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不斷深化,商品種類數量呈爆炸式增長,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偽造品,從食品、生活用品到奢侈品等方方面面。長久以來,毒奶粉、地溝油、假珠寶等安全事件頻發。
而當假冒產品出現之後,主要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消費者面對假貨時辨別力低,在買到假貨後容易遷怒商品售賣者導致商鋪擁有者信譽和名譽受損;
其次,購買假冒仿造商品會給消費者直接帶來經濟損失,如果大量的仿造商品充斥市場則會引起市場的動蕩不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包括食品、農副產品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偽造品,將直接影響到國民健康,成為整個社會將要面對的並需要引起重視且解決的民生問題。
當前市場上部分商品使用的防偽技術過於普通,甚至有的商品不做防偽,不具備唯一性和佔有性,且科技含量較低,不能起到真正防偽的作用。
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商品溯源防偽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防偽方式之一。據珈木了解,近年來,商品數據信息造假問題凸顯,商品信息是否真實仍是社會最關注的重點之一。主要在於,人們通過溯源獲取的相關信息,其真實性如何得到保證。在產品銷售環節,比如生產商和經銷商是否為了自身利益等而進行信息造假,該如何解決?
而依託區塊鏈技術進行商品防偽,其不完全依賴於某個組織和個人,將不可纂改的信息公開記錄在分布式帳本上的特性,則很好地解決信任問題。
其核心優勢是能夠在去除中介的條件下實現低成本的信任關係,商品周期的各個參與方都將作為區塊鏈節點共同維護存儲信息的帳本,保證溯源上的信息一旦上鏈,便不可抵賴。
基於區塊鏈防偽追溯體系中的品牌商、經銷商、供應商、倉儲物流企業、檢測機構、消費者等全流程的參與主體,通過長期的合作運營,逐漸建立信用體系,在整體供應鏈鏈條中,上下遊間的信用記錄清晰透明,從而建立更加良性的合作基礎。
如此一來,合作企業便清晰地獲知合作夥伴的信用情況,降低合作的信任壁壘。對於消費者也可以對所購商品品牌、流通狀況,整個供應鏈條中的參與企業擁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企業也可以識別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程度,從而更好地做出決策。
而當商品流通鏈條中的任一方出現造假問題時,也可通過區塊鏈上的數據進行溯源核查,追究落實責任主體。
區塊鏈技術讓每個商品都能擁有一個專屬的身份證ID,在這個數據價值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對於數據安全與隱私性的監管也關乎著每一個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