1391名)。旅行社全年收益為80.0億澳門元,按年增長20.7%,收益主要來自旅行團(24.9億澳門元——、訂房服務(20.6億澳門元)及客運票務(16.6億澳門元)。支出共76.1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9.8%其中主要是購貨、服務及佣金支出(60.2億澳門元),增長26.0%。由於收益的增長高於支出,行業盈利增長42.6%,達3.9億澳門元。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按年上升12.9%達到11.2億澳門元,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則減少57.2%至6074萬澳門元。
6.會展業
2018年第二季度,澳門共舉辦會展活動327項,包括316項會議、9項展覽及2項獎勵活動;與會/入場人數有41.1萬人次。2018年上半年,澳門共舉辦會展活動655項,與會/入場人數達68.9萬人次。
同期,會議按年增加8項,與會者數量大幅增長121.0%,增幅主要由200人或以上的會議帶動;四小時或以上的會議增加25項,與會者數量顯著上升158.6%。2018年上半年會議數量同比減少22項,與會者人數增加71.8%。
展覽同比減少2項,入場人次下跌12.4%。2018年上半年展覽按年增加1項,入場人次則減少2.7%。
獎勵活動按年減少12項,參與人數下跌37.9%。2018年上半年獎勵活動同比減少23項,參與人數則上升44.4%。
7.民航業
2018年1-9月,澳門國際機場共有48484架次航班起降,同比增長12.9%。同期,處理客量及貨量分別為6156222人次及28098公噸,同比分別增長17.1%和6%。
澳門民航局2018年10月29日網上信息顯示,特區已與41個國家及地區正式籤署航班協定,然而,查看同期澳門國際機場實時航班信息,開通航線仍集中在亞洲區域內城市,未能充分利用珍貴的航權資源,以拓展多元客源市場。
三、澳門旅遊市場相關政策措施與規劃
(一)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8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主持會議,強調建設大灣區要重點把握四個維度、堅持六項原則,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為港澳注入新動能
重點把握四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為國家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增強提供支撐;第二個維度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第三個維度是優化區域功能布局,把珠三角地區做強,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第四個維度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要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港澳居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發展拓展新空間、新機遇,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2.構建活力世界城市群
將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使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具體來講,建設大灣區有五個戰略定位。第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城市群。這個城市群要有體制活力,要有產業支撐,要充分發揮港澳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第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第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要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第四是內地和香港、澳門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它將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第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將是生態環境美、生活服務完善、港澳同胞和大灣區內地居民同享高質量生活的共同家園。
3.創新驅動統籌兼顧
建設大灣區要堅持六項原則,一是創新驅動,規劃引領;二是協調發展,統籌兼顧;三是綠色發展,保護生態;四是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五是共享發展,改善民生;六是「一國兩制」,依法辦事。六項原則中,前五項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具體體現,第六項是遵循「一國兩制」發展方針的要求。
4.堅守「一國」,善用「兩制」
建設大灣區要堅持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按照《憲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做到三個有機結合,即: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維護特別行政區法治有機結合起來。
(二)澳門特區政府2018年度施政報告有關內容
1.完善應急機制,強化公共安全
落實加強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戰略,把居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實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健全以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結合、日常預防與應急處理結合的機制;強化高層統籌指揮,部門協同行動;著力制度建設,資源投入,配合短中長期措施,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2.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快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戰略。2018年,澳門特區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及大數據平臺將初步建成並投入運作。憑藉雲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以及部門間更順暢的數據交換,澳門特區在政務、交通、旅遊、醫療、安全等領域,將逐步向居民展現智慧化的成果。
加快制定電信業長期發展規劃,更新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牌照發放與續期。加強監管電信服務,保障網絡質量,提高無線網絡覆蓋範圍。通過跨部門工作小組,推進電子商貿,支持發展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和科普工作,鼓勵開發城市智能化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
3.綜合治理交通,構建宜行城市
政府重視解決交通問題,結合多種方式,綜合治理交通,構建高效、便捷、綠色的出行環境。完善計程車服務制度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為配合社會對計程車服務的需求,100部特別計程車全部投入服務。倡導綠色出行理念,完善步行網絡,拓展新的步行路線,營造優質步行環境。
積極推進輕軌建設,儘快成立營運公司,負責輕軌系統建設及營運。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待中央政府批覆澳凼第四條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後,將進入招標程序。
充分發揮澳門國際機場和凼仔客運碼頭、輕軌車站相鄰的優勢,構建離島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強化澳門與外界的聯繫,為居民和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務。
促進跨境交通設施對接,提升區域交通出行效率。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上蓋及配套設施工程與大橋同步完成。粵港澳三地緊密合作,確保大橋全線通車後的順利營運和安全管理。
4.發展多元文化,加強文化軟實力
落實打造「文化澳門」新形象的發展戰略,增強城市競爭力。澳門在16世紀中葉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融匯了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兼具葡萄牙文化特質的多元文化。混合著嶺南特色和南歐風格的建築物互相映照,不同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幾百年來在澳門和諧共存,為全力建立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文化交流平臺奠定了重要基礎。
