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19日綜合 2017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開園一周年。超1000萬人次的遊客、平均在園時間超9小時,讓迪士尼公司高管感慨「超出此前最大膽的假設」。在國內,主題樂園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數量超過2700多家,是美國近60年開發數量的70多倍。即便其中八成虧損、一成維持運轉,這個市場還在升溫。迪士尼樂園的持續火爆,能否給其他主題樂園帶來啟發:究竟如何吸引遊客,讓他們來了還想再來?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迎來開幕一周年,華特迪士尼樂園和度假區主席包正博(Bob Chapek)在當日的慶典活動上宣布了這一消息。這意味著上海迪士尼樂園超過東京迪士尼(1036萬人次),成為全球開業首年接待人次最多的主題公園。
華特迪士尼公司近日公布的截至2017年3月31日為止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華特迪士尼公司營收為133.36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1%至23.88億美元。其中,開業一年的上海迪士尼樂園貢獻不小。「主題樂園和度假區在本季度表現強勁,營業收入的增長達20%,主要來自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和美國本土主題樂園及度假區的業務增長。」迪士尼財務長克裡斯汀·麥卡錫表示。
IP經營成為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以家庭遊、親子遊為主的小長假旅遊中,主題樂園都是重頭戲。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驢媽媽旅遊網數據顯示,每個節假日景區遊玩人次排行榜前10名中,主題樂園佔據半壁江山,上海迪士尼樂園佔據榜首。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該園入園遊客日均達4萬人次,其中小長假第二天遊客量超過5萬。
「進入樂園,就被各種回憶圍繞,每個卡通人物、每個角落都似曾相識,熟悉感、親切感撲面而來。」遊客張霞說。
遊客們所感悟的,正是時下火熱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財產)概念。驢媽媽創始人洪清華認為,迪士尼的成功,是「得IP者得天下」的典型案例。「迪士尼、環球影城、萬豪、喜達屋等都具有強IP特點,不僅有產品,更有強大的品牌和社會認知度。」他認為,國內旅遊市場不創造屬於自己的IP,就沒有未來。許多本土從業者缺乏IP經營意識,以及將電影場景等落實到線下,結合景區、產權、產業進行運作的能力。
主題樂園需定位明確
近60年前,華特迪士尼提出共享式家庭娛樂這一全新概念。迪士尼樂園,不止是兒童的遊樂園,其定位是針對所有人的。在迪士尼樂園,無論你處於哪個年齡階段,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
主題樂園與其他旅遊業態最大的區別在於投入大、回收慢、運營費用高。建設主題樂園,一定要充分市場調研,因為主題樂園不是在平地上建起來的,周邊經濟發展、產業配套、旅遊人群等因素都會有直接影響。
此外,主題樂園也絕不能單靠賣門票生存。這一點,迪士尼樂園的經營最具說服力,其70%左右的收益來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費。
從中國旅遊產業來看,上海迪士尼提供了一個全域旅遊下新的旅遊主體功能區的業態,同時這個業態又跟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前的旅遊區主要是依託自然資源和現有的城市設施,發展商業旅遊,但從未有將文化產業與電影娛樂集合在一起的綜合性的創意型的主體功能區。
上海迪士尼開幕一年來也帶動了周邊及上海的旅遊經濟發展。數據顯示,上海迪士尼對上海旅遊經濟有顯著貢獻。2016年上海旅遊業增加值增長率是6.9%,比2015年增長率(3%)高出了3.9個百分點,而2014年增長率是1.5%。從國內旅遊人次來看,2016年上海國內旅遊人次比上一年增長了7.4%,2015年同比增長2.8%,2014年同比增長3.2%。上海國內旅遊收入2016年同比增長14.6%,2015年這一數字僅為1.9%,而2014年國內旅遊收入是負增長(-0.9%)。入境遊客2016年同比增長6.8%,2015年為2.8%,2014年為3.2%。入境旅遊收入方面,2016年上海旅遊外匯收入增長了9.6%,2015年為4.5%,2014年為6.8%。
