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路在何方 聽大咖點石成金

2021-02-14 寶藏雜誌

編者按:在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奇石節)即將圓滿收官之際,筆者在箭盤山奇石園偶遇三位大咖,他們都在送走忙碌的奇石節後,乘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撤展前夕,到八桂奇石館想靜下心來好好享用一番這場藝術盛宴,沒想到在這裡不期而遇。三位大咖,一位是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承辦方文旅集團董事長康雁成,一位是柳州市原副市長、推動柳州石都品牌建設的老領導徐偉崇,一位是賞石理論家兼實踐家也是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的主要布展人張衛。

三位代表性人物,竟然在黃昏後不約而同相遇,筆者趁此機會進行了「三人行」現場採訪。康雁成著重從商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的角度談論了賞石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徐偉崇著重從組織策劃的角度談論了本屆奇石節的亮點,張衛著重從藝術跨界的角度談論了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的布展心得。現將三位大咖的精彩論斷輯錄如下,以饗讀者。


康雁成論賞石「三化」

 

在政府和民間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柳州逐漸在全國奠定了石都地位,奇石節活動成為柳州的一個品牌節慶活動。但近年來隨著資源越來越稀缺,柳州奇石資源的優勢逐漸下降,柳州奇石在全國的影響力也隨之下滑,2016年柳州文旅集團接過奇石節接力棒的時候,保持石都品牌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

(康雁成接受央視採訪,圖片來自網絡)

柳州賞石事業要想可持續發展,把賞石事業做大做強,我認為就要走商業化、市場化、產業化道路,為此,本屆奇石節論壇的五個議題,也是圍繞這「三化」來組織的,論壇辦得很成功,嘉賓和聽眾發言都很踴躍。圍繞這「三化」,我也談談個人的構想。

(賞石文化跨界論壇)

要實現奇石商業化,就要解決奇石定價問題,定價是讓資本進入市場最關鍵的一環。每一件名石交易都應該有記錄,藝術品怎麼定價,都是資本進入市場定的價,目前評估界較混亂,評估價的可信度被打問號,定價涉及到鑑定標準、評估機構、拍賣機構、建立專家庫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正在考慮籌劃這些事,其次商業化還涉及奇石大資料庫建立、線上線下奇石交易平臺建立、與金融機構合作融資等問題。我們要把國際國內名家請進來,建立起規範化的商業化體系。我們的奇石節是雙年展,為了持續發揮品牌效應,今後我們還將考慮借鑑美國圖森展的成功經驗,每年定期舉辦一些活動,辦成全國石友每年一次定期相聚的盛會,持續釋放柳州影響力,把柳州建設成名副其實的中華石都。

要實現奇石市場化,就要解決永久性市場問題,柳州依靠奇石資源前前後後發展了多個市場,但由於都是臨時市場,許多市場沒幾年又被拆除開發了,影響了品牌的樹立和交易的連續性,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奇石市場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們正在做項目建議書,項目選址在柳石路白蓮洞史前文化博物館附近,交通便利,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作為文旅集團,我們將把文化市場和旅遊結合起來,因此這個市場將按照賞石藝術特色小鎮來規劃建設,進一步拓展其功能,與旅遊結合起來,打好賞石特色小鎮這張牌。

(白蓮洞高德地圖)

要實現奇石產業化,就要把狹義的奇石擴大到廣義的賞石範疇,奇石節前,市領導帶隊專程到北京拜訪了中國觀賞石協會創會會長壽嘉華,聽取壽會長意見,把奇石範圍拓展到化石、礦物晶體、珠寶玉石等所有石質藝術品,為此本屆奇石節在繼承傳統國際奇石節基礎上,創新擴展為「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這是我們在產業化理念上的一個創新。本屆奇石節把主會場設在柳州國際會展中心,是我們在產業化實踐上的一個創新,目的就是發揮會展中心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更廣的客商進場,帶動柳州賞石產業,促進創新創業和就業。

