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新晉三甲醫院為何老年住院患者越來越少?

2020-12-24 湖南民生網

老工業基地湘潭市,上世紀50年代,湘潭鋼鐵廠、湘潭電機廠、湘潭紡織廠並稱為工業三巨頭,匯聚了數萬名產業工人;近年來,280多萬人口的湘潭市,60歲以上的老人已約有53萬人,老齡人口佔比約19%,比全國高出近兩個百分點。

如今,當年的產業工人已老。可2018年1月晉級為全國三甲醫院的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位置雖被「三巨頭」環繞,但其老年科卻並未門庭若市,甚至住院患者還從2017年的1987人次,下降至2018年的1930人次,人均費用也下降了近兩百元。記者近日對該院這種「反常」變化趨勢背後的原因進行了探訪。

範春(右)和許豔一起接診患者。

師徒

今年1月以來,湘潭市嶽塘區下攝司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許豔每周四多了一個開心的理由,因為又要和「師傅」範春見面了。

許豔1997年從湘潭衛校畢業,被分配到嶽塘區人民醫院工作,後來單位變更為下攝司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就在中心做家庭醫生,負責片區家庭醫生籤約健康服務。

範春是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科副主任,2019年1月起,她每周都到下攝司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坐診一次,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治療方案和健康行為普及,承擔醫療臨床指導和帶教等。

「我們中心每天光門診量就能達到50多人,其中70%是退休老職工。我跟著範主任,能更好地學習老年人常見疾病的診療技能。」許豔介紹,還有部分退休老職工腿腳不太好,行動不是很方便,她經常需要提供上門服務。

實際上,許豔只是眾多受益者之一,因為範春醫生從2017年5月起就到其他社區坐診了。

為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致力延伸科室的「手和腳」,僅2018年就從15個臨床科室派出48名副主任醫生,深入全市23家基層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對500多位基層醫護人員進行了老年病及其他常見疾病的診療技能培訓,讓分級診療真正發揮實效。

同時,該院於2017年還開通了遠程診斷平臺,以彌補基層醫院影像等檢查診斷經驗不足的短板。如今,該院遠程影像診斷平臺的4名醫生,每天可以為基層醫院出具近120人次的診斷報告。

「醫改實際上就是改我們醫生的觀念和醫院運營方式,改一種服務的理念,讓病人少跑路和有更多的就醫獲得感,比如說建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第三方血透中心、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等,把社會資源全部調動起來,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劉群友說。

許豔和同事作為家庭醫生上門服務。

體檢

治病不如防病,今年已84歲的原湘潭電機廠退休職工陳常禮牢牢記住了範春醫生對他的叮囑。

免費體檢的日子到了,陳常禮和老伴一大早就趕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是當地65歲以上退休老職工的福利之一。

這天給陳常禮測量血壓的醫生正是範春,這裡的退休職工們都認識她。

「我們醫院周邊,曾經的工人們都已經退休了,像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也都漸漸出來了。」範春說每年的免費體檢,也是老職工們聚會見面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傳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經驗。

每次範春來,老職工們還會利用午休時間請她做培訓,主要教授老年慢性病的防控和老年飲食管理等。

「老年病患者不能把自己的身體健康全部委託給醫生,自己要對自己的健康多負責,不光是吃個藥,平時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樂觀的心理等等,把人老了容易得的病和容易惡化的病提前防治好、控制好!」範春說。

之所以願意來衛生服務中心,除了這裡有自己熟悉的醫護人員,陳常禮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十分划得來」的看病經濟帳。

他1995年從工程師崗位退休,如今常年要服用降壓藥,還要注射胰島素,退休月薪3600元,只能基本上維持日常生活和服藥等。

陳常禮舉例說,按照相關醫保政策,如果在社區找範春醫生看病,連掛號費都不要付,只有拿藥和住院才付6%的費用;如需住院,同樣是範春醫生的服務和醫囑,同樣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自付費用往往在400元左右就能出院了。

但如果擠公交車趕到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掛號、排隊找範春醫生看病,門診取藥要100%付費;如果需要住院,即使在醫保報銷之後,自付費用往往也會達到兩三千元。

「近年來,我們醫院一方面是住院人次和人均費用在減少,另一方面病危病重患者則有增加趨勢,這說明大部分慢病患者在社區得到了較好的管理。」範春頗有些欣慰地說。

老人們都記得前來體檢。

分院

據統計,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科2018年1930人次住院患者中,危重症患者佔到了97%;而該院急救中心急診量每天接近150人次,這其中老年退休職工佔到1/3。

畢業於臨床醫學專業的劉群友,當年就是急診醫生。他介紹,醫院如今這個1000平方米的急救中心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設的,當時湘潭河東地區是老工業基地,人口相對不多。而相對近些年當地以及整個湘潭市的發展,該中心正面臨著場地狹窄的最大瓶頸。

事實上,建設一個新的急救中心也是劉群友2011年競聘院長時最重要的承諾之一。因為面臨著資金困難的問題,他希望通過改革,探索利用社會資源,建成一個4000平方米的急救中心,以更好地為老百姓的急診急救提供服務。