與瀰漫在迪士尼周邊地區的糾結相比,迪士尼對上海全域旅遊和長三角地區旅遊業的帶動效應正逐漸明朗。記者從攜程網了解到,目前在攜程各類與上海迪士尼樂園有關的旅遊產品中,銷量最高的產品種類是樂園門票,平均每天能賣出數千張。其中成人票銷售最高,而家庭套票的諮詢數量最多。與此同時,在打包的旅遊產品中,銷量最高的是目的地參團和自由行項目。其中,途經上海、杭州、蘇州、烏鎮等地的5日4晚跟團遊和途經上海、周莊的4日3晚半自助遊最為熱門,迪士尼3日自由行緊隨其後,累計都有千人出行。攜程方面表示,可以肯定上海迪士尼對周邊和長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已經產生,但增長空間依舊巨大。一年來通過攜程平臺購買的華東聯遊產品較以往都有很大程度增長,並且為上海本地遊等項目吸引了華東、華北、華西、華中在內多個出發地客源。根據分析可以得出,上海迪士尼的遊客客源地分布較均勻,遊玩上海迪士尼的客流出遊的目的性都較強。
按照主題公園的核心依託和運作模式,我們可以將主題公園劃分為IP驅動型、技術驅動型、自然人文驅動型。由於上述轉型房企在主題公園的布局尚屬於初期,我們按照這三大類型主題公園,選取三個案例進行分析以供借鑑。分別為IP驅動型的代表迪士尼,技術驅動型的代表華僑城歡樂谷,自然文化驅動型的代表宋城。
1、迪斯尼:構建IP王國,不斷更新,獲取多元收益
IP驅動型,指的是以卡通動漫人物、影視人物等IP形象和故事內容為主題,將主題公園的各項遊樂設施、商店與之融合,形成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遊樂體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迪士尼,迪士尼樂園融入了迪士尼電影中各種人物,如早期的米老鼠唐老鴨,收購漫威的蜘蛛俠等人物。
國內開發商目前也在探索這條道路,如世茂今年即將開業的石獅茂險王以及海爾地產計劃在濟南打造的海爾兄弟主題樂園,都是國內企業打造IP驅動型主題公園的先行者。
整體運作:相互勾連、緊密協同的一體化娛樂產業鏈
2、華僑城:「公園+地產」雙輪驅動,協同促進滾動發展
技術驅動型主題公園,通常基於遊樂設施(如過山車、水世界等)、聲光電技術,提供冒險刺激的體驗,遊樂設施設備的先進性、刺激性成為核心,有的主題公園也會搭配一定的巡遊和演出,該項目對於自然景觀和文化內涵的依賴性不高,可複製較強。國內最典型代表之一就是華僑城歡樂谷。
整體運作:低價拿地準確定位,構建「公園+地產」模式
歡樂谷:連鎖化品牌擴張,構建多元盈利
3、宋城:演藝激活公園靈魂,「公園+演藝」複製擴張
自然人文驅動型主題公園,通常依賴獨特的自然景觀(一般位於成熟旅遊目的地)和文化屬性,提供以遊覽觀賞、互動體驗、文化演藝等為主的綜合體驗。典型代表如杭州宋城景區,基於宋文化打造的仿「清明上河圖」景觀,宋文化風情貫穿其中,以文化演藝《宋城千古情》進行升級,塑造獨特的宋文化體驗。
整體運作:「公園+演藝」連鎖複製,橫縱雙向擴張
杭州宋城:增速領先盈利能力強,得益文化演藝激活
國內旅遊市場的迅速增長,為主題樂園帶來大量持續需求。有分析認為,開發主題樂園,不僅可以一次性帶來投資、規劃設計及工程施工等工作崗位,還將明顯提升當地旅遊業,帶來長期就業機會。考慮到投資的乘數效應,開發主題樂園對當地所產生的經濟貢獻更大。
「主題樂園不僅要明確主題,更要用心去做。遊樂設備、設施等都可以複製,驚險、刺激也可以複製,但是用心研究出來的創意卻不可複製,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南京旅遊學會會長邢定康說,這個行業需要靜下來,更需要匠心,讓遊客每次來都有新的情感代入,有了溫度才會有生命力。
主題公園不再是藍海 具持續創新能力方能持久
主題公園已經不再是藍海。首先,世界頂級的三大主題公園都已經進入了中國。國內也形成了華僑城、方特,珠三角的長隆,還有萬達主題公園等,這些主題公園說明,一方面,旅遊產業滿足了作為新興國家的人民的消費升級,因為旅遊是消費升級最重要的載體和路徑,同時可能資本也會更關注旅遊領域,而在沒有像九寨溝、張家界這樣的壟斷性資源的情況下,只有搞主題樂園。<<<< 詳細
主題公園的「未來+」發展之道 藉助科技手段打造綜合產業
當下國內的各大主題公園都在探索未來的發展道路,可以藉助科技手段來完善各項服務,也可在當地打造綜合產業上下工夫,亦可嘗試在其他城市進行品牌的聯動設計。<<<< 詳細
中國主題公園挖掘自身的文化價值 發力原創IP
新形勢下國內各大主題公園都在思考如何挖掘自身的文化價值,不僅要善於整合影視劇、動漫和傳統文化的資源,更要開始摸索嘗試打造自身的IP形象,讓真正的原創IP形成綜合性的產業鏈,使其發展成為帶動營收的重要力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