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泰州柳園飲香書場內琴聲悠揚,「悠悠南山,紀侯雅韻」古琴演奏會在這裡舉行,以此紀念泰州籍的著名古琴家謝孝蘋誕辰100周年。
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是中國民族音樂之魂。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謝孝蘋(1920-1998),泰州人,生於書香世家,曾就讀於泰州時敏中學,是當代著名古琴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琴學會理事。1940年,謝孝蘋跟隨「琴壇宗師」吳景略等名家操縵習琴。他琴藝精湛,琴風婉約端利、淡雅平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古琴演奏活動。他在古琴演奏、文史研究、詩詞創作方面頗有成就,是一位傑出的琴史研究專家,發表了《漫談古琴》等琴史研究的論文20多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古往今來,著名的琴家往往收集名琴古琴,來追求古琴演奏的意境。而謝孝蘋收藏的一把1200多年前的唐代古琴「紀侯鍾」,此琴音色莊重、奇麗、洪亮、松透,音韻高古透潤,是古琴中的極品珍寶,如今價值過億元。謝孝蘋曾在《雷巢文存》記載,1941年冬,他曾資助友人的朋友紀三爺回家過年盤纏。後者回家後收拾屋子,發現原先放鞋的木板,與謝孝蘋家裡牆上掛的古琴很像,就送給了謝孝蘋。謝老在琴體上發現銘文,如獲至寶,請老師吳景略修復,並確定為唐琴,從此與唐琴相伴56年。1995年,謝孝蘋用此琴演奏的古琴專輯《紀侯鍾》出版,輯中收有《憶故人》《梅花三弄》《良宵引》等9首名曲。
當晚的演出在古琴獨奏《憶故人》中拉開帷幕,在紀念謝孝蘋誕辰100周年之際,這清新飄逸的樂曲,緩慢沉穩的節奏,綿綿不斷的琴音,抒發了家鄉人民對謝孝蘋的懷念之情。
緊接著,泰州古琴學會的會員們演奏了《良宵引》《臥龍吟》《漁樵問答》《梅花三弄》等十多首古琴名曲。
一位女琴手吟唱了佛樂《心經》,一位樂工用中國傳統樂器「尺八」演奏了《瀧落》。抹、挑、勾、剔、打、拂……琴家精妙絕倫的演奏聲韻相接、綿綿不絕,清澈明淨的古琴聲潺潺流動,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引領觀眾進入美妙的琴音世界。
古琴演奏會上,中國古琴學會顧問、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揚州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戈弘,深切回憶了與謝孝蘋老師在上海、揚州、北京多次交往的往事,他說,謝老是史學家兼古琴家,他對古琴的起源及其流傳研究的學術成果頗豐,為中國古琴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幽雅的琴聲中,謝孝蘋先生的弟子印禪法師揮毫書寫了「悠悠南山,紀侯雅韻」,並誦詞《水調歌頭》一首紀念師父誕辰一百周年,他還將精心創作的紀念謝孝蘋誕辰100周年的撫琴肖像畫等書畫作品贈送給主辦單位。演奏會現場,還展出了泰州收藏家珍藏的謝孝蘋數十件信札。中國郵政泰州分公司發行了「紀念謝孝蘋誕辰100周年」泰州歷史名人系列紀念封。
(來源:江蘇廣電泰州中心站/沈驍 通訊員/沈傑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