本屆奇石節,將精品展示與奇石銷售相結合,將賞石與文化藝術相結合,將賞石與科技相結合,更加強調開放共享,更加突出品牌推廣,更加推動產業發展。今年下決心在會展中心首次「吃螃蟹」,我們採取了加大宣傳力度、免費接送車、現場抽獎、現場表演、組織客戶進場購買等很多暖場措施,效果還不錯。

下一屆奇石節我們打算引進礦物晶體、珠寶玉石等更多跨界的高端營銷商,同時配套引進專業的奇石中介機構,比如評估機構、拍賣機構、促銷機構等,使之形成產業一條龍服務,與國際接軌。

下一屆奇石節,奇石展覽主會場也將一起放在會展中心,一併發揮集聚效應。本屆奇石節積累了很多經驗,相信下一屆一定會辦得更好。

  

徐偉崇論奇石節亮點

 

改革開放40年來,柳州憑藉「天時、地利、人和」,從一座資源型奇石城市,發展為在市場和文化方面都領先全國的「中華石都」,奇石成為柳州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但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賞石事業蓬勃發展,柳州「中華石都」的地位逐漸受到挑戰,「南有柳州,北有阿拉善」、「某省某市已經成為全國賞石聖地」等宣傳口號,取代了昔日柳州作為全國石友朝拜聖地的地位,柳州在全國賞石界的話語權逐漸變輕,作為柳州賞石四十年發展的見證人和領導決策層的參與者,我很著急,就如何保住石都地位向市委市政府寫信提建議,本屆奇石節前又多次在徵求意見會上提出擦亮石都名片的若干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承辦方的重視和支持。

(央視財經報導)

本屆奇石節充分發動了各方力量,有很多可圈可點的亮點。從各地石友反饋的情況來看,對本屆奇石節活動之豐富、文化藝術氛圍之濃厚、展品質量之高數量之多、專題展形式之創新,都給與了高度評價。中國觀賞石協會創會會長壽嘉華詩意地稱譽柳州「滿城山水滿城石」,連連盛讚柳州石都名副其實。

在主會場方面,此次大膽啟用柳州國際會展中心作為主會場,邁出了賞石向國際會展中心進軍的第一步。在主題展方面,不僅有柳州奇石館的全國精品展、中國名石邀請展、畫面石邀請展等多個賞石專題展搭臺唱戲,還有民間組織的展覽如石尚1966的百萬名石小品展助興唱和,可謂好戲連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奇石節重新啟用了賞石文化老地標——箭盤山八桂奇石館一館和二館,成功舉辦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同時展出的還有柳州幾十年來編著的賞石書刊,通過「六藝」同臺的方式展示賞石藝術,這場展覽把柳州藏石的硬實力和賞石文化軟實力全面展示出來,得到全國石友好評如潮,聽不到一絲雜音,不管眼光多高的人來這裡看了都叫好,給柳州爭了面子。

壽會長評價這場展:「清雅有書卷氣,有意境,這是一個創新。」上海觀賞石協會前會長劉建軍看了後讚不絕口,認為這是一個觀賞石保真的藝術高端交流場所,是高端人士跨界認識奇石的一扇窗口,很適合各界高端跨界融合。


綜合來自各方的信息,我認為這個展達到了以下幾個目的:

一是擦亮了石都柳州名片,重振柳州石都雄風。

二是建立了一個家居或石館布局陳設的典範,形成「要建館看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的品牌效應。

三是建立了一個觀賞石高端交流場所的典範,有助於引進高端人士跨界交流,為柳州甚至全國打造高端賞石交流場所提供參考。

四是增加了主辦方和承辦方信心,有人問首屆之後是否還有下一屆?今年小試牛刀初戰告捷,毫無疑問下一屆更有信心,下一屆不一定局限於柳州人藏石,可以擴大到全國賞石藝術邀請展。所以柳州要抱團,中國賞石界也要抱團。我已經退休不在職,但如果需要,我願意牽頭來搭框架,具體布展由張衛他們這樣的專業人士來做。