位於嶽塘區電工北路的紅色門診大樓,既是當年湘潭電機廠的職工醫院,也是如今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附近就是電機廠的職工宿舍區,退休職工們看病還是習慣來這裡。

這座分院佔地面積約為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總院一半,編制床位不足總院十分之一,但也因此承載了劉群友對醫院未來發展的重要希望。

「在湘電集團主輔分離的時候,工廠醫院職能被劃撥到我們醫院,那一塊地就相應成為我們提供人工服務的地方。那裡還有我們的一個俱樂部和一個森林公園,是非常適合給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的好場所。」 劉群友說,他的願望是將這裡的土地資源、醫院的醫療資源和政府的養老政策相結合,建設全市第一座職工的養老院。

「我們希望能在醫療和養老上找到最佳結合點,讓這些為共和國建設貢獻過青春的產業工人們更好、更方便地享受『醫養結合』和『醫保報銷』。」劉群友說,希望他們公立三甲醫院能為老職工們解決「養老」和「看病」兩大最擔憂的問題承擔更大的責任。

南院承載了劉群友對醫院未來發展的重要希望。

相關焦點

  • 北京三甲醫院老年患者就診記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20/XxjfypC440006_20201220_AEAFN0A001.mp3 北京三甲醫院老年患者就診記
  • 北大人民醫院一住院患者確診新冠肺炎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昨天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根據會上通報,北大人民醫院老年科一住院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其住院的老年科病區患者5人及醫護等人員17人,共22人已經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發布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光通報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疫情處置情況。
  • 康華醫療為何要買這家虧損4000多萬的專科醫院?
    原標題:康華醫療為何要買這家虧損4000多萬的專科醫院? 「  國內首個港股「民營三甲醫院」康華醫療不再將目光局限於廣東省內,業務重點也不再局限綜合醫院或全科診所,其開始布局省外盈利周期相對較短的專科醫院。
  • 這家三甲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
    這家三甲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福州這家三甲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它就是福建省人民醫院被選定為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雙基地依託中醫醫院,是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中醫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
  • 到這家三甲醫院看病是什麼感覺?
    ▼2 新技術加持 醫院體量不大實力不小羅湖區人民醫院的「脫胎換骨」還有一個重要參照指標,那就是各類新技術、新設備的登場亮相。「羅湖區人民醫院雖然體量不大,但只要市面上有新技術新設備,醫院一定會支持引進。
  • 丹東外陰白斑三甲醫院_患者心中的好機構
    核心提示:丹東外陰白斑三甲醫院?丹東外陰白斑研究所是集預防、醫療、康復、科研、教學、交流、公益慈善於一體的研究型專業外陰白斑病研究治療機構。醫院開設外陰白斑、外陰營養不良、增生型外陰白斑、萎縮型外陰白斑、苔蘚型外陰白斑、混合型外陰白斑等外陰白斑疾病的研究與抗復發診療,全方位滿足外陰白斑患者看病需求。
  • 12000多平米的社區醫院怎麼樣?三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
    「社區醫院新院區很大、很新,今天我在微信上看見新院區開診,就想來諮詢一下專家。」徐建平說,「從家裡面過來只要6、7分鐘,很方便『。」這家新開診的三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究竟怎麼樣呢?走進建築物內,已經有不少患者在此就診,身著紅衣的引導人員隨處可見。
  • 池州市人民醫院:發熱患者、住院患者及陪護均需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測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24日,池州市人民醫院發布消息稱,即日起,前往該院就診的發熱患者、住院患者及陪護均需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根據安徽省現階段疫情防控相關要求,該醫院嚴把門診關、住院關、手術關, 擴大核酸檢測範圍,該院門急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新冠篩查相關事項具體如下:新入院患者(急診除外)必須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後,方可入住病區;病區內謝絕探視,提倡視頻探視、電話問候、簡訊問候;住院患者「一患一陪護」,陪護人員均需核酸檢測;門診手術、有創操作的患者
  • 男子一年住院九次!安徽太和多家醫院騙保被曝光:為何屢禁不止?
    報導披露,安徽省太和縣多家醫院存在嚴重騙保行為,一名男子一年內住院九次,分別在和美醫院住兩次,東方醫院住三次,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住四次。 被採訪者稱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的病房裡住滿了人,隔一陣子換一批,有時一個村的老人、小孩一起來假治病,保養幾天就走。 報導還透露,太和縣有專門尋找可以辦理住院的健康老人的中介,這些中介可以安排老人冒用他人貧困戶身份住院,外地人也可以經中介借用本地人的身份證住院。
