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宿都沉默山嶽
你是否會抬頭看我寄託的彎月......
當一個文明即將熄滅
用什麼證明你我存在的歲月
在很多人心中,在古絲路和西域文明的道路上,更加熟悉的是莫高窟、樓蘭古國。
其實,在還要往西的西藏阿里境地,有這樣一個被很多人遺忘的古城遺址,這是一個也曾繁盛一時的文明——古格王朝。
清晨的陽光灑在這幾百年的神秘王國身上是那麼氣勢磅薄,在阿里地區的象泉河畔,金黃色的古城堡與土山融為一體,雄偉的古格城堡傲然挺立在夢境般的群山之中。
圖丨zol論壇黑土
沒有見過古格的真身,誰能知曉這曾經是一個如此鼎盛繁榮的王國,歷經千年的古格仿佛就在昨天,誰又能知曉它卻一夜就消失,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讓世人找尋。
圖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博客
曾興盛一時的古格王朝
曾去過一次阿里,站在古格王朝遺址腳下,聆聽前輩們敘述著王室兒女的傳奇。古格王朝是統一過西藏的吐蕃王朝瓦解後,由吐蕃王室的後裔在阿里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
圖丨全景視覺
話說吐蕃王實行滅佛被刺殺後,引起了王室子孫一系列的動亂,王孫吉德尼瑪袞為了躲避災難,帶著百名久經戰火後洗禮的精英將士從戰亂中逃到了阿里。
圖丨易激揚
幸運的是,吉德尼瑪袞到阿里後,其勢力威脅到了當地的土王,為了和平,土王將女兒嫁給了他並立他為王,多年後在吉德尼瑪袞的晚年,他將領域分封給了三個兒子。
圖丨全景視覺
吉德尼瑪袞的長子貝吉袞佔據芒域,後來發展成為拉達克王國;次子扎西袞佔據布讓,後來被併入古格;幼子德祖袞佔據象雄,即古格王國。
圖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博客
這位最年幼的德祖袞王子,成為古格王國的開國元首也就是古格國王。古格就這樣日益強盛,據說當時大約有十萬之眾。
圖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博客
一夜消失的王朝究竟去了哪兒?
直到1626年,這一切終究被打破了......
「我曾孤身一人,穿越那片荒漠。一年中只有兩個月積雪融化時可以通行,可還不到雪化的時候,我就得冒著死亡的危險上路。我們經常陷進雪裡,難以自拔。積雪淹沒了我們的膝蓋,有時還淹到胸脯、肩膀。我們經常把整個身體躺在雪上,採用遊泳的姿勢向前爬行,這樣不至於陷得很深。在荒漠裡沒有水喝,只能吃雪;用雪就著糌粑充飢。夜裡,雪經常成堆地壓在我們的被子上,我們必須起來把雪抖掉,否則就被雪埋掉。」
一位葡萄牙傳教士在1626年寫給教會的信件
公元1626年,安德拉德和他的兄弟馬爾克斯從印度北部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現在的中國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試圖進入西藏傳教。也就是上文信件中的落款人——那位葡萄牙傳教士。就是這樣一個異教徒,卻被當時篤信藏傳佛教的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奉為座上賓。
▲天主教傳教士安東尼奧·德爾·安德拉德
原因就是當時的古格王朝過度推崇藏傳佛教,導致宗教利益集團與王族利益集團矛盾嚴重激化。
▲發掘於古格王朝遺址的寫有拉丁文的面具。之後考古學家遠赴葡萄牙,在安德拉德當年的教會的檔案室發現了上文的那封信件,所敘述的內容竟與面具內的內容不謀而合。
當時的古格國王的弟弟扎達就是上層宗教利益集團的代表,為了削弱宗教利益集團的影響力和勢力,古格王開始放任安德拉德在古格地區的傳教活動,甚至為安德拉德興建了藏區歷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如今早已被摧毀消失不見)。
▲如今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是後來1855年由法國傳教士所建
雙方的矛盾在古格王的放任中越來越激化,直至公元1633年,國王與佛教首領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僧侶們投奔了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古格都城,推翻古格王朝,就這樣,一場殘酷的攻堅戰就在這裡打響。
▲古格王朝洞窟
戰鬥了許久後,拉達克的軍隊還是未能攻打進入古格城堡內,於是,他們抓來古格的百姓們威脅國王,古格王為了挽救古格百姓們,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圖丨橡樹攝影 咖啡樹(hzwangl)
拉達克的軍隊將古格王和他的妻兒都關押在監獄,具體後面發生了什麼情況已無人知曉。
據說古格的將士們看著古格王被抓後,強忍傷痛帶著一些百姓們逃走了,距今也不知道他們逃到了什麼地方。
至此,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格王國宣告覆亡。古格曾經一度輝煌燦爛的太陽終於殞落在碧血黃沙之中……
圖丨橡樹攝影 咖啡樹(hzwangl)
雖然從安德拉德的信中,我們沒有找到關於這場戰爭具體的記載。但是,這場戰爭的殘酷卻在西方與東方的歷史史料中可見端倪。如今王朝遺址的藏屍洞就是最好的見證。
▲古格王朝藏屍洞
拉達克人毀滅了這個王朝,但是他們也沒能替代這個王朝。公元1680年,五世達賴喇嘛派兵擊敗拉達克在古格的駐軍,並與拉達克籤署協議,古格王朝故地重歸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圖丨全景視覺
如今的古格
古格王朝都城遺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古格王朝政權在其延續的七百多年裡不斷擴建而來的,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在數百年的風雨侵蝕中,大部分建築都已經損毀破敗,但從現存的城堡規模、斷壁殘垣和依然色彩豔麗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畫中,其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明仍然可見一斑。
與古格相關的壁畫
記錄一張遊泳賽的壁畫(局部),託林寺紅殿,1436-1449
札布讓紅殿壁畫,展示了古格皇家參加寺廟祝聖儀式(局部),15世紀
文殊菩薩曼陀羅,洛扎瓦(譯師)廟,12世紀初
梵天的畫像,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Nako(邊境另一側的寺廟),11至12世紀間
彌勒菩薩壁畫細節,託林紅殿,1436-1449年
女神乾闥婆(香神)手握著裝滿了香水的殼,Nako,12世紀初
毗沙門天財神護法,託林白殿,15世紀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德國藝術史學家兼攝影師Peter van Ham的《Guge—Ages of Gold:The West Tibetan Masterpieces》(古格—黃金時代:西藏西部之傑作)一書。
該書用390頁,460張高清照片記錄了這些精美的壁畫,詳細講述了古格壁畫的淵源與發展,分析了其獨特風格的形成,並對每幅畫做了最詳細的解釋,包括佛像、裝飾、符號等等。
古格遺址裡的部分佛像
泥塑鎏金彩繪,像高1.7米,須彌座高1.28米
圖丨賞古尋珍
泥塑鎏金彩繪,像高1.7米,須彌座高1.28米,元代
圖丨賞古尋珍
泥塑鎏金彩繪,像高1.65米,須彌座高0.98米,元代
圖丨賞古尋珍
如今,阿里札達的古格王國最後的城堡,在槍林彈雨和血雨腥風中,仍然巋然屹立,送走了一個又一個血紅的落日……
圖文資料來源甜茶館、賞古尋珍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