致力文化傳承教育和文化設施建設,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澳門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水平;持續推進不動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啟動評定程序;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立文物監測機制;啟動制定《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行政法規的工作。
推行文化普及和藝術教育工作,鼓勵本地原創藝術,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澳門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
5.鞏固主體產業基礎,構建宜遊宜樂城市
堅決落實推動產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發展戰略,致力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新興產業的成長增添活力。
促進旅遊博彩業健康穩定發展,全面梳理和完善博彩領域的法律法規,運用科技手段提高監管與執法能力和水平。規範中介行業的營運,推動建設負責任博彩,增強博彩業國際競爭力。鼓勵博彩企業持續開拓非博彩業務,融入更多綜合性休閒旅遊新業態。繼續支持博彩企業優先採購本地中小企業的產品及服務,積極推進博彩企業與本地中小企業、特色老店、文創企業等互動發展。
落實特區五年發展規劃、《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的旅遊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承載力的監測評估,加強旅遊景點的場地管理。發展智慧旅遊,提升旅客體驗。鞏固並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加強與國際城市的交流,強化區域旅遊合作,發掘並推廣多元化旅遊路線。持續拓展旅遊資源,開發更多家庭旅遊設施。
促進經濟型酒店、特色主題公園、綜合購物中心等設施的建設。充分發揮澳門多元文化的特色,開發更多文化旅遊新產品。以成功申報「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為契機,持續推廣澳門獨特美食文化,把旅遊經濟效益輻射到周邊區域,推動區域旅遊發展,並助力中小企業增強活力。
6.培育新興產業成長,促進經濟適度多元
繼續扶持成長較快的會展業發展,創新培育會展業的形式,以「會議為先"為導向,爭取更多專業性、國際性的品牌會議和展覽落戶澳門。鼓勵會展組織者舉辦小區導賞活動,吸引與會的高端客商走進小區消費,帶動關聯行業和中小企業的綜合發展。
加大力度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強化專業和管理人才培訓工作,積極推進文創空間及設施建設。文化產業基金將新設專項資助,協助文創企業打造時裝設計、文化展演和出版等文創品牌。
7.優化各項扶持措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佔澳門企業總數的90%以上,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力量,對促進社會穩定起著積極的作用。扶持中小企業開拓發展,是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自強不息,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增強自身競爭力。
利用區域特色資源,促進會展及節慶活動與中小企業的合作。結合會展產業優勢,保留傳統特色,串聯各區促進消費活動,共同打造區域消費節慶品牌活動,鼓勵加入更多創新元素。
8.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
繼續深化區域合作及平臺經濟戰略,全力落實特區五年發展規劃與國家整體規劃的對接。以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為原則,結合自身的定位優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惠澳政策,致力優勢互補,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
努力把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發展定位與「一帶一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抓住重點、形成合力。設立專責部門統籌區域合作事務,提升合作的素質和水平。明確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作為發力重點,切實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共同參與區域合作。
繼續推動「一個平臺」的建設,發揮中葡平臺建設委員會的統籌作用,將「一個平臺」建設與經濟適度多元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互動發展。
根據《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努力,把大灣區打造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以及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共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進程中,澳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包括制度、區位和歷史文化積澱等,著眼於國家定位,憑藉自身條件,積極、有效和靈活地參與大灣區全局的建設工作。力爭通過參與,為澳門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為澳門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廣大居民能夠獲得國家發展戰略和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紅利。
加強與中央及粵港的溝通,協調解決大灣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合作事項。結合大灣區七大合作重點領域,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持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全力以赴推進各項重大跨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創新通關模式,提升口岸通關便利。
全面深化粵澳合作,積極參與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等自由貿易試驗片區的開發建設,促進澳門與內地服務貿易自由化,共同打造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統籌部署與內地各省區的區域合作,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持續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攜手開拓葡語系、歐盟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市場;推進閩澳合作;繼續打造「京澳合作夥伴行動」品牌;籌建蘇澳合作園區;深化川澳合作,探討展開與中西部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完善港澳溝通機制,發揮在臺灣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功能。
四、澳門旅遊市場發展熱點問題探討
從以當年生產者價格計算的產業結構看,澳門特區長期以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第二產業佔比在過去10年未曾超過15%,同期,第一產業處於零的狀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比重由1999年的30.2%,反覆增加至2016年的47.15%,2013年曾達到63.1%的高位。此外,產業結構過度集中亦會增加特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風險。
自2004年博彩壟斷市場被打破以來,按當年生產者價格計算的產業結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之比重一直徘徊在40.91%-63.1%的較高水平。
2006年,「十一五」規劃明確表述澳門特區未來的經濟發展定位是「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既符合澳門的實際需要,也是對特區政府長期以來希望優化經濟結構的明確支持。
