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時,白銀對亞洲影響有多大?

2020-12-12 醬知兒

1492年,哥倫布為了尋找通往亞洲的航道,意外登陸了西印度群島,他不僅發現了美洲大陸,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在這之後,哥倫布似乎忘了亞洲,一心撲在對於美洲的探索上。100年後,後繼的歐洲貿易者不僅找到了亞洲,還在中國、菲律賓和日本之間鉤織了一張國際貿易網,由於中國身為貿易網中的最主要參與者,中國的銀本位制度使得白銀成為了國際貿易網的核心流通物,借著白銀的流通,東亞的貿易風生水起,不僅加速了日本的統一,也促成了日本侵朝,以及明清的更替。

明朝的銀錠

白銀在東亞的崛起

明朝是一個銀本位國家,國家運行需要大量的白銀,然而中國的銀儲量並不大,所以對於外國白銀的依賴性很高。對外依賴性高,勢必造成安全隱患,好在明朝又是物產大國,生產的生絲、絹、瓷器等高檔商品,在業已成型的世界市場中處於無可替代的位置。

生絲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發現,只要中國的商品運到歐洲,一定會被搶購一空,受此情況刺激,兩國商人逐利動機極強,不斷往返於中國和歐洲之間。此外,16世紀末,歐洲的黃金白銀兌換率是1比12,而中國的黃金白銀兌換率是1比7,也就是說,白銀在中國比歐洲值錢,歐洲商人只要載著白銀駛往中國,用白銀跟中國交易,就能獲得更大的利潤。這其中的利差也被當時的日本人察覺到了,日本的黃金白銀兌換率是1比10,白銀在中國也比在日本更值錢,於是,盛產白銀的日本也積極地加入了東亞貿易網,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16世紀的白銀貿易

明朝末年,世界上的白銀通過三個渠道湧入中國:

第一、葡萄牙人從中北美洲獲得的白銀,混合著歐洲的白銀,經澳門流入明朝。

第二、西班牙從玻利維亞波託西銀礦挖掘的白銀,由墨西哥運往菲律賓馬尼拉,通過東南亞的明朝商人運往中國。

第三、日本石見銀山挖掘的的白銀,通過長崎—澳門貿易線運往中國。

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時,估計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在100到150噸之間,這其中葡萄牙提供20到25噸;日本流入中國50到80噸;西班牙運來25到50噸左右。所有這些白銀,都被明朝主動吸納,如果明朝是一個穩定的帝國,大量的白銀輸入必將導致銀價大跌,擾亂經濟秩序,然而,由於明朝內部結構的系統性問題,這些白銀反而起了積極作用。

玻利維亞波託西銀礦

白銀對中國的影響

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推行全國,明廷放棄以前實物課稅的方式,改成了用白銀課稅。這不僅是明朝工商業發展的結果,也有外國白銀流入造成的影響。「一條鞭法」的推行與外國白銀的流入,造成白銀在明朝內部的流通呈現出「點、面、線」的特點:

首先,「點」是指生絲、絹和陶瓷的產地,即東南沿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這裡吸收大量外國貿易白銀,形成白銀聚集的「點」。

其次,「面」是指全國。「點」獲得的白銀,通過明廷的收繳和分配,最終擴散到全國,形成一個白銀流通的「面」;

最後,「線」是指沿長城的北方防線。全國的白銀一部分被明廷收繳,集中送到北方作為抵抗韃靼人和鎮撫女真的軍費,另一部分由商人攜帶前往長城邊境跟韃靼和女真人進行貿易,形成了一條遍布白銀的「線」。

白銀流通與分布的「點、面、線」互相影響,互相作用。萬曆二十八年左右,明朝長城防線的軍費和互市的貿易額,加起來就有150噸白銀左右,幾乎與從海外流入的白銀總量相當。這些軍費和互市的交易白銀,最終會隨著採購內地的物資而重新流入明朝內部。