總的來說,本屆奇石節為20年來柳州舉辦的十屆奇石節劃了一個十全十美的句號,對引領國內賞石文化藝術、鞏固柳州石都地位、提升柳州城市知名度及影響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有了這些成功經驗和亮點,相信下一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奇石節將辦得更好,石都柳州文化名片將更亮麗,柳州賞石產業發展將獲得更大成功。

 

張衛論賞石藝術跨界


這個展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以藝術性取勝,把藝術性和書卷氣展示出來。這需要很專業的布展思維和布展技巧。

這個展在入選審石時,為了體現分量和氣場,老陶(陶之白)堅持要求規格較大的石頭進場,在石頭偏大、展具不足的情況下,對布展挑戰性很大,但我們還是想辦法把它布置漂亮,巧婦能為無米之炊,這才叫功夫。當然下一次有條件準備得更充分的時候,我有信心布得更漂亮。所以在一片好評聲中,我心裡明白在藝術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六藝」融合,是提高藝術性的一種手段,原先設想的「六藝」是賞石藝術、傳統插花、書畫、盆景、茶道、香道,共同把藝術氛圍營造出來,但最後香道缺席,茶道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示,如果這兩樣齊活,整個味道會更足。

「六藝」融合,也是擴大藝術群體的一個渠道,賞石藝術、傳統插花、書畫、盆景、茶道、香道,各有各的藝術群體,六種藝術門類同臺獻藝,不僅是各藝術門類的融合,也是各門類藝術家的融合,從而實現藝術門類的跨界。

藝術門類的跨界必然會引來資本的跨界,比如茶藝界、書畫界、插花界、盆景界的很多企業家,很可能進入賞石界,每個門類都可以相互拓展受眾,達到互相借力,資源共享的目的。實際上,一場展辦下來這裡不僅可以成為觀賞石高端交流的場所,還可以成為插花、書畫、盆景、茶道、香道高端交流的場所,這樣一個免費宣傳的機會,可惜他們沒有意識到。

布展步驟是「六藝」同臺的關鍵,順序錯了事倍功半,甚至得重來。

第一步,布展臺。從展臺的高低錯落、佔位,到展臺的裝飾布料、顏色的選擇,都有講究。

第二步,布石頭。根據石頭主題、方向、大小、高低、疏密、節奏,來布局石頭,由於石頭很重,為避免多次挪動,要求儘量一次到位,這個對空間布局的精準把握要求最高,所謂「胸有成竹」,在這裡要求胸有全局,哪個位置留給盆景,哪個位置留給插花,哪個位置留給字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掛字畫。字畫先上牆,可以避免踩踏弄壞插花、盆景,掛字畫還應注意字畫主題與賞石主題相呼應,至少不走調,當然對聯還要注意左右順序。

第四步,布盆景。盆景比插花經久,所以安排在插花之前,盆景的位置雖然在布石頭、掛字畫的時候已經留出來了,但還需考慮哪一盆與哪一石更協調更合適,而不是隨手拉郎配。

第五步,布插花。考慮花期短難養護,最後才布插花,而且僅留了兩天時間,由於時間較倉促,具體負責插花的團隊幾乎沒有時間和我們交流溝通,因此在花與石的呼應方面還是有些遺憾的。以上步驟完成之後,還要根據石頭、插花、書畫、盆景之間的節奏做些微調,直到在現有條件下調到最和諧為止。

這次展覽儘管我聽到的都是叫好聲,其實由於資金、展具、時間等各種條件限制,多多少少還是留有一些遺憾,比如還可以讓賞石與插花、盆景、字畫的呼應更有味,還希望有更多著名賞石藝術家、插花藝術家、盆景藝術家、書畫藝術家、茶藝師走進柳州,還有,打造一場頗具魅力的小品藝術展,也是下一次賞石藝術展我的一個心願。

