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應多關注俄羅斯當代文學:中國作家需要向他們學習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作家需要向他們學習

  在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歐美、日韓文學上時,卻忽略俄羅斯文學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近日舉行的「俄羅斯當代長篇小說叢書」出版座談會上,有關專家提醒中國作家、讀者也應該關注俄羅斯當代文學。

  「俄羅斯當代長篇小說叢書」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已出版的四部作品包括佩列文的《「百世」一代》、烏利茨卡婭的《庫科茨基醫生的病案》、索羅金的《碲釘國》以及瓦爾拉莫夫的《臆想之狼》。「這裡面既有1999年發表的舊作,也有2014年才面世的新作,將跨越16年的四部小說串聯起來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描繪出俄羅斯當代長篇小說的發展軌跡和創作現狀。」該叢書主編劉文飛說。

  劉文飛認為,相比起俄羅斯傳統經典文學,當下中國讀者並不了解當代俄羅斯作家在寫什麼,事實上,這些作品從樣式到風格與此前時代都有很大不同,小說不再有貫穿始終的清晰線索,情節也未必圍繞主人公展開,正如小說家佩列文說的「四周閃爍的是完全別樣的風景」。《世界文學》主編高興提到,俄羅斯作家的小說寫作更具智慧,「他們在寓言、變形、諷喻、遊戲性這些手法和策略的運用上,比中國作家玩兒得高級,我們的作家還需要向他們學習。」

(責編:溫璐、吳亞雄)

推薦閱讀

閱來閱好——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我們從習總書記推薦過的書單中挑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邀請王剛、王勁松、佟麗婭等為我們朗讀其中的片段。【詳細】

