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月份日均只有1000多輛車運營,到五月份基本恢復到每天3000多輛車在線營運,佛山計程車行業花了4個月時間基本完成復工復產。
但是真正決定佛山計程車行業命運的關鍵戰役,預計要從下個月開始打響。
「在市交通運輸局的倡導下,協會和一個科技公司準備在下個月上線一個名為『飛鴻出行』的計程車平臺,力爭讓佛山計程車行業擺脫運營困境。」佛山市計程車協會秘書長範慶華告訴南方+記者,上線「飛鴻出行」平臺,實現網約化改革,只是全市計程車行業謀生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協會已考慮讓旗下企業學習網約車平臺營運模式,比如分時段調整計費的做法已在設想中。
計程車行業恢復到疫情前90%水平
「最近幾個同行聊天,大家說現在一天基本都能掙到300元,多的有時候到500元。」最近一個多月,因為很多行業復甦帶來了人流,的士司機黃奕新的收入增加了。
在計程車行業最舉步維艱的時刻,無論是政府部門施救、還是行業自救還是讓計程車司機們感受到一些溫暖。
首先是佛山市交通運輸局決定對全市巡遊計程車行業實施政策扶持,明確全市現有巡遊出租汽車車輛經營權期限和使用期限分別延長1年。
另外2—4月全市計程車企業連續三次向司機發放綜合補貼費,按單人計算,一個月最高能拿到3000多元,最少的也有1300元。對於部分家庭有困難的計程車司機,還讓他們緩交承包費,減輕其負擔。佛山市計程車協會估算過,綜合補貼費順利發放完,相當於每輛計程車少交一個月的承包費。
「到2019年底我們統計全市計程車有3700多輛在運營,現在很多時候有超過3100輛計程車在運營,運力差不多恢復到疫情前九成。」範慶華深感行業復工復產不易。
新建網約平臺與網約車競爭市場份額
復工復產後的佛山計程車行業還來不及喘口氣,就要轉入下一個「戰場」,因為隨著社會秩序逐步恢復平穩,網約車與它們的競爭關係還會繼續上演。
「開傳統計程車的司機數量少了,一個原因是有的司機轉移到開網約車;另一個原因是車輛供給過剩,導致供過於求,分攤到每輛車的收益減少了,司機要失業;第三個原因是網約車平臺的出現,增加了市民叫車的便利性,傳統計程車路面巡遊的優勢逐漸消失,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天平已經向網約車傾斜。」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副教授蔣忠海這樣看待計程車與網約車的競爭關係。
佛山計程車行業下月啟用網約平臺,謀求新變革。戴嘉信 攝
另外,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曾小明也指出,計程車企業可以借鑑網約車平臺商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因為順應時代發展進行改革,用市場的力量對其進行調整,企業、司機、市民都會獲益,政府也可以將工作重點放在行業監管上。
新建「飛鴻出行」出行平臺,實現計程車行業網約化改革,成為當地計程車行業一項大嘗試。
「網約車為何很多人都叫,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它有比較完善的服務評價體系,這是佛山計程車行業一直以來的短板。」範慶華指出,服務跟蹤不到位,投訴解決不及時就是服務行業大忌。
即將在下個月投入使用的「飛鴻出行」平臺,就是學習國內網約車平臺經驗,通過「後臺處理+手機端」途徑,把全市3000多輛計程車司機的服務行為記錄在案,目前「飛鴻出行」平臺已經在全市300輛計程車上進行測試。
「或許五星駕駛員會得到一些業務照顧,而評選依據來自後臺龐大的資料庫,而之前佛山計程車企業幾乎沒法從國內知名網約車平臺獲取此類信息。」範慶華稱,已考慮「飛鴻出行」啟動儀式當天,邀請抗擊疫情期間到湖北支援的醫務工作者首先享受服務。
當然啟用「飛鴻出行」平臺,不僅是為了完善服務功能,更重要的是指導佛山計程車行業實現新變革,讓其加快市場化進程。其中運力和車費之間的關係,成為平臺需要解決的任務。
「計程車和網約車有一個通性,大家都是公共運輸的補充,所以運力在某個時段相對緊張是無法迴避的現實。」範慶華表示,在佛山的中心城區,高峰期無論是計程車還是網約車都很難打到。「有些人提議增加車輛,解決高峰期難打車問題,但如果是非高峰期,這些車如果不停下來,誰來解決運營成本。」
實際上,如今在佛山中心城區,到了高峰期,國內部分網約車平臺還會在平峰期收費標準上乘一個係數來收費,但是市民仍然會繼續叫車,甚至是為此等10分鐘,這就是市場供給導致的結果。
按照設想,「飛鴻出行」平臺能監控全市計程車在線情況,後臺對市民需求進行分析,將最佳調度信息反饋到市民手機上,由乘客來決定是否叫車。範慶華直言,完善「飛鴻出行」平臺後,佛山計程車上的計價器估計要退居二線。「根據計程車、網約車特點看,價格槓桿是目前比較有效,並得到消費者認同的做法,未來乘客信息通過平臺大數據處理後,在其手機端顯示最後車費,預計高峰期運價會有小幅上浮。」
「同場競技,對手用最新的戰術,已經確立優勢,如果我們還抱著老戰術跟他們周旋,幾乎沒勝算。」範慶華坦言,對於計程車運費按時段進行浮動的想法,會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探討。
【南方日報記者】尹輔華
【作者】 尹輔華;戴嘉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