最後,想說的是這個藝術展撤了很可惜,希望這個藝術展能長期保留下來,供本地市民和外地石友參觀交流,這裡將成為柳州持續釋放石都影響力的一個城市會客廳。

(編者註:採訪之後第二天,組委會決定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展期延期一周)

                                                                   (編輯整理:張舜梅)     

 

柳州文旅集團

《寶藏》雜誌

共同推出——認識柳州賞石

第十屆柳州奇石節——展訊:

石尚1966百萬名石•藝術展金獎一觀

中石協畫面石專委會工作會在柳召開!石尚1966 | 百萬名石展譜寫當代小品石的盛世華章

厲害了,畫面石軍團進軍柳州驚豔奇石節

揭秘!這個奇石節為什麼那麼多人去柳州奇石館打卡

柳州奇石節·中國名石邀請展,2018必看的展覽!

從柳州奇石節出發,為海峽兩岸石展熱身  ——漳州石協愛拼才會贏

礦晶化石 柳州奇石節上大放異彩

柳州奇石節因它而延期|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雅集(4)

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雅集(3)——柳州奇石節你到箭盤山奇石館打卡了嗎

石尚1966百萬名石•藝術展金獎一觀

柳州國際奇石節盛大開幕,千方美石共聚石都展風採(附金獎)

一城奇石一城書——柳州奇石節賞石書刊展預覽

柳州奇石節預熱:精品拍賣會以41.3萬落槌

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雅集(2)——不參評的金獎在這裡

藝術賞石是這樣煉成的(1)——柳州奇石節亮點看過來

藝術範,搶鮮看!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詳案 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

柳州歷屆石展精彩回顧

第十屆柳州奇石節活動安排最新發布

賞石「金點子」 匯總(一)——免費赴柳大獎即將揭曉

賞石「金點子」匯總(二)——免費赴柳大獎即將揭曉!

揭秘!兩年一屆的柳州國際奇石節終於來了!四大亮點綻放會展中心!

柳州奇石節正確開啟方式 最新發布!

柳州奇石節,選石、評石,你有啥想法?

包機票、管食宿,組委會特邀你為柳州奇石節嘉賓,來嗎?

詳案 第十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暨賞石文化藝術節

看看賞石大咖的朋友圈都曬些啥?

柳州首個以奇石為主的萬人級綜合性賞石文化藝術展銷會 正式招展!

第十屆柳州奇石節——資源與市場:

寬哥的小品石創作實戰案例及成交秘笈

再造一個奇石經濟高峰的江湖 看柳州論劍

揭秘那些隱藏在柳州民間,美輪美奐的藏石名館(下)

揭秘那些隱藏在柳州民間,美輪美奐的藏石名館(上)

全國石館那麼多,柳州的賞石館憑什麼不一樣?

40年厚積薄發:「首屆柳州賞石藝術展」等你來

賞石界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進不去!

資源枯竭後,曾經靠撿石、撈石為生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這條神奇的河流,不光有美景,還是一部「印鈔機」!

第十屆柳州奇石節——文化與人物:

縱看景觀,橫看人文 ——龍壁柳硯石初考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侯仁軍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黃雲波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蘭毅忠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唐僧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陶之白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張衛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高景隆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徐偉崇

一位老市長的賞石心路

在柳州|遇見賞石大咖——江日增

正式發布的《中國名石檔案(第二輯)》是什麼樣的?

你的師友在此——柳州當代賞石新文化運動群英譜

他是柳州最具影響力的石友

柳州賞石文獻又一力作——《後奇石賦》

字字璣珠,二十年前出自柳州的一篇曠世石文 —— 《奇石賦》

                                        

《寶藏》雜誌

國家級賞石藝術傳播平臺

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展陳於南方航空公司全國機場貴賓室

收錄入國家核心文化期刊數字網絡、中國知網、超星網、博看網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寶藏雜誌公眾號

按住上方二維碼,立即進入寶藏商城訂閱書籍!

