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以「兩漢文化」為主題的第十七屆全國中學生國學夏令營,在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隆重開營。來自全國18個省市以及香港、臺灣等地的20多所名校200餘名高中學生齊聚徐州,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兩漢文化。本屆國學夏令營活動由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聯合主辦,臺灣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協辦。
全國中學生國學夏令營是目前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夏令營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全國眾多名校前來參加,目的是讓年青一代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弘揚國學精神。自1998年以來,以「讀論語,學做人」為主旨,結合地域特色文化的國學夏令營已成功舉辦了十六屆。今年首次以「兩漢文化」為主題,秉承多年辦營宗旨——品讀經典、研習國學、交流經驗,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努力弘揚國學精神。這也是繼南京「金陵文化」、蘇州「府學文化」後,再一次展示了江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開營儀式結束後,一代儒宗錢穆先生的弟子、臺灣國學名家素書樓文教基金會的辛意雲教授,為營員做了題為《讀論語、學做人》的主旨報告。江蘇省原副省長、江蘇省詩詞協會會長凌啟鴻,就「中華古典詩詞」與營員們進行了交流。在活動期間,來自臺灣素書樓文教基金會的傅可暢教授,將從臺灣國學研究的角度,講述國學經典。曾兩次登上《百家講壇》欄目的徐放鳴教授、李昌集教授,以及著名文化學者、彭城書院漢風院長,也將從「孟子的文化人格」、「中華傳統吟誦」及「中國漢字的魅力」等方面做專題報告。
據了解,本次夏令營,採取研讀經典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走訪徐州博物館、漢文化景區、中國胡琴博物館、雲龍山、雲龍湖、臺兒莊、潘安湖、茱萸寺、督公湖等地,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
活動期間,剪紙、香包、烙畫、面人、泥人、漢畫像石拓片等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將來到夏令營活動現場,讓營員們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的同時,有機會成為個中能手。《楚風漢韻》大型歌舞表演,傳播雅樂,弘揚正聲,用詩、樂、舞講述中華傳統故事。「著漢服,行漢禮,吟誦《大風歌》,讓營員對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有了親身體驗。「漢字聽寫」、「傳統吟誦」等活動,將優秀文化充分展示在文字、聲音中。加拿大卡爾加裡青年歌舞團將前來文化交流,讓營員們比較不同國家的民族文化。這些活動的開展,將有力地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整理、開發和創新,也能夠使其他國家和民族近距離了解、喜歡和嚮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