江南地區絲織業與陶瓷業

白銀的流通,串起了明朝的整個經濟,在東亞貿易網的加持下,明朝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所以有人說,明末時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長江下遊地區的蘇州、湖州和松江(上海)等地,大量的絲織產業使用白銀支付工人報酬,客觀上催生了僱傭勞動關係的出現,然而,靠白銀的流通想要產生資本主義不太現實,明朝江南地區的外貿經濟借著白銀的流通而蓬勃發展,這背後其實存在不少泡沫,所以,當明清朝代更替之後,這裡繁榮無比的經濟就如被針扎破了泡沫一般,迅速回歸低潮。與中國的巨大體量相比,經濟規模較小的日本,反而借著東亞貿易網和白銀的輸出,完成了更大的目標,不僅使得國家完成了初步統一,還催生了其入侵朝鮮的野心。

來往於中國和日本的葡萄牙商船

白銀對日本的影響

利潤帶來競爭,而競爭最終會演變成戰爭。國際貿易網的初步建立,使得網中的每個國家都捲入了波譎雲詭的世界大潮中,深感不安的國家會武裝自己,野心蓬勃的國家更是對軍事力量著魔。在日本在發動侵朝戰爭之前,東南亞率先爆發了一場因貿易而起的戰爭。

16世紀前期,緬甸的東籲王朝(Taungoo Dynasty)崛起,先是攻佔了孟加拉灣的貿易據點白古,並遷都於此,後來又統一了整個緬甸。東籲王朝毫不掩飾對暹羅的覬覦之心,他們借著國際貿易網,從葡萄牙人那裡獲得了大量武器,並且僱傭了一批葡萄牙炮兵,東籲王朝在軍事力量上完成了升級,立刻向暹羅的大城王朝發動進攻,最終控制了暹羅,在中南半島建立了實力強大的帝國。

豐臣秀吉

織田信長對統一日本的謀劃,幾乎與東籲王朝稱霸中南半島如出一轍。東籲王朝通過控制白古,將自己嵌入歐洲——東南亞——東亞的國際貿易網,從而獲得了組建強大軍隊的實力,實現了建立帝國的野心;在東籲王朝擊敗大城王朝四年後,織田信長果斷進擊京都,控制了日本的中心地區,進而掌握了本州最大的貿易港,通過將九州接入東亞貿易網,振興了日本的流通經濟,從而有了本錢組織大規模的火器部隊,奠定了日本統一的基礎。

日本石見銀山

織田信長之後,豐臣秀吉藉由控制九州,直接管理長崎和博多港,將日本的海外貿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與此同時,豐臣政權又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

「太閤檢地」——丈量全國的土地;

「刀狩令」——解除農民武裝,使兵農分離;

「惣無事令」——禁止大名私自發動戰鬥。

通過這幾條命令,豐臣政權將原先紛爭不停、矛盾不斷的日本軍閥聚攏了起來,為將來的日本統一掃清了障礙。豐臣秀吉明白,要想統一日本,自己的實力強大是關鍵,豐臣政權之所以能在日本眾多大名中獨佔鰲頭,無非是佔有日本海外貿易的便利,所以,要想進一步完成自己的目標,必須擴大東亞的貿易範圍,加深貿易程度。於是,豐臣秀吉向明朝表達了正式建立兩國貿易渠道的提議。明朝否定了日本的請求,豐臣秀吉在利益的驅使下,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

日本軍隊配備的武器

豐臣政權動員了西日本的全體大名,並配備了經過改造的葡萄牙火繩槍,率數十萬人渡海侵朝。明朝為了穩定東亞局勢,派出遠徵軍,與朝鮮方面的抵抗力量一起,兩次擊敗了日本軍隊。經過此役,豐臣政權垮臺,日本企圖控制東亞貿易網的野心遭到重創,最終退回列島,開始了閉關鎖國。然而,獲得戰爭勝利的明朝也元氣大傷,巨額的遠徵軍支出使得明朝財政狀況惡化,最終使明清交替成為了可能。