相關焦點

  • 廣西國畫石沉寂多年,賞石日上再放光彩!
    第七個全國賞石日,柳州好戲連臺:琴石共賞、名篇講座、國畫石精品展活動讓柳州石友們有幸享受了一場可聽,可講,可看的賞石文化盛宴:
  • 點石成金|黃蠟石《妙禪》作品欣賞!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賞石藝術平臺中國好石頭資料庫權威鑑評機構
  • 【賞石天地】自然與人(組合)之美----小品組合石欣賞
    《大漠之魂》        美,是一種對美的認識和審美,我國的傳統賞石文化中對美的認識和審美的最大特色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賞石文化萌發於先民發現了不假人工無需琢磨的自然之石的美,於是,自然美成為了觀賞石得以成立的條件。
  • ...獲市第十三屆盆景展銀獎 四川宜賓瀘州踴躍參加重慶精品賞石...
    這段時間重慶盆景愛好者們有眼福了,第三屆城市花博會全國精品盆景展剛在重慶園博園落幕,由重慶市巴南區政府主辦,重慶市花卉盆景協會、巴南區城市管理局承辦的重慶市第十三屆盆景藝術展於10月28日—11月6日在巴南區龍洲灣通江公園舉辦;重慶市精品賞石邀請展則吸引了四川宜賓市賞石藝術聯盟、瀘州市奇石協會
  • 鄧博弘: 全球動畫大師的「點石成金」路
    鄧博弘: 全球動畫大師的「點石成金」路
  • 點石成金|黃蠟石《板橋遺墨》作品欣賞!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賞石藝術平臺中國好石頭資料庫權威鑑評機構
  • 賞石——玉滴靈耳環
    一物大相為基,細微之變,則美換形而悅心,巧化麗表而煥採。不因時久而失光,奢寵至極而留文。賞石取靈秀之氣,汲自然之美。增廣見聞,培養搏記。利智慧而增益,便生活而雅文。如斯石:青湛色純,質佳潤澤。形如靈耳之肖,相諦洞明之光。上銳秀而輪圓潤,中巧薄而廓厚豐。孔縱深而通聰聽,下碩盈而垂福相。美如玉液垂滴,流線型美自然。氣象柔和,比例洽妙。
  • 小說「三維」賞石
    也許這是古代賞石玩家以此為賞石標準的考慮範疇。    奇石之「皺」:按字面解釋,「皺」之為表。奇石的表象非常重要,很多人賞石都很注重奇石的「皺」。靈璧石的「皺」極其突出,這是很早就成為名石的一個理由。另外,產自遼寧、吉林等地的松花石也是獨具千秋,其表象核桃紋密虯有致,米粒紋整齊排列,少則星點幾處,多則通體密布;還有雜亂無章的紋理所形成的溝溝壑壑,與靈璧石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 阿里巴巴國際站生態鐵軍點石成金祝夢想成真
    點石成金,感恩客戶的信任和支持,感恩阿里巴巴邀請擔任2020阿里巴巴深圳大區「數字營銷大賽總決賽」和閩汕大區「全球營銷官-新外貿人達人賽總決賽」兩大重大賽事的導師和評委,點石成金也獲得國家高新企業認證、誠信示範單位等多個榮譽,11年一直在追夢的路上,祝福您也同樣夢想成真.....
  • 【賞石雜談】總是說「賞石悟道」,到底悟出了什麼?
    在佛語中「悟道」就是指領悟佛理、虔誠修行;而在奇石圈裡「賞石悟道」則是指通過玩賞奇石,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那麼,有人不禁要問,玩石頭能讓人懂得什麼道理呢?資深玩石者是這樣回答的……悟道之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賞石+」事業的開拓者!江西張曰輝,創意推進玉山賞石文化產業
    大自然似乎特別眷顧三清山、懷玉山,饋贈給這裡方圓數百平方公裡以豐富的奇石珍寶,包括米粒石、玉紋石、鐵花石、七彩石、青龍石、水衝墨石、銅花石、彩臘石、類太湖石等9大系列47個品種。在一個地域範圍內,有著如此豐富的賞石資源,這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在縣委、縣政府重視支持下,2015年7月玉山縣榮膺「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目前全國僅有58個,玉山是第56個。
  • 古典賞石與新派賞石之別
    所謂新派賞石,包括以廣西水衝石、內蒙戈壁石等為代表的當代主打石種。這也包括以日本水石為代表的外來石種。雖然世界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日本近代的水石也是受到了古代中國賞石文化的影響而演變而來,但它所表現的內容和形式都過異於古典賞石。