  • 雲南一家醫院喊「患者」來住院,卻安排到酒店洗桑拿!
    其實這家醫院在去年6月,就被舉報過,稱該醫院有主動邀約患者住院的行為,不管有病沒病,患者不用花一分錢,出院是能開走價值1000元左右的藥品或其它物品,介紹他人住院甚至還可以領到醫院發的介紹費。雖然舉報的事實與調查的結果不太一致,但該醫院因此成為了醫保局橙色預警的重點監管對象。
  • 四川在建的一家大型三甲醫院,佔地135畝,2021年投入使用
    既有美景美食還有比較溫潤的氣候,四川也是越來越受外地遊客的歡迎,是遊客比較喜歡去的省份之一。這除了有著歷史的積累,也離不開近年來成都在民生工程的投入,近年來就新建擴建了一些醫院。今天我就來說說四川成都在建的一家大型三甲醫院,這家醫院佔地135畝,計劃2021年投入使用!
  • 全國醫療資源地圖:廣東三甲醫院最多,中部「缺醫少護」
    1位醫生日均接診上百名患者、全國4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人深刻感受到醫療資源的重要性和緊缺性。和平時期醫療資源緊缺,是一次次排隊掛號尋醫問診的經歷;但在戰「疫」時期,每張床位、每位醫護人員所代表的醫療資源,則成為與時間搶生命的武器。
  • 「雲閃付」飛到住院患者床頭 「銀商優碼」助力醫院實現「對症配餐」
    ,這已成為大連市中心醫院住院大樓就餐時段最為常見的一幕。得益於銀聯商務為大連市中心醫院上線的「銀商優碼」醫院餐飲服務系統,這種專門針對住院患者膳食管理的服務已貫穿從患者信息錄入、醫囑飲食信息錄入、菜單定製、掃碼點餐、在線支付到智能配餐和後廚訂單管理等在內的各個環節,不僅有效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服務滿意度,也通過後臺餐飲管理與前端醫護服務的無縫對接,助力大連中心醫院實現醫療精細化和精準化管理。
  • 醫院床位告急 韓首都圈506名新冠患者等住院
    隨著新冠疫情蔓延,韓國首都圈地區收治新冠疫情的床位緊缺,截至9日有506名新冠確診患者等候住院。8日,在韓國首爾明洞,戴口罩的行人經過一家打折店鋪。圖源:新華社韓聯社以負責抗擊新冠疫情的政府部門為消息源報導,截至9日,首爾、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共有506名新冠確診病人因醫院和收治輕症病例的社區治療中心床位緊張,在家等候住院床位,其中部分患者已在家等候超過兩天。
  • 怡寧老年醫院開展「開放日」活動
    「哇,好大的空中花園啊」「康復科竟然有這麼多項目」……9月19日,溫州怡寧老年醫院舉辦了「開放日」活動,30餘名市衛健委離退休幹部參觀了該院,他們紛紛為那裡的環境、服務等方面點讚。據了解,怡寧老年醫院是一家專為老年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院,開業已有3年多。89歲的羅大伯是當天參觀者中年齡最大的,當記者問他覺得這裡怎麼樣時,他毫不吝嗇地豎起了大拇指。
  • 完善病房陪護,讓護士回到患者身邊!這家醫院每個住院病人收到實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當口,孫女士的媽媽又不得不住院治療,孫女士萬分著急,媽媽會不會有被感染的風險?陪護家屬的安全如何保證?想到這,孫女士和家人們的心裡都七上八下的。今天,記者從滬上多家了解到,目前對住院病人的陪護措施紛紛進行了調整。
  • 新聞分析:美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為何青壯年居多
    新華社華盛頓3月24日電新聞分析:美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為何青壯年居多新華社記者譚晶晶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新冠肺炎入院患者中,有近四成患者年齡在20歲至54歲之間,佔比最大。
  • 日本這家醫院暴發集體感染 病毒擴散原因是無症狀患者太多
    北九州綜合醫院(九州朝日放送)海外網6月16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北九州市持續擴散,該市已發生過多次集體感染事件,包括老人院、學校、醫院等地。北九州綜合醫院目前已有27例確診病例。15日,這家醫院在採訪中表示,確診患者大多數是無症狀患者,這就是醫院內感染擴散的主要原因。據日本《讀賣新聞》16日報導,北九州綜合醫院稱,該院第一例病患是一名5月22日被緊急送往這裡的80多歲男性患者。通過核酸檢測,5月25日獲悉結果呈陽性。他是一名無症狀患者,CT檢查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無法判斷。
  • 石龍人民醫院和東華醫院日前通過分級評審 東莞三甲醫院增至5家
    本報訊 (記者汪萬裡)東莞市石龍人民醫院和東華醫院日前通過了新一輪的醫院分級評審,被評為三甲醫院。其中,石龍人民醫院的成功升級,更是16年來東莞首家獲評三級甲等醫院的公立醫院。至此,東莞已有5家三甲醫院。自1995年衛生部開展了第一輪的醫院分級評審之後,直至去年才開始第二輪的評審。在此輪評審中,東莞多家醫院參評,其中包括公立和民營醫院。
  • 是什麼讓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人滿為患?
    醫院人滿為患,主要是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如今,人流量能跟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春運時的火車站廣場吧!於是,現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除了要容納本市附近的幾乎所有患者,還要接受附近城市來的就醫者。人山人海就難以避免了。如果縣級醫院和社區醫院能分流部分普通疾病患者,如果二線城市的醫院再給力一點,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的患者一定不會多到今天這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