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點啥好呢?」
「隨便你呀」
「我懶得動……」
「那就點個外賣吧,我也懶得動……」
這段普通的對話是否也發生在你身上呢?,隨著外賣行業的日益壯大,外賣已經基本成為現在人不想做飯,燒飯的一大方便。
吃完外賣也不用洗碗,直接把塑膠袋扔到垃圾桶就好了,這樣既省時又省事,而且你會發現吃的外賣永遠比你自己燒的香呢……
為啥呢?大部分外賣都用了外賣料理包這個東西。
啥是外賣料理包呢?
簡單來說就是你點的外賣,除了飯之外,他的菜就是加工好了的,那如果是正規工廠加工的菜,我們大可放心。
但是
就怕那一種,我們看不到生產過程的黑色的車間。
某食品有限公司,在倉庫裡看到大量原料。
工作人員表示,為了降低成本,公司會一次性大量購入食材原料。
「我們那個肉,遠低市場價,進來了十幾噸,賣給那些外賣商家。排骨粒都放了快一年了,就是圖便宜,一下子幹了十來噸嘛。」
還有員工告訴拍客,為了增加重量,會網牛肉裡面注射大豆蛋白。
原料不新鮮,加工環境更不敢恭維。
而面對拍客直言「太噁心了」,工作人員表示,「這麼多,能弄得那麼乾淨麼」。
不過包裝間的工人也說,自己包裝的自己根本不想吃。
有工作人員稱,生產速食包的肉是便宜貨,遠低於市場價,進了十幾噸,冷庫裡溫度是零下七八度,夏天進去都出汗安徽槓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人員將冷凍的肉解凍後直接醃製,掉在地上的肉也撿起來直接醃製,醬汁用手直接攪拌。
我們這裡就一個冷庫,庫裡面就零下七八度,行不行?也就這樣了吧。
對此,網友們表示……
那麼
食品工業化,福音還是噩夢?
無論是後廚的衛生隱患還是食材的來源問題,食品行業的安全問題自食品行業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原來從田間到餐桌的餐飲模式已經變為從工廠到餐桌,料理包即是食品工業化大潮下的產物。
一方麵食品工業化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食品生產的效率,促進餐飲行業的發展。
其實外賣料理包早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登上過一次微博熱搜,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8月的微博熱搜事件中,使用半成品料理包並未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部分消費者認為,在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並不過分糾結於菜餚的製作過程。甚至有消費者希望能夠直接購買外賣料理包,自己快速製作餐食。因此,此次將外賣料理包推上風口浪尖的,並不是消費者在意自己的外賣究竟是大廚現炒還是商家加熱,而是外賣料理包劣質的原材料和缺乏衛生保障的製作環節。
外賣料理包本身是企業通過中央廚房或工廠將食材加工成為預製菜品,並通過冷鏈配送到各個門店,經過簡單加熱即可出餐。外賣料理包對於快餐門店來說,成本相對較低,製作簡單,出餐迅速,口味相對統一,成為不少快餐的選擇。料理包在中國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並非近年才發展起來。肯德基、吉野家等國際化的連鎖快餐品牌的餐食往往也是通過半成品的標品來製作食品。
在餐飲業整體面臨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三高一低的經營困境的情況下,快餐行業使用預製品料理包能夠大幅減少後廚人力成本和食材處理成本,是目前餐飲行業發展必然會出現的情況。
現在來看,外賣料理包是點外賣不可避免的存在了……
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生產外賣料理包的商家。
看完之後,屏幕前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