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理財收益大幅縮水 換成人民幣理財更划算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外幣理財收益大幅縮水 換成人民幣理財更划算

  「外幣該花就花,沒必要存著當 家底 」

  「有外幣就趕緊花掉。」說起外幣理財,曾在國外工作的程先生有自己的想法:這幾年人民幣一直在升值,與其看著手中外幣在貶值,不如把錢變成能保值的「東西」。

  「買房子、家具,我都把存在銀行的英鎊換成人民幣,該花就花。2009年買的紅木家具,如今價格也翻了一番。我在英國工作時,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3 1左右,如今跌到9.3 1上下。我這一賣一買,可是賺了呢!」程先生認為,如今國家放寬居民購匯額度限制,想要出國旅遊、留學,隨時可以去銀行購匯,居民沒必要非存一筆外幣當「家底」。「我的同事、朋友們每回出國,都大包小包地買東西,特別是高檔商品,國外價格更便宜,誰還攥著外幣捨不得花?」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林女士談起外幣理財經歷卻連連嘆氣。「幾萬美元都躺在銀行吃利息,可再不敢碰啥 結構型理財 了。」林女士說。

  原來,小林的哥哥定居美國後,每年都給媽媽匯養老金,幾年下來老人攢了7萬多美元。2007年股市大漲,小林媽媽看別人炒股發財,也想「折騰折騰」。

  趕巧的是,2007年5月,銀監會放寬外匯投資渠道,允許銀行系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國外股票市場;9月又下發通知,明確銀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的「投資起點」,由3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調低為10萬元人民幣,外幣理財產品一下子多起來。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9、10月間,國內銀行QDII發行量創下了每月25款的「歷史紀錄」。

  小林選了一款三年期銀行外幣理財產品。「銷售人員說產品跟國外債市、股市等多個投資品種掛鈎, 東方不亮西方亮 ,預期收益有10%甚至更多。當時歐美經濟狀況還不錯,我想就算賺不到10%,怎麼著也能跑贏存款利息、跑贏CPI吧?我把7萬美元全投進去了。」

  可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多家銀行QDII折戟海外沙場。至2010年集中到期贖回時,正在運行的262款QDII理財產品中,累計收益率為正的僅有114款,不少浮虧達40%以上。小林的資金也虧了30%左右。「差不多有15萬元人民幣呢!真沒法向老媽交代。」雖然銀行做了補救措施,進行產品延期並配套人民幣理財產品,但這次差點折本的投資經歷,讓小林從此對「外幣理財」退避三舍。

  2007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25%。「按兵不動等於坐視財富縮水,真該早點換成人民幣。」小林很後悔。

  「外幣理財收益大幅縮水,換成人民幣理財更划算」

  經歷過前一輪的教訓,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對外幣理財都採取了小心翼翼的態度。普益財富近期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報告稱,近期銀行理財市場中外幣理財產品佔比不足4%,而去年同期為11.41%。

  收益大幅下滑是銀行「冷落」外幣理財業務的主要原因。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去年5月到今年5月,外幣理財產品中,除部分澳元品種的預期收益率能達到年化3%以上外,其他幣種的外匯產品預期回報率多落在年化1%—2%這一區間,低於1%的產品也不在少數。這意味著多數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沒能跑贏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半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達2%。

  筆者採訪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光大銀行,除光大銀行1年期美元理財產品保證年化收益率2%,其他3家都僅僅提供預期年化收益,亦不保證本金。筆者對7月30日東方財富網在售的24款外幣理財產品進行了統計,19款保本產品中,除澳元產品預期收益超過3%外,其餘委託期不等的美元、港元等保本產品,預期收益最高只有2.2%,一年期美元產品預期收益1.9%。

  「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可能相差很大。」曾在某銀行做理財顧問的孟恩表示,外幣理財產品並非普通老百姓的投資佳選,能實現財富保值已屬難得,不要把它當成投機暴富的渠道。客戶不僅要有平常心,還應儲備相關知識。「幾個人能懂 波羅的海航運指數 呢?有些銷售人員想方設法地忽悠客戶。」他說。