  • 敢問路在何方——重走西遊路
    - 敢問路在何方-《三國演義》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水滸傳》義薄雲天、英雄傳奇;《西遊記》神奇的魔幻之旅。所以,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也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是我很早很早就已經會唱的歌曲了。每次在片尾曲的開頭都會出現師徒4人走在一個瀑布上的情景,我一直都覺得很神奇,那麼大的瀑布他們是怎麼走上去的?還是電腦特效?這一次機會,我終於圓了自己的夢,來到了西遊記的其中一個拍攝地——陡坡塘瀑布。
  • 農田變景與「點石成金」——從一個切片看興文縣旅遊扶貧路
    農田變景與「點石成金」——從一個切片看興文縣旅遊扶貧路 2020-11-27 21: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品讀水晶晶南潯,聽大咖怎麼說
    聽大咖品讀水晶晶南潯,品位以一鎮之規模,坐擁超過2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的南潯文化底蘊!(記者 徐家輝)1603005385000
  • 思 · 辯 | 賞石「三典」論
    現代,蜚聲中華石界的一句:「南許北張天津王」即上海的許問石、天津的張輪遠、天津的王猩酋,乃非同一般的民國時期的賞石名家,痴迷雨花石成狂殊同米顛。十年了,我認為可以把「道魂氣韻」稱為「哲典」相石法則。從古代到現代,從詩性到哲學的發展,所謂:「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敢稱「三典」相石法則,一定是賞石文化藝術的歷史必要與理論勇氣。
  • 以石為名,成石之美︱賞石大師齊聚鷺島 共話奇石之美
    國內外賞石名家共聚一堂,同賞奇石,共話觀賞石產業發展,探討《賞石大觀》雜誌未來發展方向。楊海浩指出,做好一本賞石雜誌,是要服務廣大石友,要兼顧到石友們的情趣、文化、水準,但相比普及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要把雜誌做成紙質藝術品。同時,雜誌的生存是需要質量的,只有提高雜誌的質量,才能贏得賞石人的支持,贏得發展。
  • 關於賞石意境和賞石境界的討論
    玩石頭者在談到賞石境界時經常說到「天人合一」這個詞,因為玩石者對賞石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心生嚮往。事實上類似「天人合一」的賞石體驗,好多玩石者都體驗過,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有的石友就要說了,你可真能,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你卻知道好吧,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大家聽聽有沒有道理。
  • 自圓其說談賞石
    在玩石人的世界裡,自圓其說或許可以理解為一種賞石者駕馭藝術細胞、詮釋民眾審美的能力。當隊伍裡只有賞石者人的時候,這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當隊伍裡聚集了一定賞石者,那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謂之廣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
  • 松江的賞石文化
    我再循著這石文化去探尋,才發現,賞石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是與書法、繪畫、詩詞並存的特有文化。傳承上看起來斷斷續續,只因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常受戰爭、自然災害影響而被人們忽視。再循著這賞石文化專研下去,卻讓我驚喜萬分:松江在江南賞石文化中獨樹一幟。賞石文化包括自然石鑑賞和人工疊石兩種,而它的代表人物都在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