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臨江建設、架橋市江南風情的小城,她附近有著名的烏鎮和西塘,她不像早已如雷貫耳的烏鎮和西塘一樣繁華,她像一個深閨的小姐,不為世人所知,「在人的兩岸柳樹的陰影下,出了門就進船,就連詩人楊萬裡的筆下,她也清新美麗,安詳無邊,她是被遺忘的江南水鄉古鎮——新市古鎮。
新市古鎮位於浙江省德清縣,僅建制歷史就達到1200多年,小鎮建設充滿了浙派和蘇派的特色,小鎮上河道入網,水城通暢,富有江南水鄉的情趣,不需要門票,遠離繁華街,沒有商業氛圍,唐憲宗和十年開始的千年古剎——覺海寺,有著名的橋太平橋和狀元橋,還有更有名的美食新市醬羊肉、酥鴨大面、茶餅等各種制果。
新市,前身為陸市,古名為仙潭,據鎮志記載,晉永嘉二年夏,這裡發生了洪水,整個陸市被水淹沒,他們在這裡耕地織布,生孩子,為了紀念過去的陸市,將此地改名為新市。
新市古鎮是一個安靜的千年古鎮,長木走 廊、長胡同、舊胡同、沿河兩岸沒有商人聚集,也沒有市場,早上,這裡沒有太多的遊客,古鎮的人們都在悠閒地喝酒,下午開始遊客越來越多,沒有嘈雜的叫賣聲,像聽小橋的流水那樣淡漠;到了晚上,華麗的音樂和酒盞交不到一起,往來於千年前的悠然自得,這個擁有千年以上歷史的新市古鎮,在紙醉酒金幣的時代,不被紅和紅的酒的綠色所覆蓋,反而保持著最初的寧靜和從容。
新市古鎮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是京杭大運河線上最大的水運碼頭的起源,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是古代浙北地區大運河側重要商品的集散地,在歷史長河中,水運逐漸沒落,新市古鎮也失去了曾經的繁榮,留下的是完全保存的古橋、長廊、青石板路和古建築,以及濃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在如此深遠的歷史文化底蘊下的新市古鎮,在2015年成為羊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第一個鏡頭,一夜之間,新市古鎮成了家喻戶曉的江南水鄉古鎮。
是浙北地區著名的蠶鄉古鎮,蠶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於1963年,是中國第一部以蠶桑為主題的電影《蠶花賣女》,講述了一位明星的電影,養蠶折的蠶鄉女兒森口瑤子的故事,講述了女兒愛上一個農村蠶繭的故事,故事的原型是新市區發生的一個古老城鎮但是。
新市古鎮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每年清明的時候,古鎮都會舉行「蠶花的廟會」,古鎮的當地的蠶農紀念西施,供奉「蠶神」祈禱蠶的豐收,清明時節自發聚首形成的民間傳統慶祝活動,每年的這個時候,蠶們都會聚集在古剎的覺海寺、司前街、寺前弄、胭脂弄、北街一帶,祈求五穀豐登。
來到鎮上必吃當地菜,河邊有許多小商鋪,裡面滿著琳琅,糯米和豬肉剁成的茶點,糯米有不粘,豬肉的鹹香味裡有著糯米的微甜,鎮上隨處可見開始,新市的天婦羅醬是傳統的天婦羅醬燒,沒有想像中的味道,很受歡迎,在小城鎮裡,有五顏六色的年糕——梅花餅、黃豆餅、年糕等。
多年來這座古老的城市,是附近有名的烏鎮,但是她的美沒有被掩蔽,她是中國歷史文化人鎮,京這條運河線最大的水上運輸碼頭的起源,在這裡有一座小橋流淌著,是江南水鄉最原始的形態,這座被遺忘的水鄉——新市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