  採訪中筆者發現,面對「不懂行」的客戶,銀行並不主動出示某類產品歷史年化收益率以供參考。對於投資標的物,也只有中行、工行列出資產池中各評級資產的比例,其餘兩家僅有一個含糊的投資方向描述。相比之下,外資銀行的銷售更為規範,不僅詳細列明投資標的物,對預期高收益的產品也充分警示風險。

  「這兩年,外幣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總體上高過外幣存款利息,但都不如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高。」 光大銀行工體支行的客戶經理說,在目前人民幣升值、國內存款基準利率高於歐美等國的背景下,把人民幣換成外幣投資海外,要承擔利差、匯差的雙重損失。相反,外幣理財中,有一類把外幣兌換成人民幣,投資國內市場的產品,比較而言是不錯的選擇。「只有看時勢 換 來 換 去,財富才能保值。」他說。

  「在個人資產 籃子 裡,需要有外幣理財這枚 雞蛋 」

  對外幣持有者來說,到底該不該買銀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抑或把外幣及時換成本幣呢?

  資深理財經理黃先生認為,儘管目前外幣理財收益低迷,市場人氣冷清,一旦中外匯率、利率以及資本市場情況有所變化,外幣理財仍不失為穩妥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對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來說,這是一把切開國際資本市場「蛋糕」的叉子。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微博)認為,近期看,國內市場的銀行利率、資產回報率高出歐美市場,人民幣理財收益好於外幣。中遠期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大型建設項目會保持一定體量,資產回報率也會高於歐美市場。「但是長遠看,人民幣對美元在總體升值或均衡的態勢下,一定會有階段性貶值,對於外幣理財說,這就是優勢所在。此外,在 資產籃子 裡,需要外幣理財這枚 雞蛋 ——不僅總體收益穩健,而且比股市更靠譜,是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常規渠道。」他說。

  今年5月份以來,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預期逐步增強;同時,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目前處於均衡匯率水平,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增強,升值預期減弱。「未來外匯資產的吸引力會相對上升,相應地,外幣理財的吸引力將逐步回升。」郭田勇說。

  除了資本市場的「大環境」,銀行資本運營能力的強弱也影響外幣理財的收益。2012年美國股市、債市乃至樓市都在小步回暖,但中資銀行以美元為主的外幣理財收益仍然大幅下滑。「咱們的銀行其實都是 二道販子 ,在定價方面沒有話語權。」黃先生告訴筆者,外資銀行的外幣理財業務水平超過中資銀行,是因其母公司在產品研發、風險控制、定價等方面有成熟的經驗。而中資銀行名曰「代客海外理財」,其實絕大部分只是「代銷」角色——籌資後把錢交給對手方,也就是國外銀行去運營,而支付對方的手續費,必定擠壓了客戶的收益。

  「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提法,中國未來可能將更多的外匯資源分配轉向民間,藏匯於民就是要讓百姓有更多自行投資的機會,這對中國銀行提高外匯理財的產品研發、風險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郭田勇說。

  「市場監管也需上臺階。」郭田勇指出,對目前外幣理財產品銷售中存在的誇大收益、迴避風險等違規行為,要細化制度、加強懲戒。「投資者可以接受風險,關鍵得信息對稱、收益透明、你情我願。要知道那些有外幣理財需求的,也是人民幣業務的客戶尤其是優質客戶。未來銀行業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外幣理財做得出色,也能聚攏更多人民幣的 財源 呢。」