2011年,「十二五年」規劃第五十七章第二節關於澳門的內容提出,「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
2016年,「十三五年」規劃第五十四章第一節關於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的內容指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1.經濟多元的定義與目的
經濟多元不等同於產業多元(產業多元是經濟多元的子集合)。聯合國有研究提出,經濟多元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衡量:產出結構(產業結構),出口市場結構,境外收入來源結構(境外投資收入)。
國際不少實證研究分析指出,經濟體可採取經濟多元策略降低經濟發展風險,有利經濟持續發展。
2.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澳門博彩及博彩中介業一業獨大不利於經濟平穩發展。澳門旅遊服務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市場,2017年訪澳旅客達32610506人次,其中佔68.06%來自中國內地。除管理好澳門的博彩業發展,降低其負外部性以外,特區還需要通過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政策,緩解前述問題。
3.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原則
制度是人類相互交往的規則,使人們的行為可預見並由此促進勞動分工和財富創造。現代經濟是一個複雜的演化系統,在經貿活動全球化和區域化並行發展過程當中,不同經濟體在經濟增長率上的顯著差異,在很多方面與特定的制度、價值觀和社會秩序有關。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澳門特區政府推進經濟發展工作的主要分工是提供如法律、政策、基建等公共品,而具體的投資項目與經濟活動則交由市場按經濟效益多寡作出取捨選擇。因此,讓參與經濟活動的境內外投資者依法有利可圖是澳門特區政府在設計並制定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政策制度的首要原則,否則將難以達到政策之預期目標。
4.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方向
澳門屬外向微型經濟體,自然資源稟賦匱乏,內需市場規模較為狹小,致使在參與區域及國際市場競爭之中比較優勢不太明顯,若僅集中在「產出結構(產業結構)」單一維度投放公共資源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將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從澳門經濟增長與發展實際條件考慮,建議特區政府除鼓勵本地投資外,還要吸引內地與國際直接投資,以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應採取政策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往「出口市場結構」及「境外收入來源結構(境外投資收入)」等方向發展,全面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5.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基礎
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進程需建立在已奠定的制度基礎與經濟基礎之上。「一國兩制」、CEPA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等為支持澳門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固的制度基礎。澳門博彩旅遊業已建立起一定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提供了較充裕的經濟基礎。
6.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路徑
除現行從產業結構方向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外,建議通過服務出口市場多元化及境外收入來源多元化來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服務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路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文化旅遊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旅遊市場之一。隨著申遺、美食之都、盛事活動等一連串文化元素和體驗在當地積累、豐富,澳門文化旅遊服務出口市場逐步成形、成長。文化旅遊服務出口漸成氣候,與已具國際競爭力的博彩旅遊服務出口,成為澳門服務貿易的兩大範疇,並能各自分工合作,推動澳門經濟持續向前發展。
刺激經濟增長與公共財政收入增加,可被視為博彩業對澳門經濟的主要貢獻,雖然文化旅遊或在短期內對GDP及稅收的貢獻無法與前者相提並論,但是在促進經濟多元當中的出口市場多元,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以及促進多元創業與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其應有作用。
從旅遊產品開發或體驗設計而言,文化旅遊遊三類內涵:一是參觀、欣賞具有價值的遺址、建築物或藝術品;二是體驗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如休閒與生活方式、習俗、美食等文化價值;三是觀賞或參與演出、節慶與盛事活動。
由此可見,文化旅遊服務是由文創、餐飲、零售、展演、廣告、設計、導賞等中小微甚至是個體戶等規模類型的服務提供商協作供應,可吸引不同於過往以博彩為訪澳主要動機的客源市場,可藉機開拓中產、家庭或銀髮市場消費者來澳消費、體驗,實現服務出口市場多元化的發展目標。
境外收入來源多元化發展路徑。2016年,澳門對外貿易依存度為110.4%。澳門要用好、用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以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平臺功能,深化與內地各省市交流合作,通過融入大灣區的投資、建設,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供應鏈、價值鏈、生態圈。這有利於澳門參與國際市場的貨物及服務貿易競爭,並有利於吸引國際資金和人才落戶。
7.定期考核階段性成效
為便於推進、考核及適時微調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政策,建議從產出結構(產業結構)、出口市場結構和境外收入來源結構(境外投資收入)設定多維度的量化目標與指針體系。
五、總結
2014年12月20日,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中央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必將譜寫出新的精彩篇章,澳門這朵祖國的美麗蓮花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色彩。習近平指出,「一國兩制」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牢牢堅持這項基本國策,是實現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門整體和長遠利益,符合外來投資者利益。
政治與經濟兩者關係密切,互為影響。經歷近20年的實踐經驗,《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有效實施,為特區經濟活動提供高透明度、可預見和穩定的制度環境。
摘自:《2018-2019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旅遊綠皮書No.17》),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出版。
作者:唐繼宗,旅遊管理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旅遊與區域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澳門特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及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亞太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成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旅遊綠皮書」編委會:
顧 問:何德旭,閆坤,張廣瑞,劉德謙
主 編:宋瑞
副主編:金準,李為人,吳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