白銀對東亞局勢的影響

由於美洲的發現,國際貿易網由幻想變成了現實。東亞貿易網作為16世紀國際貿易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對白銀的渴望,使得這種貴金屬強勢崛起,從波託西的銀礦,到長崎的商船,再到蘇州的織造場,最終到明軍的長城前線,到處都泛著白銀的閃光,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了一場超越想像力的遊戲。

明朝時澳門的葡萄牙人

在波瀾壯闊的「白銀遊戲」中,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明廷因為白銀而富有天下,驕傲地維持著以大明為中心的國際體系,最終又因為缺乏白銀而國祚終結,一敗塗地;日本因為白銀而獲得統一的契機,最終因為渴望更多白銀而遭到懲罰,不得不閉關鎖國;葡萄牙、西班牙因為突然獲得大量白銀,一躍成為最早的歐洲列強,但也因為白銀太多,錯過了工業革命,反而失去了霸主地位。

清軍對明軍的進攻

相對於明廷、日本、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浮浮沉沉,一些較小的勢力反而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他們捉住機會,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自己的「獨幕劇」。具體來說,「獨幕劇」的主角就是明朝東南沿海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以及東北邊境的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由於白銀的流通,他們控制的東南和東北成了明朝最繁榮的地區,作為割據「白銀中心」的強大軍閥,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實事求是地說,二者任何一方都有代替明朝建立國家的機會,但中國作為傳統的陸權國家,代表海權的鄭氏家族最終功虧一簣,歷史選擇了陸權勢力開啟新的朝代。清朝代明而立,白銀遊戲宣告結束。

參考資料:

《明史》張廷玉等

《日本歷史》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編著

《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 桑賈伊·蘇拉馬尼亞姆

《Myth and Reality of China's Seventeenth Century Monetary Crisis》Richard von Glahn

