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南朝的基本史實,及政權更迭給當地帶來的影響。
江南一詞,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現在泛指長江中下遊(長江以南),古人又稱江東或江左。詩詞中的江南:
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隨後,鎮守長江下遊的皇族
司馬睿於317年重建晉王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司馬睿當皇帝得益於王導為首的南北大貴族的擁戴。司馬睿舉行即位大典時,居然邀請王導共坐御床,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由於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少後援,東晉最終未能恢復中原。
原因:東晉雖然偏安於江南,但在歷代帝王在位的時候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
結果:由於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少後援,東晉最終未能恢復中原。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戰勝前秦,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相對穩定的局勢,使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420―589年的170年裡,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約30年的時間裡,賦輕役輕,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南朝時,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很大。
梁武帝蕭衍從地方起兵奪取帝位後,放縱皇室成員和官僚大地主盤剝平民百姓,
政治日益敗壞。後來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
建康失陷,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搶掠,導致千裡絕煙,人跡罕見。從此,
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處於明顯劣勢。秦漢時期,北方和南方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黃河流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而江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後。(1)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南下。到東晉後期,長江中下遊地區布滿了南遷的遊民,尤以江蘇一帶為多;有一部分流民還繼續南下,進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2)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最主要原因)(3)當時的江南地區,不像北方那樣戰亂不休,社會比較安定。①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並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包括推廣和改進耕犁,實行精耕細作,以及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③還發展種桑養蠶、種植果木、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的多種經營。南方的手工業也有了快速的進步。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製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響,一般來講首都在哪兒,就在哪兒形成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統一時期,一般只有一個中心,分裂時期,則可能有多個中心。「經濟重心」則是指經濟最發達、地位最重要的某個較大地區。
1.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獲得開發的最主要原因的( )2. 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還有各類北方麵食。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3. 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經濟重心,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獨佔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後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縮小了。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A.長安 B.洛陽 C.鹹陽 D.建康5.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進②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③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6.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因為它曾做過六個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為都城的六個朝代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羯族 B.鮮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①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良田②種植水稻用綠肥③犁耕和糞肥的推廣④小麥的種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 「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這則材料說明的是( )10. 「漢帝國崩解後,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併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鬥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 )
往期精彩分享:
部編版:七上歷史《全冊複習提綱》
部編版:七上歷史《全冊思維導圖》,送給即將踏入初中的孩子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下冊單元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人教版:七上歷史《全冊易錯易混知識點》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知識點整合+同步練習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整合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6課《三國鼎立》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知識點整合+同步練習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