相關焦點

  • 購買外幣理財產品划算嗎?(圖)
    但是美元理財的一年期收益率只有1.5%到1.6%,比美元定期一年存款0.75%的利率高,遠遠低於人民幣理財的收益。  記者採訪發現,近段時間以來,股市震蕩,央行接連降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日下。7月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大幅下滑,8月還是如此。
  • 「對賭」不確定匯率人民幣換美元理財划算嗎?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中新社北京1月1日電 (夏賓)在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整體呈現貶值趨勢的情況下,將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美元理財產品一時走俏。數據顯示,2016年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再次擴大,達1861億元人民幣,而據金融數據服務企業Wind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含外資銀行)共發行美元理財產品合計超960隻。
  • 外幣理財知多少
    「常規的幾個外匯理財主要有外幣儲蓄、外幣理財產品、QDII基金、外匯買賣這幾種。」上海農商銀行有關人士表示,其中,外幣儲蓄是目前投資者選擇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性質類似人民幣存款,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由於外匯儲蓄利率不同,不同幣種不同匯率,建議選擇強勢貨幣進行外幣儲蓄。外幣理財產品則分為保本和非保本,以結構性產品居多。
  • 猴年炒人民幣還是美元? 專門換美元理財並不划算
    1月中上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大跌,讓不少擔心人民幣貶值的市民將目光投向美元。如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反彈並趨穩,但業內人士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仍存有分歧,美聯儲加息繼續懸而未決。在這種形勢下,猴年到底是人民幣理財划算,還是美元理財划算呢?
  • 外幣理財收益率下降明顯
    人民幣匯率上揚,外幣理財收益率則持續下跌。記者走訪本地多家銀行了解到,以美元為主的外幣理財收益率基本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李先生上一次購買的外幣理財近期到期,等拿到手後比預期損失1000元人民幣左右。
  • 100萬元人民幣存款換美金存款理財划算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二是如果你只有100萬元人民幣存款,全部換成美元進行存款理財是不合適的100萬元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存款理財是否划算,主要看你自身的資產狀況,如果你只有100萬元人民幣的存款,那麼,全部兌換成美金肯定是不划算的。因為外匯存款的利率要低於人民幣的存款利率,僅僅從收益的角度看,就很划不來的。
  • 理財的第一步「儲蓄」——外幣儲蓄
    外幣儲蓄怎樣划算 由於近幾年來外幣存款利率經過多次上調,尤其是美元、英鎊等的存款利率較大幅度上調後進一步拉大了與國內人民幣存款利率的差距。在我們身邊,持有外幣的人已不在少數。
  • 農行歐元產品再爆零收益 暫緩換外幣理財產品
    匯率動蕩 換匯購外幣理財產品暫緩  農行歐元產品再爆零收益,加息難阻澳元產品收益率回調  雖然澳元等高息貨幣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不斷加強,但是對於未持有外幣的投資者,外幣理財產品依然不是投資的好選擇,匯率動蕩的背景下換匯購買外幣理財產品往往得不償失
  • 怎樣存錢更划算? 掃描成都理財展上的新產品
    怎樣存錢更划算在7月14日至7月18日進行的成都投資理財展上,市民們對幾十款新上市的理財產品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理財顧問根據諮詢者承受投資     風險的能力差異,還可以量身訂做。以下是記者了解到的近期新上市理財產品。    光大銀行陽光理財A+計劃:存人民幣,賺取美金收益是這款理財產品的亮點。
  • 日元兌人民幣半年貶值超20% 出國花錢更划算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突破了6.2,最高至6.1901。4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經三次刷新歷史新高了。  「去日本旅遊相當於打個八折了。」這是市民最近的感嘆。人民幣升值,使得出國花錢變得更划算。比如現在購100美元只需620元,比年前便宜了3元多。由於人民幣對不同的貨幣升值情況不一樣,因此購匯需採取不同的策略。
  • 多銀行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 換成人民幣存划算
