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公園路的開街,
讓稍顯沉寂的五馬商圈又火了起來。
趁著國慶假期的尾巴,
我也去逛了逛。
見過溫州人擠人的場面,
但這麼大範圍人潮湧動的景象,
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
這滿滿的人氣與活力,
讓我腦子裡蹦出了「終於」兩個字:
溫州終於有一個像樣的文旅商圈了!
一直以來,
溫州給外界的印象,
是一座盛行重商主義和投機主義的城市。
雖有上千年的文化底蘊,
但外界對溫州的歷史文化了解甚少。
溫州本地也一直缺少能展示自己文化的平臺。
公園路的開街,
為溫州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下圖均為國慶末期手機拍攝的人流量)
五馬街
五馬街是溫州的地標之一,
歷來是溫州的商業中心。
不過在商業快速變革的今天,
業態單一的五馬街有過一段失落。
五馬街的改造經歷了很多次。
最近一次的改造讓五馬街少了一些商業味,
增加了些許文化氣息。
公園路
相較於五馬街單一的鞋服商店,
公園路的改造更注重文化與商業的結合,
打造出了更加多元,也更有可逛性的歷史街區。
所以即使開街匆忙,
有很多店鋪尚未營業,
公園路還是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體驗。
公園路上的文化展示
公園路與遠處的世貿
路口的人流
蟬街
蟬街從一片現代街區改造而來,
歷史味相對較少。
夜市攤位的設置,
延續了公園路五馬街的繁華人流。
紗帽河
紗帽河由原來的女裝一條街,
逐漸轉變成了小吃一條街,
也匯聚了不少人氣。
不過東段現在還是人車混雜,
還是要儘快改造成步行街,
幫助人氣進一步提升。
五馬街與紗帽河之間別具一格的小巷,
增加了街區的小情調。
五馬後巷
五馬後巷小吃街也是新近改造的一條街,
目前還有很多店鋪尚未開業,
但一部分街段也已人氣十足。
名城廣場
名城廣場是目前商圈內唯一的小型商業綜合體。
廣場的外形富有特色,
個人非常喜歡。
只是目前來看運營的不是很成功,
室內的人氣遠不如室外人氣高。
名城廣場內部
現在的五馬商圈,
不再像以前只有450米的五馬街可逛,
真正開始有了街區互聯的商圈模樣,
中心商圈地位也得到了穩固。
一些建議:
一、更大範圍的古城保護和開發
公園路五馬街蟬街等的改造,
是溫州老城區保護和復興的開始。
強大的人氣,
也讓我們看到了古老街區散發的巨大魅力。
溫州老城街區範圍較大保存較好,
還有很多的歷史和文化可以挖掘,
開發仍大有可為。
倒並不是說每條街都要像這樣商業化,
而是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人流引入,
讓眾多隱藏著的精美歷史街道,
有更多的機會對外展示,
講述溫州千年水鄉和百年商埠的故事。
解放街
二、交通的改善
五馬商圈處於溫州老城區的內部,
道路狹小逼仄,
通達性不好。
隨著商圈的復興,
未來會引來更多的人流,
這就需要更強大的公共運輸來集聚和疏散。
因此通往這一中心商圈的軌道交通的建設,
現在變得越發迫切。
很多城市的中心商圈,
都是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交匯的地方。
溫州的一號線二號線交匯在海坦廣場,
離五馬街還有八百米的直線距離。
海坦廣場南面規劃打造溫州版「太古裡」的華蓋裡,
未來的五馬商圈或許可以一直延伸到華蓋裡,
讓軌道交通與商圈結合得更好。
墨池公園
另外的一個小點:
五馬雕塑的搬遷一直讓我耿耿於懷。
以前雕塑立在五馬街頭,
其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形象,
是外來遊客來溫州必打卡的標誌,
作為溫州地標深入人心。
自從2013年搬到現在的位置,
雕塑像被雪藏一樣毫不起眼,
逐漸被人遺忘。
這次逛五馬街時,
擁擠的人流下完全注意不到這座標誌物的存在。
好不容易形成的地標就這樣被忽視,
令人十分惋惜。
五馬雕塑現在和周邊環境的關係,
是沒有什麼邏輯和道理的,
看上去就是沒地方放而硬塞在那。
其實五馬雕塑和古城地雕是完全可以互換位置,
實在不能互換,
五馬雕塑也應該要處理地更加顯目,
充分發揮其地標的作用。
五馬雕塑
現在每個城市都很注重文化的展示和宣傳。
西安依靠唐風古韻站在了網紅城市的C位,
長沙的美食文化為其贏取了大量流量。
溫州在五馬街區費心思是正確的,
也只有這裡最能展現溫州的文化魅力。
再過段時間,
等五馬街區完善地更好時,
我想我們可以
不羨慕別人的寬窄巷子,
不羨慕別人的三坊七巷。
當別人問我們溫州有什麼時,
我們可以自信地向別人介紹:
溫州有五馬街,有溫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