《Silk for Silver:Manila-Macao Trade in the 17th Century》Dennis lynn

相關焦點

  • 出口9000噸白銀!銀礦開發對日本戰國爭霸影響如何?
    如此巨額的財富對日本戰國各方勢力的成敗影響如何?轉點材料:——《白銀資本》第三章亞洲的白銀供應大戶是日本。從1560年到1600年,它每年生產和供應50噸白銀,從1600年到1640年,每年生產和供應150噸到190噸,最高峰的1603年為200噸。
  • 15~16世紀黑人的販賣和殖民活動的興起帶來了哪些影響?
    引言自15世紀到16世紀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黑奴貿易的發展。雖然官方明令禁止,這種貿易在北美卻一直持續到1865年左右,在南美持續時間甚至還要長些。而在沿著紅海至東方的通道地區則一直持續到20世紀。黑奴販賣並不是歐洲的一個可惡的發明。
  • 銀的歷史,遍及中國大地的白銀是從哪裡來的呢?
    他說:"每個中國人在購買東西時都會隨身帶著一把鋼剪,根據貨物的價格把銀錠絞成大小不等的銀塊,再用戥子稱出小銀塊的重量。人們在做這件事情時非常熟練,如果需要二錢銀子或者五釐銀子,他們往往一次就能鑿下準確的重量。"從海外輸入的白銀連接著全球市場的生產和交換。大額的商品交換、廣袤的市場,加劇了整個社會對白銀的需求。然而,從宋到明,中國銀礦的產額略呈減小的趨勢。
  • 非農數據對黃金白銀有什麼影響?
    非農數據昭示著美國經濟的狀況,對黃金白銀的走勢有著直接的反作用影響,數字減少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導致美元走弱,刺激黃金白銀走強。當非農數據增加,表明企業增加生產,經濟恢復強勢,導致美元熱度增加,反而削減對黃金白銀勢頭。
  • 現貨白銀日評:早晨之星確立 現貨白銀暫時止跌
    走勢回顧  國際現貨白銀上交易日(11月7日)開盤15.39美元/盎司,盤中最高15.75美元/盎司,最低15.05美元/盎司;日收盤15.69美元/盎司(3.09元人民幣/克),上漲1.88%,收報中陽線。今日亞洲時段,銀價小幅反彈。
  • 中信集團到底有多大
    中信集團到底有多大  A股市場中信證券9月15日公告稱,公司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於新利、信息技術中心汪錦嶺等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中信證券8月25日公告稱,公司有幾名高級管理人員和員
  • 世紀大對決38 16世紀:西班牙帝國崛起,大明盛世危機,亞洲三強並立
    縱觀整個16世紀,西班牙帝國雖然在義大利戰爭中打敗了法國稱霸歐洲,但在八十年年戰爭中卻沒能阻止荷蘭獨立。從崛起再到相對衰弱,西班牙經歷了一個拋物線般的帝國命運,但即使荷蘭脫離了西班牙而獨立,但本世紀的西班牙依舊是無可爭議的歐洲王者,可以與亞洲三大帝國並列。此外,本世紀,葡萄牙帝國亦孜孜不倦的在海外擴張著領土,全球出擊橫跨世界五大洲,建立起了又一個僅次於西班牙帝國的超級葡萄牙殖民帝國。
  • 猶太人家族在亞洲的勢力和影響有多大?
    上海和香港,從民國開始就以「雙城記」形式出現在諸多文藝作品中,前有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後有李安電影《色戒》。確定瑞士記者對猶太歷史有基礎後,她說:「我們印度猶太人,就是消失的十支派。」根據《聖經》傳說,古代以色列由十二個支派組成,其中北部十個支派建立的撒瑪利亞國於公元前八世紀被亞述帝國殲滅,居民被流放,流散到亞洲各地,其中就包括印度。關於消失的十支派已有許多歷史著作。
  • 廖崢嶸: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亞洲世紀」
    去年3月,英國《金融時報》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統計發現,以購買力平價計,亞洲經濟規模將在2020年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這將是19世紀以來的首次。該報宣稱,西方作為全球中心的時代結束了,2020將是「亞洲世紀」元年。這不是國際社會第一次關注「亞洲世紀」的到來。
  • 成也白銀,敗也白銀:西班牙帝國興衰史!
    出於無奈之下,西班牙只能尋求海上建立新的貿易航線出路來與亞洲重建貿易連線,當然,後來哥倫布開闢新航線開闢到了美洲去就是機緣巧合了。2、航海業的興起當然,能夠出海遠航,與造船業的發展也關係密切。14世紀之前,歐洲的船隻以單桅帆船為主,這樣的船隻並不適合遠洋航海,後來隨著造船業的發展,出現了三桅帆船,造船業的進步使得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 城市正在下沉:全球16億人將受影響,大多數生活在亞洲