    ●多銀行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同一幣種各銀行利率差別較大  ●理財師提醒,除非剛需,外幣存定期收益薄,換成人民幣再存更划算  人民幣兌美元近期頻創新高,加之多家銀行近期大幅下調了小額外幣的存款利率,手持外幣的投資者因此將遭受匯率和存款利率的雙重損失。
  • 8萬港幣怎樣對抗資產縮水 港幣換什麼幣種好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圖為:人民幣自年初以來的升值,使不少市民手中的外匯資產縮水。  記者 蔡琳璐  張女士今年4月收到一筆8萬港元的匯款。近兩個月,看著人民幣節節升值,自己的財富不停縮水,她心裡一直著急:是不是該將其兌換成人民幣?昨日,她致電本報,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
  • 人民幣匯率上升銀行網點未見「扎堆」換匯,理財經理稱仍以「剛需...
    近期人民幣匯率的飆升,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在人民幣匯率上漲的行情下,儲戶有何反應?近期,「金融1號院」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發現,沒有遇到一個前來換匯的儲戶。而從銀行網點工作人員的反饋情況來看,「今年兌換美元的客戶量大幅下降,與前幾個月相比,近一段時間進行美元換匯的儲戶數量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 如何處理手中的外幣最划算
    換匯美元賭升值  由於人民幣本身兌外幣仍處于震蕩升值之中,其中以美元和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最為顯著。市場預期人民幣在未來一年兌美元仍存在升值空間,這將抵消了美元兌其它非美貨幣升值預期所產生的額外匯兌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手中的外幣兌換回人民幣。
  • 匯率波動,要不要換點外幣?
    在人們的印象中,想讓錢袋子不縮水、風險少,就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實際上,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家庭都適合儲備多種外幣資產。「對於高淨值、金融資產較多的人群,可以考慮配置一定外幣資產,這類人群往往使用外幣的機會和渠道較多,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有助於減少財富縮水;相反,對於普通家庭,總的金融資產並不多,使用外幣機會也很少,不建議盲目跟風增持美元。」趙慶明說。
  • 外匯理財不可"同幣而語" "資源型"貨幣值得長期關注
    據杜學敦介紹,總體看,「如果居民手中持有外幣,在未來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可以換成人民幣。」杜學敦告訴記者,「因為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如果繼續持有外幣,將導致匯兌損失。當然,這也需要根據不同的幣種進行不同的操作。對於美元、歐元、英鎊,建議兌換成人民幣。因為受債務危機困擾,這些國家經濟增長乏力,人民幣對這些幣種將有較長時期的升值趨勢。
  • 訪談實錄:工行理財專家談外匯理財
    相比個人外匯買賣需要實時關注外匯市場而言,匯財通為投資者提供操作簡單的理財渠道,由於結構性存款其實它的結構是很多樣的,不同產品風險不同,收益不同,從這個角度上講,能夠更廣泛地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理財需求。
  • 部分銀行美元存款、理財利率直逼人民幣大額存單:該投嗎?
    而多數銀行的人民幣同期限存款利率普遍僅為1.9%-2.4%,人民幣大額存單利率(三或五年期)在4%-4.3%左右,起存金額則多為20萬。相比表內的存款,目前較為多見的美元理財產品則為銀行的表外負債。浦發、滙豐等銀行的人士都對記者表示,6個月期的美元理財產品收益可高達3.5%,這已經高出了當前部分人民幣同期限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 匯率波動,要不要換點外幣?(熱點聚焦)
    從國內居民的美元資產投資渠道看,主要包括美元存款、美元理財以及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其中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在0.75%左右,由於美元理財收益率較美元存款利率要高出不少,相比之下,選擇美元理財產品進行增值較合適。那麼,購買美元理財產品和人民幣理財產品,哪個更划算?
  • 人民日報解讀:匯率波動,要不要換點外幣?
    在人們的印象中,想讓錢袋子不縮水、風險少,就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實際上,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家庭都適合儲備多種外幣資產。  「對於高淨值、金融資產較多的人群,可以考慮配置一定外幣資產,這類人群往往使用外幣的機會和渠道較多,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有助於減少財富縮水;相反,對於普通家庭,總的金融資產並不多,使用外幣機會也很少,不建議盲目跟風增持美元。」趙慶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