喜迎十九大,聽這19位名家的文藝"初心"廣大文藝工作者們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動,開啟了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旅程。五年來,一批文藝名家做客人民網,聊創作心路,話人生感悟。【詳細】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文學在西方的處境:簡直是沙漠
    在昨天舉行的一場「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面對採訪的幾位國外翻譯家表示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國外的翻譯出版很不樂觀,他們毫不留情地用「太差了」、「沙漠」、「怪怪的」等來形容中國當代文學在西方的處境,令記者感到意外。
  • 「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第一輯)出版
    作者:莫·哈斯巴根等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近日,「文學共同體書系·中國當代多民族經典作家文庫」(第一輯)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本書系是2018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之一,收入了蒙古族作家阿雲嘎、蒙古族作家莫·哈斯巴根、哈薩克族作家艾克拜爾·米吉提、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藏族作家扎西達娃、哈薩克族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彝族作家吉狄馬加、藏族作家次仁羅布、藏族作家萬瑪才旦的代表作。他們中多人曾獲得過國家級文學獎項如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等。
  • 「中國當代文學」集體採訪
    而在市場上成功的作品,有時候又讓有些文學專家挺生氣。讀者對作家也有各種各樣的不滿。比如說我常常開玩笑,我說中國作家有兩項「原罪」:第一項原罪是現代的作家沒有誰敢說自己是當今的魯迅,你找不著,你瞅誰的模樣都不像魯迅;第二項原罪是我們境內的文學作家沒有人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似乎有這兩項原罪,中國作家有點對不起讀者。
  • 當代作家必須找到自己的「地方」,也要警惕「特產文學」的存在
    12月12日,第五屆「中國當代文學·揚子江論壇」在南京召開,從「當代文學的總體性與差異性」、「長江文化、大運河文化與區域文學發展」、「文學批評:世界、中國與地方」、「文化產業時代的文學發展與前景」四個分論題切入,圍繞「當代文學的總體性和差異性」這一主題進行討論。與會專家聚焦——中國當代文學總體性下的區域文學發展,共性與差異為何?
  • 中國作家及文學作品向西班牙語地區"走出去"
    重視向西班牙語地區「走出去」   ——中國當代作家及文學作品「走出去」的新平臺  今年7月,五洲傳播出版社在北京舉辦了一場「中國當代作家及文學作品國際出版(西班牙語地區  西班牙語市場歡迎中國文學圖書   從已經在西班牙出版並向西語地區推廣的中國當代作家及文學作品來看,已經出版了不少精品,如莫言、韓少功、王安憶等作家的作品。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出版行為較為零散、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翻譯水平不佳等等。
  • 誰言史不著當代——專家學者熱議「當代外國文學紀事(1980—2000...
    該項目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金莉主持,外語院系師生共同參與。這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多年來完成的規模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也是我國首套外國文學紀事叢書。日前,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與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的「當代外國文學紀事(1980—2000)」叢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眾多專家學者參會並探討「叢書」內容,光明讀書會摘取其中部分精彩內容,供讀者品評。
  • 普希金是俄羅斯作家,是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
    普希金是俄羅斯作家,是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造者。他的詩歌內容多是抨擊沙皇的專制統治,歌須自由。他的這種思想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童年時代,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
  •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當代作家精神世界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阿城、嚴歌苓等著名作家之精神世界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嚴歌苓的眾多品眾多人物有何內在聯繫?「奇人、雜家」阿城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樣一部精彩刺激的作品?《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的出版將令讀者有機會解讀這些當代作家的生平創作和精神世界。
  • 《湖南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小傳》:展示湖南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多元共生...
    湖南當代少數民族作家隊伍的「全家福」該書是一部為湘籍及曾在湖南學習、生活與工作過的少數民族作家、評論家撰寫的小型傳記合集。說是小傳,容量驚人,它除了為116位重要作家撰寫了小傳,另外還將260餘位有一定文學創作實踐、但較少受到評論界關注的作者收入作家名錄。
  • 當代文學:在海外展示中國文化和魅力的窗口
    該報另一篇報導《中國網絡文學成為世界主流》一文更是對中國網絡文學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網絡文學正在向海外輸出,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都有狂熱的粉絲團」。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孫鶴雲研究發現:「韓國讀者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反饋非常積極,年輕讀者發現了一個可以無負擔對接的中國文學新類型。」
  • 中拉文學交流拉近心靈距離——中國作家阿來文學講座在拉美兩國...
    人民網墨西哥城6月24日電 應中國孔子學院拉美中心「中國作家講壇」項目的邀請,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獲得者阿來近日在智利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和智利、秘魯兩地4所孔子學院舉辦文學講座,與當地文學愛好者深入交流,廣受好評。 14日,阿來「聶魯達召喚我來到拉丁美洲」文學講座在拉美中心舉行,近百名文學愛好者參加。
  • 「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論壇在京舉辦
    2020年9月29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姚建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教授劉江凱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陳彥瑾,做客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進行了一場題為「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對話論壇,圍繞當代文學的翻譯、傳播、推廣、海外影響力、未來展望等方面展開了交流,並以國家一級作家雪漠及其作品的海外翻譯與出版為例
  •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作家精神世界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寄於文 攝《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阿城、嚴歌苓等著名作家之精神世界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嚴歌苓的眾多品眾多人物有何內在聯繫?「奇人、雜家」阿城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樣一部精彩刺激的作品?
  • 中國當代文學拓展歐美市場的調查
    在歐美:中國當代文學30強    中國當代文學在歐美世界獲得關注,源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外文出版社組織翻譯力量有計劃地出版英文、法文版《中國文學》雜誌,主要面對歐美世界發行,並持續出版「熊貓叢書」,一直堅持到2001年。這種持續的主動對外傳播逐漸獲得歐美英語世界的關注,使中國當代文學開始慢慢走進西方文壇。
  • 「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 第一期|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
    編者按:「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辦,由中國作家網提供宣傳支持,以扶持新銳作家、關注新的文學現象為創辦宗旨,工作坊學術主持為張清華、張莉教授,將每期邀請一位嘉賓作家、一位主發言人及多位學者、批評家,以主題發言與圓桌討論的方式展開交流。
  • 中國當代文學與新的中國人形象
    澤津、李林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在俄羅斯紀實》生動地展現中國農民走出國門到俄羅斯之後,打工謀生、開荒種地、勤勞致富的故事,他們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最終集體致富,贏得了俄羅斯社會各界的好評。這部作品展示了主人公在俄羅斯艱難創業的經歷。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在世界各地創業的身影,在這裡,「中國人」的形象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
  • 當代文學反映中國氣質
    書社總經理伊爾克·弗洛耶女士對本報記者說,餘華是國際知名的中國當代作家,他的多部小說如《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和《活著》等在歐洲深受讀者歡迎,「餘華書友會的消息在網上發布不久,座位便被預訂一空。」她頓了一下接著說,「我想吸引大家的有三點,一是想來目睹餘華這位作家的風採,二是對中國當代文學有著濃厚興趣,三是想了解當代中國。」
  • 俄語翻譯家劉文飛獲得俄羅斯友誼勳章:文學無法改良社會
    劉文飛坦誠,把俄羅斯文學介紹給中國讀者,是自己畢生的事業。與剛過世的草嬰先生偏愛託爾斯泰不同,劉文飛更傾向俄羅斯現當代作家,如佩列溫、烏利茨卡婭。他還透露,最大的心願便是把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俄裔美國詩人——布羅茨基的詩歌全部翻譯成中文。 雖然劉文飛翻譯過託洛茨基的《文學與革命》,但顯然他並不完全認同書中的觀點。
  • 以殘雪作品為例看中國當代文學在日本的傳播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日本的翻譯與出版主要分為學術刊物、出版單行本的形式。日本出版業高度市場化,因此作家在日本出版單行本可以被看作獲得讀者認可的一個標誌。可喜的是,很多中國當代作家的代表作品都在日本市場上獲得了單行本的出版。但是另一方面,這些書從銷售狀況及普通讀者的反饋來看並不十分理想。
  • 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高峰的啟示(高峰之鑑)
    俄羅斯文化哺育了俄羅斯文學,俄羅斯文學的偉大和魅力在於它同時代、同人民血肉聯繫;在俄羅斯作家筆下,現實的關懷、人道的情懷以及俄羅斯的白樺、草原和伏爾加河是水乳交融的;俄羅斯作家在關注人的價值和人的命運時,始終沒有離開社會歷史的迫切問題,在關注社會歷史的迫切問題時,又始終以關注人和人的命運為中心19世紀俄羅斯文學毫無疑問是一座文學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