    編譯 | 李姍姍本文轉載自《環球科學》雜誌旗下微信公眾號「科研圈」(ID:keyanquan),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6日,原標題為《城市正在下沉:全球16億人將受影響,大多數生活在亞洲》,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白銀是古代的貨幣,那在清朝時,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而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人們用白銀購買商品的情況,白銀便是古代的貨幣。就好比現在市面上有1億兩白銀和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基本就是1兩白銀能買到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根據清朝軍機處的相關檔案的記載,在光緒十五年的時候,順天、大名、宣化等地的糧價以玉米、高粱和穀子三種糧食為代表計算,平均每倉石為白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一下 ,光緒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不過當時的一斤是16兩,而清代一兩是37.3克左右,所以換算成現在的單位,當時的107斤是128斤的樣子。
  • 美媒:歐洲難在「亞洲世紀」發揮作用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11月16 日文章】題:歐洲會在「亞洲世紀」中發揮作用嗎?(作者倫敦城市大學全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段春祿)歐盟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第六屆東亞峰會表明,在許多人認為即將到來的 「亞洲世紀」中,歐盟可能只不過發揮次要作用。儘管歐盟是東亞峰會中的主要組織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最長久的夥伴,但歐盟領導人被完全排斥在峰會大門之外。
  • 今天工商銀行紙白銀價格行情多少錢一克?(2020年12月16日)-紙白銀...
    周三(12月16日)工商銀行紙白銀價格行情今天走勢如何?紙白銀價格今天開盤報5.114元/克,今天紙白銀價格行情最高觸及5.208元/克,紙白銀價格最低下跌5.105元/克,截至目前紙白銀價格行情收盤5.206元/克,上漲幅度1.84%。
  • 馬尼拉大帆船:三大洲銀絲貿易路 中國白銀之墓
    16 世紀末中國的外銷瓷(大都會美術館藏明萬曆青花瓷)。中國:歐洲錢之墳墓在「白銀為王」之前,中國有一項足以為傲的發明——紙幣,可惜生不逢時,太超前了。據韓琦教授介紹,自 11 世紀起,中國官方每年鑄造的錢幣(多為銅錢)都成倍遞增,但仍然供不應求。鉛、鐵產量豐富的地方,也會使用鉛幣和鐵幣;絲、茶這些大宗奢侈品開始充當「貨幣」用於大型交易。
  • 帶您了解15到18世紀的全球貿易網絡
    商品的產地決定了這是一個以亞洲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覆蓋非洲—亞歐大陸的世界貿易網絡。歐洲要想參與進來,就必須能拿出對等交換的商品。那當時的歐洲都有什麼特產呢?很不幸,啥也沒有。拿不出東西,那就只能用真金白銀來換,歐洲本來家底就薄,貴金屬的大量外流很容易造成通貨緊縮,真是苦不堪言。
  • 白銀的戰爭,大明朝和日本國的不同走向
    白銀遍地的日本國史前的日本以獵狩採集為生,隨著稻米耕作在大約公元前3世紀傳入日本,其群落生態逐步進化,社會秩序也應運而生,散落成不少小國。7世紀,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這種統一併沒有堅持多久。到明朝時,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
  • 62年的戰爭,對印度影響有多大呢?
    【歷史】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戰者,國之大事也」,意思是戰爭,那是一個國家最大的事情,因為戰爭都是「存亡之地,死生之地」,所以稍有不慎,那是會影響國家命運,整個民族未來的。所以中國古代強調,不要輕易戰爭,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對待戰爭要慎之又慎啊。這句話到現在更是如此,很多國家的命運,很多時候都是一場戰爭決定的。
  • 騎馬與砍殺·戰團:16世紀北半球
    世紀風雲激蕩的北半球)★遊戲歷史背景:(一)主要政治軍事勢力概況:1、16世紀,藉助新航路的開闢和新大陸的發現,西班牙在短短時間內,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全球殖民帝國。西班牙堅持天主教信仰,成為16世紀天主教的堅定保護者,對抗風起雲湧的宗教改革活動;也成為對抗奧斯曼帝國擴張的決定性力量,1571年勒班陀海戰西班牙海軍擊敗奧斯曼帝國海軍,讓奧斯曼帝國徹底失去地中海的控制權,失去進攻歐洲的力量。3、中東:奧斯曼帝國的全盛時代16世紀,奧斯曼帝國擴張達到極盛。土耳其在一些賢能君主的統治下繁榮興盛。
  • 白銀期貨早間盤面上揚
    周三(3月11日)亞洲市場早間盤面,白銀期貨開盤報價4088元/千克,截至目前,今天白銀期貨行情最高上探4111元/千克,最低觸及4087元/千克,現交投於4101元/千克。上海黃金(GOLD)交易所白銀上海TD周二晚間盤面收報上行0.67%,報4049.00元/千克;上海黃金(GOLD)交易所白銀td周二收報上行8元也許0.20%,報4066.00元/千克,最高報價4077元/千克,最低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